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doc_第1页
论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doc_第2页
论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doc_第3页
论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doc_第4页
论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10418133 常 州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2014届题 目 论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 学 生 肖尊维 学 院 文法学院 专业班级 法学101 指导教师 赵美珍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二一四年五月常州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已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的说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常州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本科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常州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范围,在 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论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摘 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媒体已经成为人们了解时事、获取新闻的重要途径。同时他也肩负着极其重大的监督任务,尤其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它不仅弥补了传统监督方式的不足,也引导社会舆论,让相关部门更加重视环境问题。但是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很容易产生负面影响,例如 “媒体审判”和侵犯相关人隐私的问题。要克服这些这些负面影响,必须通过建立健全媒体监督管理法规,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和建立与司法机关沟通机制等方式来加大对媒体行业的管理;必须通过明确媒体监督的法律地位和加强媒体监督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司法保护来加大对媒体监督的法律保护力度。因此既需要看到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正面影响,也需要正视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负面影响,积极的寻找解决途径。总而言之,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完善和进步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必须积极利用这一有效的监督途径,才能真正做到社会,国家,媒体三赢的局面,让环境治理更加符合民意,更加有效。关键词:媒体监督权;舆论监督;公众参与;环保意识;合法性The influence of theory of media supervis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Abstract:In todays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edia has become the people to keep track of current events, important way to get news. 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shoulder the important monitoring, especially in the aspects of pollution control. Media supervision environment governance can not only make up the lack of supervision and other mean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other ways of supervision and irreplaceable role, such as its own openness, diversity, timeliness and significant impact. But the media supervision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as not yet has the full backing of the statute law, so in the process of execution supervision will inevitably exist some setbacks, it also requires relevant departments to formulate policies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along with the media supervision environment. Media supervision environment governance effects is incomparable, it can improve the citizen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to a great extent of the citizens participation and drive the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have a remarkable social effect, and this is what other supervision means does not have, because of this, we just need to push more media supervision and the process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However, because of their own industry, legal system imperfect, leading to media supervision exists many defects we need to improve. This article from what is media supervision