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9.2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ppt_第1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9.2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ppt_第2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9.2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ppt_第3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9.2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ppt_第4页
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 9.2 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 新人教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 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特点1 与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 相辅相成 中国古代商业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的 不占主导地位 2 处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下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艰难而又曲折 古代中国商业和商人的命运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息息相关 3 商业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官府的控制 特别是海外贸易基本上由官府垄断 实行 厚往薄来 倍偿其价 的贡赐贸易 但政府对商业控制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 4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业发展情况 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 商业活动逐步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城镇商业发展 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5 中国古代商业起源早 不断发展 呈现不平衡性 各个时期 不同地域发展都不平衡 6 国内贸易 对外贸易发达 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商业交通发达 水陆商运兴盛 长途贩运发达 7 汉代以来各朝代出现不同数量 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明清时期出现区域性商人团体 商帮 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社会政治局面是否稳定 农业 手工业的发展程度 内外交通是否便利 货币的统一和流通状况 政府的决策和政策 训练1 2011 本溪模拟 一位前往洛阳经商的潞州商人 住在洛阳城中一处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里 接洽商务 汇兑 装卸货物 均极便利 此人因生意有成 在这栋建筑物里唱戏酬神 这位商人最可能身处哪个时代 a 汉代b 唐代c 宋元d 明清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材料中洛阳城中出现专供潞州人居住的建筑物 而且是为潞州商人提供商务 汇兑 装卸货物的场所 这说明潞州商人已形成经商群体 称为 商帮 这种现象出现在明清时期 故d正确 二 准确认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1 国内商业 宋代 商业空前繁荣 商品种类增加 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 交子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2 海外贸易 中国同东南亚 南亚 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海外贸易税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3 城市商业 宋朝时 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市分散在城中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 俱是铺席买卖 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早市 夜市昼夜相接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4 市镇兴起 城郊和乡村的 草市 普遍 全国出现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其中 汉口镇 佛山镇 景德镇 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市 草市 夜 晓 市 市 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 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 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草市 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 它冲破了城市 市 的地域限制 夜 晓 市 则冲破了 市 的时间限制 训练2 2011 泉州模拟 宋 陈元靓在 岁时广记 中记载 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 四方村民毕集 应蚕桑所用 以至车檐 椽木 果树 器用杂物皆至 其值千缗至万缗者 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 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b 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 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 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解析 选d 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由 应蚕桑所用 以至车檐 椽木 果树 器用杂物皆至 可知a c正确 由 四方村民毕集 可知b正确 三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性认识1 从城市的功能看 自先秦到唐代 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 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不大 唐代以后 因手工业或商业发达 兴起的城市增多 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 从城市的商业活动看 政府对城市的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渐放松 如坊市制度在北宋时被打破 商人的地位也日渐提高 在坊市制度被打破的基础上 夜市 晓市等出现 3 从城市的数量和规模看 到明清时期 不仅规模巨大的繁华城市的数量增多 而且还兴起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 商业繁荣 