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2 粤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2 粤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2 粤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2 粤教版必修4.ppt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2 粤教版必修4.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孔子 名丘 字仲尼 鲁国人 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一生周游列国 主张仁义 提倡以德服人 反对残暴统治 武力征伐 同情人民疾苦 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影响极大 被尊为孔圣人 并在晚年整理 六经 诗 书 礼 义 乐 春秋 在中国历史上 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 有 圣人 文宣王 素王 之称 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 论语 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共20篇 有讽喻 有劝勉 有论述 有启发开导 季氏将伐颛zhu n臾y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 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 n臾y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j 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xi ng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s 出于柙xi 龟玉毁于椟d 中 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b 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f 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 相夫子 远人不服 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伐颛zhu n臾y 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 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有事于颛zhu n臾y 孔子曰 求 无乃尔是过与 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j 之臣也 何以伐为 冉有曰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 求 周任有言曰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xi ng矣 且尔言过矣 虎兕s 出于柙xi 龟玉毁于椟d 中 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 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b 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 求 君子疾夫f 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 和无寡 安无倾 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 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 相夫子 远人不服 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 不在颛臾 而在萧墙之内也 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颇臾 冉有 子路两人参见孔子 说道 季氏将对颛臾使用武力 孔子说 冉求 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 颛臾 先王曾经任命他担任东蒙山的主祭人 而且它处在我们鲁国的疆域之中 这正是跟鲁国共安危的藩属 为什么要去攻打它呢 冉有说 那个季孙要这么干 我们两人都不想呢 孔子说 冉求 贤人周任有句话说 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 如果不行 就该辞职 比如瞎子遇到危险 不去扶持 将要摔倒了 不去搀扶 那又何必用助手呢 况且你的话错了 老虎犀牛从栅栏里逃了出来 龟壳美玉在匣子里毁坏了 这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 颛臾 城墙坚固 而且离季孙的采邑费地很近 现在不把它占领 日后一定会给子孙留下祸害 孔子说 冉求 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 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 封地 的大夫 不必担心财富不多 只需担心财富不均 不必担心人民太少 只需担心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 便没有贫穷 和平相处 便不会人少 安定 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 远方的人还不归服 便发扬文治教化招致他们 他们来了 就得使他们安心 如今仲由和冉求两人辅佐季孙 远方的人不归服 却不能用文治教化以吸引他们前来 国家支离破碎 却不能保全 反而想在国境以内使用武力 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 却在萧墙里面 文中涉及了几个人物 他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家臣 学生 季氏 冉有 季路 孔子 思考 师生是围绕什么话题展开对话的 季氏将伐颛臾将 说明尚未实现 可以劝阻 如果可以劝阻而不加努力 于理不通 于情不合伐 攻打 明目张胆 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意思 所以 季氏伐颛臾 是非正义的事 师生讨论 对于这件事师生的态度各是什么 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分析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夫子欲之 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今夫颛臾 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文中学生的话 学生的态度 支持赞同 无乃尔是过与 何以伐为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而在萧墙之内也 文中老师的话 老师的态度 批评反对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则将焉用彼相矣 是谁之过与 孔子的语气变化 不满 生气 怒不可遏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 希望各国诸侯能重用他 从而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但是他的辛苦奔波毫无收获 各国诸侯并不采纳他的主张 他从事教育 试图让他的学生继续推行他的政治主张 而现在 冉有和季路恰恰违背了他的原则 所以他的语气越来越严厉 终于怒不可遏 孔子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引用名言巧设比喻 君子品质 不可伐 斥失职 讲道理 不满 先王封国邦域之中社稷之臣 不必伐 不当伐 摆事实 生气 怒不可遏 讲道理 政治主张 揭穿阴谋 斥为人 明观点 洞世事 孔子是个怎样的人 孔子是一个爱国爱民 目光深远的政治家 本文是一篇语录体的议论文 通过孔子与冉有和季路的对话 体现了孔子丰富的政治经验和深刻的政治眼光 孔子虽然历来主张温 良 恭 俭 让 但是面对原则问题时 他却又有 当仁不让 的精神 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格 文章虽然篇幅短小 但冉有为季氏辩解 孔子逐层反驳 写得都极有层次 并引用成语 运用比较 增强了说服力 一词多义 是 无乃尔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是谁之过与 夫如是 远人不服于 冉有 季路见于孔子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相 则将焉用彼相矣 相夫子过 无乃尔是过与 是谁之过与 且尔言过矣 固定句式 无乃 过与 何以 为 特殊句式 1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句式 翻译 2 无乃尔是过与 句式 翻译 3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句式 翻译 4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句式 翻译 5 是社稷之臣也 句式 翻译 6 龟玉毁于椟中 句式 翻译 重点句子翻译 1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2 危而不持 颠而不扶 则将焉用彼相矣 3 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 4 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孟子与 孟子 孟子 