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赛题第5套答案及评分标准.pdf_第1页
第29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赛题第5套答案及评分标准.pdf_第2页
第29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赛题第5套答案及评分标准.pdf_第3页
第29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赛题第5套答案及评分标准.pdf_第4页
第29物理竞赛复赛模拟赛题第5套答案及评分标准.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1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答案及评分标准 满分 160 分 第一题 20 分 1 如图 4 根轻杆之间铰接 左端铰接在墙上 0 A端挂有重物P 求出 11 A B端和墙之间的作 用力 解 对 0 B和 0 A点做力矢量和为零得到 1 B对墙拉力为P 1 A点对象水平压力为P 竖直压力为P 6 分 2 如图将上述结构复制 n 份 铰接起来 分别挂有重物P 2P 1 2nP 求出当 n 足 够大的时候 墙上两个端点与墙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解 将右方所有支架加重物视为一个整体 以 n A为支点 写力矩平衡方程 令 n B对墙的拉力为F有 23 234 4 222 PPP FlPllllPl 乘以 2 之后错位相减 4FP 对整理合外力等于零得到 n A对墙水平压力位4P 竖直方向压力为 2 2 22 PP PP P 0 A 0 B1 B 1 A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2 第二题 20 分 空间中有两层很薄的电荷 电荷密度为 间距为h h很小 叫做电偶极层 一个电量为0q 质量为m的点电荷 只能和电偶极层间发生静电相互作用 而不会碰撞 1 粒子以速度 0 v 角度 入射电偶极层 出射方向i 求出sini和sin 之间的关系 2 将电偶极层弯成离心率为e的双曲面形状 左边为正电荷 两个焦点沿着x轴方向 要求所有平 行于与x轴方向入射的粒子都能汇交与焦点 则粒子速度 电偶极层厚度 电荷密度之间应当满足什 么关系 解 数学附录 双曲线方程 22 22 1 xy ab 22 cab e aa 双曲线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与到准 线的距离之比为e 双曲线的渐近线为 xy ab 1 由高斯定理 电场 0 E 电势差 0 UEhh 由能量守恒 末态初速度 1 v满足 22 01 11 22 mvUqmv 解得 2 10 0 2 hq vv m h 0 v 1 F 2 Fx y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3 由沿面的切线方向动量守恒 01 sinsinvvi 0 2 0 0 sinsin 2 v i hq v m 10 分 2 经过定性分析 只能是经过减速度后汇交于另一支的焦点 由于本题已知双曲线能将粒子汇聚于焦点 则只需要通过特殊值验算参数见关系即可 最简单的验算位置在距离x轴很远的地方 即在渐近线上 此时入射角为 1 sini e 出射角为sin1 很远 所以到焦点和原点几乎是一条线 带入第一问方程得到 注意为减速 2 0 0 0 2 1 hq v m ev 10 分 解毕 以下不是考题 证明第二问的双曲线能将粒子汇聚到焦点 3 以下不是考题不是考题部分 令曲线方程为 22 22 1 xy ab 考虑两个相邻的入射轨迹PA和PA 作AMP A 于M 1 A NAF 于N 由双曲线第二定义 准线定义 得 1 A M AN e 作 2 A HAF 于H 有 AM AH 双曲线线上点到两焦点距离之差不变 由双曲线性质 12 AF F A 2a MAA 与HA A 中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4 11 AA cosAA M A M AH cosAA H AA ee 1 sinsini e 2 0 0 0 2 1 hq v m ev 第三题 20 分 空间中有沿着z方向的磁场 磁场大小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 满足 0cos BBtkx 一个桌 面在0z 平面上 平面上有一个沿着 x y 方向正放的线框 线框边长为l 总电阻为R 1 假设线框相对于桌面静止 线圈的左端位于0 x 的位置 求出线框中电动势随着时间的变化关 系 2 若线框质量为m 摩擦系数为 线框是否可能相对于桌面沿着 x 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 可能求出参数之间应当满足的条件 如果不可以 写明理由 以下不是考题 找到三个这样的线框 沿着 x 轴发成一排 相邻两个之间用长度为 l的绝缘木棒连 接 问这三个线框是否可能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可以求出各参数应当满足条件 