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B教学大纲.doc_第1页
基础写作B教学大纲.doc_第2页
基础写作B教学大纲.doc_第3页
基础写作B教学大纲.doc_第4页
基础写作B教学大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基础写作B教学大纲3西方文化概论A教学大纲6现代汉语C教学大纲8古代汉语C教学大纲10中国传统文化概论A教学大纲13高等数学E教学大纲14大国关系教学大纲16心理学教学大纲18当代教育学教学大纲20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22教师职业技能及训练教学大纲24Internet技术与应用教学大纲26Internet技术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30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教学大纲32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实验教学大纲36网页设计教学大纲38网页设计实验教学大纲43Flash动画设计教学大纲45Flash动画设计实验教学大纲49企业管理概论教学大纲51市场营销学B教学大纲53公司财务导论教学大纲57基础英语教学大纲60高级英语教学大纲63英语语法与写作 教学大纲65新闻视听说教学大纲70新闻视听译教学大纲72英语口语教学大纲74口译教学大纲76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大纲78专题写作教学大纲80创意写作教学大纲82论文写作教学大纲84英国文学史及选读1教学大纲86美国文学史及选读1教学大纲88英语语言学基础1教学大纲91二外日语1教学大纲93二外日语2教学大纲98二外日语3教学大纲102二外日语4教学大纲105二外俄语教学大纲108外国报刊选读教学大纲109网上阅读教学大纲112英国文学史及选读2教学大纲114美国文学史及选读2教学大纲116翻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118英语语言学基础2教学大纲122英语文体学教学大纲124英语戏剧选读教学大纲126英语散文选读教学大纲128应用语言学教学大纲130对比语言学教学大纲133翻译概论教学大纲136中外翻译史教学大纲140翻译实践与评析教学大纲143会务交替传译教学大纲146会务同声传译教学大纲148中英文学译作赏析教学大纲150修辞与翻译教学大纲153文体与翻译教学大纲154文学翻译教学大纲157科技翻译教学大纲160时政翻译教学大纲163商务与旅游翻译教学大纲166英语小说选读教学大纲168英语讲演技巧教学大纲170西方文学批评入门教学大纲173语言学研究设计与统计初步教学大纲177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180典籍英译教学大纲182英语词汇学教学大纲185英语修辞学教学大纲188英语诗歌选读教学大纲191音乐英语教学大纲194希腊罗马神话教学大纲196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大纲198外贸函电教学大纲202学期论文教学大纲205毕业实习教学大纲206毕业论文教学大纲208创新教育教学大纲212基础写作B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Fundamental Course of Composition B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非人文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文学文体写作、新闻文体写作和论说文体写作。本课程倡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学习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 (6学时)教学内容:现代写作概述及写作基础理论。教学要求:理解写作能力在专业素质与能力结构中的重要地位;理解写作方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写作的基础理论及基本方法。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二章:文学文体写作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散文:散文文体分析;.散文的取材与炼意;散文的文笔;经典散文文本分析。第二节小说:小说文体分析;小说的想象与虚构;小说的人物塑造;经典小说文本分析。第三节诗歌:诗歌文体分析;诗歌的抒情方式;经典诗歌文本分析。教学要求:了解并把握三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完成一篇习作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写作实践相结合。第三章:实用文体写作 (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消息与通讯。第二节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的选材;调查报告的写法;经典调查报告文本分析。教学要求:掌握上述三种实用文体的写作技巧与方法,从自身特长与兴趣出发完成一篇习作。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写作实践相结合。第四章:论说文体写作 (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评论:评论的文体分析;评论的写法与技巧;经典评论文本分析。第二节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文体分析;学术论文的选题;学术论文的资料搜集与使用;学术论文的运思方法;经典学术论文文本分析。教学要求:掌握上述两种论说文体的写作技巧与方法,从自身特长与兴趣出发完成一篇习作。授课方式:讲授、讨论及写作实践相结合。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无四、考核方式本课程成绩根据平时作业、期末文章写作进行评定,课程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分配比例如下:(1)平时成绩:40%出勤:5次*1分=5分课堂讨论发言:5分/人平时作业:5次*6分=30分(2)期末作文考核:60%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徐中玉.新编大学写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2)主要参考书:尉天骄.基础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刘海涛.文学写作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撰写人:邵俊峰 审核人:王少良 课程负责人:邵俊峰西方文化概论A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The Outline of Western Culture总学时: 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学 分: 2学分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开课单位:历史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旨在提高大学生文化道德素养的通识课。主要讲授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文化、希伯来文化以及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本主义文化、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涉及到文学、宗教、哲学、法律、建筑等层面的内容,特别注意凸显推动西方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深远影响的思想和成就。试图概括性地揭示西方文化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并适当地与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古希腊文化 (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爱琴文明第二节:荷马史诗第三节:古希腊的神话第四节:古希腊的奥运会第五节:古希腊的哲学教学要求:了解爱琴文明的发现;掌握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的典型特征;赏析荷马史诗所体现的英雄主义及其对西方后世的影响;了解古希腊神话的分类及谱系;掌握古希腊神话的特征;对比古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异同;了解古奥运会的起源、古今奥运会的异同;掌握古希腊哲学的发展脉络,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的哲学思想。 