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1页
高考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2页
高考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3页
高考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4页
高考历史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权分立五族共和 三民主义 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政治含义吗 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十四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从衣 食 住 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物质生活与风俗习惯变化的原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重点 难点 重点与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能力 掌握近代中国人们物质生活变化的具体表现 并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 是人们追求进步 民主和文明的表现 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 并分析其原因 参现展览 阅读材料 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 纵向比较 衣 习 的变化 横向比较 食 住 的变化 培养分析比较能力 校服设计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分析 变 的原因 培养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前合作收集材料 分类归纳整理 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明史观 理解 变 的过程是人们追求进步 民主 文明的过程 世界史观 认识到中西文化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唯物史观 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 一 近代的变化 1840年至1949年 1 表现 1 服饰 衣 长袍马褂 传统 西装 外来 中山装 旗袍 中西合璧 2 饮食 食 丰富的传统饮食 西餐 葡萄酒 白半地 咖啡馆 西式茶室 音乐茶座公园露天茶室成为上海社会和青年男女尔于光顾的场所 3 住 最普遍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 里弄 在大城市还出现了高级公寓 别墅 独院式花园洋房 4 风俗 主张 断发易服 1910年 清政府颁布了准许臣发自由剪发的法令 辛亥革命后 民国政府发出 剪辫通令 结辫陋习至此革除 废止缠足 改变传经婚姻制度 倡导婚姻自由 戊戌变法时 辛亥革命前后 民国时期 社交礼仪 跑拜礼 握手 鞠躬 称呼 老爷 大人 先生 同志 婚丧仪式 铺张繁琐愚昧 简洁文明 辛亥革命后 用阳历 增添了国庆 元旦等新节目 读报刊 看电影成为民众生活一部分 2 变化原因 1 西方的生产 生活方式和和习俗的影响 2 仁人志士的推动 3 民主思潮的促进 4 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3 局限 由于农村落后 封闭 农村社会生活变化微弱 只有少量的洋货进入中等生活水平的农民家庭 传统的风俗习惯 坚如磐石 二 现代的变化 1949年至今 主要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后和改革开放后 1 变化表现 1 建国后 人们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但改革开放前 温饱问题长期末能解决 2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吃 a到1987年 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b政府发动的 菜篮子工程 使丰富的蔬菜 肉蛋 海鲜摆上百姓的餐桌 讲究营养 穿 从灰蓝单调走向五彩缤纷 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 年轻人的服饰 逐步融入国际潮流 住 1995年 国家在城镇启动 安居工程 居民住房得到改善 人均居住面积扩大 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风俗习惯 a 1950年制定 婚姻法 实行婚姻自由 一夫一妻 男女平等的新的婚姻制度 这是解放妇女 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 导致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重大变革 b 党和政府提倡勤俭节约 热爱劳动 无私奉献 乐于助人 使社会风气发生了根本转变 c 改革开放以后 衽实行了双休日 休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 变化的原因 1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当家作主 生活逐步得到改善 2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城镇人口剧增 商品粮购销矛盾突出 为此国家实行统购统销 这就稳定了物价 保障了城镇人民基本物质生活的需要 但是 许多中国人尤其是农民的温饱问题长期末能解决 3 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例1 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 1862年6月26日 上海新报 一则某商行售卖 外国杂货 的广告云 新到什锦饼干 酸果 洋醋 吕宋烟 白兰地 小面镜仔 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a 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 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 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 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答案 c 例2 2012年上海历史 妇女与教育 12分 材料一 1912年间私人开办的部分女子学校材料二 1914年 教育总长汤化龙发表他对当时女子教育的看法 民国以来 颇有一派人士宣导一种新说 主张开放女子之界限 其结果致使幽娴女子提倡种种议论 或主张男女同权 或宣导女子参政 盖谓该校在今日 不但毫无利益 而反有巨害 问题 基于上述材料 谈谈你对民国初年社会的认识 参考答案 答案l 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 并能从中看到深层次的社会历史因素 民国初年处于近代中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 妇女权利的变化正是这一时期社会变迁的缩影 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 肯定了人的基本权利 倡导男女平等 妇女得以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成为享有公民权利的社会成员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 北京 上海等大城市纷纷兴办了女子学校 不但教授她们适应社会的各类知识 技能 而且还以培养妇女参政为宗旨 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 守旧势力依然强大 社会上对新式女子教育出现了异议 尤其是在袁世凯执政时期 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 这体现了当时新旧观念的冲突 答案2 能在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建立关联 但仅能描述历史现象 辛亥革命以后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移风易俗的政令 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倡导女权就是重要的一方面 北京 上海等地女子学校的兴办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 