environment governance, why must carry on the media supervis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the method and effect of media supervisio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and its own defects and solu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media supervision and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broad prospects. Key words:Media supervision ;Supervision by public opinion ;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Environmental supervision way; Legitimacy; 目录摘要Abstract:目录一、引言1二、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影响的概述2(一)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影响的定义2(二)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是社会的迫切需要的21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正面影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22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是建设民主政治的需要33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是制约权力行使的需要4三、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4(一) 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正面影响41弥补现有监督手段的不足42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舆论监督合力53推动相关环境问题的解决及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64建立良好的环保部门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和机制75推进环保部门环境信息和政务的公开7(二)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负面影响81存在“媒体审判”现象82可能侵犯相关人隐私8(三) 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负面影响的产生原因91媒体的行业规范不够健全92媒体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商业性93对媒体监督的缺失9四、如何克服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负面影响10(一)加大对媒体行业的管理的力度101建立健全媒体监督管理法规102加强媒体行业自律103建立与司法机关的沟通机制10(二)加大对媒体监督的法律保护力度111明确媒体监督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法律地位112加强媒体监督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司法保护11五、结论12参 考 文 献13致 谢14 常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一、引言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人类社会日新月异,可是随之而来的就是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这是因为当今绝大多数的经济发展科技发展是以高能耗,重污染为代价的,因此在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我们所生存的环境背负的压力越来越大。就目前的中国而言,正在用世界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系统来承担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压力,环境污染问题就表现得更加突出和严重。因此对于环境的保护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媒体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在参与这项严峻任务中扮演的角色亦是相当的重要。媒体的监督形式主要还是依靠新闻的报道和传播,通过新闻媒体对社会环境问题的揭露,引起公民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从而起到监督作用。我国的环境问题很多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亟待解决,例如最近的雾霾问题更是从更深的层次提醒这国家和人民关于环境问题的重视,对于这次雾霾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在其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公民能够及时获取消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媒体的报道和曝光。正是由于媒体能够起到即时消息传递的作用,才使得公民能够及时的获得消息参与到环境管理中来,这也使相关不法分子在如此监督之下对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后起到了相当的警告作用和教育作用。对于媒体直接或者间接监督环境治理方式,本人觉得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和实用价值。就目前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尚未有比较系统的对于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影响的研究报告文章,但是对于环境治理的监督和媒体监督的研究则比较全面,因此本人利用这一课题,将两个课题相结合,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我国目前部分学者认为环境治理的监督是相当全面的,从立法,执政,舆论三个方面进行监督,所以只是认为的不作为,而非手段的不到位。