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同步练习5.doc_第1页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同步练习5.doc_第2页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同步练习5.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同步练习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粉笔灰B冰块 C食盐 D色拉油解析:A项形成悬浊液;B项仍为纯净物(水);D项形成乳浊液。答案:C2悬浊液、乳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A稳定的液体 B透明的液体C混合物 D化合物答案:C3纳米涂料是把纳米粉均匀地分散到涂料中,这种分散系()是溶液是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不能透过滤纸静置后会析出纳米粉沉淀A BC D答案:B4下列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溶液可透过滤纸,胶体不可透过滤纸C溶液中通过光束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光束有丁达尔现象D胶体与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解析:胶体粒子因吸附电荷而带正电或负电,但胶体仍呈电中性,A错;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可以透过滤纸,B错;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的粒子直径在1100 nm之间。答案:C5将某溶液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铁胶体中,开始产生沉淀,后又溶解的是()A2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B2 molL1的硫酸溶液C2 molL1的硫酸镁溶液D2 molL1的乙醇溶液解析:加入硫酸,先发生聚沉,又因硫酸和氢氧化铁能发生反应而溶解。答案:B6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胶体与溶液有明显不同的外观特征,胶体呈胶状B胶体不稳定,静止后容易产生沉淀C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所得到的滤液与原来胶体的组成是不同的D豆浆是胶体,因为豆浆中的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解析:胶体与溶液都是均一、稳定的,A、B两项错误;胶体的分散质微粒可以透过滤纸,所以将Fe(OH)3胶体进行过滤时,胶体的所有组成都会透过滤纸,滤液与胶体的组成是一致的,C项错误;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其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100 nm之间,D项正确。答案:D7下列现象或新技术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A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B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D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解析:A项发生复分解反应;B项为加热使胶体聚沉;C项为气溶胶发生的丁达尔现象;D项是利用渗析提纯血液胶体。答案:A8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如下几种:A蒸发B过滤C结晶D渗析在下列横线上用上面方法的编号填出恰当的分离或提纯方法。(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用_。(2)除去蛋白质胶体中混有的(NH4)2SO4,用_。(3)分离KN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用_。解析:(1)溶液和悬浊液的分离方法是过滤。(2)胶体和溶液的分离方法是渗析。(3)溶解度不同的固体溶质可用结晶和重结晶法分离。答案:(1)B(2)D(3)C9把淀粉和NaCl溶液装入半透膜袋内,浸入蒸馏水中进行渗析。试回答:(1)证明淀粉未透过半透膜而Cl已透过半透膜的实验方法是_ _。(2)证明淀粉与NaCl溶液已分离完全的实验方法是_。解析: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及Cl与Ag结合成AgCl白色沉淀进行检验。答案:(1)取烧杯中液体少许放入两支试管中,向一支试管中加入碘水,若不变蓝,证明淀粉未透过半透膜;向另一支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证明Cl已透过半透膜(2)取半透膜中液体少许于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证明淀粉与NaCl溶液已分离完全10(能力拔高)某课外活动小组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并检验其性质。(1)若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_。A冷水 B沸水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2)写出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3)怎样用最简捷的方法检验制得的物质是胶体?_ _。(4)取少量制得的胶体加入试管中,加入(NH4)2SO4溶液,现象是_,这种现象称为胶体的_。(5)氢氧化铁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_。A胶体微粒直径小于1 nm B胶体微粒带正电荷C胶体微粒做布朗运动 D胶体微粒能透过滤纸(6)Fe(OH)3胶体区别于FeCl3溶液的最本质特征是_。AFe(OH)3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B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CFe(OH)3胶体是均一的分散系D Fe(OH)3胶体的分散质能透过滤纸解析:(1)FeCl3在冷水中反应程度小,不能形成Fe(OH)3胶体;FeCl3与NaOH浓溶液反应生成Fe (OH)3沉淀。(2)书写方程式时不能写成“Fe(OH)3”的形式。(3)丁达尔现象是区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捷的方法。(4)Fe(OH)3胶粒所带正电荷被SO所带负电荷中和,产生红褐色沉淀。(5)Fe(OH)3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是胶体微粒带正电荷,互相排斥不易形成沉淀;布朗运动是胶体稳定存在的次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