这些学校致力于提高妇女的知识答案和参政意识 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对于这一新事物 也出现了异议 教育总长汤化龙的言论即为一例 这体现了当时新旧教育理念的冲突 例3 2010 江苏单科 t9 3分 徐珂 清稗类钞 记述 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 得父母允准 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 男女同意 婚约始定 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 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b 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 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 婚姻仪式简约文明 思路点拨 本题从 清稗类钞 的记述切入 考查学生对晚清时期社会习俗变化的理解以及整理材料 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题干提供了以下关键信息 男子陈志愿 男女同意 由此可以判断婚姻重视当事人的意愿 b项正确 a项和c项与材料提供的信息明显不符 d项所述尽管符合近代婚俗的变化 但与题干提供的信息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 也不正确 答案 b 例4 2009 广东单科 t11 3分 下列歌谣中 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a 结婚证书当堂读 请个前辈来证婚b 文明洋伞小包裹 长统洋袜短脚裤c 辫线鞋拖三尺短 之乎者也说荒唐d 改良的头 改良的花 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民国的建立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a b d三项分别从婚俗 服饰 打扮等方面反映了民国初年人们社会习俗的进步 但是c项仍然是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风气 答案 c 例5 2010 山东文综 t12 4分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 破戏台 烂秀才 小足板子洋烟袋 火车站 德律风 指电话 大足板子毕业生 这反映出当地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 b c d 解析 选d 本题以清末民初的社会习俗的变化为命题的切入点 考查学生利用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题干中的材料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传统的戏台 秀才 小脚等逐渐被火车 电话 大脚等取代 说明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故 正确 清末民初 这个时候成立了很多新式学堂 传授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 出现了 大足板子毕业生 相比前面只知埋头攻读四书五经的 烂秀才 这是文化教育的显著进步 所以 与题干不符 例6 2009 安徽文综 t15 4分 下列图片反映了清末民初社会生活的变化 其中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是 解析 选b 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和分析的能力 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 具有反清革命的色彩 故b正确 a为废止缠足的运动 c为婚礼习俗变化 d为交通工具黄包车 例7 2008 江苏单科 t6 3分 1869年 教会新报 的一篇文章写道 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 虽经此例 似不成规矩 男归男医 女归女医 岂不至善也 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 虽已开放 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b 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c 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d 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解析 选a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备选项与材料逐个对照 从材料看中国由于受到列强的入侵 被迫开放 思想受到西方的冲击 中国对西方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对西方的一些东西仍不能接受 b d两项明显与题干不符 c项干扰性较强 材料反映出了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但是冲击到何种程度 未能表述准确 只有a项表述最为准确 例8 2009 江苏单科 t22 12分 近代以来 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 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 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做父母的应该要明白些现在世界的大势 闭关自守 做不到了 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 保不住了 陆秋心 婚姻问题的三个时期 新妇女 1920年4月15日 材料二 我在小姊妹的帮忙下 加入了家庭妇联 我看见姊妹们加紧生产 努力学习文化 便愈感到自己的落后 我要好好地向姊妹们学习 我也加入了学习班 新婚姻法颁布以后 小姊妹张丽娟告诉我 说可以到家庭妇联申请向朱家离婚 婆婆没有理由阻拦我 于是我离婚了 我自由了 一个童养媳的新生 1950年9月1日 解放日报 材料三 婚姻不是件私事 在任何地方一个男子或女子要得到一个配偶 没有不经过一番社会规定的手续 费孝通 生育制度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二 人们的婚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 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 我 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 3 据材料一 三 不同学者在婚姻自由度问题上的视角分别是什么 我们应如何全面认识这一问题 解析 本题主要从近现代人们婚姻观念的变化来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历史轨迹 第 1 题 从材料中提炼信息 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不通 离婚了 自由了 等概括得出 第 2 题 提取材料中 农业经济组织下的状态 保不住了 以此为突破口 概括经济基础的变化 综合第一问总结家庭关系的变化 材料二中 我 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要以材料给出的时间 1950年 为突破口 概括材料得出 第 3 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事物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答题应围绕 婚姻自由 这一主题 答案 1 变化 从遵从父母之命到追求婚姻自由 2 变化 经济基础 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 从传统纲常伦理 父为子纲 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 社会制度的变革 新中国的成立 社团组织 家庭妇联 的支持 法律保障 新婚姻法的颁布 3 视角 历史考察 社会关系考察 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 婚姻当事人越来越自由 但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 婚姻自由总是相对的 备考启示 社会生活史这部分内容很有可能成为未来高考的重点内容 理由有三 一是浓郁的社会生活史使高考呈现前所未有的新貌 二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