而又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环境治理的监督则是不完备的,立法上虽然有环境法,但是并没有具体的立法,所以很难做到有法所依;行政方面则是管理缺失,缺乏有效的行政手段来监督;舆论监督则是大众没有切实有效监督途径比如杨丹的我国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的主要不足与完善建议;有些学者认为媒体监督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司法独立和审判独立,影响了审判的公正性比如胡田野论新闻媒体监督的偏差与审判独立;而又有些学者认为媒体监督虽然在某些程度上存在不足,但是可以通过改变来完善,例如建立行业的管理体制,完善媒体法,加强司法管制,比如李骏的论我国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兴起与改进措施;有些学者认为媒体监督缺乏合法性,只是从宪法中引申出来的,而没有具体的法律来保障比如杨韵的媒体监督权利缺失与法律保障机制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媒体作为公众监督的一种途径,存在合法性,因为舆论监督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对于这种新监督方式,我们既需要正确的鼓励引导,同时也要让它随着环境治理历程的深入,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对于媒体监督环境治理的不足,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通过正确的方法来解决而不是全盘否定,现在我就通过本文来论述媒体监督对与环境治理的影响。二、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影响的概述(一)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影响的定义所谓的媒体监督就是针对社会问题,运用其自身专业手段比如新闻报纸或者网络电视等途径,通过向大众公开的方式进行揭露,从而对社会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监督监管。而在众多监督方式中,媒体监督又是重中之重,这是由媒体监督最容易产生社会舆论的自身特点而决定的。又由于党中央把舆论监督作为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监督方式,所以媒体监督的作用不可忽视。在现行监督方式中,主要有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组织内部监督然而这三种监督方式有存在很强的原则性,虽然媒体监督不具备这样的特征,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媒体监督却可以通过自身来弥补这些监督方式的不足,或者间接的推动这三种监督方式对社会问题的监督,从而实现媒体监督的实质作用。近年来中国媒体人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监督作用,社会问题监督方面的节目也不断的出现在人的视野之中,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媒体监督在我国的远大前途,而且也预示着媒体监督的时代已经到来。而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影响的主要途径有许多,比如监督司法执法机关,在环境案件的受理侦查审判过程中,对其行为进行监督,然后促进其合法公正的对环境案件进行判决;或者对企业或者个人进行监督,对他们的违法行为进行报道,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但是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产生影响最主要的途径则是环境新闻,而环境新闻在特点上来讲是公众新闻,公众新闻的中心则是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和维护公民的公众监督权。从近些年媒体监督的现状而言,媒体监督在中国环境保护工作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媒体监督不仅可以通过揭露环境污染问题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提高公民的监督意识,而且可以通过引导舆论的方向从而达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度,进而更好地保护环境。以往的中国是以纯粹的经济增长为发展模式,现在的中国已经往追求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发展模式逐渐转变,这是一个关乎到可持续的发展前景的转变。媒体监督则在很大程度上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帮助。因此我们应该保障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产生正面影响的权利,鼓励用媒体监督来改善政府在环境问题上的工作,鼓励媒体发挥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积极作用,尽可能的运用媒体监督方式来引导规范舆论方向,利用舆论的力量来改善环境。某位环境专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环保事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是靠舆论的推动力量,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是靠宣传起家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在人与环境的矛盾愈发激烈的今天,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媒体监督环境治理的作用,规范媒体监督,利用媒体监督以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目的。(二)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是社会的迫切需要的1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正面影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而在我国,和谐的发展观又是时代的主题,因此作为和谐发展的重中之重:环境问题,则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关键。在社会各界的多年摸索中,基本实现了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正面影响的有效实现,并且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得新闻的主要途径,这也让社会大众在媒体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意识到: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们生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我们必须行使监督权,才能捍卫自己的家园。