人口密集 4 从地区分布看 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相应变化的趋势 即随着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城市的重点分布区域发生了由北向南转移的变化 特别是在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兴起了大批的工商业市镇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 严格控制阶段 从周秦到唐 城市的政治 军事功能突出 受封建政府严格控制 实行严格的坊市分离制度 第二阶段 放松控制阶段 从宋至明清 城市分布遍及南北 经济功能突出 坊市制度被打破 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训练3 2011 东北三校模拟 中国古代城市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了相应的变化 下列表述最有可能不是宋朝的是 a 夜行山步鼓冬冬 小市优场炬火红 b 蚕市光阴非故国 马行灯火记当年 c 方轨十二 街衢相经 市坊整齐 d 某富商夜闻 民间酒楼 有 丝竹声笑之声 解析 选c 夜行山步鼓冬冬 小市优场炬火红 是南宋陆游所描述的小文化夜市 蚕市光阴非故国 马行灯火记当年 是对马行街夜市的深深怀念 方轨十二 街衢相经 出自东汉张衡 西京赋 市坊整齐 说明坊市制未被打破 某富商夜闻 民间酒楼 有 丝竹声笑之声 说明坊市制的时空限制被打破了 由此排除a b d 答案为c 四 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的相互关系古代中国以农立国 农耕文明发达决定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政策是其中典型的经济政策 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表述如下1 中国古代的经济特点决定了重农抑商政策 2 海禁 和闭关锁国政策是重农抑商政策在对外关系上的体现 3 闭关锁国政策是 海禁 政策的延续和发展 4 三者共同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使中国错失了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良机 逐渐落后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5 封建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 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本 思想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指导思想 因此 历代封建政府在经济上采取的具体政策尽管不尽相同 但是 最基本的政策都是重农抑商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织 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 再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 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三种基本的经济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重农抑商 海禁 闭关锁国这三种经济政策都是封建制度的衍生物 因此说 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训练4 2011 南京模拟 清文献通考 卷33载 顺治四年 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 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 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 盖已有年 后深入省会 至于激变 遂行禁止 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 然前事可鉴 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 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上从之 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a 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 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 裕国 c 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d 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解析 选a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 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由 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 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 可知a正确 b c显然是对材料信息的错误理解 可以排除 由 深入省会 至于激变 遂行禁止 可知d错误 五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1 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2 具体原因 1 生产资金不足 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收入吸引地主和商人将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 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2 国内市场狭小 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农民极度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3 国际市场缺乏 海禁 以及闭关锁国的政策 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 4 劳动力不足 小农经济下 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 5 国家政策不利 重农抑商 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和工商业的发展 6 科学技术落后 受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 自然科学和技术不能与生产直接挂钩 明末清初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地位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 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但它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中 稀疏而又微弱 由于受到封建制度的束缚 发展非常缓慢 自然经济仍然占主导地位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它的产生说明 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 对明清政府政治经济的发展 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都有重要的意义 但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着它的成长 发展 说明封建生产关系不能容纳新的生产关系 训练5 2011 衡阳模拟 