名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 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思想家 政治家 教育家 是继承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 是儒家第二大宗师 后世尊号亚圣 孟子主张行仁政 孟子说 理想的政治 应确立如下原则 即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重视民心的向背 提出 性善 论 曾游说齐宣王 梁惠王 宣传他的政治主张 但始终未被采纳 孟子 的文章很雄辩 感情强烈 辞锋犀利 在宣传主张 论辩事理时 常能分析对方的心理 因势利导 步步深人 层层进逼 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 孟子 还善于运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王好 h o 战弃甲曳 y 兵而走谷不可胜 sh ng 食也数罟 c g 不入洿 w 池谨庠 xi ng 序之教鸡豚 t n 狗彘 zh 之畜 x 然而不王 w ng 者涂有饿莩 pi o 梁惠王说 我治理梁国 真是费尽心力了 河内地方遭了饥荒 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 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 河东遭了饥荒 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 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 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更加减少 我的百姓并不因此更加多 这是什么缘故呢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 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 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 则何如 曰 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孟子回答说 大王喜欢战争 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 枪尖刀锋已经接触 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 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 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 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 可以吗 惠王说 不可以 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 但这也是逃跑呀 孟子说 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 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材木不可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 粮食便会吃不完 如果细密的鱼网不到池塘里去捕鱼 鱼鳖就会吃不光 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 木材就会用不尽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 木材用不尽 这样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 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 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 可以无饥矣 谨痒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 种植桑树 那么 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 鸡狗和猪等家畜 百姓能够适时饲养 那么 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 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 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 那么 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 认真地办好学校 反复地用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 那么 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 有肉吃 普通百姓饿不着 冻不着 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 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曰 非我也 兵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 却不约束制止 道路上有饿死的人 却不打开粮仓赈救 老百姓死了 竟然说 这不是我的罪过 而是由于年成不好 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 却说 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 又有什么不同呢 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 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到梁国来了 理清思路 这篇课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 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讨论的 民不加多 2 孟子不直接回答 民不加多 的问题 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 对 五十步笑百步 喻义如何理解 孟子通过设喻 设圈套 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 不可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这正好走进 圈套 所以 孟子说 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回答了 民不加多 的原因 梁惠王认为自己对待百姓的政策比邻国都好 但孟子却指出 魏国的政策虽好一些 但与邻国相比 不过是 五十步笑百步 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也就是孟子用 五十步笑百步 的比喻作譬 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了多少 3 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 可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 随着社会动荡变化 民主观念抬头 百家争鸣兴起 当时孟子就义无反顾地提出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孟子 尽心下 的论点 敢于藐视神圣君权 面对梁惠王 于国 尽心 的表白 他直言不讳 义正辞严 批评统治者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 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 对时事的论述既析之以理 娓娓而谈 又尖锐驳斥 辛辣讽刺 展示出一个聪明机智 狂放不羁 豪爽直率 泼辣大胆 爱民重民 肩担天下 无畏无私的政治家 论辩家的形象 小结 本文主要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主张 要想使民加多就要发展生产 使民住有房 耕有田 吃得饱 穿得暖 还要使民懂礼仪 受教育 君王也须革除虐政 这样百姓才能来归服 全文似乎散漫无章 实则结构严谨 段落分明 以使民加多为主线贯穿全文 思路清晰 句式较整齐 这样气势充沛 增强雄辩力 文言积累实词 1 河内凶 荒年 2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没有 3 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加 4 填然鼓之 动 击鼓 5 弃甲曳兵而走 逃跑 6 直不百步耳 只 只是 7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毋 不要 8 数罟不入洿池 c 细密 9 谷不可胜食也 尽 10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动词 栽种 11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动词 穿 12 无失其时 时机 1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斑 背 14 然而不王者 动词 称王 统一 15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途 发放赈济 16 非我也 岁也 年成 17 非我也 兵也 兵器 18 王无罪岁 动词 归罪 虚词 1 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 2 王好战 请以战喻 介 用 3 或百步而后止 有的人 4 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