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第二章:古罗马文化 (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古罗马文化的源流第二节:古希腊罗马建筑对比第三节:罗马的法学教学要求:了解伊达拉里亚文化对罗马文化的影响;掌握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之间的关系。对比希腊罗马的建筑特色;掌握罗马建筑是对希腊柱式建筑的继承与创造;赏析古罗马的建筑典范。掌握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第三章:希伯来基督教文化 (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希伯来文化第二节:基督教的兴起第三节: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教学要求:了解犹太人多灾多难的历史;掌握犹太教对维系犹太人的民族性的作用;了解基督教兴起的过程;掌握犹太教与基督教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基督教对近现代西方的艺术、思想、教育、医疗方面的影响。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第四章: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化 (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概览第二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文学第三节:宗教改革运动教学要求:了解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的背景;掌握人文主义的内涵;赏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三杰和文学三杰的作品。掌握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方文明发展的影响作用。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第五章: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文化 (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近代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形成第二节:17、18世纪的西方艺术第三节:中西文化的对比教学要求:掌握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思想主张;了解17、18世纪西方巴洛克艺术、洛可可艺术、新古典主义艺术形式;探究欧洲最早过渡到近代社会的原因;讨论中西文化的异同。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2学时的录像课,2学时随堂考试。四、考核方式明确规定该课程的考核方式、课程成绩的组成及各部分的比例。应注重过程考核,加强平时成绩的管理。考试成绩可按百分制、五级分制记录。(1)平时成绩:30%。三次随堂测验,每次10分。三次缺席者取消期末考核资格。(2)期末考核:70%。以论文的形式。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赵林.西方文化概论(插图修订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参考书目:姜守明、洪霞编著.西方文化史.北京:科技出版社,2004美爱德华麦克诺尔等著. 世界文明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卡特里奇著,郭小凌等译. 剑桥插图古希腊史. 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朱龙华.罗马文化.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张春梅、鲁霞 审核人:姜德福 课程负责人:张春梅、鲁霞现代汉语C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英文名称:Modern Chinese Language 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现代汉语课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从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几方面系统引导学生学习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加强基本技能训练为目的,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 (2学时)教学内容: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教学要求:掌握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的特点及现代汉语的地位。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 第二章:语音 (6学时)教学内容: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教学要求:掌握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的定义;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能区分容易混淆的声母; 掌握韵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种类,并能进行韵母辨正;掌握调值和调类的含义,准确辨别普通话的声调;掌握音节的结构特点,对汉字进行拼音和认读,了解音节的拼写规则;掌握音变的种类,了解变调的种类、轻声词的种类和作用、儿化的作用;了解朗读的注意事项,能正确运用停顿、重音、字调等。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第三章:文字 (4学时)教学内容:文字的起源;汉字形体;汉字改革。教学要求:了解文字的基本概念和汉字的起源、性质和作用,了解汉字形体的演变;了解汉字的前身;掌握正确的汉字书写笔顺;了解简化字、规范字、异体字的定义,掌握改错字的原则和方法,熟悉和掌握附录一常见的别字、附录二容易读错的字、附录三常见的多音字、附录五异形词整理表;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第四章:词汇 (6学时)教学内容:词汇单位;构词法;熟语。 教学要求:掌握词汇和词汇单位的定义,掌握汉语的构词类型;掌握词义的定义和性质;能判定多义词和单义词,能区分同音词和多义词。掌握同义词的差别和辨析方法,掌握反义词的类型和作用;了解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的特点并能识别;了解熟语的定义,熟悉成语的特征、来源和构造,了解惯用语的特点,了解歇后语的特点。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第五章:语法 (10学时)教学内容:词类划分;实词;虚词;短语的定义和种类;句子成分的种类;句子的分类;句法失误;复句。 教学要求:了解语法的性质;掌握词类划分标准、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误造成的错误;掌握各种虚词定义和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误造成的错误;掌握短语的定义、分类;掌握句子成分的种类,了解各种句子成分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型;掌握句子的分类;掌握句型的种类;掌握常见的句法失误;掌握复句和单句的区分方法、复句类型;了解紧缩句,能分析复句运用中常见的失误。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第六章:修辞 (4学时)教学内容:修辞格的种类和使用;语体。教学要求:掌握各种辞格的定义和分类,并能准确识别和运用;了解修辞在具体的运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了解语体的定义和分类,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语体。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无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30%出勤:5次*1分=5分课堂讨论发言:5分/人平时作业:2次*10分=20分(2)期末考核:7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记录。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主要参考书 胡裕树. 