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1页
书法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2页
书法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3页
书法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4页
书法基础教程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法基础教程 1 两层含义 一 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二 是毛笔书写的方法 什么是书法 2 书写工具 笔墨纸砚 3 握笔姿势 五指执笔法 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 用 按 压 钩 顶 抵 的方法把笔执稳 使手指各司其职 4 坐姿 正确的坐姿应该是 头正 身直 臂开 足安 5 6 书法的章法布局 7 一 书法作品的幅式二 书法作品的内容三 书法作品的布白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五 书法作品的钤印 8 书法作品的幅式 条幅 横幅 对联 屏条 中堂 斗方 镜心 匾额 长卷 扇面 册页 报头 题签等 一 书法作品的幅式 9 条幅 条幅 也叫 直幅 装裱后称之为 立轴 是指直挂的长条形作品 条幅的长度与整张宣纸相同 宽度是整张宣纸的对开或三分之二开 可书写单行大字或数行小字 10 横幅 横幅 也叫 横披 是指横向悬挂的形式 宽度大于高度 宽度与整张宣纸相同 高度是整张宣纸的对开或三分之二开 可书写单行大字或数行小字 11 对联 对联 又称 楹联 对子 或 联语 是指书写在纸 布或刻在竹木金属材料上的对偶语句 应用广泛 艺术性强 对联分为上下联 用两张相同的长条纸 左右对称 有单联和长联两种形式 12 中堂 中堂 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 分四尺 五尺 六尺 八尺等 13 屏条 屏条 是指成组的条幅 也可称为 条屏 通常是四幅为一组 构成了四条屏 此外 还有六条屏 八条屏乃至更多条的 书写形式与条幅类似 可以每幅自成格局 又可连成一组 14 斗方 斗方 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的一半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 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 开合 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15 镜心 镜心 是指把斗方加工而成的圆形 书写时 依圆形而团式布局 掠水燕翎寒自缚 堕泥花片湿相重 16 扇面 这里专指折扇扇面 它是一种特殊的形式 由于扇面上宽下窄的形状 使得折纹与拆纹之间也是上宽下窄 这种独特的样式 就要求我们在创作时 做出恰当地安排 17 册页 册页 分横 竖两种 即开版式和推蓬式 有单页 也有折叠的 每册八页 十二页乃至数十页不等 此幅式便于集稿作画 题字签名 玩赏保存 18 匾额 匾额 是指上面题写文字作为标记或表示赞扬的牌子 形状各异 以长条和横额居多 字形力求易认醒目 浑厚凝重 在制作上 选用的材料 以及装饰与加工等也力求典雅别致 美观经济 富有时代感 19 长卷 长卷 也叫 手卷 是指横向窄长形式 长度可以任意延伸 用于书写长篇文章或数篇诗文 20 报头 报头 是指报纸的名称 由领导人 书画家及名人题写或集古代书法家的字而拼成 有横竖两种形式 21 题签 题签 是指各种书籍杂志的名称 由领导人 书画家及名人题写或集古代书法家的字而拼成 形式多样 22 二 书法作品的内容 书法作品的内容即正文 要题材新颖 健康高雅 具有时代感 如 诗词 歌赋 对联 格言 佳句 散文等 可以通过如下三个方面确定 1 指定内容2 自选内容3 自撰内容书写内容的选择应与字体风格相协调 23 三 书法作品的布白 中国书法的章法布局 