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献综述 翻折线对翻驳领结构影响分析专 业 服装设计与工程 学 生 姓 名 袁 建 荣 班 级 B服工071班 学 号 0710803124 指 导 教 师 俞 俭 专业系 主 任 俞 俭 完 成 日 期 2011年3月11日 翻折线对翻驳领结构影响分析 袁建荣(B服工071班,0710803124)摘 要:随着服装结构设计的发展,服装的整体款式造型已趋于饱和,服装的局部设计成为服装专业人士的研究重点。课题选取翻驳领这一经典领型,研究分析翻折线对翻驳领结构的影响。本文从影响驳领结构设计的因素着手,着重描述了倒伏量对其影响近而分析倒伏量的影响因素,并讨论翻折线与倒伏量的关系。翻驳领作为结构设计较为严谨合体的领型,其外观效果及结构设计随翻折线的变化而变化,不同形状的翻折线表达不同的含义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翻驳领按翻折线分为直线、弧线、部分弧线部分直线。关键词:基础领窝;翻驳领;结构设计;倒伏量;翻折线 1前言近几年来,随着服装结构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深化,服装的整体款式造型设计已趋于饱和,现在世界各地的设计师都把眼光停留在局部部位设计上。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不同款式服装,以领部造型变化为主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领部设计是设计师思想表达的主要部位、结构设计的主力点,这不仅体现款式变化,更由于她的特殊位置,“领”的命名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衣领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成品服装的品味、风格、美感及外观质量等,其造型与结构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着服装整体的穿着舒适性与外观的效果。翻驳领是所有领子中最富有变化、用途最广也是最复杂的一种,按其翻折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状、圆弧状、部分圆弧部分直线状三种类型。翻驳领服装给人的第一视觉便是领子,是其灵魂所在。“翻折线与翻驳领结构关系的研究”是服装结构设计的重点内容,尤其随着国际时尚潮流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已远远不再停留在直线型翻驳领所带来的规范美上。翻折线由直到曲的变化,直线给人刚挺硬朗的感觉,曲线给人柔和细腻的感觉,而中间型则可以产生柔中带刚的细微视觉感的变化。在款式设计时,为了表达不同的含义,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选择的驳折线也不同,同时结构设计、裁剪及缝制过程也会相应的有变化。翻折线对翻驳领结构的影响已成为每个服装设计师在设计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对翻折线与翻驳领结构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迫在眉睫,翻折线的选择与驳领制版方法、倒伏量的大小及加工工艺之间的匹配问题是专业人士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2翻驳领结构设计原理研究2.1基础领窝与翻驳领关系研究日本中泽.愈在人体与服装1中指出:衣身的基础领窝线对应于人体的颈根围,即沿人BNP-SNP-FNP-SNP-BNP的弧线轨迹,将基础领窝加大、变形后才能构成具体款式的领窝。颈部运动伴之部位尺寸的变化,但这样的变化数值较小,只在FNP和BNP两点附近产生动态变化,故不进行调整。人体侧颈斜为95左右,故领侧角大于95时基础领窝宽需开大,开大的基本公式为(b-95)0.25。王秀芝,徐静在领子造型与颈部运动适应性研究2中指出驳领造型比较贴近颈侧部,使得领与颈侧部之间的间隙量变小,颈部在作左右侧屈和旋转运动时,领子与颈部之间没有足够的空间,从而会阻碍颈部的运动。章瓯雁在服装衣领造型设计浅谈3一文中指出翻驳领前平服于人体胸部后领带有领座形成前高后低的倾斜式,是一款设计严谨且较为合体的领型。因此驳领不适宜应用在运动性能要求高的服装上。张文斌在服装结构设计4中指出:原型的领窝对应人体的颈根围,故原型的领窝是最基本的基础领窝,一切领窝都在此基础上得到。基础领窝设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基础领窝线的总弧长等于预订的领围大N;基础领窝线的总领窝宽除以总领窝深等于1.31.4,即符合人体颈部的横径与纵径之比。基础领窝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当领窝宽、深分别增加a时,领窝弧长增加量约为2.4a。这一特征为确定翻领松量打下基础对领子设计有重要作用。2.2 翻驳领制图方法研究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校的黄英在翻驳领制图新法 5一文中分别对翻折线为直线和弧线的翻驳领进行了结构制图的详细讲解,运用到原身法及反射法。