朱元璋提出 凡海外诸国入贡 有附私物者悉免其税 卷一五九 洪武十七年正月丁丑 朱棣更是认为 商税者 国家以抑其逐末之民 岂以为利 今夷人慕义远来 乃欲浸其利 所得几何 而亏辱大体万万矣 这表明此时的统治者 a 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 鼓励海外贸易c 实行海禁政策d 支持朝贡贸易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材料中 有附私物者悉免其税 和 今夷人慕义远来 乃欲浸其利 所得几何 而亏辱大体万万矣 的信息可以反映出 当时的统治者实行并支持朝贡贸易 古代商业的发展 例1 2010 福建文综 t15 4分 明代 闽部疏 载 凡福之紬 绸 丝 福漳之桔 福兴之荔枝 泉漳之糖 顺昌之纸 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 下吴越如流水 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 皆衣被天下 材料反映明代福建a 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 商品经济活跃c 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一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明朝福建地区商品经济的发达 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材料反映了福建地区商品种类 数量众多 销往国内外 b正确 海陆交通的发达只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条件 a错误 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福建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c错误 材料中未涉及雇佣生产关系 d错误 答案 b 备考启示 关注高考对地方史的考查随着高考自主命题以来 江苏 福建 广东等高考中都体现了对本省地方史的关注 如2010年福建高考文综试卷的第15题 第16题和第24题 从涉及题型来看 主要是选择题 从试题设计来看 大多选取地方史材料作为新情境材料设计问题 例2 2010 湖南文综 t27 4分 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 1368 1505 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2反映了a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 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 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 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思路点拨 本题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切入 意在考查学生从图片 表格 文字等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表格中宝钞由减少到消失 可见其信用的降低 a正确 表格中白银流通量的增加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 故排除b 能作为支付手段的生活资料只是少数几种 谷 布 故c错误 d由表格数据很容易排除 答案 a 考情分析 从近三年高考考查情况看 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是考查重点 高考考查主要集中在商人的地位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等几个重要点 而且多通过创设新情境 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在复习备考中应关注商品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的表现和影响以及古代徽商和晋商诚实守信的商业经营理念的意义 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经济政策 例3 2010 海南单科 t3 2分 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 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a 小农经济的发展b 租佃关系的盛行c 土地的高度集中d 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二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均田制属于封建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 其实行的前提是国家掌握大量的土地 唐朝中后期 地主大量兼并自耕农的土地以及国有土地 造成国有土地的萎缩和土地的高度集中 国家也就再也无法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 c正确 a b d所述与题干无关 均可以直接排除 答案 c 例4 2010 浙江文综 t18 4分 明代沉船 南澳一号 发掘引起社会关注 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 搜集的一条史料是 明中后期 有大臣 请开市舶 易私贩而为公贩 不得往日本 亦禁不得以硝黄 铜 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奉旨允行 凡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 明政府从此废除 海禁 政策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明朝的对外政策 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能力 从材料可以看出明中后期对外政策有所松动 允许对外官方贸易 这并不能全面反映出整个明代的民间贸易 因此a项的推断不正确 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中国封建王朝的传统政策 故b项不正确 材料中的 不得往日本 亦禁不得以 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说明明政府并没有完全实行 海禁 政策 有限度地允许海外贸易 故c项正确 d项错误 答案 c 方法技巧 材料型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1 通过看材料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 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由表及里 由此及彼的分析 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 2 通读材料 搞清楚材料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3 搞清楚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 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 考情分析 从近三年高考考查情况看 2010年各地高考试题对热点问题的考查基本采取隐性介入 间接考查的方式 这些题目历史与现实互映 它们或站在现实角度思考历史 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或站在历史角度思考现实 强调学以致用 2010年的曹操墓题 昆曲文化题 辛亥革命纪念题 南海一号 南澳二号 等题目均以考古或者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切入 角度新颖 在复习中对当年和前一年考古的十大新闻 重大事件周年纪念建议作重点复习 1 2010 海南单科 t5 2分 辛弃疾说 北方之人 养生之具不求于人 