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doc_第1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doc_第2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doc_第3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doc_第4页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初探西洒镇红石岩小学 彭永莉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制约,小学作文教学同时也是一个教学难关。在小学,一、二年级要求学生写话,为作文教学打下基础,作好起步准备。按原教学大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制订的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三年级开始就正式进行作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特别是边远贫困山区农村小学教师)提出,他们竭尽心智,花了不少功夫:鼓励学生写日记;要求写周记;每单元教学完后都进行一次作文训练;对上交的作文详批详改;作文课上,讲了许多写作技巧,也要求学生记在心上殊不知,花了不少功夫,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这是因为,在农村小学,师资、生源、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经济文化状况、家长素质等诸因素都严重滞后,这种滞后,导致了整个教育教学发展的滞后,在语文科目的作文教学上表现尤为突出,是广大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所共同面临的困境。要想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笔者认为,最有意义的是探索如何在三年级作文教学启蒙阶段把学生引上路,进而搞好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切实提高学生作文质量。为此,笔者拟从教学的主客体方面分析,着重探讨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诸因素及教师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指导途径。一、影响农村小学生提高作文水平的诸因素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育者开展教育活动,总体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使之发生所期望的变化或形成所期望的素质。一切课程都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认为教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课程教材的反思与重建,充分凸显了学生在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本文在探索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相关途径、方式、策略之前,先尝试分析影响小学生这一教育教学主体的作文质量之诸因素。(一)语言因素“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思维的各个方面,即想的过程和想的结果,实际上都离不开语言。”(语言学概论 胡明扬主编 语文出版社2000年4月版第316页) 很明显地,语言也是写作的基础。没有遣词造句的基本功,不掌握丰富的词汇、灵活多样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写作是无法进行的。日本心理学家阪本一郎认为:一个人所掌握的词汇量,同他的智商成正比。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积累的词汇量越多,对提高其表达能力的作用越大。扎实的识字基础,丰富的词汇积累(乃至语汇积累)在作文启蒙阶段意义重大,作用明显,但语言因素的制约作用同时还表现在语音、语义、语法的掌握诸方面。语体风格对作文的影响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小学阶段主要是要尽量实现口语语体向书面语语体的过渡,并了解言语与语言的区别,在具体语境中灵活机动地使用语言手段。对于表达方式,也要能多了解和运用各种句式、布局谋篇的常识及一些必要的修辞手段、方法和辞格。总之,语言因素是影响作文质量的第一重要因素。从思维起步,到口语交际,到书面表达,到写文章,都离不开语言。只有语言文字功底扎实,才能谈得上学习作文。否则,写一篇满是错别字、病句的东西,连基本的意思都不能表达,怎么称得上作文呢?(二)思想因素和知识因素当语言文字的制约因素得到解决以后,我们还要充分重视思想因素和知识因素。很明显,一个思想品德方面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人,一个具有健康心态的人,再加上尽可能广博的知识,在作文时不但素材丰富,选材游刃有余、得心应手,而且文章所显示的主题思想也往往是健康的、积极的。对于写作来说,语言是其外衣,重要的还是要看文章所表现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他写的文章所展现的内容才有可能丰富多彩、异彩纷呈,不至于流于枯燥乏味和单调空洞。知识面和思想内容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文章内容就像人体的肌肉和筋骨,要使筋骨强健、肌肉丰满发达,肤色健康有光泽,就要看写作者是不是一个博览群书、知识广博的人。当然,不管是一个身强体壮的男人,还是一个沉鱼落雁的美女,如果他(她)的内心和灵魂是平庸的,甚至是邪恶和卑鄙的,那肯定会遭人鄙视甚至唾骂。而文章的主题思想就好比是人的头脑、心脏和灵魂,是平庸、邪恶、虚伪,还是崇高、善良、真诚、优美就在于写文章的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在于作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写作技巧及写作兴趣因素有了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有了广博的知识以及积极健康的思想,还不一定就能写出优秀的文章。要写好作文,的确还需要掌握必需的写作技巧。这些技巧解决的是“怎样写”的问题,比如前人的写作经验、方法(往往体现在选学的典范的课文中,也可以在课外读物中学习领悟),教师自己的写作心得体会等。另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创作动机,从内因入手点燃学生作文的欲望,激发出学生浓烈的兴趣,产生跃跃欲试的向往之情,使“要我作文”转化为“我要作文”,才是真正体现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地位,作文教学的难关才有了真正突破的可能。总之,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诸因素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在促成学生提高作文水平发面都具有不可偏废、不可忽视的地位。而教师指导作用的充分发挥,即可望从根本上解决作文教学的困境,进而大幅度提升语文教学质量。二、教师的作文教学策略根据上述对影响学生作文质量诸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作文教学。(一)语言知识的指导与训练在语言功底方面,首先应当是识字教学。识字是阅读、写作的最基础部分。小学生作文时提笔忘字,写起来错别字连篇,就在于识字基础差。教师要高度重视识字积词,字词之于文章就像砖瓦之于高楼大厦。识字时充分注意字的音、形,对于字义则应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因字扩词,因词说话、造句,连句成篇。如此,不但真正掌握了字,而且训练了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其次,要高度重视语汇积累,如好词佳句、名诗名联、名言警句、成语谚语歇后语目前教材很有重视语汇积累的趋势,说明语汇积累的重要作用已成为一种广泛的共识。当然,积累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运用巩固了积累。并且,如果不善于运用所积累的语汇,可能形成僵化的“掉书袋”或者只积不会用。