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赛与径赛的简介.ppt_第1页
田赛与径赛的简介.ppt_第2页
田赛与径赛的简介.ppt_第3页
田赛与径赛的简介.ppt_第4页
田赛与径赛的简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田徑 田賽與徑賽 歷史與發展 田徑運動是在人類社會發展中逐步產生和發展的 遠在上古時代 人們為了生存 便與大自然及野獸作戰鬥中 經常出沒於崇山峻嶺 沼澤平原 橫跨溪流 飛越障礙 投擲石塊 木棒和各種捕獵工具等 在日常生活中 不斷重複和改進這些動作 逐步形成了走 跑 跳和擲等各種生活勞動的技能 並把這些技能一代代地傳授下去 古時也有利用走 跑 跳躍和投擲的練習挑選與訓練土兵的古人們開始是自發地或有一定組織和規則地進行跑 跳躍和投擲的比賽 逐步產生了田徑運動的雛型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工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 田徑運動競賽項目 競賽條件 競賽方法的逐步改進 形成為現代田徑運動 公元前776年在希臘 奧林匹克村舉行的古代奧運會上就有了田徑項目的比賽 1896年在希臘雅典舉行的第一屆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 田徑運動的競走 跑 跳躍和投擲的一些項目就被列為主要比賽項目 田徑運動在奧運會上都是十分引人注目的競賽項目 1922年成立了國際業餘田徑總會 IAAF 它確定了國際統一的田徑項目 擬定規則 組織比賽 設立與審批世界紀錄 以及促進國際田徑交流等 當前國際重大田徑比賽活動主要有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田徑比賽 世界杯田徑賽和世界田徑錦標賽 田徑運動分類和項目 田徑運動有四十多個單項 分為田賽 徑賽以及全能運動 田賽 把以遠度和高度計量成績的跳躍和投擲項目 徑賽 把時間計算成績的競走和跑的項目 全能運動 結合田賽及徑賽的項目 一般規例 田徑場第一線跑道周長為400米 依從逆時針方向跑 馬拉松 競步 越野跑等是可在道路或野外進行比賽 田徑場一條線道的闊度為1 22或1 25米 所有界線闊度為5厘米 田徑場跑道普遍採用合成物料舖成風速測定大型的田徑比賽都會設有風速測定 在田徑比賽中 需要有風速測定項目包括 100米 200米 100欄 110米欄 跳遠及三級跳遠徑賽擺放風速儀的位置為靠近第一線道側 距離終點50米 田賽擺放風速儀的位置為靠近助跑區 距離起跳板的35或40米 風速的判讀單位為米 秒 小數後1個位 當風速超過2米 秒 如該成績打破舊紀錄的話 亦不會計算 但不會影響在該項比賽的名次及成績 徑賽 短跑100米 200米 400米中長跑800米 1500米 5000米 10000米馬拉松42 195公里跨欄跑男子400米 110米 女子400米 100米障礙跑男子3000米 不設女子組 接力跑1600米 4x400米 400米 4x100米 競步男子20公里 50公里 女子5公里 10公里 短跑起跑方式 蹲踞式起跑前 身體各部份不能接觸起跑線及之前的空間 起跑口令 中文 各就位 預備 去偷步除全能比賽外 每名跑手有1次偷步機會分道比賽運動員必須在自己的賽道上比賽 直到完成比賽為止 亦不得選擇賽道 如誤入別人的賽道 但自己沒有因此而得益 少跑距離 並且沒有阻擋其他跑手的話 是不會被取消比賽資格的 終點衝刺 以身體的軀幹部分首先衝過終點者為勝 跨欄每條跑道欄架數目為10個 運動員必須在自己的賽道上比賽 跨欄時 必須在欄架上跨過 如腳或腿越出欄架 不得蓄意用手觸欄 蓄意踢欄或從欄下穿過則被判犯規 欄架高度及距離 中長跑起跑方式 站立式 起跑口令 中文 各就位 去不分道比賽 運動員可選擇線道比賽 800米亦可以在開始最初100米時分線道作賽 中長跑其他規例 不得擠撞或阻擋對手 離開跑道或路線後後便不得繼續比賽 場外人士不可向運動員提供幫助及中途報時 必須從右方超越對手 除非左方有足夠空間 接力跑每隊須有4名成員組成 第1棒隊員採取蹲踞式起跑 4x100米接力中 接棒者可在預跑區至接棒區30米範圍內任何一點起跑 但不能在預跑區之後開始 交接棒時 必須在接棒區內進行 以身體為標準 如掉棒 則由掉棒者拾回 並立即返回自己的線道繼續比賽 4x400米接力中 第1棒全程及第2棒的首100米是須分線道跑 直到第2棒完成100米後 方可自由搶道 4x400米接力中 第三及四捧運動員按前一棒運動員完成首200米時的先後 來編排其等侯接棒時的次序 先內後外 4x400米接力中 運動員必須在20米的接捧區內完成預跑及交接捧的程序 