王晓云,徐东在翻驳领的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和改进6中指出:当翻驳领领面较宽、领座较低且驳点较高领子造型较贴于人体的特殊领型,如果按传统的理论制图法很难确定倒伏量。此时可通过肩领切展的几何设计法,先在衣身上制出基本领型,再以翻折线为对称轴对称到另一边,然后运用切展法增加后领围线的松度。这种几何制图法与传统的记公式、死搬数据区别开来,无论在制作普通领型还是特殊领型时都很适用,但它唯一的缺点就只对直线型翻折线研究而忽略了曲线型翻折线的研究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针对以上缺陷张文斌在服装部件设计丛书典型领型1987中加以补充,并在结构制图方面运用了几何制图法较系统地阐释出:翻折线分别为直线、部分直线部分圆弧以及折线时用反射制图法,翻折线为圆弧时采用原身制图法。根据不同领侧角及翻折线来确定领底弧的尺寸,再以两圆公切线确定倒伏量。此法让人耳目一新,较为严谨并全面的对各种领型进行结构设计。2.3 影响翻驳领结构设计因素研究2.3.1 驳点、串口线、驳领形状、叠门宽对驳领结构的影响何婵在基于结构设计研究的领子造型要素分析8中指出翻驳领结构制图主要有五种因素:领嘴造型,翻折基点和翻折止点的位置,翻折线造型,翻驳领倒伏量的确定,翻领宽与底领宽的设计。并指出翻折线的造型有三种即直线、圆弧、部分直线部分圆弧。驳点根据设计需要沿前门襟止口线上下移位,并与基点连接形成翻折线。由于翻驳领是根据翻折线来制图的,驳点的变化会引起翻折线倾斜度的变化,从而间接影响了驳领造型。驳点位置的确定基本上由外观造型决定。串口线是领下口线与领圈的公共线。串口线斜度的变化,可以看作是一种线的移位,完全是为了外观设计需要。它对领子的倒伏量无任何影响。但吴厚林在驳领结构设计9中指出无串口线的驳领如青果领及燕尾领,由于无领角调节所以所需倒伏量相应增大。驳领形状的变化方式与变化手法多种多样。有的是通过不同的形的组合,而产生新的形;有的则是运用仿生学原理,从自然物象中寻找灵感,如青果领、燕领等;有的是利用分割、展开技术对翻驳领的基础形进行变化;还有的是利用装饰工艺使翻驳领的外观丰富多彩。但是,无论采取何种手法,无论其外观怎样变化,翻驳领的风格必须与服装的整体风格及特定的功能相统一。单排扣的叠门的宽度为2cm,双排扣叠门宽度可根据设计需要而定,通常为58cm。叠门宽越宽,翻折线的斜度越大,由于翻驳领的倒伏最设计是以翻折线为基准的,因此翻驳领的倒伏量也相应增大。2.3.2 倒伏量对驳领结构的影响张中起,张弛,刘驰在关于领型结构设计的研究10中指出:要使翻驳领造型优美, 领面要与肩、胸服贴的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倒伏量。刘瑞璞在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技巧11中以翻折线为直线的翻驳领为例指出如果翻领结构不变而倒伏量过大,可能产生翻折后的领面与肩胸不服帖;如果倒伏量为零或小于正常用量,是外围容量不足,可能使肩胸不挤出皱褶,同时领嘴拉大而不平整。而这些在合体度高的翻驳领上是绝对不容许的。2.4 影响倒伏量变化因素研究吴俊在女装结构设计与应用12影响倒伏量变化有三种因素,即翻折止点、翻领宽与领座高之差、面料性能。当止点上升,翻折线与后领窝弧度增大,领外口弧线用量增多,倒伏量应增加。驳领宽加宽时由于人体颈长是一定的又要保证其功能性所以其增加的部分应向肩部外围延伸,也就是增加在领款上而不是领座上,这就意味着要通过增大倒伏量来增大领面宽的比例和容量。面料性能对倒伏量也有一定的影响。毛料和粗纺织物有较强的可塑性,可归拔熨烫处理,倒伏量可设计小点;人造纤维和精纺织物弹性较差,倒伏量可适当增大。张弛、张欣等人在“翻驳领合体性结构设计的探讨” 13一文中指出:倒伏量的影响因素除以上三种外还与不同制作工艺及肩的倾斜度、肌肉发展程度有关。在缝合翻领面与翻领里时会产生缝缩,另外为增加衣领牢固度及美化衣领外观翻领上口需辑明线,此时需要测试缝缩率来确定工艺制作所需倒伏量;当领座高与领面宽一定时肩的倾斜度的减小意味着领止口线的长度将增大倒伏量应增大。肩部肌肉发达的体型倒伏量也应增大。2.5 翻折线与翻驳领结构设计关系研究张文斌在服装部件设计丛书典型领型1987中运用了几何结构制图法较系统地阐释出:翻折线为直线及部分直线部分圆弧时用反射制图法,翻折线为圆弧时采用原身制图法,根据不同领侧角及翻折线来确定领底弧的尺寸,再以两圆公切线确定倒伏量。并在服装结构设计4中指出:所谓倒伏量即为领下口线曲度,而领下口线与翻折线的形状相关。翻折线的曲度越大则领下口线的曲度越大,领面与领座的面积差就越大,领面容量就越多,倒伏量就越大。 刘瑞璞在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技巧11中以翻折线为直线的翻驳领为例指出:翻驳领的倒伏量为x+a,其中x值是由驳点的高低控制的:驳点越高说明开领越小,翻折线斜度越大与垂直线形成的夹角距离(x值)也就越大。a是领座与领面差,1cm是最基本的领面与领座差,领座尺寸相对稳定一般为2.53cm之间,领面加宽时相应增加同等倒伏量。翻领与底领宽的差数越大倒伏量越多,这是因为差数越大,弥补领下口长度的量就越大,所需的倒伏量越多。李正在服装结构设计教程14中以翻折线为直线的翻驳领为例指出:倒伏量与翻折线的斜度及翻领宽有关。当领座高为33.5cm之间,倒伏量是以翻折线为基准线逆时针旋转翻领宽的4倍,比如翻领宽为4.5cm领座高3cm则翻领松度为18;翻领宽8cm领座高3.5cm翻领松度为24。