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讲 主要环境问题与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ppt_第1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讲 主要环境问题与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ppt_第2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讲 主要环境问题与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ppt_第3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讲 主要环境问题与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ppt_第4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讲 主要环境问题与保护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6.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主要环境问题与保护 考点1水污染的类型 成因 危害及防治知识精析 学以致用1 2010 高考福建卷 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 贯穿城区的河流 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 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 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 结合有关知识 完成下列各题 1 指出1989 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 并分析原因 2 简述改善城市内河水质的主要措施 解析 第 1 题 从图中可知 1989 2006年 苏州河水质污染综合指数有所下降 水质整体上有所好转 结合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可知 苏州河沿岸工业用地面积减少 污染源减少 同时绿地面积增加 改善了水质 第 2 题 要改善城市内河水质 可从减少污染源 整治河道 改善沿岸环境 清理污染物等方面入手 答案 1 总体趋势 水质有所好转 原因 工业用地面积大量减少 并主要转化为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 污染源减少 城市绿地面积增加 改善了水质 2 打捞漂浮垃圾 清除河床淤泥 引水冲淤 沿岸绿化 禁止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考点2两种常见大气污染类型知识精析1 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是空气质量播报中的一个重要参数 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固体颗粒 其主要来源及影响见下表 2 酸雨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大气污染现象 关于酸雨的有关知识见下表 学以致用2 2012 江西莲塘一中检测 读 我国北方某地区平均月混浊天气日数等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图a中混浊天气日数最多的月份是 月 最少的月份是 月 2 简析产生图a中混浊天气特征的原因 3 若图b中a b c为图a中甲 乙 丙三 个监测站的分布位置 图c为该地区风频示意图 则合理的匹配是 填字母 为甲监测站 为乙监测站 为丙监测站 解析 第 1 题 读图即可作答 第 2 3 题 注意图b中的城市市区 公路和工业区 林地等信息以及图c该地最大风频的信息 答案 1 127 2 7月为我国夏季 雨水多 带走了悬浮颗粒 夏季植物茂密 吸烟滞尘作用强 冬季居民取暖燃煤增加了大气悬浮颗粒数量 冬季风频频南下带来沙尘 冬季冷锋天气可能造成逆温 污染物不易扩散 3 bca 考点3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知识精析1 世界淡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1 原因 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是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 其产生既有自然原因 也有人为原因 2 解决措施如下表 2 中国淡水短缺的原因及主要解决措施 1 原因 自然原因 水资源分布时空不均 时间上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年际变化大 空间上 南多北少 东多西少 水资源与耕地资源分布不协调 人为原因 人口数量大 人均占有量少 水 资源利用不当 水污染 水浪费严重 重复利用率低 节水意识淡薄 水价较低 2 主要解决措施 特别提醒 1 土地退化的表现 土壤侵蚀 草场退化 土地荒漠化 土壤盐渍化 土地质量下降 2 土壤侵蚀的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农牧业措施 学以致用3 阅读下列材料及图表 回答下列问题 20多年来 中国创造了堪称 奇迹 的经济增长 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03年 中国创造的gdp不足全球的4 但已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 中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量的比例及其变化如下表所示 1 根据表中数据 说明中国何以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 2 目前 我国一批主力矿山的资源日渐枯竭 2 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 面对这种现实 为保证我国资源型工业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3 下图为 我国华北地区某资源型城市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推断 该市附近所具有的主要优势资源是 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 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该市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 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 能源 大量排放废弃物的基础上 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从表中可以看出 1994 2003年 我国主要资源的消耗量占全球总消耗量的比重除原油 乙烯外 均大幅增长 