馬拉松跑的簡史馬拉松跑的全程距離是42 195公里 它的來由是 公元前490年 希臘軍隊與入侵的波斯軍隊在雅典近郊的一個小鎮 馬拉松進行了一場決定希臘命運的激烈戰爭 結果 希臘人取得勝利 為了把這個勝利的消息盡快送回到首都 青年士兵菲力比斯從馬拉松鎮到雅典 他在向人民報告了 我們勝利了 的喜訊後 由於極度興奮及筋疲力盡而倒地死去 為了紀念這位愛國的青年 1896年在雅典舉行的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 決定舉行 馬拉松 賽跑 跑的路程就是當年菲力比斯跑的那一段路程 大約為40 2公里 距離起初不一 直到1908年在倫敦舉行的第4屆奧運會時 大會為了方便英國皇族觀看馬拉松跑比賽 便把起點設在溫沙爾宮廣場 終點設在倫敦白城的皇家看台前 經測量為42 195公里 直至1924年 經國際田徑聯合會正式規定 馬拉松跑的距離為42 195公里 馬拉松跑是不設世界紀錄 只有世界最佳時間 原因這項比賽在公路及近似公路的道路上舉行 起點及終點一般設在設置里程碑 沿途每1公里設置里程碑 以示距離 每5公里處為運動員設飲水站 田賽 跳項跳高 撐 持 竿跳 跳遠 三級跳遠擲項推鉛球 擲標槍 擲鐵餅 擲鏈球 田賽的比賽規則除跳高外 若參賽人數超過8名 每人應有3次試擲 跳機會 試擲 跳成績最好的8名參賽者可獲得另外3次試擲 跳的機會 若超過一參賽者同時獲得相同於第8名的成績 則每位成績相同於第8名的參賽者 均可再獲3次試擲 跳的機會 若參賽總人數是8人或以下 則每位參賽者應給予6次試擲 跳的機會 量度成績量度跳度及投擲距離以0 01米為最小單位 如不足者不計 完成所有以遠度判定成績的田賽項目中 如出現成績相等 應以其第二最佳成績判定名次 如此類推 如成績仍然相等 並涉及第一名 則相同成績的運動員進行新的一輪試跳 擲 比賽時限每次試跳 擲時限為1分鐘 撐竿跳為1 5分鐘 比賽最後階段可增至2分鐘 撐竿跳為3分鐘 跳高項目只剩最後1人時可有5分鐘 撐竿跳為6分鐘 計算成績以距離最遠者勝 成績相同 則以第二較佳成績 餘此類推 仍然相同 則進行一次新的試推 直至分出名次為止 風速測定大型的田徑比賽都會設有風速測定 在田賽中 需要有風速測定項目包括 跳遠及三級跳遠 擺放風速儀的位置為靠近助跑區 距離起跳板的35或40米 風速的判讀單位為米 秒 小數後1個位 當風速超過2 0米 秒 如該成績打破舊紀錄的話 亦不會計算 但不會影響在該項比賽的名次及成績 推鉛球推鉛球應在直徑為2 135米的投擲圈內進行 鉛球從肩上以單手推出 鉛球之落點必須在扇形著地區內 觸邊線作投擲失敗 出球後 運動員從投擲圈之後半圓退場 推鉛球的成績為虛線的長度擲鐵餅及擲鏈球鐵餅的重量 男子組2千克 女子組1千克 擲鐵餅及擲鏈球應在直徑為2 5米的投擲圈中進行 有護網包圍投擲圈 護網的安裝成 字形 開口在前面 擲鐵餅及擲鏈球的落地區為一扇形 圓心角為40度 鐵餅及鏈球之落點必須在扇形著地區內 觸邊線作投擲失敗 出手後 運動員從投擲圈之後半圓退場 擲標槍擲標槍時應握在把心處 從身體的並從肩部或上臂的上方擲出擲出 當進入助跑道試擲時 身體任何部份不得觸及助跑道兩側平行線或線外地面 及投擲弧及兩端的延長線的的前方 只有標槍的槍尖首先落在投擲弧內 試擲才算有效 標槍落地後才可離開助跑道 離開時 首先觸及的助跑道兩側平行線或線外地面 而且還要在在投擲弧及兩端的延長線的後面 跳遠不得在助跑道上放置標誌以幫助量度助跑的距離 起跳時 不能越過起跳板 圖中黑色位置不能觸及 不論起跳與否 身體不能觸及起跳線前方的地面 不得以跟斗式跳遠 落地後 不可向後走出落地區 距離的量度為著地點與起跳板之間最近的平行線 三級跳遠國際比賽中 起跳板與落地區的距離 男子組 13米 女子組11米 三級跳遠必須順序由單足跳 跨步跳及跳躍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步起跳後 須以同足著地 進行第二次起跳 第二步起跳後 則要以另一足著地 然後再作第三次 最後一次 起跳 除場地外 跳遠之所有規則 均適用於三級跳遠項目上 跳高跳高橫桿的長度 3 98 4 02米 重量 2千克 運動員可以在任何一個高度開始起跳 運動員必須以單腳起跳 尚未越過橫杆前 身體的任何部位觸及兩支架間或兩支架外的地面 包括其著地區 則以試跳失敗 過竿時 如觸及橫竿 只要竿沒有掉下 亦不算犯規 往後亦可以自由選擇高度試跳 不管高度為何 連續三次試跳失敗 便會喪失繼續比賽的資格 每次試跳時限 1分鐘 在比賽最後階段可增至2分鐘 只剩最後1人時可有5分鐘 計算成績 高度相同 計算試跳次數較少者名次列先 仍然相同 則在比賽中 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