1因此我们必须具备较多的环保知识,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而媒体则使人们获取这些知识提高这方面意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问题中的积极作用才能让和谐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新时代里,媒体必须利用其监督权力肩负起对环境治理的重任,才能真正让我国在时代的潮流中稳步前进。我国媒体人在这方面的尝试不胜枚举,比如中国环境报开设的绿色生活、环境文化、健康人居等专版,向公众传播国际、国内的环保资讯和环保知识。第二,媒体的监督在新时代对环境治理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和谐发展观需要的不仅仅是制度,政策和法律上的保障,更需要的是人们发自内心来保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通过人们的道德来唤醒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媒体可以利用其自身特点发挥促进的作用来唤醒公民的环保意识,真正起到监督和导向的作用,引导大众自觉的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媒体监督不仅仅能够监督和揭露环境问题,而且还能向大众传达对环境的尊重意识,对环境危机的忧虑,这样才能更好的环形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三,媒体是新时代的环境治理的先锋队。环境宣传是将环保知识传播给社会大众,而环境保护则是的具体环境保护行动,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而媒体则是这二者相结合的最普遍的形式,因此媒体应该积极的发挥监督作用。综上所述,想要顺应时代潮流,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和谐发展,媒体监督环境治理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是建设民主政治的需要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在近几年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可是想要真正的建设民主政治,公民就得有效的参与到社会事务和国家事物之中,而我国的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则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从目前的状况来看,公民想要通过自身的条件手段达到实现监督的目的的道路困难重重,因此,媒体由于自身的特点恰好可以为公民的行使监督权提供很大的便利,让公民可以最大程度的享有知情权,行使监督权。2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想要最大程度的实现公民对于社会事务的参与度和国家事务的管理,必须保证媒体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客观真实地对社会问题的客观报道与评论,从而为公民提供一个可以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社会问题可以表达自己想法的及时有效的平台,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监督和违法行为的曝光,来表达公民与违法行为斗争到底,对国家社会事务积极参与的决心。因此媒体监督的实现程度,可以认为是与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从当前的社会状况来看,我国已经从单纯的经济增长向人以社会和谐发展的方向转变,社会和谐问题的重中之重又是环境问题,因此媒体监督的中心和重点在于环境治理问题上。在环境问题愈发严重,生存环境与法恶劣的现状下,公民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也愈发明显,公民参与到的社会事务管理大多数都是关于环境问题的,他们有权对自己生存的环境进行监督,有权获知自己生存环境的现状。这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样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体现,国家应该对媒体监督进行鼓励和引导,尤其是在环境治理的工作上加强媒体监督的作用,以保证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平台可以有效运行,公民可以更加便利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来。民主政治,在我国的国家发展进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国家必须通过保障公民的社会事务参与来坚持这一政治原则,而媒体监督和环境治理又是公民目前最有效的参与平台和最关心的社会问题,因此媒体监督环境治理是我国建设民主政治的需要。没有媒体监督环境治理,公民就很难行使监督权,很难参与到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去,很难保证环境治理的方向符合民意。3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是制约权力行使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例如权力被滥用。权力自其产生就具有想打的侵略性,这就导致如果不能很好的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必定会导致滥用和不受控制,人类也一直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行研究和尝试。西方的一位民主派人士曾就权力制约做过如下论述:“我深信预防此类对人民不正当的干预方法,就是通过公共报道的渠道向人民提供关于他们自己事物的全部情况并且力争做到使这些报纸深入全体人民群众之中,民意是我国政府存在的基础,所以我们先于一切的目标就是保持这一权利。”权力的滥用无非是以权谋私,利用权力为自己谋取利益,生态环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宝藏”,自然成为了绝大多数权力使用者通过权力滥用想要获取的利益。因此在环境问题治理方面,媒体的监督可以很大程度的制约权力滥用的问题。如果媒体能够切实有效的对环境治理进行监督,那就可以最广泛的让权力的使用者产生内心的恐惧,让他们在社会的监督下规范正确的显示自己的权力,从而达到制约权力的最有效的状态。三、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一)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正面影响1弥补现有监督手段的不足我国目前的环境监督主要有环境监察,立法监督和舆论监督,而他们都有相当的不足。环境监察,环境监察又称环境的行政监督,主要表达的是现场处理环境问题这一概念,所以环境监察属于特殊的环境管理,是在日常生活中限产监督并予以处理的一种手段。