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南方多末作以病农 而兼并之患兴 贫富斯不侔矣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 北方农业比南方发达b 商业是贫富分化的根源c 南方商业比北方发达d 北方社会比南方更稳定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宋朝的区域经济发展 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能力 北方 养生之具不求于人 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 说明北方自然经济占主导 商品经济不发达 社会贫富分化不明显 南方 末作以病农 而兼并之患兴 贫富斯不侔矣 说明南方工商业发达 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正确 宋朝经济重心南移 a错误 由 兼并之患兴 可以排除b 宋朝北方比南方更稳定不符合史实 d错误 2 2009 辽宁文综 t27 4分 据 东京梦华录 等记载 宋代都城多见 当街列床凳 堆垛冰雪 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这反映了 a 生活习俗改变b 经商方式不受限制c 官府鼓励经商d 城市商业功能增强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北宋城市的发展 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分析问题能力 材料反映了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d正确 a c与题干材料无关 可以直接排除 宋代的商业环境相当宽松 但并非经商活动不受限制 b错误 3 2009 天津文综 t2 4分 对下图所示内容认识正确的是 a 政府奖励垦荒耕地数量增加的情况b 地主兼并农民土地的记录c 农村土地专业化经营的情况d 国家确定土地所有权和征收赋税的依据 解析 选d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的能力 鱼鳞图册是旧时为征派赋役和保护封建土地所有权而编制的土地登记簿册 册中将田地山塘挨次排列 逐段连缀地绘制在一起 标明所有人 四至 因其形似鱼鳞而被称为 鱼鳞图册 4 2010 海南单科 t26 10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南雄商人以货入京 至长淮关 吏留而税之 既阅月而货不售 商人讼于官 刑部议吏罪当纪过 上曰 商人远涉江湖 将以求利 各有所向 执而留之 非人情矣 且纳课于官 彼此一耳 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 吏之罪也 命杖其吏 追其俸以偿商人 太祖 敕中书省曰 朕初以边戍馈饷劳民 命商人纳粟 以浙淮盐偿之 盖欲足军食而省民力也 令既数年所输甚薄 军饷不供 岂盐价太重 商人无所利而然欤 尔中书其议减盐价 俾输粟于西河 梅川 庶粮饷可给而内地之民省挽运之劳 明太祖高皇帝实录 1 根据材料 概括指出明太祖对商人的态度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简要说明如何认识明初的重农抑商政策 解析 第 1 题 读懂材料是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 提炼有效信息即可 第 2 题 首先要明确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的基本经济政策 然后结合材料分析评价明初实行的这一政策 答案 1 扶持商人 保护商人 利用商人 2 重农抑商是基本政策 重视农业 防止弃本逐末 一定程度上保护商人 为特殊需要利用商人 保证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妨碍商业的正常发展 一 选择题1 御街一直南去 过州桥 两边皆居民 街东车家炭 张家酒店 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 李家香铺 曹婆婆肉饼 李四分茶 材料中记录的内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都城 a 隋朝长安城b 唐朝长安城c 北宋汴京d 明朝苏州 解析 选c 从材料中 两边皆居民 张家酒店 王楼山洞梅花包子 李家香铺 等信息可知 此时商业活动已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 市 遍布城中 这一现象最早出现于北宋的汴京 c正确 隋唐时期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 a b错误 由 都城 可知d错误 2 宋会要辑稿 职官 载 绍兴十四年 1144年 九月提举福建路市舶楼璹言 欲乞依广南市舶司体例每年于遣发船舶之际 宴设诸国蕃商 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 从之 这段材料说明 a 南宋政府对外贸易不计经济效益b 南宋政府重视蕃商来华贸易c 中国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d 南宋政府加强了对外贸易的管理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广南市舶司 宴设诸国蕃商 以示朝廷招徕远人之意 说明南宋政府重视蕃商来华贸易 故选b 3 赵公明原为传说中的凶神 明朝时摆脱了令人厌恶 恐怖的面目 戴上了 财神 的头衔而备受供奉 赵公明身份的这一变化 主要是因为 a 封建迷信思想泛滥b 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c 纲常礼教的没落d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解析 选b 从材料中 明朝时 财神 备受供奉 等信息可知 明朝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使人们对金钱的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b项正确 a c d三项与材料无关 可以排除 4 日升昌票号由山西商人创建于道光四年 1824年 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 遍及欧美 东南亚等地 以 汇通天下 著称于世 山西票号商人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 至今还传颂着 山西人善于经商 善于理财 的佳话 这最能说明 a 商人成为独立的社会群体b 明清时期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c 明清商业出现最早的纸币d 商业竞争的加剧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概括说明问题的能力 山西 日升昌票号 分号遍布全国30多个城市 远及欧美 东南亚等地 说明b正确 a c d不是材料的最主要信息体现 应排除 5 明朝范濂的 云间据目抄 记载 松江旧无暑袜店 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 万历以来用尤墩布 一种细密 柔软的棉布 为单暑袜 极轻美 远近争来购之 故郡治西郊 广开暑袜店百余家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 从店中给筹取值 亦便民新务 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 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 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a b c d 解析 选b 松江暑袜店所做暑袜材质为棉布 故 错误 在材料中无史实根据 且与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不相符 应排除 材料信息表明 单暑袜 极轻美 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 从店中 给筹取值 由此判断 正确 故选b 6 永乐至宣德年间 海禁略有松动 造船业与海外贸易开始复苏 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 