所以要积累,更要在说话、交际、作文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再次,训练语言要重视口语表达、口语交际,多为学生提供口头表达的机会,指导、鼓励、督促其说流畅、说通顺、说完整,说得有艺术水平。口语表达是训练语言运用的一种途径,与书面表达能力、作文能力成正比。最后,在语言因素方面,为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我们应该特别强调阅读的重要作用。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破万卷”说的就是博览群书,因读得多,下笔做文章自然就会如有神助;诗读得多,自然也就会作诗了。韩愈曾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说的就是阅读(学)是耕耘,而作文(文)是收获。没有辛勤的耕耘,就没有丰硕的收获。阅读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可以积累词汇,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对作文影响最直接的一面。在阅读典范的文章时,语言句式、表达方法、修辞运用等各方面都可受到启发,如人教版九义教材第八册第十九课记金华的双龙洞,此篇游记散文布局上采用游览顺序作为明线,逆向采用溪流作为暗线,两条线索加上段际之间的过渡句,使文章脉络清晰、有条不紊;而路上见闻、外洞、孔隙、内洞又紧抓特点写得让人读来感到如身临其境。此文写法很可以作为游记、写景文的借鉴。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阅读文章大多都是优美、标准的典范之作,教师应在教学中多指导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从写作的角度赏析,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其作文水平。显而易见,学生仅限于阅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要尽量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指导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是不少成功的语文教师的经验之谈,意即在课内学方法,在课外阅读中真正受益。课外阅读要作好指导,具体地说:1、指导学生选择有益的书刊;2、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让学生在阅读时把一些好词佳句、谚语警句、精彩片断以及激人上进的材料等及时记在笔记本上,并加以分类整理,熟记于心,有所感时提倡多写读后感。在语感训练上,还提倡教师下水作文,作为范文。这一方面使老师真正了解写作的思维过程,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可直接作为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学生更易于、更乐于接受。(二)思想品德教育及拓宽知识面的指导上文我们论述到思想和知识面是影响学生作文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此教师就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首先说思想品德教育。众所周知,新时代的教师不光要作“经师”,更要作“人师”;不只是教书,更要育人。小学各科的课程目标都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人文精神,新一轮课改方向以前所未有的高度和深度重视合格公民的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而语文科目更是处处闪耀着人文精神的光辉,在语文科目教学中应该把立德、立身放在第一位,德立、身立而后立言作文,文章才能真正体现人性的光辉,才能真正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表现出真善美的高尚追求。小学课本中,那些典范的文章往往同时是育人的好教材,有的赞美了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美好品质,如古井、,峨嵋道上;有的表现了诚实守信、遵守公德的优良作风,如中彩那天、钓鱼的启示;有的讲自强不息如一定要争气;有的表明对景、物的热爱,富于和谐、生命的气息,如桂林山水、养花、猫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陶冶其情操,使其真正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样,他们写作文才能表现出健康、昂扬、纯正的主题。当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也可结合课外阅读的指导进行。再说知识面的拓展。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不好作文的另一大原因,还在于知识面、视野的狭窄。众所周知,在广大的山区、农村,由于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信息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学生对城市习以为常的红绿灯、公园、少年宫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许多人连电视都没见到,更不用说多媒体、互联网等等高新科技产品!他们除了在学校几节课(学校由于师资、设备等原因,经常必需课程都难以开齐开全,更不用说各种活动、各种兴趣小组!)就是回家务农:扯猪草、放牛羊、挖地、背粪实在是太单调、太枯燥了。为此,教师并非无所作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其一,充分利用课堂、学校条件拓展知识面,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向学生介绍各种常识,各种学生应当了解的知识,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各种新生事物。课外尽量让学生多阅读。不少农村学校现在都有了图书,要充分利用。上文对阅读的作用已有一些论述,主要阐述阅读对作文的直接影响。事实上阅读有益的课外书还可以无限地扩展知识、开阔视野,间接地对作文水平发生影响。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几乎尽其全人类的知识,都能到相关的书籍中去获取,“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学习,可以弥补学生接触面狭窄的不足。不能行万里路,可以让他们读万卷书。对于作文,知识面广了,自然有取之不尽的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内容怎么可能不充实呢!其二,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养成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习惯。让学生不光具有丰富的书面知识,更具有丰富的结合实际的生活积累。在大自然中,在社会中,在生活、学习中,要尽量打开他们的眼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事实上,农村的有些事物也是城市学生从未深刻体验的,大可加以开发:自然本真的山山水水、田园风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人们在寒来暑往中的生活劳作、喜怒哀乐,大可引导学生去细细观察,用心感悟,并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在平凡、单调、枯燥中发现美,记录美,化腐朽为神奇。不管何时何地,告诉学生,生活是广阔的海洋,到处蕴藏着无数的宝藏。只要善于去挖掘,去发现,作文的素材真是俯拾即是。作文即文学的起步,文学即人学,闪现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作文与做人同步,这也是新时期大语文观念的体现。(三)指导写作技巧,激发写作兴趣有了文字、语言功底,有了纯正昂扬的思想,有了丰富的书本知识和生活体验,如果在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作文就可望得于心而应于手了。写作技巧的习得,主要靠学生的领悟和把握(在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