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doc_第1页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doc_第2页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doc_第3页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doc_第4页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莱西市教研室 XXX背景分析: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为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课标对小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认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明确要求学生必须直接参与探究活动和连续的实践,必须从直接参与探究的体验中获得对探究特征的初步认识。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实验课是小学科学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课型,它要求学生亲历实验探究过程。在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中许多课属于科学实验课的范畴,如:三年级的哪杯水更热水温的变化哪杯水多有趣的不到翁、有趣的浮沉现象、改变浮和沉、水面的秘密水往高处走小车的运动鞋底花纹的启示跷跷板弹簧力的学问有趣的磁铁空气在哪里热空气风的形成土壤里有什么土壤的种类灯泡亮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谁的本领大等;四年级的木材纸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蒸发、沸腾、凝结、杯子变热了水变热了谁热的快它们会生热吗温度计的秘密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玩镜子潜望镜的秘密彩虹的秘密凸透镜等;五年级的声音的产生、谁能传播声音水变咸了蜡烛的变化食盐和水泥铁生锈斜面杠杆滑轮齿轮等等。所以探讨实验课的基本模式对科学课堂教学大有裨益。基本流程:该教学模式分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实验方案-交流实验方案-验证实验方案-总结与交流)-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梳理小结 当堂检测(谈收获)一 创设情景 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所以上课要通过小游戏、小魔术、讲故事、猜谜语、播放多媒体课件等多种形式再现生活场景,为学生创设活动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探究领地,激发探究欲望。比如: 杠杆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让学生推荐出班级中公认的一个力气大的和一个力气小的两位同学来比试。力气小的压离支点远的一端木棍,力气大的压离支点近的一端木棍,结果力气小的几次都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这样的结果,很显然出乎学生的意料,于是学生提出问题“这到底是什么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杠杆的兴趣。再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有位老师设计了一个小魔术:2个相同的乒乓球,猜猜看,是能上浮还是能下沉?学生都说上浮,结果一个上浮,一个下沉。接着老师说你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一个上浮一个下沉?”引出课题:有趣的浮沉现象。二 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一)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研究不倒翁的秘密,教师让学生玩一玩不倒翁并拆开看看,让学生大胆猜想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与什么有关?学生认为:“可能与里面的泥块有关,可能与底部是球形有关,可能与泥块在底部有关,可能与”。从材料的“结构性”出发,做合理假设,学生就会紧扣主题,自主探究,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二)制定实验方案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让学生放开思路,自主地、大胆地设计制定实验方案,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具体操作中,一般要采取分组活动方式,让各小组针对本组要研究的问题,制定自己的计划方案。比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是:把物体放入水中。(三)交流实验方案 各小组把制定的实验方案在班内交流,其他小组提建议,进一步完善探究方案,如果方案切实可行,就进入验证阶段。这样做防止学生盲目实验,浪费时间。比如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节,有的小组制定了把物体放入水中的实验方案,在全班交流,其他小组都觉得此方案简单、可行,因此都可按此方法进行实验。(四)验证实验方案 根据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是科学探究课的中心环节。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更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掌握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探究活动主要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研究方案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探索,在一定范围内收集和处理信息。如有趣的浮沉现象,学生们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都放入了水中,记下物体的浮沉情况。(五)表达与交流 各小组通过实验现象,发现总结出实验结论和规律,在全班交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建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体系。课堂上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成长、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表达与交流环节要注意两个方面:1、创设民主氛围。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的影响的,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交流的催化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放松,全身心投入,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畅所欲言。2、允许学生犯错。在交流时,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而无所顾忌。三 巩固应用 拓展与延伸生活处处有科学,生活处处用科学,这就是科学的魅力,也是学习科学的价值所在。在学完新知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把学得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比如学习了不倒翁不倒的原理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不容易倒?要让物体不倒我们应该怎么做等问题。在学习了有趣的浮沉现象后,让学生思考:如果出现了水灾,你可以借助哪些物体逃生?借机对学生进行自救逃生教育。