充分证明我国粗放的经 济增长模式对世界资源消耗总量的影响 为保证我国资源型工业持续发展 可以从 开源 节流 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图中工业有钢铁 化工和电力 都是建立在煤炭资源基础上的 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可以从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角度入手分析 还可以从当地工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 考虑经济增长转型 增加产品附加值角度考虑 答案 1 经济发展快 增长模式粗放 资源利用率低 浪费严重 2 提高回采率 尽可能延长矿山寿命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资源利用率 节约资源 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 加强国际合作 利用国外资源 3 煤炭 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 延长生产链 发展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 考点4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知识精析1 分布特征 不均衡 2 开发与利用中的环境问题 以煤炭为例 1 开采 破坏地表 占地 废矸石自然 水土环境污染等 2 运输与存放 污染空气 水与土壤 占地 破坏景观 造成污染 3 利用 污染空气 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酸雨形成 3 主要措施及目的 4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学以致用4 我国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十二五计划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 读下列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 材料2 根据全国900多个陆地气象站10米高度资料初步估算 全国可开发和利用的陆地上风能储量为2 53亿kw 近海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有7 5亿kw 共计约10亿kw 2006年 全国风电机装机容量133 7万kw 材料3 我国某区域地热分布图 材料4 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和石油资源的日渐紧张 大力发展生物乙醇燃料生产是我国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然而国家发改委却紧急叫停了玉米加工乙醇的项目审批 1 分别说出甲 乙两地风能资源最丰富的季节及其原因 2 结合材料2 分析我国风能利用的现状及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意义 3 说出材料3所示区域地热丰富的原因 该区域还有哪些具有优势的可再生能源 4 目前国家停止玉米加工乙醇项目审批的原因是 多选 a 用玉米生产乙醇比用其他生物原料的成本高b 不利于农业结构的调整c 我国玉米生产产量下降严重d 会引发国家粮食安全问题 解析 风能最丰富的季节也就是风力最大的季节 甲地位于东南沿海 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 风力较大 乙位于内蒙古高原 冬季偏北风强烈 目前我国风能开发利用还很少 可开发空间很大 我国青藏高原南部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地热能丰富 另外水 能和太阳能也很丰富 开发利用潜力大 利用玉米生产乙醇 会浪费大量粮食 影响粮食安全 答案 1 季节 甲地夏季 乙地冬季 原因 甲地面临太平洋 且无屏障 夏季风势力强盛 乙地地形平坦 植被低矮稀疏 距离冬季风源地近 冬季风势力强 2 现状 风能可开发总量很大 但实际利用的很少 意义 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有利于调整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减轻环境 污染 节约非可再生能源 带动相关产业 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发展 说出三点即可 3 位于板块 亚欧与印度洋板块 交界处 地壳活动频繁 水能 太阳能 4 bd 考点5环境生态保护知识精析1 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 人为两大方面 结合不同生态环境的区域分布分析其自然背景 针对不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人为原因 并归纳出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 具体如下 特别提醒 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关联性较强 一种生态问题的出现常常成为另一种或两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条件 例如 森林的破坏 会使植被覆盖率降低 流水的侵蚀作用增强 会使土壤侵蚀加 重 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泥沙被带到下游的湖泊中沉积下来 会使湖泊的面积减小 导致湿地萎缩 再如 生态环境中的森林破坏 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会导致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2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不合理地发展农 牧业和开发利用资源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破坏的主导因素 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应从保护植被 恢复生物多样性入手 特别提醒 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 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 它也是农 林 牧 副 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 又是农业生产 加工 销售综合起来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学以致用5 读我国南方某省土地资源构成和利用结构图 回答下列问题 1 据图分析该省区土地利用方式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2 为解决该地区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可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 