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邵敬敏. 现代汉语通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撰写人:夏慧敏审核人:赫钟祥 课程负责人:夏慧敏古代汉语C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B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现代汉语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开课单位: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古代汉语课是由文选、常用词、古汉语通论三部分组成,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通论知识指导文选重点和难点的学习;运用汉字构形理据分析难解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总结常用词的演变规律,积累古汉语词汇量;系统了解古书用字、古书注解、标点翻译、文言词法和句法特点、音韵学和诗词格律以及有关的文化常识等。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发展、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一)(四) (4学时)教学内容:左传文选二篇、古今词义、本义、引申义教学要求:掌握古代汉语的概念;了解“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学习对象是文言文,重点是先秦两汉的作品;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掌握左传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古今词义的对应情况和变化类型;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基本类型;掌握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二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五)、(六) (4学时)教学内容:战国策文选二篇、六书、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教学要求:掌握战国策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理解汉字的构造;掌握汉字的形体变化及其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掌握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在古书中的使用;了解汉字形体与词的本义的关系。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三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七)(十) (4学时)教学内容:论语文选四篇、礼记文选一篇、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教学要求:掌握论语、礼记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短语、单句、复句的区分;掌握判断句、叙述句、否定句、疑问句的句式特点;掌握宾语前置出现的几种情况;理解虚词“也”、“矣”、“焉”的用法;理解否定词、疑问词的特殊用法。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四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一)、(十二) (4学时)教学内容:孟子文选三篇、词类活用、代词教学要求:掌握孟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词类活用及使动、意动的语法特点;掌握名词作状语的用法;了解古汉语语法中的省略现象;掌握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者字、所字的用法。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五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三)、(十四) (4学时)教学内容:老子文选二篇、庄子文选一篇、韩非子文选一篇、连词、介词、语气词教学要求:掌握诸子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连词、介词的语法特点和在句中的作用;了解句首句中语气词的使用情况;了解词头、词尾的作用;掌握多义虚词的词性变化及使用特点。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六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五)、(十六) (4学时)教学内容:诗经文选二篇、楚辞文选一篇、诗经用韵、古音通假教学要求:掌握诗经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楚辞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掌握音韵学的基本知识及重要概念;掌握诗经用韵情况;掌握双声叠韵的基本知识和古音通假的类型;了解古今语音的变化情况。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七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十九)、(二十) (4学时)教学内容:汉书文选一篇,古代文化常识教学要求:掌握汉书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古代天文、历法、乐律的基本知识;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地理、职官、科举制度的知识。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中的关于姓名、礼俗、宗法的基本情况;了解古代文化中关于宫室、车马、饮食、衣饰、什物等制度的知识。 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第八章:文选与古汉语通论(二十九)、(三十) (4学时)教学内容:唐诗四首,诗律教学要求:掌握文选中的常用词的意义、用法和文中出现的特殊的古代汉语语法现象;了解诗律的基本知识;掌握格律诗的几种平仄格式及拗救、用韵特点;了解诗词的发生、发展,并能赏析古诗。授课方式: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其余文选根据需要可安排自学。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理论学习与文选阅读并重;学习理论知识要抓重点,辨异同,多练习;学习文选要多读、多背、多翻译。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理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古文素养。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包括文选和知识介绍两大部分。文选以先秦两汉的作品为主,知识部分包括文字、音韵、词汇、训诂、语法、修辞、诗词格律等。文选讲授与知识介绍应交替进行,不宜割裂开来,使二者失去联系。根据练习的实际需要,可将知识部分的讲授顺序作一定的调整。每章布置一定的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课堂作业的时间及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课外书面作业基本上三周一次。内容包括标点翻译、知识解答等。作业的批改一学期原则上三次。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50%。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20%出勤:20次*1分=20分课堂发言:2次*5分=10分知识考核:2次*10分=20分交作业:5次*10分=50分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2)期末考核:80% 闭卷考试按百分制记录。