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部门的领导下依法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事件进行限产的监督检查并做出及时的处理则是环境监察的主要任务。执法监督则是环境监察的核心。然而环境监察工作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做到很好地落实,做到很好的监察效果由于法律的不健全,监管力量的不足,监督方式的落后和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所以提高环境的行政监督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3立法监督,所谓的立法监督就是作为我国的立法机关的各级人民代表会对我国各项活动进行的监督活动。而国家权力机关进行的各项监督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制监督,即通过监督各国家机关各企业个人是否依法活动来进行监督,这则需要权力机关制定各种各样的法律来约束社会各阶层。在关于环境治理监督的问题上,国家权力机关则是制定相应法律来保护生态环境,确保环境得到法律保障来实现对环境污染活动的监督,并对环境污染的主体施以相应的惩罚,使得行政执法机关有法可依,也让相应企业有法必依。然而在我国,环境法律的不健全立法监督很难在环境治理问题上得到很好地实现。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社会某些阶层团体通过运用舆论的力量,帮助社会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公共事务,并达到促使其沿着符合法律和公共利益准则的方向前进的一种社会行为的监督权利。舆论监督因其独特的具有曝光形式的监督手段使其的监督效果和其他几种完全不一样,具有相当程度的震慑力。可是在我国每年因舆论而产生的案件超过一千起,舆论方的败诉率却高达三成,这种现象,这也同时告诉我们舆论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却没有完全得到法律保而媒体监督的独特性可以弥补这儿写传统监督方式的不足。媒体监督具有公开性媒体是面向社会大众的,所以具有相当的公开性,在报道方面对于环境治理污染方面有着很小的限制,相对于其他几种监督方式而言,可以使人民大众更多的了解环境治理,使公众更有效的享有知情权进而参与到其中。媒体监督环境治理的公开性,不仅可以使相关部门更加重视报道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污染治理的主体知道是他们产生害怕,在环境问题上不敢肆意而为。将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公之于众则是媒体监督环境治理的前提保证。媒体监督具有广泛性。媒体所报道的新闻的受众者是社会身上所有人,这使得媒体监督环境治理有相当的广泛性。媒体所具有广泛性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让尽可能多的人了解环境的问题,二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媒体都会采取报道,这样的结果则是社会舆论的不可估量,当所有人都知道环境污染,当所有的所有的环境污染都被报道的时候,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政府也会越来越重视环境污染问题。同样,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环境监督,越来越多的污染被报道,他们对于环境治理的意见也会越来越多,政府在决策时则会越来越多的听取社会意见,进而是的决策更科学更符合民意,同时社会各界也会推动决策推进。让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被曝光,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环境问题则是媒体监督环境治理的核心。媒体监督具有及时性。媒体所具有的及时性是指它所报道的新闻,传播的信息是当下所流行的或者正在进行的。媒体监督环境治理的及时性让社会各界能够更全面的了解与他们现在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正是由于是时下的,当前的环境问题,所以社会才会产生应有的反应,因为相较于过去不可改变而言,人们对于现在的问题更乐于去解决去参与,毕竟这切身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水平和生活状况,媒体监督的及时性也使人民群众更加迫切的想要参与到环境治理的大军当中。将新的环境问题传递到人们耳中是媒体监督环境治理的重要手段。媒体监督具有强大威力。正是由于上述三种特征,不论是在弥补主流环境治理方式上,还是在引导大众促进舆论监督上,又或者是在督促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法律,推进执法改进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说,媒体监督环境治理的方式能够产生威力极大的效果。2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舆论监督合力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就形成了初步的规模,在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主要方式就是发挥舆论的作用,曝光环境破坏的违法行为。从某种层次上讲,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从改革开放时就已经产生,同我国的快速发展持进本同步状态。与此同时,环境保护是对公众利益的一种保护,很容易让不同的媒体对同一环境破坏行为的观点渐趋一致,这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舆论的一致,让各种社会监督形成一种合力,这对于环境的保护是有利的帮助。 媒体是面向社会传播新闻的媒介,它的传播功能决定了它可以起到对某一事实起到喇叭的作用。这让很多环境违法人员产生忌惮的心理,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着警戒不敢轻举妄动。4由于媒体行业的强大,企业或者个人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可能被曝光,这导致他们也愈发注重个人行为,这也让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越来越大,有助于加大社会监督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威慑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环境违法而被罚款对于那些大型的企业来说已经不算什么,可是在媒体监督的情况下一旦他们的行为被曝光,就会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名誉和社会地位,此时他们受到来自公司内部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因此媒体监督可以很好地促进企业和个人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近几年的现状来看,媒体监督对于环境治理的正面影响已经在很多地方都到了体现,比如说,目前各地相关部门可以在媒体的帮助下向社会传达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的思想;同样也可以媒体和相关部门联手,共同对环境问题进行监督。