分行布白的规律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书写格式基本上有两种 一 纵式 传统的书写格式 自上而下 从左至右分行布白 应用于书法作品 可以书写繁体字 二 横式 现代的书写格式 自左而右 从上至下分行布白 应用于实用书写 要求书写简化字 24 纵式 横式 25 书写格式 纵有行横有列 26 书写格式 纵有行横无列 27 书写格式 纵无行横无列 28 书写格式 少字数的特殊章法 29 书写格式 现代横式 30 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 一 落款的内容1 注明正文的出处 即诗文的作者和诗文的名称 2 受书者的名字 称呼 谦辞 3 书写时间 可用公历或农历 但不能混用 4 书写者姓名 字号等 5 书写者对正文发表的感慨或议论等 31 祝允明 草书杜甫秋兴诗轴 32 吴昌硕 篆书七言联 淖来小囿花为帛 日射高原柳不黄 款 梦白仁兄大雅属篆 集猎碣字应之 时丙寅秋 安吉吴昌硕年八十三 33 吴昌硕 篆书临石鼓文 轴款 吾家賴父先生嘗謂 臨石鼓宜重嚴不 而 不滯 宜虛宕而不弱 近時作者唯臯文張先生能之 缶願學焉而已 乙卯夏五月客滬上 吳昌碩 34 齐白石 篆书 治道由衡石 王灵起阙廷 联 35 于右任行书五言联 无极原有极 显仁存至仁 36 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 二 落款的种类 单款 是以正文出处 书写者姓名 书写时间地点为主要内容 写在正文左侧 也称 下款 双款 有上下款之分 上款在正文右侧上方 下款则为单款 穷款 只题书写者的姓名 37 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 三 落款的时间落款的时间可以写公历或农历 公历是用数字纪年法 如二零零二年夏 农历是用天干地支纪年法 如壬午年孟夏 在落款时 应注意公历与农历的时间不能混用 落款的时间 也有一些特殊的称法 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称为 孟 第二个月称为 仲 第三个月称为 季 38 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 四 落款的地点落款的地点 可以直接书写所在地名称 也可题写居室的雅称斋号 落款的地点不宜用俗称或过于具体 39 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 五 落款的署名在作品上题写书者的姓名 字号或笔名 署名时 可以写名不写姓 下盖印章时表明姓 也可以题写字号 下盖印章表明姓名 当然 最好是将姓名 字号等都写清楚 这还要根据落款行文而定 40 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 六 落款的称呼写给单位的作品 直接将受书单位写于上款位置 写给长辈的书作 通常在名字后用老师 先生 贤长等称呼 写给同辈的书作 一般在姓名后接同志 道友 仁兄等称呼 写给晚辈的书作 可直接在名字后接学生 同学 弟子等称呼 41 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 七 落款的谦辞 一是所书写的内容是伟人 领袖 名家的诗词或名作 则在落款中题目前或作者姓名后书写敬录 敬书 谨录一类的谦辞 一是所书写的作品是赠送给某人需要书写的谦辞 一般在称呼后加指正 雅属 惠存等谦辞 此类谦辞因所属对象而定 42 2020 2 6 43 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 八 落款的字体从汉字的演变顺序来看 落款字体的年代应在正文字体之后 或同一年代落款字体要与正文相异 用动势较大的字来落款 当然 落款也可以与正文用同一种字体 落款字形的大小要与正文协调统一 一般小于正文 要层次分明 不要喧宾夺主 44 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 九 落款的顺序 上款 1 谦辞 姓名 称呼2 谦辞 称呼3 姓名 称呼 谦辞4 名称 谦辞 45 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 