同时魏雪晶、魏丽在服装结构原理与制版推板技术15中也以翻折线为直线的翻驳领为例指出:在确定翻折线之后根据领后宽来确定倒伏量,以侧颈点外为顶点,翻折线为基准线,领宽每宽1cm在0的基础上移3.5。这两种方法确定倒伏量虽简单易懂,但具有片面及特殊性,因为它们都是在翻折线为直线及领座高为特定值的基础上得到的,缺少理论说服力,主要凭的是经验。纵观现有的研究成果,人们已经注意到翻折线对驳领的影响,但只把眼光停留在翻折线为直线状的翻驳领上,并未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主要问题为:在驳领结构设计上以一概全;在驳领影响因素上忽略翻折线的影响;翻折线规律变化对驳领的影响这一研究领域比较薄弱。3结语一件优秀的翻驳领服装,其肩领和驳头造型应当是线条流畅、平服挺括,给人以雅致的造型美和精湛的工艺美享受,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在款式设计时,为了表达不同的含义,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选择的驳折线也不同,同时结构设计也会相应的有变化。而今由于翻折曲度和领子外轮廓线与翻驳领实际翻折效果不相适合,或造成外翻领向上涌,不能翻折到驳折线所需形状,使外缘止口过紧,驳口处呈现紧拉纹;或产生翻折线曲弧度过大,领座呈外掀趋势,外缘轮廓线过长,出现领子外缘止口与衣身离空不平服的状况。因此研究不同翻折线对翻驳领结构的影响尤为重要。通过分析影响驳领的结构设计,了解到倒伏量是影响其结构制图的最重要因素,以及认识到影响倒伏量的几种因素、翻折线与倒伏量之间的关系等为研究翻折线对翻驳领结构的影响提供了足够的理论依据。4参考文献1日本中泽 愈袁观洛(译)人体与服装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2王秀芝,徐静领子造型与颈部运动适应性研究J国际纺织导报,2005,11(2):80823章瓯雁服装衣领造型设计浅谈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2):53-554张文斌服装结构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5黄英翻驳领制图新法J四川省服装艺术学报2004(4):41-43.6王晓云,徐东翻驳领的结构设计方法研究和改进J天津纺织工学院报, 2000,19(5):74-76.7张文斌服装部件设计丛书典型领型198M北京:北京纺织出版社,20008何婵基于结构设计研究的领子造型要素分析J东华大学学报(轻工业与技术),2010,39(4):46-489吴厚林.驳领结构设计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1(3):25-2910张中起,张欣,刘驰关于领型结构设计的研究J西安工程大学服装设计学报,2007(2):24-2611刘瑞璞服装结构设计原理与技巧女装编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12吴俊女装结构设计与应用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3张中起,张欣,刘驰翻驳领合体性结构设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委托加工的合同范本
- 2025年方案设计合同范本
- 2025年基本法演讲稿范本
- 2025福州市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保安员习题含答案(附解析)
- 2025年瓷砖检测考试题库及答案
- 银行大堂改造工程施工流程
-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 8.2 欧洲西部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 中国的气候合作探究说课稿 (新版)湘教版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节课《昌盛的秦汉文化》 说课稿1
- 旅行社旅游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 统编版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3500字注音版)(2022版课标)
-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房屋建筑学》课程标准
- 人教版部编版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汉语拼音5《gkh》课件
- DL-T1083-2019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 《2024年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目录》
- 意外险医疗险重疾险
- 便利店陈列培训
- 新疆地方史课件
- 硫铁矿的化学性质和利用技术
- 气管切开后气道湿化的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