民间的海禁也并未完全取消 似乎航海只是朝廷的特权 一种规格上的 可以向世界炫耀的特权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海禁不是一刀切 对民对官有区别 海禁松动就会有利于商业发展 值得炫耀的航海与海禁政策相抵触 郑和下西洋的同时明朝还在闭关自守a b c d 解析 选a 明清海禁政策具有官方垄断性质 对民间贸易往来禁止 故 正确 从材料中 海禁略有松动 造船业与海外贸易开始复苏 以及海禁政策的影响可知 正确 郑和七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 不是商业利益 与海禁政策并不抵触 故 不正确 从材料 但即使是在郑和七下西洋时 民间的海禁也并未完全取消 可知 不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a 二 非选择题7 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 以耕读传世的历程 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家业传承的典型 材料一毅庵祖 张瀚先祖 家道中微 以酤酒为业 因罢酤酒业 购机一张 织诸色纻巾 备极精工 每一下机 人争鬻之 计获利当五之一 积两旬 复增一机 后增至二十余 商贾所货者 常满户外 尚不能应 自是家业大饶 张瀚 松窗夜话 材料二张氏家族在 家业大饶 后 将大量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购田置地 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 转向科举入仕之途 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 后曾官拜两广总督 吏部尚书 此时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 材料三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 m godtey 指出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 但几乎毫无例外 过去几个世纪以来 我们可以说 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 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中国全史 商贾史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一 概括张氏家族 家业大饶 的原因 分析其所营商机杼业的性质 2 依据材料二 三指出 为什么 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 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3 某研究小组通过对张氏家族家业传承的研究 得出这种以机杼业为代表的经济形态 是一种没有前途的经济 的结论 结合所学加以印证 解析 本题借浙江张氏家族的发展历程考查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第 1 题 从材料中 罢酤酒业 购机一张 备极精工 增至二十余 等信息概括得出 第 2 题 转换问题 即材料中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因素是什么 第 3 题 从政治 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概括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答案 1 原因 转换经营行业 纺织工艺高超 扩大经营规模 性质 资本主义萌芽性质的手工工场 2 财富主要用于买田置地 不能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工商业资本 要求子孙科举入仕 弃商从文 3 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闭关锁国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儒家重义轻利思想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等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12小题 每小题5分 共60分 1 2011 广州模拟 明代有一个笑话 说是朝廷宴请外国元首和使节 结果宴会所用580件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了 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当时 a 政治非常开明b 政府重视海外贸易c 制瓷技术精湛d 奉行对外开放政策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结合明朝时期的基本史实可以判断 明朝时期强化君主专制 因此a项表述错误 明朝后期对外政策逐步走向封闭 因此b d两项错误 官窑瓷器全部被使节们顺手牵羊带走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当时中国瓷器精美 中国制瓷技术精湛 2 2011 南京模拟 经文献资料和考古证实 西汉长安城周长25公里多 城内有8条主要大街 均与城门相通 其中贯穿南北的一条大街长达5公里多 整个街面宽约50米 长安商业繁荣 从事商业交易的有九个市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坊市界限被打破 商业活动分散在城中 是研究西汉城市与商业发展的素材之一 统治者推行重商政策 促进商业的繁荣 青花瓷的热销给许多店铺带来丰厚利润a b c d 解析 选d 抓住关键信息 西汉长安城 联系所学知识可判断 正确 坊市界限被打破 商业活动分散在城中 在宋朝 统治者推行的不是重商政策 而是重农抑商政策 青花瓷的出现不是在汉代 而是在元朝 由此判断 理解错误 3 某小组在探究 唐代城市商业发展 课题的过程中 搜集到了下列素材 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 a 史籍 旧唐书 b 唐朝 开元通宝 等实物c 唐朝传奇作品d 电视剧 唐明皇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历史素养 意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 文 物是最有力的证据 b正确 其他几项都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志 4 在被称为 客家祖地 的福建省宁化石壁流传着 龙田墟 二五八 注 农历 即当地赶集的日子 的客家传统民谣 该民谣中的 墟 在宋代应属于 a 晓市b 村落c 草市d 夜市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宋代农村草市的发展 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由题干中关键词 农历 当地赶集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 墟 应是宋代农村的集市 c正确 晓市与夜市均为大都市商业打破时空限制的产物 可以排除 b与题干材料无关 直接排除 5 2011 嘉兴模拟 明清数百年来 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 百官门外鱼担儿 坝子门外丝篮儿 正阳门外跑马儿 螺蛳门外盐担儿 草桥门外菜担儿 候潮门外酒坛儿 注 篮儿 竹篮 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 儿 字 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a 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b 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 官府对杭州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d 杭州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解题关键 