如果不可以写 明理由 解 1 变到以速度v R 的参照系中 对于线圈回路的总电动势 不随参照系变化而变化 虽然动生和感生电动势分别可能发生变化 此系中 0cos BBkx 左杆 1 xvt 右杆 2 xvtl 左杆 10cos Bvtk lv 向上 右杆 20cos Bvtkkl lv 向上 逆时针为正 回路电动势 x y x y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5 120 cos cos B lvvtkvtkkl 其中vk 10 分 在原系中积分计算磁通量再对时间求导数方法也给全分 2 设直线运动速为 0 v 同第一问有 0000 cos cos B l vvvv tkvv tkkl 又电流I R 安培力FB IlB Il 右左 2 22 200 00 cos cos B lvv vv tkvv tkkl R 显然F与t有关只有 0 vv 然后这会导致0F 不可能 10 分 不是考题部分不是考题部分 11 2 33 llnn k 类似三相交流电 第四题 20 分 一个金属球壳 半径为R 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初始时刻自由的静止在空间中 球壳的一 端有一个小洞 球心与小洞的连线方向视为轴线方向 在轴线上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半径为r的金属球 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以初速度 0 v向着球心飞去 假设飞行速度很慢 电荷产生电场可以拿静电 力公式计算 金属球壳外表面导电性能良好 不考虑电磁辐射 1 求出当金属球进入球壳后达到球心时 金属球的速度为多少 2 金属球与球壳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后连为一体 求整个过程中的发热 以下不是试题 求出能够让金属球打入球壳所需的最小速度 0 v 仔细想哦 答案得到 0 2 kqQ mM v RmM 的同学回去面壁 解 1 初态电势能为 22 1 22 kQkq E Rr 末态Q电势为 Q kQkq u RR q电势为 q kQkq u Rr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6 末态能量 21 1 2 Q Eu Qu q 2 11 22 kQkqkQq RrR 动能减少为 kQq E R 设末态m速度为 m v 末态M速度为 M v 由动量守恒 0mM mvMvmv 由能量守恒 222 0 111 222 mM kQq mvmvMv R 解得 20 0 2 m mvMkQq mM vv mMmMRmM 正根 负根舍去一个 或者不舍去均给分 2 电荷全部到达外表面后 电势能改变 222 222 k QqkQkq E RRr 由能量守恒得到 222 2 0 1 2222 Mmk QqkQkq v mMRRr 第五题 20 分 如图所示 一个信号源S以恒定的速度v向 x 正方向运动 信号在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u 信号源 本身的频率为 0 f 在地面上的静止的观察者P所接受到的信号频率为f 在信号源的飞行轨迹上 O 点位最靠近 P 的点 以O原点建立坐标系 1 证明在信号源距离观察者足够远的时候 有 0 cos 1 f f v u 人类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绕地飞行的时候 地面上的观察者测量卫星发出的光信号频率 纵轴为信号频 率 单位为赫兹 横轴为测量时间 单位为分钟 光速为 8 2 998 10 cm s 2 请由此图估算卫星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 3 请由此图估算卫星距离观察者的最近距离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7 好吧 我承认用了一道台湾的赛题 不过大陆同学应该作过的人不多 将就做吧 解 1 如图 初态距离为l 发出信号 1 l t u 到达P点 过t 后 距离为 cosllvt 信号到达时刻为 2 l tt u 接收时间间隔 21 1cos v tttt u 所以频率为 0 1 1cos f v f u 2 7 max 2 000552 10fHz 7 min 2 000457 10fHz 初态很远到末态很远处频率差为 5maxmin maxmin 4 75 10 2 fff fff 做小量近似有 vvf ccf 则有 3 7 12 10 vm s 3 读出图中中间段的的斜率 2 8 25ks 当卫星飞过头顶时 经过t 后 角度变化为 v t h h为高度 v S v P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8 频率变化 2 sin vvt fff chc 解得 2 5 4 1 10 fv hm kc 正负20 均视为正确 用曲线回归或者取多个点求平均的方法均视为正确 第六题 18 分 一个质量为2m的星体A和质量为m的星体B 绕着它们的质心分别做圆周运动 在质心系中观 察发现体系总角动量为L 