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检测题.doc_第1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检测题.doc_第2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检测题.doc_第3页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检测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A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1、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它的示数将( ) A.一直升高 B.一直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ABCD 2、 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 的温度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A.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D.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ABCD 3、关于雨、露、霜、雾的成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ABCD 4、在日常生活中,将面制品在水中煮,只要水不干,就不会煮焦,而在油中炸,则会发黄,甚至炸糊了,这一现象说明( ) A.油的传热性能比水强B.油炸食品的吸热能力比水强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沸腾时温度继续升高,而水在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ABC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在形成的过程中要吸热B.冰必须先熔化成水,才能变成水蒸气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要放热D.樟脑丸在逐渐变小的过程中要吸热ABCD 6、 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于1984年11月20日从上海启程,历时约三个月,横跨太平洋,穿越南北半球,航程二万六千多海里,在南极洲南部的高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 ,最低气温达-88.3 。在那里用的液体温度计是酒精温度计,这是因为酒精( )A.凝固点较低 B.凝固点较高C.沸点较低 D.沸点较高ABCD 7、 有一支温度计刻度不准,将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4 ;放在1标准大气压条件下的沸腾的水中的示数是104 ;若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0 。那么室内空气的实际温度是( )A.20 B.16 C.24 D.19.2 ABCD 8、下列现象形成的原因属于凝固的是( )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春天早晨常见的雾C.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了ABCD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春天来到,积雪熔化B.夏天的清晨,草地上出现露珠C.秋天的早晨,出现大雾D.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白霜ABCD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夏天,我们看到的冰糕冒“白汽”是一种汽化现象B.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C.高压锅是利用液体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降低,使食物容易被煮熟D.电冰箱是利用制冷物质迅速蒸发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ABCD 11、多油的菜汤不易冷却,这主要是因为( ) A.油层阻碍了汤的热辐射B.油层和汤中的水不易发生热交换C.油的导热能力比水差D.油层覆盖在汤面上,阻碍了水的蒸发ABCD 12、 在严寒的雪山高原上,边防战士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从野外取雪加热成水供饮水和使用.图4-1中能正确描述这个过程的图象是( )图4-1ABCD 1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先液化后蒸发 B.先升华后蒸发C.先液化后升华D.先凝华后升华ABCD 14、图4-2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图4-2 A.冰雹 B.小雪 C.雾 D.霜冻ABCD 15、 牙科医生在给病人检查时要用到一个小的平面镜,在放入病人口腔之前总是先放到酒精灯上烤一烤,再放入病人口中,这样做主要是( )A.为了卫生,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下,能杀菌B.为了让病人不感到太凉,放在火焰上升温C.纯属职业习惯,不烤也行D.为了防止口中水蒸气在平面镜上液化,影响看病ABCD 16、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43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图4-3A.a B.b C.c D.d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1、 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属于升华的是_;其中 是_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 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汽” 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 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 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2、 图4-4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的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_热,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_,同时伴随着放热。图4-43、 宋朝著名文学家范成大到海拔3 700 m的峨眉山旅游,发现在山上“煮米不成饭”,他认为是山上的泉水太冷,实际上这是由于高山上_的较低,导致水的沸点_的缘故。4、干冰(固态CO2)暴露在常温下时,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叫_,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_,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形成的_。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1、火焰熊熊水不开 小刚为了研究一个问题,找来了好朋友小明,准备用实验的方法来解决。他们在地上架起一口大锅,并把水倒在里面,然后又把一口小锅放在大锅里的水面上,并在小锅内也倒入适量的水,最后抱来干柴烧水。小明问道:“你要研究什么问题?”小刚说:“我想知道哪个锅里的水先沸腾。”小明说:“当然是大锅里的水先沸腾。”小刚说:“看看实验的结果吧!”他们耐心地等着,半个小时过去了,大锅里的水终于沸腾了,而小锅里的水一直没有“动静”。小明很高兴,于是提出要结束这个实验,小刚却坚持要看到底。实验又继续下去,半小时又过去了,小锅里的水还没有沸腾。最后,大锅里的水都快烧干了,小锅里的水还是没有沸腾。请回答问题:(1)根据上文,小刚的实验结论是:_。(2)小明和小刚在研究这个问题时大致运用了探究的哪几个步骤?(3)如果想使小锅中的水烧开,应该怎么办?请上网查询或用其他方式查阅资料解决这个问题。2、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俗语,小峰却不以为然,为此,他与小芳发生了激烈的争辩。小峰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了遮阳伞,人在遮阳伞下与在大树下同样没有阳光的直接照射,所以一样凉爽。小芳认为,遮阳伞下比大树下炎热。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你支持谁的观点?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以解决他们之间的争辩,写出你所需要的实验资料和实验方法。通过这次活动,你有何想法?请简要回答。3、 如图4-5所示,让水蒸气从玻璃管中冒出来,喷到另一个盛有凉水的烧瓶上,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一段时间,烧瓶中凉水的温度有无变化?这个实验可用来探究什么问题?图4-54、如图46所示,看漫画,读信息,回答问题. 图4-6贮存茶叶要求在避光、干燥的条件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