还有不少经济发达省份相继推出违法企业公开道歉和承诺制度,这就要求相关企业不既要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开道歉,并作出关于今后遵守环境法规的承诺。媒体对于环境问题的揭露很容易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合力,这也让很多环保部门可以更有效地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从某种程度上能够说媒体监督已经成为环保部门最有利的帮手之一。3推动相关环境问题的解决及相关环境管理制度的完善 我国的环境问题是从改革开放之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开始的,这与西方很多国家的状况是不同,我国环境问题产生趋于一种集中式的产生。我国的发展道路是曲折前进的,这也使得我国的环境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此我国监督环境治理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急需要环保部门的主导,同时也需要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也需要让媒体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这项事业中来。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主要还是通过对环境违法问题的揭露和曝光,既可以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通过舆论的影响让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环境保护的的队伍中来。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的主要形式还是舆论的形式,这在促进环境问题的已解决的同时还推进了环境管理体制的完善。在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很多环境问题的最初揭露者都是媒体,在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之后,相关部门才进一步加大管理措施。5例如国家环保总局首个环评听证会的召开就是因为圆明园湖底防渗事件,这让公众首次参与到重大项目的环境评价中来,与此同时,国家环保总局在2006年2月出台了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暂行办法,真正使得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有法可依;在此事件之后越来越多的重大环境事件征求和听取公众意见的做法越来越普遍。再比如很多影片片场破坏景点的事件推进了相关部门对电影拍摄现场管理的相关监管制度的完善。4建立良好的环保部门与公众沟通的渠道和机制 由于公众对于自己生存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公众对与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很多社会个体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被环境问题所干扰,例如关于噪声污染的投诉近些年都占环境污染投诉综合的半数以上,另外室内装修污染辐射污染等新型污染也逐步被公众所重视。所以,社会公众要求参与到环境监督和保护的户数越来越高。如上文所提,在相关部门和社会大众之间想要形成良好的交流机制最好的桥梁就是媒体。 首先,公众对于环境保护的参与的前提是公众知情权的实现,对于环境的监督和治理,社会大众获取环境信息的最主要途径就是新闻报道,与此同时媒体也实现管部门向社会传递环境信息的有效平台。在环境监督和治理的发展过程中,媒体一扮演着社会大众和相关部门间沟通的桥梁的角色。其次,新闻媒体是公众切实参与到环境管理中的重要途径,也是环保部门获取公众要求内容的渠道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环境问题都涉及一部分甚至所有的社会个体,为了让社会大众参与到环境管理的工作中来,就不得不寻找一个快捷有效的途径,此时,媒体就可以作为社会大众的发言人代表社会大众参与到环境治理和监督中来,让社会大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尽可能大的得到实现。6 最后,社会大众可以让媒体作为自己的代表,通过媒体揭露环境问题来达到自身参与的效果。随着在监督和管理工作中社会人士参与数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大众对于其参与工作的发言权也会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特别是在环境决策方面。但由于社会个体的分散性和人数过多的特点而难以操作,而个体监督的力量优势微乎其微,在这样的状况下,公众也可以让媒体来代表自己,来体现自己在决策方面的监督;媒体监督作为一种平台可以是公众的参与和监督发挥最大的效果。5推进环保部门环境信息和政务的公开 媒体监督有助于环境信息的公开,这既可以保障公众知情权,也有利于政府树立正面形象。从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年度环境信息报告,到各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的发布,环保部门在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公众对与环境信息公开的渠道中最容易接受的无疑是传播性最为广泛的媒体的信息传播。 媒体在公开环境治理信息方面,这不仅有利于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也使得环境治理的工作得到社会广泛的支持。7公众必须对环保部门所需要做的工作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公众对此一无所知,就很容易导致双方产生矛盾,现在不少地区都出现过由于公众对相关部门工作信息的匮乏,对不同部门间管理事项不同的不了解而产生误解环境监督管理工作的问题,这种问题在环境治理工作的展开道路上一直是出现次数最多的问题。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影响有助于社会各界更加全面的了解相关部门工作,让环境治理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新闻媒体对于环境治理的报道,还可以让社会大众参与到相关部门的日常工作的监督中来,这有利于让社会力量推进本部门自身的不断完善,有力推动在公共管理中的的职能转变。