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81(2)主要参考书郭锡良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陈复华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撰写人:刘建华审核人:赫钟祥 课程负责人:李 索中国传统文化概论A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性质:选修英文名称: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 学分: 2学分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文科专业开课单位:历史学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为全校文科专业院系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基本内容、典型现象和基本特征,提高学生了解、认识、分析中国文化的素质和水平,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热爱,促使学生主动思考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青年学子在文化传承中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 (2学时)第一章:传统经济(6学时)教学内容:传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教学要求:了解传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基本情况,掌握重农抑商政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传统政治(6学时)教学内容:政治体制;教育与选举制度;政治思想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政治思想、教育与选举制度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内容,掌握传统政治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传统社会(6学时)教学内容:婚姻与家庭;家庭的组织原则宗法制度;社会阶层教学要求:了解婚姻与家庭的基本要素和功能,掌握宗法制度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了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流动方式。授课方式:讲授第四章:传统文化(8学时)教学内容:宗教;哲学观念;文学艺术教学要求:了解原始宗教的基本内容,掌握道教和佛教的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了解文学艺术的基本特点。授课方式:讲授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4学时的录像及讨论课。四、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成绩按五级分制记录。课程成绩由两部分组成:1.平时成绩:满分100分,出勤40分、平时作业60分,占总成绩30%。2.期末考核:笔试,满分100分,占总成绩70%。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无2.主要参考书: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韦政通.中国文化概论.长沙:岳麓书社,2003. 撰写人:王小健 审核人:于宝航 课程负责人:王小健 高等数学E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性质:选修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 E总学时: 32学时学分: 2学分先修课程:初等数学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一、课程简介高等数学E是面向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各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相关各专业的大学生在初等数学的基础上,掌握一些高等数学中最基本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了解高等数学的语言和功能及其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简单应用,提高数学推理、判断、论证和演算能力,改善知识结构,为他们在未来各自的领域中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 函数 (2学时)正确理解集合的相关概念,掌握集合的运算,了解有理数集、实数集的性质。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反函数、基本初等函数、复合函数和初等函数的概念。第二章 极限与连续 (6学时)正确理解数列极限、函数极限和无穷小量的概念与性质,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了解判定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准则),会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正确理解连续的概念,了解初等函数的连续性和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会求简单初等函数的间断点和连续区间。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及其应用 (8学时)正确理解导数、微分和高阶导数的概念及导数的几何意义和力学意义,理解函数可导、可微及连续的关系,熟练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和微分公式,会用四则运算、反函数和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求导数,了解求导数过程中的辩证法思想。正确理解罗尔定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和柯西中值定理;了解用罗必达法则计算不定式求极限的方法;会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极值和最大、最小值。第四章 不定积分 (4学时)正确理解不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基本积分公式,掌握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会计算较简单的不定积分。第五章 定积分及其应用 (6学时)正确理解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微积分基本定理;理解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会用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计算定积分;了解求定积分过程中的辩证法思想;了解建立求总量模型的简便方法-微元法;会用定积分求较简单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了解无穷区间上的广义积分。第六章 微分方程简介(4学时) 了解微分方程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及其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了解线性代数这门学科的发展历史、研究对象和应用领域、及其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观念。第七章 数学模型简介(2学时)正确理解建立数学模型的意义、方法和步骤;了解数学模型的特点与分类。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无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占30(其中包括出勤、作业和课堂讨论),期末考核占70(采用笔试的形式)。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使用教材:张国楚,徐本顺文科高等数学(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9月主要参考书:1.华宣积,谭永基,徐惠平文科高等数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2.同济大学编高等数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3.同济大学主编线性代数(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撰写人:刚家泰审核人:刘学生 课程负责人:刘学生大国关系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程性质:选修英文名称: Analysis of Relation Between Big Powers总学时:32学时 讲授学时:32学时学分:2学分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开课单位:人文学院 一、课程简介大国关系是英语专业三年级的学科基础选修课。开设这门课,目的是以国际关系的视角了解中国,了解当今世界的大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解读当今国际问题的关键,认清世界形势,把握时代发展潮流,才能够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对当今国际问题的兴趣。