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doc_第1页
南京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doc_第2页
南京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探析 摘 要:自2002年以来,南京休闲农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休闲农业作为一项产业不仅推动了整个大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生态效益。但随着城市化等社会大环境的快速发展以及休闲农业自身经过高速发展之后,开始呈现疲态现象,导致休闲农业增速放缓,出现批量休闲产品的复制品、受季节性限制明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休闲农业进一步发展态势,实现南京休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了南京休闲农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推动南京休闲农业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南京;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303.4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12.002 休闲农业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及居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 1 南京休闲农业现状 1.1 现状规模 南京市自2002年开始,确定都市型农业的发展方向,遵循“跳出农业抓农业”的指导思想,结合自身地理地貌等特点,开发现有和挖掘潜在的资源,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明确把休闲农业作为全市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目前全市有一定接待规模的休闲农业景点(区)200多个,其中四星级景点6个,三星级景点18个,二星级景点57个,一星级景点91个。国家级旅游农业示范点12个,江宁区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溧水傅家边现代农业园、高淳县银林山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省级农家乐村12个;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1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个(其中长江新济洲是国家级湿地公园)。 1.2 南京休闲农业主要类型 1.2.1 农业节庆类 以当地规模农产品和特有的农业资源为载体,旅游搭台,经济唱戏,在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地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并同时融合旅游、文化、经贸活动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日庆典活动,通过农业节庆的运作,将休闲农业快速地推向市场。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此外,南京全年先后有梅花节、金花节、雨花茶节、葡萄节、西瓜节、螃蟹节、蟹黄汤包节、芦蒿节等农业节庆活动16个。2012年共开展休闲农业主题活动、农业节庆40余项,年吸引游客180万人次,收入10多亿元,占全市休闲农业收入的近一半。 1.2.2 农业园区观光类 以科技农业园区景观、设施、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吸引游客,向游客展示先进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集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综合园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田园农业型: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以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2)园林观光型:以果林和园林为重点,开发采摘、观景、赏花、踏青、购置果品等旅游活动,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3)务农体验型:通过参加农业生产活动,让游客接触实际的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和特殊的乡土气息。(4)农业科技型:以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开发观看园区高新农业技术和品种、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和生态农业,使游客增长现代农业知识。目前南京共建立省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6个,其中白马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是国家级农业科技园,溧水县傅家边现代农业园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1.2.3 村镇农家乐类 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等旅游活动。游客通过亲身参与农作,体验农村生活,从事农家餐饮、民宿、手工艺制作、农产品销售等经营活动,充分感受农家氛围。南京市目前有省级农家乐村12个,其中大山村、前石塘村被评为全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 1.2.4 度假休闲类 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休闲农庄: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农业文化为主题,以休闲、观光、体验为目的,以农耕文化为核心,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综合服务设施的经营主体。(2)休闲度假村:以山水、森林、温泉为依托,以齐全、高档的设施和优质的服务,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旅游。(3)乡村酒店:以餐饮、住宿为主,配合周围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 1.2.5 回归自然类 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奇异的山川、秀丽的湖水、绿色的森林等资源,让游客感悟、亲近和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和自然保护区等。目前南京共拥有省级以上湿地公园、森林公园11个,其中紫金山、老山、栖霞山、高淳县游子山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以上湿地公园3个,其中浦口区绿水湾城市湿地公园、高淳县固城湖城市湿地公园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 2 南京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休闲农业项目模仿严重,缺乏统筹错位发展理念 普遍存在休闲产品粗糙,内容单一,项目雷同,经营粗放,布局不合理,功能配套不完善。休闲农业开发深度不够,许多潜在资源没有挖掘,如以农家乐、乡村饭店为主的旅游项目占全市乡村旅游项目比重过大,游客以就餐、钓鱼和打牌为主,参与性不广,多数停留在“住农家屋、吃农家饭、享农家乐”的层面上,特色不够鲜明,旅游项目选择余地小,旅游体验单调。 2.2 休闲农业的季节性明显,淡旺两季游客量严重不均 休闲农业的季节性强,通常春季和秋季是休闲游的黄金旺季,休闲农业景点往往是车水马龙,而夏季和冬季景点门庭冷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3 管理部门模糊,政策法规滞后 休闲农业涉及街道或农村社区的发展、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旅游发展、环境保护等部门和内容,需要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但目前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对休闲农业的发展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政府的综合性指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休闲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产物之一,政府应为其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没有相关具体的政策法规来保护和管理,一些针对休闲农业产业的优惠政策得不到落实,使得经营者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护,政府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无章可循,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休闲农业的深层次发展。 2.4 农业休闲项目的开发缺乏对农民利益的兼顾 休闲农业项目的开发本身是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更好地建设美丽新农村,但由于缺少对农民利益的充分尊重,利益主要集中在政府或开发商手中,在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矛盾,如土地流转问题、合作方式问题、农民就业问题等。另外,忽视对被流转了土地的从业农民进行专业技术的培训,农民的现代服务意识和技能较差。休闲农业旅游点往往地处农村,休闲项目在开办之前或开办之后不能及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规范工作标准等,从而影响了整个休闲农业的服务形象。 3 南京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3.1 紧密结合南京农业“1115”工程建设,统一协调规划,科学合理布局 把休闲农业的发展规划融入到农业“1115”工程规划,有利于统揽全局,杜绝简单的模仿/重复建设,有利于各个休闲农业项目突出各自的特色,错位化发展;有利于结合当地大农业的发展,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休闲农业资源,提升休闲农业品质;有利于政府管理部门宏观调控,及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 3.2 紧密结合南京美丽新农村建设,强化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机制 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有利于休闲农业项目在前期规划、中期实施、后期完善中得到政府的矛盾协调和宏观调控;有利于促进政府制定休闲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并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的投入机制;有利于相关管理制度和标准的出台,不仅可以提高行业的规范性,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权益保障。 3.3 丰富休闲农业内涵,平衡一年四季的休闲项目 实现休闲农业的多元化经营,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开发拥有巨大潜力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传统农耕文化建设、高新技术和高效设施的投入。吸引更多层次的消费群体,如可为中小学生提供学习实践的教育功能,并开发学生及家长亲子互动游等潜在市场。 3.4 提高休闲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让休闲农业在行业规则约束下,诚信经营、创新经营,提高休闲农业在市民中的美誉度。加强休闲农业从业人员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经营服务水平,以健康良好的形象展示于游客,并提供星级服务. 3.5 坚持生态线路,借鉴他人经验,加强多方合作 休闲农业要可持续发展,除了坚持走生态路线外,还要多从他人经验中汲取精华,多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经验和理念,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不仅能互通有无、错位发展竞争,而且有利于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 詹玲,蒋和平,冯献.国外休闲农业的发展概况和经验启示J.中国乡镇企业,2010(1):87-91. 2 南京市政府.2010年南京旅游总收入突破950亿元EB/OL.(2011-01-31)2011-05-23. http://lyz/lyxx/201102/t20110209_564945.html. 3 谢莉.湖南观光休闲农业开发模式探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45-48. 4 袁胜军,黄立平,王宁,等.对上海休闲农业旅游的调查与对策分析J.湖南农业科学,2006(1):7-9,12. 5 史佳林,张蕾,贾凤伶. 天津休闲农业区域类型划分与发展前景展望J.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4):58-61. 6 蒋亚杰,石正方.台湾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出路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91-96. 7 姜太碧.成都市近郊观光农业调查报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