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3课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docx_第1页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3课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docx_第2页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3课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docx_第3页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3课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docx_第4页
2020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第3课时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课时作业(含解析)鲁科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理解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找到()A耐高温材料 B新型农药材料C半导体材料 D新型催化剂材料答案C解析半导体材料分布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2砷为第4周期A族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AAsH3比NH3稳定性强B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价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D砷的非金属性比磷弱答案A解析N、P、As均为A族元素,分别位于第2、3、4周期,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As比P非金属性弱,NH3比AsH3稳定性强,H3AsO4(As2O5的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As与N、P同在A族,N和P都有3、3、5的化合价,则As也有3、3、5的化合价。3已知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一定处于A族B该元素可能是氟元素C该元素的某种化合物可能具有漂白性D该元素的单质没有还原性答案C解析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可能位于A族或B族,A错误;氟元素没有正价,B错误;可能为氯元素,氯元素形成的次氯酸有漂白性,C正确;若为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氯气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有还原性,D错误。42016年IUPAC命名117号元素为Ts(中文名“”,tin),Ts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s是第7周期A族元素B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C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DHTs易溶于水,稳定性强,还原性强答案D解析元素周期表中第7周期0族为118号元素。117号元素位于118号左侧,即A族,所以Ts是第7周期A族元素,A正确;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因此Ts的同位素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数,B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Ts在同族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弱,C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所以HTs的稳定性较弱,D错误。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硅是非金属元素,但它的单质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B硅的导电性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C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不与任何物质反应D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硅答案C解析硅常温下可与F2、HF、NaOH溶液等发生反应。6关于硅的化学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在常温下,不与任何酸反应B在常温下,可与强碱溶液反应C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D单质硅的还原性比碳的还原性强答案A解析A项,在常温下,Si能与氢氟酸反应,不正确;Si在常温下能与强碱溶液反应,加热条件下也能与Cl2、O2等反应,B、C正确;碳和硅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硅比碳易失电子,还原性比碳强,D正确。7下列物质的变化,不能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完成的是()ACO2H2CO3 BSiO2Na2SiO3CSiO2H2SiO3 DNa2O2Na2CO3答案C解析SiO2不能与水直接反应生成H2SiO3。应用实践8世界著名的科技史专家、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考证说:“中国至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经使用玻璃了。”下列有关普通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B玻璃在加热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C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D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烧碱跟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答案B解析制普通玻璃的原料主要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发生的化学反应有SiO2Na2CO3Na2SiO3CO2,SiO2CaCO3CaSiO3CO2,石英过量,故普通玻璃的成分主要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A、C正确;玻璃是混合物,在加热熔化时无固定的熔点,B错误;盛放烧碱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是为了防止烧碱跟二氧化硅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硅酸钠而使瓶塞与瓶口粘在一起,因此碱液只能储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瓶中。9只含SiO2杂质的石灰石样品,在高温下灼烧得到的残留物经检验为一纯净物,则原样品中SiO2的质量分数为()A62.5% B40% C37.5% D28.5%答案C解析由反应方程式:SiO2CaCO3CaSiO3CO2知:若为纯净物,n(SiO2)n(CaCO3)11,SiO2的质量分数为100%37.5%。10能证明碳酸比硅酸酸性强的实验事实是()ACO2是气体,SiO2是固体B高温下能发生反应:Na2CO3SiO2Na2SiO3CO2CCO2溶于水生成碳酸,而SiO2却不溶于水D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有胶状沉淀生成答案D解析酸性强弱与这种酸的酸酐所处的状态和化学活动性无关,所以A、B都不正确;C是它们的物理性质,只有D项强酸制弱酸能够证明。11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铍的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B砹单质是一种有色固体,砹化氢很不稳定C硒化氢(H2Se)是无色、有毒、比H2S稳定的气体D硫酸锶难溶于水答案C解析A项,铍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2周期A族,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其氧化物的水化物可能具有两性,正确;B项,砹是卤族元素,从氟到砹,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砹化氢很不稳定,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砹单质是一种有色固体,正确;C项,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SSe,所以相应的氢化物的稳定性H2Se比H2S弱,错误;D项,锶为A族的元素,同一主族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性质相似,CaSO4微弱于水,BaSO4难溶于水,可见硫酸锶难溶于水,正确。12有一粗硅,含铁杂质,取等质量的样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等量的氢气,则该粗硅中铁和硅的关系正确的是()A物质的量比为11 B物质的量比为21C质量比为11 D质量比为21答案B解析粗硅与盐酸反应是铁与盐酸反应:Fe2HCl=FeCl2H2;粗硅与碱反应是硅与碱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因放出等量氢气,则铁与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质量比为41。13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1)下列物质不属于硅酸盐的是_。