深刻理解大国博弈平台的新进展,把握时代脉络,抓住时机,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多极格局的主要轮廓(6学时)教学内容:新格局的主要轮廓;主要战略力量的力量对比;当今大国关系的新特点。教学要求:了解多级世界格局的形成特点,通过对世界格局的主要力量中心的比较分析,认识大国力量对比关系,把握当今大国关系的新特点。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第二章:和平崛起的中国与大国的关系(6学时) 教学内容: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解读;中美关系是关键;中俄关系前景看好;中日关系变数诸多;中欧关系相对稳定。教学要求:了解负中国责任的大国的定位,把握中国责任的大国的实质和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的历史发展及新动向。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第三章:中美日主导亚太(6学时)教学内容:主导亚太形势发展的三角关系;国家利益在亚太的交汇;中美俄旧三角中美日新三角关系。教学要求:了解主导亚太地区形势的大国三角关系,认识新旧三角关系差异,把握决定亚太格局的战略和利益结构关系。授课方式:讲授、指导阅读、讨论等。第四章:美欧俄逐鹿欧洲(4学时)教学内容:争夺欧洲与称霸世界;寻求新的平衡;俄罗斯在欧洲的角色定位;欧盟政治联合的深化与新战略形成。教学要求:了解欧洲争霸的简要历史,认识欧洲战略平衡对这一地区的特殊意义,把握欧洲联合的新动向。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第五章:美欧日争锋地缘经济(4学时)教学内容:世界经济的三极结构;美欧日优势地位的维持;谁能赶超美欧日。教学要求:了解欧洲地缘经济结构,认识美日欧各自的优势,把握美日欧地缘经济发展脉络。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第六章:大国关系的走向(6学时)教学内容:国际环境的变化与新的大国制衡关系;大国战略博弈与国际合作的新发展;大国博弈平台新进展。教学要求:全面了解后冷战时期国际环境的新变化,认识当代国际关系理论对大国合作与博弈的最新阐述,把握大国制衡机制的新变化,深刻理解大国博弈平台的新进展。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等。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1. 本课程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通过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在国际的视角下分析问题的能力。2. 推荐学生的网络学习网站如下:/podcast/jinrigz / /world/ / /time/ / 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40%,出勤20%、作业20%2. 期末考核:60%。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自编讲义(2)主要参考书:教育部社政司组编.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金鑫、辛伟主编.世界热点问题报告.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 撰写人:白明春审核人:王 君 课程负责人:杨晓宁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英文名称:Psychology总学时:48学时 讲授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先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心理学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是师范专业为培养合格的未来教师而开设的一门具有师范性特点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本门课程既传授心理学的一般规律,又涉及心理学应用问题,特别是将心理学基础理论在教育教学和实际生活中进行推广和应用,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正常成年人的认识过程、需要与动机、情绪情感与意志、能力与人格等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特点,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培养,以及心理健康等。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会科学地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等进行心理分析的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为未来从事师范教育做好职前准备。具体要求:第一,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有所了解。第二,培养师范生的心理学素养,形成从心理学角度理解人、理解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观念,自觉地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教育教学活动,提高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促进师范生自身的心理发展,增强其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6学时)教学内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性质;心理学发展概况;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要求:理解心理现象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心理学的任务和学科性质;了解心理学发展概况;掌握心理的实质;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结合第二章:认知过程 (14学时)教学内容:感觉与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注意;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与培养教学要求:理解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注意等基本概念;掌握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的基本特点与规律;了解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与培养。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演示实验操作相结合第三章:行为的调节与控制 (8学时)教学内容:需要与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青少年的行为调节与控制教学要求:理解需要、动机、情绪与情感、意志等概念;掌握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动机冲突的种类、意志行动的特征及其基本过程;了解青少年的行为调节与控制。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四章:人的心理特性 (12学时)教学内容:能力;气质与性格;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与培养教学要求:理解能力、智力、人格、气质、性格等基本概念;了解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新近智力理论的基本观点、人格结构与特点、人格理论及人格测验;了解青少年心理个别差异的形成与培养。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第五章: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8学时)教学内容:心理健康概述;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要求:掌握心理健康的概念以及心理健康的标准;理解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了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授课方式:讲授、讨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1.