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的分类及形成条件(小熊老师).pdf_第1页
雾的分类及形成条件(小熊老师).pdf_第2页
雾的分类及形成条件(小熊老师).pdf_第3页
雾的分类及形成条件(小熊老师).pdf_第4页
雾的分类及形成条件(小熊老师).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雾的预报 熊秋芬 一 雾的分类及形成的天气学条件 二 灰霾和雾的区别 三 雾的边界层特征 四 雾的预报着眼点 一 雾的分类及形成的天气学条件 冷却雾 辐射雾 平流雾和斜坡雾 气团雾 蒸发雾 海雾及河湖面上的秋季雾 地方性雾 都市烟雾及混合雾 锋面雾 锋前雾 锋面经过时的雾 锋后雾 一般雾形成的主要途径 其一是增加空气中的水汽 其二是降温 雾常与逆温层相伴出现 根据产生逆温的 原因不同 可以分为湍流逆温 辐射逆温 下沉逆温 地形逆温 平流逆温和锋面逆 温 辐射雾 由于辐射冷却作用使近地面气层水汽凝结而形 成的雾 晴朗 微风 近地面层中水汽充沛 以及气层 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 是形成辐射雾的四个有 利条件 常见的天气形势有 1 弱高压 脊 因为 这些地区多为晴天少云天气 同时风力微弱 只 要低层有足够的水汽 就会形成辐射雾 2 鞍 形场或均压场 由于这些地区气压梯度弱 风速 小 风向不定 若天气晴好 低层水汽充沛 就 容易有辐射雾的形成 平流雾 暖而湿的空气流经冷的地表面 或者海洋上 暖而湿的空气流到冷的大陆上 贴近下垫面的空 气冷却凝结而形成的雾 称为平流雾 平流雾的 形成条件为 1 平流条件 风速中等 2 7 米 秒 平流是风速 风向的函数 平流量大小与 风速成正比 风速大 平流引起的空气与下垫面 的温差大 容易冷却 如其他条件适当 则容易 形成雾 但是风速太大 湍流也强 容易将热量 向下传递 这样会抵消冷却的作用 风速太小 平流引起的空气与下垫面的温差小 不易形成 雾 同时风太小 湍流也很弱 仅能使下垫面上 很浅薄的一层空气冷却 即使形成雾也很浅薄 因此 只有在中等风速的条件下 不但能源源不 断地送来暖湿空气 而且应有一定强度的湍流 使雾达到一定的厚度 2 冷却条件 平流过来的暖湿空气与下垫 面之间的温差越大 低层冷却越厉害 平 流逆温越强 就越有利于平流雾的形成 3 湿度条件 平流过来的暖空气 湿度 大 也是形成平流雾不可缺少的条件 4 层结条件 出现平流雾时 低层一般都有 比较稳定的层结 使低层水汽在稳定的层 结下聚集 有利于平流雾的形成 最常见的天气形势有 1 入海变性高压 西部 2 太平洋暖高压西伸脊西部 3 气旋和低槽东部 海雾 在冷 暖洋流交汇处 当有适当的风 向 当暖湿空气吹向冷海洋面时 就容易 生成海雾 海雾范围广 厚度厚 浓度 大 多变化 持续时间长 日变化不明 显 可以整日不消 甚至维持10天以上 海雾常在气温高于海温1度 风速为2 10米 秒出现 锋面雾 锋后雾 这种雾 一般出现在锋 后冷空气不 强 天气转 晴 冷空气变 性回暖变得潮 湿 有辐射冷 却 弱风而形 成雾 南方弱冷空气过后1 2天 锋前雾 这种雾多出现在冷 锋前地面暖低压中 或均压场中 当高 空有小槽东移过 后 中低层云系逐 渐消散 由于暖区 低空气层湿度大 当夜间天空状况转 好 冷却加强而形 成辐射雾 前半夜降 水 后半 夜转晴 锋面经过时的雾 这种雾出现 在冷锋面处 于锋消状态 时 风力不 大 与冷锋 交界的暖湿 空气冷却而 形成雾 城市浓雾和烟尘雾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能 源消耗量增加 目前以燃煤为主的能耗结构 使城市环境 不断恶化 很多城市都经常被灰蒙蒙的烟尘笼罩 能见度 很低 有时是通常概念的雾 更多的时候是烟 霾 飘尘 等形成的烟尘雾 烟尘雾是由高浓度的悬浮颗粒物或人类活动所产生的 气体构成 可以长时间影响能见度 严重危害城市大气环 境 甚至造成严重污染事件 浓雾中若混合有害的煤炭和 石油在燃烧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混合污染物 将加重雾的 危害程度 影响交通 城市建筑物及其它基础设施 对生 物和植物产生严重危害 影响城市的形象 影响中国城市 与国外交流与合作 严重的是影响人类健康和气候变化 二 灰霾和雾的区别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 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 是近地面层 空气中水汽凝结 或凝华 的产物 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 使能见度恶 化 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 0 0 0 米以内 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 凝结 或凝华 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 F o g 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 0 0 0 1 0 0 0 0 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 Mi s t 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 如有大量 凝结核存在时 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 0 0 就可能出现饱和 辐射平衡 灰霾和雾的区别 就其物理本质而言 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 汽凝结 或凝华 的产物 所以雾升高离 开地面就成为云 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 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 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 常见的辐射雾的厚 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 雾和云一样 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 界 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 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 长关系不大 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 白色 灰霾和雾的区别 空气中的灰尘 硫酸 硝酸 有机碳氢化 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 视野模糊并 导致能见度恶化 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 0 0 0 0 米时 将这种非 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 称为霾 H a z e 或灰霾 D u s t h a z e 香港天文台称烟霞 H a z e 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 大 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 如有大量 凝结核存在时 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 0 0 就可能出现饱和 灰霾和雾的区别 霾的厚度比较厚 可达1 3 公里左右 霾与雾 云不一样 与晴空区之间没 有明显的边界 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 匀 由于灰尘 硫酸 硝酸等粒子组成的 霾 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 因 