杭曲大调中 十座城门 分别是不同商人的聚集地 反映出区域功能的不同 解析 选c a b d三项现象都未能从材料中体现出来 如b项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应是出现雇佣劳动关系 但材料并没有反映 6 2011 郑州模拟 电视剧 乔家大院 反映晋商文化的显著特点是 贾而好儒 贾儒结合 清乾隆 嘉庆时期 晋商经营达到极盛 然而 从清道光 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 晋商渐趋衰落 由此可以推断 晋商的 贾儒结合 实质是 a 近代商业和传统文化的结合b 传统文化与近代经济的结合c 传统商业和外国资本主义的结合d 旧式商贾与封建权势的结合 解析 选d 回答本题需较好理解题意 材料 清乾隆 嘉庆时期 晋商经营达到极盛 然而 从清道光 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 晋商渐趋衰落 说明晋商的 贾儒结合 还是旧式的商业与权贵 以儒家思想为统治基础 的结合 从而在乾隆 嘉庆时期达到极盛 而到了清末民初 封建统治趋于崩溃 依存其上的晋商趋于衰落 也说明晋商并不适应近代经济的发展要求 本题a b c三项 近代 经济不符合晋商的特点 故选d项 7 2011 豫南九校模拟 据 肇城志 东南十一 徽州府 记载 明朝中叶以后新安商人兴起 商贾四出 活跃于国内及日本 东南亚等地 对此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 体现明清之际东南一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b 说明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d 反映明清统治者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化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材料信息只涉及到新安商人 商贾四出 活跃于国内外广大区域 故c正确 a b d无判断依据 应排除 8 2011 江苏九校模拟 对下列清乾隆年间一个地主家庭的四个儿子的择业选择 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老大能歌善舞 在北京表演京剧 老二精明能干 在上海从事进出口贸易 老三子承父业 在家乡购田置产 安居乐业 老四去了江西平遥 和朋友合伙兴办票号a b c d 解析 选b 清朝实行闭关政策 民间从事进出口贸易是不可能的 故选 京剧在道光年间开始形成 故 不可能 是可能的 正确答案为b 9 2011 惠州模拟 洪武四年十二月 诏吴王左相靖海侯吴桢 籍方国珍所部温 台 庆三府军士 隶各卫为军 仍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 下述对材料中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b 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c 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d 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解析 选d 题中所述政策为 海禁 政策 a b c三项分别涉及了 海禁 政策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海禁 政策并未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性质 中国自鸦片战争之后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d项为正确答案 10 2011 潍坊模拟 金宝庐舍 转瞬灰烬 惟有田者 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 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 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 这一观念的形成 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a b c d 解析 选b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主要反映商业的不稳定性 结果导致 赢十百金 即莫不志在良田 这一观念限制了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 从而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排除 即可 11 乾隆年间的一首 竹枝词 写道 呼郎早趁大冈墟 妾理蚕缫已满车 记问洋船曾到几 近来丝价竟何如 该情景应出现在 a 天津地区b 上海地区c 苏杭地区d 珠三角地区 解析 选d 呼郎早趁大冈墟 妾理蚕缫已满车 说明古代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记问洋船曾到几 说明当时丝织品出口到外国 当时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只允许广州一口对外贸易 故此情景应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 12 2011 北京模拟 傅衣凌在 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 一书中这样评价明清商品经济 明清时期 商业的规模 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 都大大的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 以下各项与文中评述相符的是 工商业城镇进一步繁荣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比较快 农副产品商品化 海外贸易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a b c d 解析 选c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繁荣 是明清商业繁荣的表现 明清时期 实行海禁政策和重农抑商政策 所以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故 错 排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2小题 第13题26分 第14题14分 共40分 13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组成部分 城市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而进步 汉唐以来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不断出现新的变化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时期 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 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 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 冶铁业发达的佛山 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丝织巨镇盛泽镇 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 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 嘉靖间倍之 以绫绸为业 始称为市 因 丝绸之利日扩 到乾隆时 居民百倍于昔 绫绸之聚亦且十倍 盖其繁阜喧盛 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材料三 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 机户出资经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