与教学内容同步进行,进行心理现象演示与实验操作。2.配合教学内容放映必要的影视录像。3.配合教学内容进行心理测验。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5分课堂讨论发言:10分理论知识考核与作业:15分心理学实验报告:10分(2)期末考核:满分100分,占总成绩的60%。开卷考试。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录。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使用教材程正方,高玉祥,郑日昌.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主要参考书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美里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M. 王垒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杨丽珠等.毕生发展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刘志宏,张丽华,胡今生.教育心理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邹 萍 审核人:高宝梅 课程负责人:于明业当代教育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学科基础 课程性质:选修英文名称:Contemporary Pedagogy总学时:48学时 讲授学时:48学时 学分:3学分 先修课程:心理学适用专业:英语专业开课单位:师范学院 一、课程简介当代教育学是全校师范教育类专业的一门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既要研究教育的一般规律,更要研究这些规律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指向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理论性课程。本课程以学校教育为主题,以“走近走进走出”为路径,探讨学校、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本质等五个专题的相关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当代教育问题,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适应新课改需求的教育理念;学会运用教育理论解释教育实践问题,养成自主阅读和自主反思的能力和习惯,具有从事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能够切实提高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尊重,树立教育爱和责任感以及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信念。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绪论:教育学的认识与反思 (4学时)教学内容: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如何学好教育学教学要求:了解教育学的学科性质;理解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规律等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关系;掌握教育学各发展阶段的主要教育事件,尤其是著名教育家与著作的核心观点;能自主阅读教育经典著作,领会教育思想,掌握阅读文献的基本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学习热情。授课方式:讲授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专题一:走近学校学校的认识与反思 (4学时)教学内容:学校的职能与设立;中国学校的现状分析;当代学校的发展趋势教学要求:理解学校的基本职能,了解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能全面客观的分析中国学校的现状,能运用学校的基本原理分析当前的学校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学校变革意识。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专题二:走进学校教育主体的认识与反思 (10学时)教学内容:学生;教师;师生关系教学要求:理解学生的本质特征和教师的劳动特点,掌握教育法律中规定的学生和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掌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容,了解教师教育的基本模式,掌握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和形成措施;能运用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解释教育教学现象,能结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原理解释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能运用师生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师生互动的质量和效果,具有一定的教育反思能力,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端正从教认识,树立从教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专题三:走进学校教育内容的认识与反思 (8学时)教学内容:学校教育内容的构成;学校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教学要求:了解学校教育内容的基本组成,掌握学校德育的内涵,理解学校德育的实施方法和基本模式,了解课程的基本类型,掌握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的特点,了解课程设计的基本模式与实施的基本取向,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能结合教育实际分析学校德育的问题,能正确评价学校课程的实施效果;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增强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适应性,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授课方式:讲授与讨论相结合专题四:走进学校教育方式的认识与反思 (12学时)教学内容:教学;班级管理 教学要求:理解教学的主要任务,理解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掌握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正确理解讲授法,了解建构式教学法,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了解班级管理的基本模式,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能运用教学相关原理解释教学现象和问题,能结合各学科完成教学设计,具备基本的班集体建设能力和基本的班主任工作技能;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班级管理理念,树立改革意识。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专题五:走出学校教育本质的认识与反思 (10学时)教学内容:教育本质;教育功能;教育目的教学要求:了解教育的本质特征,理解教育功能的分类,掌握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掌握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的关系,了解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能运用教育本质的相关原理正确分析各种教育问题,能在比较中正确理解我国的教育目的,能正确分析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端正对教育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教育本质观和目的观。授课方式:案例教学与讲授相结合三、其他教学环节安排中学教育观察、观看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等录像、一线教师校长讲座。四、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出勤、课堂讨论发言、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