A陶瓷 B玻璃C水泥 D生石灰(2)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SiO2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工艺师常用_(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3)用Na2SiO3水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说明Na2SiO3可用作_。Na2SiO3可通过SiO2与纯碱混合高温熔融反应制得,高温熔融纯碱时下列坩埚可选用的是_。A普通玻璃坩埚 B石英玻璃坩埚C氧化铝坩埚 D铁坩埚(4)工业上常利用反应2CSiO2Si2CO制备硅单质,该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下同),氧化剂是_。答案(1)D(2)SiO22NaOH=Na2SiO3H2O氢氟酸(3)防火剂D(4)CSiO2解析(1)生石灰是CaO,为碱性氧化物且不含硅元素,不属于硅酸盐。(2)SiO2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由于SiO2能溶于氢氟酸,因此工艺师常用氢氟酸来雕刻玻璃。(3)Na2SiO3水溶液又称“水玻璃”,具有阻燃的功能,因此可用作防火剂。SiO2和Na2C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Na2SiO3和CO2,故含SiO2的材料(普通玻璃、石英玻璃)以及Al2O3等都能与Na2CO3在高温下反应,故不能用以上材质的坩埚熔融纯碱。(4)题给反应中C(碳)被氧化,SiO2中4价的硅被还原,因此SiO2做氧化剂。14甲、乙两同学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盛装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底部有白色粉末状固体。他们利用实验室中的其他药品和仪器对其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成分预测(1)无色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硅酸钠和硅酸钙;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物是硅酸钠,而硅酸钠能溶于水。由此两位同学推知该白色粉末状固体是_。.实验方案同学甲的实验方案:在试管中加入1 mL该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此时溶液的颜色是蓝色,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加盐酸,如果溶液颜色能够变为红色,则证明欲检测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硅酸钠。因为硅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的硅酸能够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同学乙的实验方案:在试管中加入1 mL该氢氧化钠溶液,再向其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此时溶液的颜色是红色,然后向其中逐滴滴加盐酸,直至溶液变为无色,如果溶液中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则证明溶液中有硅酸钠。这是因为硅酸钠可以与酸反应产生溶解度很小的硅酸。(2)同学_(填“甲”或“乙”)的实验方案合理,写出其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 _。(3)同学_(填“甲”或“乙”)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4)为什么可以说用玻璃瓶盛装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如果有硅酸钠,就可以证明其中的白色粉末就是(1)中预测的物质?_。答案(1)硅酸钙(或CaSiO3)(2)乙HOH=H2O;2HSiO=H2SiO3(3)甲硅酸不溶于水,所以硅酸不能使溶液显酸性,而该实验过程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滴加的盐酸过量(4)因为玻璃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钠、二氧化硅和硅酸钙,其中硅酸钠可溶于水,二氧化硅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可溶性的硅酸钠,如果能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中有硅酸钠,则可以证明玻璃被氢氧化钠溶液部分“溶解”了,玻璃的主要成分中不被溶解的只有硅酸钙解析用排除法可以预测该白色粉末可能是CaSiO3;硅酸是一种弱酸,而且硅酸不溶于水,溶液变红是因为加入的盐酸过量,所以同学甲的实验方案不合理;同学乙设计的实验中,产生的胶状沉淀就是硅酸,说明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硅酸钠。迁移创新15已知W、X、Y、Z是短周期的四种元素,其相关信息与原子半径关系如表所示:(1)W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周期_族,W与X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2)W、X、Z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用离子符号表示)。(3)实验室制备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方法是_(写出操作方法),Y的最高价氧化物与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4)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答案(1)2ANa2O、Na2O2(2)r(Cl)r(O2)r(Na)(3)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即可生成H2SiO3SiO22OH=SiOH2O(4)HClO4H2SiO3解析W的一种核素的质量数为18,中子数为10,则W为O。X与Ne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差1,并结合原子半径关系知,X为Na。Y的单质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则Y为Si。Z的非金属性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强,则Z为Cl。(1)O位于第2周期、A族,Na与O形成的化合物为Na2O、Na2O2。(2)W、X、Z的简单离子为O2、Na、Cl,半径大小为r(Cl)r(O2)r(Na)。(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SiO3,实验室制备H2SiO3的操作: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即可生成H2SiO3;Y的最高价氧化物为SiO2,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NaOH,两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iO22OH=SiOH2O。(4)因为非金属性ClSi,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ClO4H2SiO3。微项目海带提碘与海水提溴体验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实际应用1以海带提碘和海水提溴为例,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2以海带提碘和海水提溴为例,形成物质分离、富集、提取的基本思路。【项目活动1】海带提碘1.(1)提取碘时海带不能用水洗,以防止洗去海带中的I,但可用酒精洗;同时海带要干燥,因为湿的海带不易燃烧或燃烧不充分。(2)灼烧海带温度较高,需在坩埚中进行,不能在烧杯或蒸发皿中进行。(3)H2O2具有强氧化性,其还原产物为H2O,故H2O2为绿色氧化剂,也可用Cl2氧化I。(4)海带提碘的工艺流程2萃取、分液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1)操作步骤(2)注意事项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a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不反应;b.萃取剂和溶质互不发生反应;c.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萃取和分液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先查漏和查活塞转动是否灵活,再洗净。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端导管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填写下列空白:(1)步骤所用的主要仪器是_。(2)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步骤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3)步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4)步骤中,某学生选择用苯来提取碘的理由是_。(5)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_。答案(1)分液漏斗(2)过滤蒸馏(3)2IMnO24H=Mn2I22H2O(4)苯与水互不相溶,碘在苯中溶解度比水中的大(5)取少量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淀粉试液,观察是否出现蓝色(如果变蓝,说明有单质碘)解析(1)分液的主要仪器为分液漏斗。(2)物质的分离方法是:固液分离用过滤,液液不互溶用分液,液液互溶且沸点相差较大用蒸馏。(3)利用MnO2的强氧化性把I氧化。(5)利用I2遇淀粉变蓝检验。【项目活动2】海水提溴1原理溴单质的氧化性介于氯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