1 求体系的总能量 0 E 2 A发生爆炸成为两个质量为m的星体 1 A 2 A 爆炸瞬间体系总机械能增加了E 之后经历复 杂的三体运动 以下省略刘慈欣写的 三体 最后 1 A和B相互环绕着飞行 2 A与二者远离 已知 这时候以 1 A为参照系B的角动量为 0 L 以 1 A和B的质心为参照系 1 A和B构成的系统的能量最小值 min E为多少 这会对E有什么限制 解 1 考虑两体问题折合质量做法 2m与m的折合质量为 22 23 m mm mm 相对速度为 0 v 相对距离为l 两体问题角动量等于原体系质心系角动量 0 Lv l 由牛顿第二定律 2 0 22 2 2 vG m mGmm lll 解得 2 3 3 4 L l Gm 两体问题能量等于 25 0 2 0 24 23 kp G m mG m EEE lL 由于两体问题动能等于原题体系质心动能 两体问题势能等于原体系势能 所以 25 00 2 0 4 3 G m EE L 10 分 2 对于 1 A和B构成体系 当相对质心动能为 k E 相对质心角动量为 L 这也等于两体问题的 动能和角动量 可以证明当角动量一定时 圆轨道能量最低 4 分 利用第一问结论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9 注意应当带入的是质心角动量 而不是 1 A相对B角动量 差两倍 2 0 2 2 L l Gm 能量 25 min 2 0 2 4 GmmG m E lL 其他方法均给分 4 分 由此可得 2525 0 22 0 4 3 G mG m EEE LL 2 分 第七题 20 分 如图是两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图 为了计算方便我们把工作流程化简如下 假设气缸绝热光滑 活塞自身质量可以忽略 第一阶段 气缸体积达到最大为 1 1 5VL 将空气鼓入气缸 把部分废气赶出气缸 同时将雾化 的燃料 视为 1430 C H 喷入气缸中 此时缸内气压为 1 2 00Patm 温度为 1 350TK 新注入的空 气占体积比为 80 第二阶段 气缸进行绝热压缩至最小体积 2 0 25VL 此时混合气体发生爆炸 恰好完全反应 已知这个温度和压强下 燃烧的焓变为 6 40 10 J kg 即在这个温度和压强下 如果保持温度和 压强不变 则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放热为 假设燃烧速度很快 燃烧结束的时候气缸体积几乎没有改 变 第三阶段 气缸绝热膨胀对外做功到最大体积 1 1 5VL 回到第一阶段 为了简化计算 空气的成分视为 79 的 2 N 21 的 2 O 体积分数 各种气体的参数如下 2 N 2 O 2 H O 2 CO 摩尔质量 g mol 28 32 18 44 定容摩尔热容量 R 2 5 2 5 3 0 2 5 假设满足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气体做绝热变化的时候满足pVC 其中 V V CR C V C是定 容摩耳热容量 1 为了使得恰好完全反应 每次应当喷入多少质量的燃料 2 求出压缩到最小体积 点燃前的温度 2 T 以及排出废气的温度 1 T 以下不是考题 计算这个内燃机的最大工作效率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10 解 1 新入空气摩尔数 1 1 1 0 1 1 04 10 pV nmol RT 2 O摩尔数 2 2 080 21 1 75 10 O nnmol 反应方程式 1430222 21 51415C HOCOH O 燃料 4 8 14 10 x nmol 0 161 x mg 6 分 2 废气中摩尔比例 222 1415 0 79 0 21 0 21 21 521 5 NCOH O 由此算得压缩前 2222 0 779 0 168 0 0255 0 0273NOCOH O 等效的1 3978 燃烧后 222 0 79 0 137 0 147NCOH O 等效的 1 3886 等效的 2 573 V CR 4 分 压缩至 2 V后 1 122 pVp V 2 24 48patm 22 211 1 1 2 040713 9 p V TTTK pV 4 分 燃烧后 2 1 0 141522 5 1 10 10 21 5 O nnnmol 末 若等压燃烧每 mol 放热 6 0 198 7 92 10 mol g molJ mol 按热力学第一定律 燃烧后 二氧化碳 水 的内能 原料 燃料 氧气 6 7 965 10 molmol Up VJ mol 4 分 变成定题绝热燃烧后 由于吸热 做功等于 0 由此得到 3 22 3 462 10 xmol V nU TTK n C 末 膨胀带入绝热方程得答案 第 29 届复赛模拟赛题 第五套 11 1 31 12 2 1 73 10 V TTK V 2 分 3 不是考题部分不是考题部分 0 5 xmol WW n 膨胀压缩 第八题 22 分 在 SLAC 中 一种产生高能 射线 高能光子 的方式是拿高能电子与可见光 低能光子 对撞 高能电子的总能量为1 00GeV 可见光的波长为550nm 可见光与电子动量方向相反 电子的静质 量为0 51M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