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灰霾和雾的区别 不 明 显 明 显 日 变 化 1 0 3 1 0 1 m 肉眼不可 见 1 0 0 1 0 2 m 肉眼可见 粒子尺度 不 清 晰 内 部 均 匀 黄色 橙灰 色 1 3 公 里 不饱 和 尘 硫 酸 硝 酸 碳 氢化合 物等 霾 清 晰 起 伏 明 显 乳白 色 青白 色 1 0 1 1 0 2 米 饱和水滴 冰晶 雾 边 界 颜色厚度水汽成分天气 现象 灰霾和雾的区分的初步建议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 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 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 相对湿度大于9 5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 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 相对湿度介于8 0 9 5 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 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 物共同造成的 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三 雾的边界层特征 30日1日2日3日4日 2004年11月30日20 00时925hPa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012345 1 7 3 0 0 2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02468 2 0 0 0 0 2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4 202468 2 2 0 0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02468 1 2 0 0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02 04 06 08 01 0 0 1 7 3 0 0 2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02 04 06 08 01 0 0 2 0 0 0 0 2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05 01 0 01 5 0 2 2 0 0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02 04 06 08 01 0 0 1 2 0 0 3 2 1 0 1 2 3 4 5 6 7 1 4 1 6 1 8 2 0 2 2024681 0 1 2 比湿 温度 风速 17 30 20 00 00 00 04 00 08 00 12 00 17 30 20 00 00 00 04 00 08 00 12 00 17 30 20 00 00 00 04 00 08 00 12 00 17 30 20 00 00 00 04 00 08 00 12 00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4 202 1 2 3 0 0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9 0 0 1 0 0 0 01234 2 0 9 0 0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59 09 51 0 01 0 5 1 2 3 0 0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9 0 0 1 0 0 0 05 01 0 01 5 0 2 0 9 0 0 平流雾 T RH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202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1 0 505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505 散度 实线 和水汽通量散度 虚线 的分布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1 0 5051 0 0 1 0 0 2 0 0 3 0 0 4 0 0 5 0 0 6 0 0 7 0 0 8 0 0 3 2 10123 温度平流 粗虚线 涡度平流 细虚线 和垂直速度 实线 的分布 1 7 0 0 h P a 以上为高压控制 8 5 0 h P a 以下的边界层浅槽东移 地面 处于均压 雾持续时间长 2 浓雾出现前 逆温层接地 边界层风 速较小 湿度大 随着雾的形成和维 持 逆温层抬至雾顶 近地层风速先增 大后减小 雾层内为湿度的基本维持 不变 而雾顶上的温度 湿度和风速 存在着明显的跃变特征 3 浓雾过程发生前期 近地层为辐 合上升和弱的暖平流区 但仍以辐射 降温为主 在浓雾维持的后期雾顶 继续辐射冷却降温 伴随着弱冷空气 的渗入和上升冷却 逆温层底被抬 高 雾再次加浓 四 雾的预报着眼点 大的环流背景下 关注 1 边界层 9 2 5 h P a 以下 2 前一天2 0 时探空 3 前期增湿条件 消散 2 0 0 8 年1 1 月2 6 日赣州雾 2 0 0 4 年1 1 月3 0 日 1 2 月4 日华北平原雾 辐射平流雾 2 0 0 5 年1 1 月2 5 2 7 日贵州 四川重庆雾 2 0 0 5 年3 月1 6 日广州市区严重的灰霾天气 2 0 0 2 年3 月2 0 日北京灰霾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孙奕敏 灾害性浓雾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1994 1 149 2 李子华 中国近40年来雾的研究 J 气象学报 2001 59 5 616 623 3 宋润田 北京地区冷雾的天气气候特征 J 气象科技 1999 27 3 40 48 4 黄建平 朱诗武 朱彬 辐射雾的大气边界层特征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998 21 2 258 264 5 王淑英 张小玲 徐晓峰 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变化规律及影响因子统计分析 J 气象科 技 2003 31 2 109 114 6 Li zihua Zhang Limin Zhang Qingho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the winter fog in Chongqing metropolitan area and its formation process J AMS 1994 8 3 316 328 7 周小刚 王强 邓北胜等 北京一次大雾过程边界层结构的模拟研究 J 气象学 报 2004 62 4 468 475 8 周小刚 王强 北京城市重烟尘雾与水雾过程的边界层结构 J 气象科 技 2004 32 6 405 409 9 徐怀刚 邓北胜 周小刚等 雾对城市边界层和城市环境的影响 J 应用气象学 报 2002 13 特刊 170 176 10 鲍保堂 束家鑫 朱炳权 上海城市雾理化特征的研究 J 南京气象学院学 报 1995 18 1 114 118 11 张利民 李子华 重庆雾的二维非定常数值模拟 J 大气科学 1993 17 6 750 755 12 吴洪 柳崇健 邵杰等 北京地区大雾形成的分析和预报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0 11 1 123 127 13 宋润田 金永利 一次平流雾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特征分析 J 气象科技 2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