根据题中南方某省区域信息 对比土地资源构成比例和土地利用结构比例 耕地利用比重较大 林地 草地比重较小 说明耕地面积扩大是建立在宜林 宜牧土地比重减少的基础之上的 过度开垦导致当地水土流失加剧 或森林破坏 针对当地出现 的环境问题及其原因 应当根据土地资源构成情况 结合当地土地利用状况 因地制宜进行合理开发 答案 1 问题 水土流失 森林面积减少或红色荒漠化等 答出一点即可 原因 大量宜林宜牧地变为耕地 2 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牧 调整农业结构 1 下列各图为 成都平原 太湖平原 珠江三角洲的地级市空气污染综合指标对比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平均值最大的地区是 二氧化硫浓度最大的地区是 2 三地区中 酸雨最严重的地区可能是 判断理由是 3 三地区大气污染相同点有 4 简述缓解太湖平原地区大气污染状况的措施 解析 第 1 题 根据图例和三地区各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年日均值 求平均数比较进行解答 第 2 题 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造成的 对比三地区的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 成都平原最高 加之地形封闭 气候多雨 因此该地区酸雨最严重 第 3 题 结合三 图 三地区大气污染相同点主要表现为 主要污染物相同 三种主要污染物中可吸入颗粒物比重较高 酸性气体中 二氧化硫的比重较高 因此三地酸雨主要表现为硫酸型酸雨 第 4 题 太湖平原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造成的 因此减轻污染的措施要从能源和污染物两方面归纳 答案 1 太湖平原成都平原 2 成都平原地形闭塞 二氧化硫浓度年日均值最高 气候多雨 3 主要污染物相同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硫酸型酸雨危害严重 4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加大科技投入 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严格排放标准 加大二氧化硫 二氧化氮的回收和利用 2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城市垃圾是指来自居民的生活消费 工业生产 商业活动 市政建设和机关办公等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垃圾的排放量也迅速增加 材料2 世界部分国家垃圾处理方式的比较 材料3 垃圾处理示意图 1 根据材料2 比较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垃圾处理上的异同 2 评价图示反映的垃圾处理方式 3 提出解决我国城市垃圾问题的合理措施 答案 1 相同点 以填埋为主 不同点 中国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比重小 堆肥较多 美国等发达国家回收利用与焚烧处理较多 堆肥较少 2 有利 垃圾填埋方法简单 节省投资 不利 填埋场占地面积大 存在严重的二次污染 垃圾发酵产生的甲烷气体存在火灾及爆 炸的隐患 3 加强宣传 提高环保意识 清洁生产 从源头减少垃圾 分类处理 综合利用发展技术 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提高卫生填埋 焚烧发电 回收利用等水平 至少答出三点 3 内蒙古东部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 为了提高能源工业的经济效益 内蒙古加强了能源的加工转换 变输出煤为输出电力和输出焦炭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 分析内蒙古当地人在开采煤炭过程中 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 2 简述电力输出对当地环境产生的影响 3 在开发利用煤炭过程中当地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 解析 1 本题主要考查煤炭开采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结合图中各煤矿的分布和内蒙古的自然特征 开采煤炭 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 地面塌陷 大量占用土地 污染环境等 2 电力输出对内蒙古来说 减轻了交通压力 延长了煤炭生产链 经济效益增加 但会导致当地大气污染加剧 3 煤炭的开发利用 既涉及土地复垦 加强地表保护 又涉及煤炭利用过程中对大气污染的环境保护 答案 1 破坏地表土及植被 导致土地荒漠化 地下采空区易塌陷 堆放矿石 占用大量土地 污染环境 2 造成当地大气污染 3 实行矿区土地复垦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 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4 改编题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2011年6月25日 是第21个全国 土地日 宣传主题是 促节约 守红线 惠民生 材料2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图 材料3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1 材料2中 表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的是 a或b 线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要解决材料3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应采取哪些措施 3 说明b c 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 据以上材料找出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三条理由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第 1 题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比较吻合的是b线 这种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 第 2 题 先确定a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是商品粮基 地 然后明确其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黑土地的水土流失 土壤肥力下降 解决的措施则主要围绕保土保肥方面 第 3 题 要确定b c d为浙江 福建 广东三省 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 人口稠 密 耕地总量少 城市化水平高 非农业用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