九 落款的顺序 下款 1 时间 地点 正文的作者2 正文的作者题目 时间 地点 姓名 字号 谦辞3 谦辞 正文的作者题目 地点 姓名 字号 谦辞4 时间 正文的作者题目 地点 姓名 字号 谦辞 46 四 书法作品的落款 十 落款的文字落款的文字 应讲究文学性和艺术性 力求雅俗共赏 不落俗套 如果是书赠单位或个人 则应切合双方实际 恰如其分 如果是抒发以来的跋语 则应雅致明快 切忌矫揉造作 信笔拈来 随便组句 文理不通 47 五 书法作品的钤印 钤印 是书写作品的最后一道工序 印章是书法 绘画 雕刻三者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独特艺术 称为 篆刻 印章是书法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印章的种类 二 印章的使用 三 印章的钤法 48 五 书法作品的钤印 一 印章的种类 印章的名称 名章 肖形章 引首章 腰章 压角章 印章的形状 方形 圆形 长方形 椭圆形和不规则的自然形体 印章的刊治 朱文 白文 朱白文混刻 49 五 书法作品的钤印 一 印章的种类 印章的名称 名章 肖形章 引首章 腰章 压角章 50 五 书法作品的钤印 一 印章的种类 印章的形状 方形 圆形 长方形 椭圆形和不规则的自然形体 51 生肖印章 52 五 书法作品的钤印 一 印章的种类 印章的刊治 朱文 白文 朱白文混刻 53 五 书法作品的钤印 二 印章的使用要根据印章的种类和作品的布局及具体情况来恰当使用 起到调节疏密和平衡的作用 1 名章 一是单独使用 一是套印使用 2 引首章 盖在右上角正文起首的文字 3 腰章 盖在作品半腰补空的适当位置 4 压角章 盖在作品右下角的空白位置 54 五 书法作品的钤印 三 印章的钤法先将印章蘸上书画专用印泥 确定印章的位置 然后稳重盖印 1 在纸下放一硬皮垫或一本书 比较简单 2 先用湿毛巾将盖印之处潮湿后 再盖印 3 使用印规将盖印处定位 按着印规盖印 55 一 横的写法 56 57 1 逆锋起笔2 向下顿笔3 提笔右上行4 中锋行笔5 稍向上提笔6 顿笔右下回锋 58 横的书写口诀 逆锋起笔意在先 右上运笔要舒展 掭顿回锋一气成 短船长桥才好看 59 1 长横 运笔方法如前述 60 2 短横 1 向左逆锋起笔2 向右下顿笔3 提笔折锋向右4 蓄势后向右行笔5 提笔向右下顿笔6 提笔回锋收笔 61 3 凸横 1 向左逆锋起笔2 向右下顿笔3 向右行笔 中间向上凸4 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 提笔回锋收笔 62 4 细腰横 1 向左逆锋起笔2 向右下顿笔3 向右行笔 中间稍提锋4 末端转锋向右下顿笔5 提笔回锋收笔 63 5 左尖横 1 顺锋起笔2 力量逐渐增大 向右中锋行笔4 末端提笔向右下顿笔5 提笔回锋收笔 64 6 右尖横 1 逆锋向左起笔2 折锋向右下顿笔3 挫笔后向右偏上边提边行笔 65 7 横钩 1 向左逆锋起笔2 折锋右下顿笔3 折锋向右中锋行笔4 作钩时提笔向左下重顿5 转锋回收至画中后挫笔向左下出钩 66 二 竖的写法 67 二 竖的写法 长竖 悬针竖 的写法 向右下顿笔 然后把笔锋回到正中 向下匀速运笔 左后提笔出锋 短竖 垂露竖 的写法 短竖与长竖上面的写法相同 只是中间自然顿笔后收笔就可以了 68 长竖的书写口诀 回锋起笔右下顿 均匀运笔要沉稳 慢速提笔出笔锋 顶天立地要直挺 69 竖的练习十丰川上止正 70 三 撇的书写 丿 柳叶撇 短撇 长撇 亻 71 三 撇的书写 柳叶撇 短撇 长撇 72 撇的书写口诀 丿 长撇基本长竖同 下部弯转再出锋 短撇平直如雁翅 两头尖尖是柳叶 亻 73 撇的练习 丿 川不少力住往生千月厂杉步 亻 74 四 捺的书写 平捺 曲捺 直捺 75 捺的书写口诀 回锋起笔转下斜 逐渐下按平缓坡 顿笔慢转提笔尖 上面平缓下三折 76 捺的练习 平捺 曲捺 直捺 77 五 折的书写 撇折 竖折 横折 匡 口 厶 横 竖 竖 横 撇 横 78 五 折的书写 书写口诀 横折竖折和撇折 两笔和一是规则 横细竖粗要记住 转折顿笔要连接 79 六 勾的书写 鹅勾 横勾 竖勾 写 小 也 竖 勾 横 勾 竖弯勾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