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想要实现环境治理的重大进步就必须以政府内部的监督为基础,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为一种补充,环保部门可以在媒体的监督中发现在环境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二)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负面影响就当前现状而言,中国媒体所处的环境是相当不错的,中国政府将很多和谐发展的理念作为基本治国方略,比如可持续发展观,这也给了媒体媒体监督更大的空间,是媒体监督在环境治理方面有了更多的优势。比如很多专业性杂志虽然出版但是受众面十分狭窄,只限政府部门内部订阅,而很多公民无法订阅或者订阅的很少。受众更为广泛的媒体例如电视广播刊物等在近年内发展十分迅速,并且在每年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比较密集的环境问题报道。例如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每年都会组织媒体针对某一主题,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集中采访报道,有相当的力度,同时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但问题就在于可能会形成众口一词的局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大一部分媒体对环境问题的报道要比其他内容要弱得多。即使是环保意识很强的媒体,也仅仅是在制作一些科普自然类的节目,那些有固定的环保节目的媒体是少之又少。那些真正做到对环境问题监督的媒体,很多时候也会受自身商业性的影响做出错误的舆论导向,甚至伤害到公众的利益。针对目前中国媒体发展现状,很多媒体已经意识到监督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是我认为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还是造成了很多的负面影响。1存在“媒体审判”现象行业规范不够规范导致了媒体审判现象屡见不鲜。媒体审判再造源于西方,是指在案件的调查审理过程中媒体影响司法公正,媒体干扰司法工作,只是单纯的依据报道和主观意识对案件进行评价来符合与舆论的方向保证自身是舆论的导向,以便进一步形成社会压力,媒体这样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司法的公正,破坏了司法的权威性,无法真正做到司法独立。8例如去年杭州自然水污染案件,由于未经处理的化学工业废水自由排放,在媒体的曝光和揭露下,杭州历史上最大的环境污染案件揭开了序幕,相关的企业包括很多国内龙的行业龙头。经过调查,该企业随意排放的化学工业废水接近4万吨。然而由于媒体对案件了解的不够透彻,导致社会的舆论全都是关于废水处理人倪某,对倪某的处罚也是相当严重,而对其背后的企业却只是罚款,警告等处理。10在整个犯罪过程中,倪某只是起到了帮助的作用,由于媒体资深法律知识的不够健全加上对安全了解的不够深入,才导致这样的审判结果,由此看来,媒体审判对司法公正独立的干扰相当严重。2可能侵犯相关人隐私 媒体之所以能够生存,是因为他自身可以获取利益,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他们不得不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挖掘新颖的,为大众所认可的素材。而环境问题又是社会大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所以媒体为了生存必须在这方面升入挖掘。许多媒体为了让大众相信他们的报道的真实性,提高自身报道的可靠性,大众的可接受性,会对那些向媒体提供相关环境问题的社会个体进行报道采访,对于那些直接由法院受理的案件,媒体也会对在调查审理的过程中对举报人进行采访,对于那些社会影响恶劣的案件,媒体甚至会把重心放在举报人的家庭隐私方面,这很大一部分侵犯了公民个人的隐私权。11在某些刑事案件中甚至出现过由于媒体对举报人的过分报道,导致举报人被追杀的案件。虽然在环境问题案件中这样的情况少之又少,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侵犯举报人隐私的行为不会对举报人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三)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负面影响的产生原因1媒体的行业规范不够健全很多媒体在传播环境问题的过程中,由于自身不具有相关权力,同时也不具备必备的法律知识,加上自身的商业性,使他们时常对报道进行不合理的渲染,加上媒体人的素质也是层次不齐的,这就会让社会大众在接触环境污染问题最开始就很难形成对案件理性客观准确的认识,这势必会导致社会舆论的一边倒从而给案件审理造成干扰。很多情况下为了迎合社会大众的观点,从而导致了审判的不公或者不全面;如果坚持司法独立原则而导致与社会舆论背道而驰,则很有可能导致法院的权威性。美国法学家亨利米斯曾精辟地指出:“在法官作出判决的瞬间,被别的观点或任何形式的外部权势或压力所控制或影响,法官就不复存在了。法官必须摆脱胁迫,不受任何干涉和影响,否则他们就不再是法官了。”2媒体自身所具有的强烈的商业性商业性质是媒体的最主要特性,媒体为了让自己的获利尽可能大,不得不采用很多不合理的方法。于是,很多媒体在获取新闻热点的时候,通常会使用容易产生轰动的方法,以此来让自己获利。现实中,上盘籍贯在案件还未作出判决的阶段,媒体经常对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某些当事人或者细节进行不够准确真实的报道,这也很难让社会大众了解案件的本质;也有一些社会影响比较大的案件,媒体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理,媒体甚至会对整个案件进行不合理的深入挖掘,对案件当事人的很多个人隐私进行曝光。这样的后果就是很多网友甚至会进行人肉搜索,公开案件当事人的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这不仅严重侵犯了案件当事人的隐私,也让他们的日常生活时刻处于不安之中。更有甚者,部分不良媒体受一方当事人委托,对整个案件进行片面的,夸张的报道,为了让舆论导向自己一边不惜在言语上攻击对方当事人。这些滥用媒体监督权的行为都超越了司法公开的界线,让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很难做到真正的独立审判。3对媒体监督的缺失和司法行为一样,媒体在实行监督权的同时同样需要受到相应的监督。我国已经对司法机关接受媒体的监督做出了部分的规定,可是在对媒体的监督行为方面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在宪法诉讼法中也曾经出现过一些有关的法律,可是对于那些没有相应法律知识的媒体人来讲,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就很难做的和发行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会遇见很多困难。12针对媒体行业的人员数量大,管理散乱,素质层次不齐的特点,这也使得使媒体监督在对环境治理产生影响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混乱的现象,也有别有用心者利用这些特点滥用监督权。在这些不合理甚至违法的行为产生后,这些行为也由于缺乏相关具体法律的约束很难得相应的处罚。