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关于珍惜资源环保建议书.doc_第1页
经典关于珍惜资源环保建议书.doc_第2页
经典关于珍惜资源环保建议书.doc_第3页
经典关于珍惜资源环保建议书.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关于珍惜资源环保建议书 尊敬的市委领导们: 您们好! 我是市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我经常在上学和放学的途中看见一些路边的老式公用水龙头以不同的速度在滴水,这令我十分痛心。因为,就算它二十秒钟1克水,那么一分钟就有6克水流了下来,一个小时就有360克水流了下来,一天就有8640(8.64千克)克水流了下来,一年就有3153600克(3153.6千克)水流了下来,如果这样速度流水的三个水龙头,那么,一年就有9469.8千克的水浪费了,这相当于一户二口家庭一个月的总用水量了!这些数字也太惊人了,更何况,这些水龙头有些流量还远远大于此,杭城又不止这三个水龙头,可能还有几百个,几千个.如果将这些数据综合起来的话,数字可想而知有多么的惊人。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淡水资源十分缺乏,若不注意节制用水,必然会引起一系列恶果! 我想,之所以有这种浪费水资源的现象,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水龙头未换成节水型水龙头,或者是居民节水意识淡薄.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决定我们生活所最需要的一种资源水的多少。 所以,我建议: 1、有关部门出资将一些公用的水龙头改换成节水型水龙头。这样就可以使公用设施水资源的浪费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2、可以将每户家庭按实际情况控制月平均用水量,超标则停水,直到下个月一日凌晨才继续恢复正常供水,希望用制度来规范大家的行为,做到节约水资源人人有责。 3、建议在社区以及街道办事处每周开设节水讲堂,增强市民节水意识,能否为连续五个月用水低于标准的家庭颁发节水家庭奖章,颁发节水家庭荣誉证书和一定数额的奖金等等。 4、建议市民在家中安装一个污水净化器,并在卫生间和洗漱池中间安装一个储水箱,将洗漱池里用过的废水通过净化器流进储水箱,用来供抽水马桶冲厕说用。 这些小小的建议,仅供叔叔阿姨们参考。 此致 敬礼 建议人: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自然环境越来越糟糕了,人们所使用的资源也逐年减源,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生存资源和条件。希望我们从自身的一点一滴做起,因为节约资源,人人有责。所以大家要保护地球,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小荷作文网 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有浪费资源的现象:水龙头不停地流出清澈的自来水,用水的人不知去向;开着电灯、电视的房间里却长时间空无一人;笔记本随手扔进垃圾桶,却只写了几个字这些都是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我特意提出以下建议: 1.节约用水:蔬菜先用淘米水洗一遍,再用清水漂洗,不仅节约水,而且能有效清除蔬菜上的残存农药;家庭浇花,宜用淘米水、茶水等,洗完手立即关上水龙头;在拖地板时不要用太多水,拖完地板的水可以用来冲厕所; 2.节约用电:电风扇应尽量使用中挡或慢挡,慢挡比快挡可省电三分之一;电视机把亮度开小些,不仅节能,还能延长使用寿命; 3.节约用纸:大家在用纸的时候不能浪费,纸要两面都用,没用完的纸张可以撕来装订成草稿本。既环保又不浪费。而且纸是树木做的原料,用完的纸可以收集起来统一放进垃圾回收站; 4.爱护公共设施:大家知道,学校的东西都是政府给的,应该爱护公物,不要破坏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如发现有同学破坏公物,应立即制止或告诉老师。在校外也应该一样,看到哪儿有牛皮癣应及时清理干净; 5.维护生态平衡: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不使用塑料袋,多用环保袋,减少白色污染,要植树造林,爱护树木,不乱砍乱伐,减少沙尘暴。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为保护自然环境,造福子孙后代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