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08高考.doc_第1页
看08高考.doc_第2页
看08高考.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看08高考,谈区域地理复习江阴市祝塘中学 王正新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终于尘埃落定,然而关于江苏省高考和高考模式改革的纷议仍在延续。就地理学科而言,08高考最大的变化有二:一是地理科目成为“敲门砖”性质的选修科目;二是区域地理从地理考试大纲中消失。无疑,对广大中学地理教师及考生来说后者更具震憾力!众所周知,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征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区域地理彻底从考试大纲中淡出,地理学的区域性如何在高考中体现?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能力培养和“学有用的地理”,离开了区域地理是否会在高考中沦为空谈?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困惑了。仔细研读2008江苏高考卷,疑虑、困惑逐渐消减,区域地理从考试大纲消失的良苦用心渐渐明晰,区域地理在高考复习中的定位逐步明确。一、 区域地理在08高考卷中高考复习中,区域地理通常是指初中地理知识,从自然地理角度看,包括了地形区、气候区、自然带分布区等;从人文地理角度看,包括了大洲(及其内部分区),国家和各级各类经济区域等,这一部分知识琐碎而庞杂,学生记忆量巨大,地理学科也因此而被部分人列入“死记硬背”的行列。随着中学地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逐步淡化,近年来慢慢演变为“鸡肋”。从08高考卷来看,这一块知识肯定没有消失。(也不可能消失,否则有悖于地理学的“区域性”这一基本特征,甚或地理也就无从谈起。) 通览08高考卷,涉及区域地理的试题可谓俯拾即是,粗略统计,与区域特征、区域资源利用、区域发展、区域环境问题相关的分值选择题部分占56,综合题中几乎达到90。从区域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区域:一是地理环境中的真实区域,如选择题部分的“江南丘陵”、“苏北平原”、综合题中的南亚、东南亚、湖南省、黄河三角洲等,二是虚拟的区域,如选择题17、21、22题,选做题的B题等。从考查的方式和内容来看,有关区域地理的考查,知识性的识记内容几乎没有,试卷重点考查了学生运用(试题提供的)地理素材,根据基本地理原理和方法,进行缜密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表述的能力。如选择题3、4二题中所涉及的“江南丘陵”,从现行的高中教材来看,江南丘陵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但这并不影响学生解题,因为题目所给出的材料“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的饼状图”,及题干中的“不合理”三字,已很清晰地给出了解题思路。又如第29题的湖南省图上,有色金属矿产、地形起伏、水系和水电站分布、交通线路及降水PH值线等内容一目了然,根本无须平时教学和复习中作任何的关注和积累。上述两题可以说为08高考大纲中取消区域地理作了最好的注释。二、 区域地理复习在认识层面的定位1 区域是载体,原理是主线地理学习离不开区域,我们总是通过区域来认识自然环境,研究区域发展的基本规律,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和对策。学生通过某一个或几个区域的研究,掌握区域研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可见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区域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载体。一如我们幼时蹒跚学步,总冀望长者的提携和榜样,但最终目的是脱离彼人,走自己的路。即使如必修3,尽管教材大量涉及区域地理,如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西北内陆、亚马孙河流域、山西能源基地、田纳西河流域、珠江三角洲、东亚地区等,研究这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但在2008高考卷中,上述区域没有在任何一道试题直接涉及。显然,教材旨在通过具体的区域案例,化抽象的原理为具体的过程和方法,从感性知识入手,引导学生把握区域地理研究的基本方法,正确理解区域发展的原则,掌握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2 区域是背景,能力培养是核心2008年江苏省高考考试说明明确了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即要有利于推进中学地理课程改革,有利于减轻中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旨在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因此,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只是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技能创设背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特定的区域为背景,通过教材中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正确地获取、解读有关的地理信息,依据基本的地理原理和规律,通过比较、分析,对各种地理事象进行判断、探究和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以上的训练来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基本地理技能的目标。对这四项基本技能的考查在08高考卷的综合题部分,几乎每一个试题都有完整的体现。三、 区域地理复习在操作层面上的策略1 宜粗敢放,突出重点每个教师在高三复习时都有一个困惑:中学阶段地理科目共有九本教材,复习内容十分繁杂,尤其是区域地理部分,林林总总,以识记性的知识为主。08高考卷应该说比较明确地的信号,即区域地理的考查只是非常粗线条的涉及,如综合题28题,试题就南亚地区和东南亚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进行比较,从区域地理考查角度来讲,良好区域地理基础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为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包括了该地区的位置和气温曲线及降水柱状图,学生结合相关的原理,基本可以较好地完成。所以,初中地理部分知识的复习,我们教师不妨作一些粗线条的涉及,大量的细节要敢于放弃,无论是世界地理还是中国地理均以总论复习为主,使学生对我国及各大洲的地形、气候等总体特征有所认识即可。2 加强训练,关注过程 从事地理教学多年总是碰到一个头痛的问题,班级里的小女生学习认认真真,其努力程度甚至可从试卷上的课本原话中窥见一斑,但班级男生的均分总是彼女生高出一截,近年来随着考试对学生能力要求的提高,这一现象更加突出。究其原因,男女思维方式的差异固然是一重要原因,但也暴露出平时训练中的不足。日常训练最大的不足就在于我们往往过多地关注区域本身,所谓由点及面,从一具体区域问题的操作发散开来,然后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种由特殊到普遍的认知过程本身也未可厚非,但也容易使一部分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的学生出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倾向。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不妨从大纲要求的第一个能力入手,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从题目中罗列出有效的信息,(包括准确的文字表述)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分析判断,这种由普遍到特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