四、如何克服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负面影响(一)加大对媒体行业的管理的力度1建立健全媒体监督管理法规想要克服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负面影响,就必须建立健全媒体监督管理法规。首先必须对媒体的监督行为进行必要的规范和限制。媒体的主要工作是对新闻进行报道,而媒体的监督则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公开社会问题,这样才能够让更多人了解环境问题,让公民能够更加及时有效的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12媒体监督应该本着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原则,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对环境问题进行报道,不应该在新闻报道过程中加入太多的主观观点,这样很容易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然后“媒体审判”的问题就会接踵而来,让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其次是要准确规定媒体监督的范围。媒体监督必须有一个范围的限制,对那些涉及到国家安全,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媒体不可以越过范围对其进行报道,否则就是越过监督的界限,造成难以估计的危害。同时媒体具有的商业性导致其会为了追求商业利益而挖掘当事人隐私,影响当事人生活;接着是要确定媒体监督的方式。在环境问题治理方面,司法机关在审判过程中,媒体必须客观全面的进行报道,不可以偏概全,否则会误导舆论的方向;最后是要确立媒体监督环境治理时不当行为的责任追究机制。对那些利用媒体便利,滥用监督权,为了商业利益恶意炒作,侵犯他人隐私的,必须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以便媒体监督环境治理的有效进行。2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媒体在行使监督权的同时,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的规定,遵守行业规范,在司法机关对环境案件审理过程中,尊重司法机关的权威地位,提高媒体人的素质和行业自律性。在日常工作中,媒体人应该严于律己,找到对商业利益的追求和对对司法公正追求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媒体管理部门也应该组织媒体对法律规范的学习,积累必要的法律知识,提高必要的法律素质,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对环境治理进行有效监督。3建立与司法机关的沟通机制媒体想要通过监督积极的影响环境治理,必须加强与环保部门的交流和互动,同时也需要和法院建立联系,了解法院对环境案件审理的程序,这样能够使媒体在监督的过程中避免错误报道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对那些可以公开的环境问题,相关部门可以及时向媒体提供资料,这样可以最有效的拓宽媒体监督的渠道,让社会大众可以更加及时全面的获得环境问题信息,做到媒体监督更有效率,相关部门更好的获得群众的信任,公民更好地行使监督权参与权三赢的局面。(二)加大对媒体监督的法律保护力度1明确媒体监督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法律地位从地位角度来考虑,想要加大对媒体监督的法律保护,就是通过建立法律规范,让媒体监督取得相应的法律地位。想要扩大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正面影响,这需要社会大众能够正确行使监督权和参与权,公民的监督权是在我国宪法中已经明确规定的。13从我国的政治发展道路来看,我国也始终把保障人民的监督权作为发展方向:在200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国家已经把舆论监督定性为社会发展的要求,新闻工作的职责,人民群众的愿望,党和政府改进工作的手段;在十七大的报告中也提出:“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加强民主监督,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在2008发表的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中也反复强调:“新闻宣传工作要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更好地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将媒体监督所引导的社会舆论监督作为人民行驶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保证媒体监督的合法地位,有利于人民的监督权能够得到切实的保证。而在我国,环境问题又是热点问题,所以媒体监督的法律地位也应该得到保证,尤其是在环境治理问题上,这样才能让公民政治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在环境问题中真正实现自己的监督权。2加强媒体监督在环境治理问题上的司法保护我国一直坚持“谁报道,谁举证”的原则,因为这与我国2002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的第四条规定相冲突, 里面规定了八种“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但是并没有媒体侵权案件;因此就必须按照该规定的第一条执行:“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原告方不得不通过提供证据的方式来侵权作品播出或刊登、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侵权事实与损害后果存在因果关系、对方有过错这四个要件,否则,原告方将会败诉。14综上所述证明责任是诉讼当事人最大的负担。司法机关在审判过程中应该准确依照现行法律规范确定双方的证明责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减轻媒体在侵权诉讼中不必要的证明责任,这样可以有效避免某些企业,个人由于媒体监督受到损失,在司法程序中损害媒体权益但作为报复的行为。例如世纪星源公司在2002年起诉财经杂志的案件中, “未承担证明责任”就是他们起诉状的主要内容,对于这样的行为媒体不得不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来应付诉讼。从合法的证明责任规则出发,法院应该宣判该企业败诉,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针对媒体的恶意诉讼,也可以在客观上对媒体监督起到保护的效果。五、结论媒体监督从司法和执法两个方面都能够运用其自身的特点来弥补这些监督的不足,同时也能最大程度的带动舆论,让社会公众参与到环境监督,环境治理的大大军中来,这是媒体监督对环境治理的正面影响。同时在与相关部门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