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近代化的探索》课件.ppt_第1页
中考历史复习《近代化的探索》课件.ppt_第2页
中考历史复习《近代化的探索》课件.ppt_第3页
中考历史复习《近代化的探索》课件.ppt_第4页
中考历史复习《近代化的探索》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年历史中考第一轮复习八年级下册 近代化的探索 历史回眸 近代化 近代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道 向外国西方学习经济 政治 思想等方面的过程 解读历史 梁启超说 近五十年来 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 第一期 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解读历史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1898年 1911年 1915年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地主阶级洋务派 康有为梁启超 资产阶级维新派 孙中山 先进知识分子 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 鲁迅 代表人物 政治派别 19世纪60 90年代 资产阶级革命派 师夷长技 自强 求富 变法图强 三民主义 民主 科学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提倡民主 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 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创办军事工业创办民用工业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自主建构 举步维艰 安庆内军械所 最早 江南制造总局 最大 福州船政局 洋务运动前期 自强 军事工业 上海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洋务运动后期 求富 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 举步维艰 材料一 轮船之速 洋炮之远 在英 法则夸其所独有 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 若能陆续购买 据为己物 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 在英 法亦渐失其所恃 可以剿发捻 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材料二 在洋务企业的刺激下 l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 地主 商人 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 雇用工人进行生产 材料三 甲午战争失败后 李鸿章伤感的反省 我办了一辈子事 练兵也 海军也 都是纸糊的老虎 不过勉强涂饰 破房子 虚有其表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 从材料二中得出什么结论 3 根据材料三 推断洋务运动结果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维护清朝统治 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失败 近代化的开始 根本原因 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不改变腐朽的封建制度 百日维新的内容 有利于具维新思想的人参与政治 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解放人们的思想 1898 6 11 1898 9 21 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材料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 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 国会者 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立行宪法 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一一康有为 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兴民权 设议院 立宪法 十九世纪末 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 对 思想启蒙 理解正确的是 a 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b 使人们知道学习西方生产技术的重要性c 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d 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这首绝命诗出自 a 康有为b 谭嗣同c 梁启超d 康广仁 d b 昙花一现 柳暗花明 1905年 东京 中国同盟会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 柳暗花明 材料一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 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 天下共击之 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的 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 据材料一 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 材料二说明了反映辛亥革命后的什么现象 3 指出材料二中 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 事件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佑计 的原因是什么 推翻了清朝统治 结束了封建帝制 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反帝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辛亥革命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巨变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为了中国的富强 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探索 下面探索中 与孙中山有关的是 同盟会成立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兴中会成立a b c d a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世界潮流 浩浩荡荡 顺之则昌 逆之则亡 吾志所向 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 再接再励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旭日东升 民主 科学 democracy science 德先生 赛先生 我们现在认定 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 道德上 学术上 思想上一切黑暗 陈独秀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材料一 新青年 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 被誉为 青年界之金针 和青年的 良师益友 青年得此 如清夜闻钟 如当头一棒 材料二 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 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 绝对是两样 断不可调和迁就 若是决计革新 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 不必拿什么国粹 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 1 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 结合所学知识 根据材料一得出什么结论 3 根据材料三 反映了什么问题 存在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思想大解放运动 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与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的作用相比 主要 新 在 a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b 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思想c 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d 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a 陈独秀在 新青年 上发表文章说 要巩固共和 非先将国民的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由此 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a 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b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了思想准备c 要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d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知 识 小 擂 台 铁面判官 1 1918年 李大钊为了颂扬十月革命 在 每周评论 上发表了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和 庶民的胜利 扩大宣传了马克思主义 2 由于顽固派势力强大 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软弱 没有发动群众 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戊戌变法归于失败 3 为了适应戊戌变法的需要 1862年 清政府创立了第一所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 某班举办了一次 穿越历史时空 的征文比赛 马小虎同学写了一篇题为 我的1909 的短文 以下是这篇短文的片段 请你将文中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逐一指出来 并简要说明理由 火眼金睛 我的1909前几天 我收到了远在北京 那时也称为京师 的表哥的来信 他在那做小生意 邀请我去玩 第二天一大早 我就兴冲冲地出发了 到了北京 表哥把我接到了他们位于东交民巷的新家 次日上午 表哥陪我到紫禁城内游览了一番 紫禁城真不愧为举世闻名的皇家建筑 中午 我们品尝了北京小吃 还真是 无巧不成书 在街头 我有幸听到了谭嗣同充满激情的演讲 深受鼓舞 回来的路上 我顺便买了一本 新青年 杂志 戊戌变法 谭嗣同 庶民 布尔什维主义 探究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 合作与探究 半殖民地化 程度 条约 南京条约 开始 高度 时期 19c60 90s 19c90 20c初 20c初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探究中西方近代化的异同 马关条约 大大 完全 辛丑条约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高度中国西方 时期 19c60 90s 19c90 20c初 20c初 器物技术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洋务运动 新文化运动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14c 18c 17c 18c 18c 19c末 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 器物技术 启蒙运动 工业革命 法国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文艺复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艰难起步 曲折推进 对此你有何启示 民族独立 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思想解放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斗争精神 感悟历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 最贴切的是 a 抗争 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b 探索 寻求强国御侮之道c 屈辱 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d 复兴 中华民放崛起之路 b 2010 黄冈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 中国从经济 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 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 结合这些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江南制造总局公车上书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新青年 图 图 图 图 1 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 图 和图 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终以失败结束 这说明了什么 3 从上述四个事件上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上呈现出什么趋势 4 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1分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在中国行不通 从器物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训练4 经济 思想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器物 近代化的探索 填空题 洋务运动 政治 制度 新文化运动 文化 b 1876年 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