科学课解决的是科学的问题,但是课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就不是一节完美的科学课,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解决新问题的激情走出课堂。四 梳理小结 当堂检测(谈收获)借助板书,师生共同梳理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当堂检测的目的是做到“堂堂清”。科学课的这个环节不一定象其他学科一样以做题的形式出现,可以让学生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即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等,既总结了这节课的所得,也检查了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可适当纠正补充。教学案例谁的本领大教学设计莱西市香港路小学 赵礼彬 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经验进行合理推断猜想,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2、通过制作和创新设计养成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的品质;体验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喜悦;愿意用证据验证假设。 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不容易导电;了解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能理解绝缘体和导体谁的本领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各小组准备简单电路各一套(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小灯座、开关各1个、导线3根)、铜片、铁片、铝片、橡皮、干木条、螺丝钉(铁钉)、玻璃、钥匙、 布条、塑料、皮筋、陶瓷勺、电线外皮、电线内芯、 硬币等材料,可以自行准备更多的探究材料。教师准备:实物投影、简单电路。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 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节课我们来做几个科学小游戏好吗?游戏是有规则的,我们的规则是:一、小组同学要分工合作好。二、老师和同学发言时要注意倾听。三、要会动脑,游戏时要有发现,大家同意吗?游戏:灯泡亮了师:课前老师也帮大家准备了一些游戏材料,打开盒子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学生看材料)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一个小游戏:灯泡亮了。你能用这些材料使小灯泡亮起来吗?看哪个小组做的最快。(学生实验)交流:灯泡亮了的小组请举手。请这个小组的组长把你们的电路拿上来。你们的灯泡没亮,小组长也把你们的电路拿上来。我们比一比,看看他们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连接上铜片?师:是啊,电路没连通,灯泡就不会亮,用铜片把电路连通了,灯泡就亮了。这真是个好办法。其他小组也用这个办法,使你们的灯泡也亮起来师总结:当我们把铁片连到电路里,灯泡亮了,说明电能从铁片中流过,我们就说铁片容易导电板书:容易导电把木棒连到电路里,灯泡不亮,说明电不容易从木棒中流过,我们就说木棒不容易导电板书:不容易导电师:通过刚才的游戏,你有什么问题?生:哪些物体容易导电?哪些物体不容易导电?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一)猜一猜。1.师:下面,我们进行第二个游戏:猜一猜。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这些材料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小组长把猜想的结果记在实验记录单(附件)里。强调记录单的填法2.学生分组活动。 3.汇报、交流猜想结果。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的猜想?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有不同意见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想,到底对不对,应该怎么办?生:做实验验证(二)设计实验方案师:先自己想一想:你打算怎样做实验?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想好后,再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三)交流验证方法。师:哪个小组先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吗?还有不同方法吗?实验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提出实验要求:小组内要分工合作。先检查电路连接好了没有。注意安全,别让材料划伤手。小组长做好记录。)(四)实验验证:学生做实验。下面就进行第三个小游戏:做一做。选择你们喜欢的方法进行实验。如果实验中遇到困难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有什么发现,记在记录表的下面。(五)表达与交流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谈话:哪个同学上来汇报一下实验结果? 学生交流。教师板书:铜丝、铁片、容易导电;干木条、玻璃、电线外皮不容易导电其他组有不同意见吗? 师:你们组实验结果与猜想的完全一样吗?看来,只靠猜想是不行的,合理的猜想加科学的验证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2、总结导体、绝缘体。谈话:根据实验结果,你能不能把这些材料分分类?想想分类的标准是什么?(1)谁来说说你们把这些材料分成几类?根据什么分的类?(生交流)(2)总结:师:你能不能分别给它们起个形象的名字?生答师补充:我们就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它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把上面的板书补充完整)认识金属一般都是导体:问:实验中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引导发现:金属一般都是导体,塑料、橡胶、干木头等一般都是绝缘体)三、巩固应用 拓展延伸:1、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2、 我们搜集的材料中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3、 举例:除了我们刚才认识的这些外,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导体或绝缘体?(生举例,在此让学生了解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是导体)4、 找生活中的导体,绝缘体。师:其实,我们生活中的好多地方用到了导体、绝缘体,找一找哪些地方用到导体和绝缘体?(随生口述,出示实物。问:为什么电线外皮要用绝缘体,内芯要用导体?)5、 比比谁的本领大师:生活中有的地方要用导体,有的地方却要用绝缘体,你认为导体、绝缘体到底谁的本领大?板书:谁的本领大 同意导体本领大的举手,同意绝缘体本领大的举手还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下面我们进行第四个小游戏“辩一辩”,比比谁的本领大。(同意导体本领大的到这边,同意绝缘体本领大的到这边,同意一样大的同学到这边)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们同意它本领大的理由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思考: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它?假如没有它生活会是什么样? 6、小结:是呀,通过比较,我们知道导体能把电送到我们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用上了电灯、电话、电视机,而如果没有绝缘体,我们就有触电的危险,是绝缘体保护了我们珍贵的生命。看来导体、绝缘体各有各的本领,它们的本领一样大。7、谈话:其实,在导体和绝缘体之间还有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