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PPT课件.ppt_第1页
书愤PPT课件.ppt_第2页
书愤PPT课件.ppt_第3页
书愤PPT课件.ppt_第4页
书愤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愤 1 认识陆游 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 示儿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2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什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 读陆放翁集 3 陆游 4 陆游 字 号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 诗集有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 上马击狂胡 下马草军书 的志向 他生在民族矛盾尖锐 国势危迫的时代 一贯坚持抗金主张 怀着 铁马横戈 气吞胡虏 的英雄气概和 一身报国有万死 的牺牲精神 决心 扫胡尘 靖国难 但在政治斗争中 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 打击 可是 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 1210 85岁的老诗人 抱着 死前恨不见中原 的遗恨 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务观 放翁 爱国诗人 剑南诗稿 5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的诗人 60年来万首诗 陆诗的突出特点是 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许国丹心 至死不渝 存诗最多 多豪丽语 言征伐恢复事 6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陆游 7 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千载谁堪伯仲间 解释加点的词 渡口 兄弟 引申不相上下 豪壮的气势 8 解题 书 愤 写 愤懑 悲愤 书愤 书写心中的愤懑 不满 9 写作背景 书愤 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此时他已是61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 他罢官在家乡山阴 今浙江绍兴 赋闲了5年 直到这一年春天 又被起用 任命为朝奉大夫 权知严州军州事 这首七律即写于此时 10 2 请写出诗的各联的内容 再用用自己的话来解说 书愤 诗句 并补出诗句间的空白 使之连贯流畅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早年由于不懂世事的艰难 那时 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 满腔愤恨 气势如山 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11 楼船 铁马 形象地概括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 大散关失而复得 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 我在瓜洲做通判时 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 第二年朝廷军队骑着勇猛的快马 奔驰到西北大散关 赶走了敌人 收复了大散关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12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比 现在已是鬓发斑白 年老体衰 功业未建 壮志未酬 空留下许多感叹 书 年事已高 壮志未酬之情 13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真羡慕诸葛亮 他在 出师表 里表达了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的决心 他确实做到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己 令后人敬仰 千古以来 有谁能和他相比呢 书 敬仰诸葛 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14 3 探究题 诗歌的题目是 抒发心中不平 愤懑 但是诗歌的首联与颔联 却是写自己的青年豪气 写自己辉煌的战斗经历 是否有些离题 还是有话外意思 应如何理解 颔联后面省略了 指挥这两场胜仗的将领张浚 吴璘不久都被撤换 贬官 作者也受到罢官还乡的打击 说明 首联后面省略了 至今几十年过去了 还没有收复国土的事实 朝政黑暗 15 4 诗人 书 了哪些事 首联 书 颔联 书 颈联 书 尾联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年事已高 壮志未酬之情 敬仰诸葛 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16 2020 2 6 17 A 忧愤 金人入侵 国土沦陷 被迫迁都 B 忧愤 求和偏安 打击主战派 政治黑暗 C 忧愤 年老体衰 功业无成 壮志未酬 5 作者忧愤了什么 国家 朝政 自己 18 8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它借北望中原 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 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 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激昂中透着悲怆 19 第二联由六个名词叠加 省略了相关的动词 体现了诗歌的精炼性和含蓄性 意象选取甚为干净 典型 6 书愤 颔联有哪些意象 有何作用 给人一种声势浩大 勇猛进攻 抵御敌寇 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 且此联全用名词 意象两两相合 便有两幅开阔 壮盛的战场画卷 20 用了两个典故 塞上长城 出师一表 6 本诗用了何典故 有何作用 塞上长城 的典故出自 南史 檀道济传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 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 他说 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 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 捍卫国家 扬威边地 舍我其谁 我有心 天不予 21 出师一表 出自 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 曲折 不直露 尾联用典明志 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推崇 仰慕之情 并以此自勉 表示要像诸葛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把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 在忧愤中表忠义 给诗歌一个亮色的结尾 表达了忧愤但不绝望的情感 22 延伸拓展 临安春雨初霁 与此诗作于同一年 诗中也有对 世事 的感慨 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谈谈这两首诗的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23 陆游自淳熙七年 1180年 罢官闲居山阴到写这首诗时 已有六年多了 这次奉召到临安 宋孝宗任命他权 代理 知严州 现在浙江建德 军州事 并对他说 严陵山水胜处 职事之暇 可以赋咏自适 显然不想重用他 他对这个职位不感兴趣 但迫于 圣命 又为了维持生计 也只好接受下来 这首诗就是在这种心情支配下写的 24 世味年来薄似纱 谁令骑马客京华 近来世态人情淡薄如纱 谁让我又骑马客居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 昨夜在小楼里听到春雨声 深巷中明早定会有人叫卖杏花 25 矮纸斜行闲作草 晴窗细乳戏分茶 闲来无事 在短纸上歪歪斜斜地练习草书 晴天在窗下坐着品味那名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 犹及清明可到家 莫感叹洁白的衣服会被风尘染 来得及清明时节回到家 26 诗人以轻松的形式写自己百无聊赖的生活 从侧面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以及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 27 风格不同 书愤 严肃而激愤 这一首则不乏诙谐意味 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忧愤 诗的主旨是写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冷淡心情 这是现实政治的黑暗在作者心上的曲折反映 读这首诗的首尾两联要从容一些 有感慨兼自嘲意 但不是真的嘲笑自己 而是嘲讽当时的官场 中间两联不是真有闲情逸致 不过是聊作消遣罢了 书愤 的内容 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 后者更加蕴藉含蓄 表达的是不被重用的悲愤 却用明媚的春光和闲适的生活来反衬 风格上 优美动人 富于情趣 28 1 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书愤 与 临安春雨初霁 为同期诗作 但其风格与表现形式却迥乎不同 前者 情调严肃而激越 正面凸现一个 愤 字 后者 情调诙谐 在貌似轻松中流泄内心的忧愤 B 书愤 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大捷 诗人将自己的激情直接蕴藉其中 使全诗悲愤的基调透射出一抹靓丽色彩 C 临安春雨初霁 表达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淡漠 素衣莫起征尘叹 既是自砺 绝不会坏风气的污染 又是对家人的安慰 D 陆游的 书愤 与杜甫的 蜀相 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 即诗人均联想到了诸葛亮 出师 的伟业 借以自勉 同时又将崇敬 仰慕之情与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炼在一起 分别锤炼出尾联那样的警句 B 29 1 对这两首律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B 本项中有的评价陷入了误区 书愤 颔联寄寓了诗人的喜悦和欣慰 但这种情感是曲折地显现的 并非直接蕴藉其中 30 2 对陆游的这两首律诗的解读 不确切的一项是 B A 书 诗首联抒写诗人的抗敌抱负 气如山 为全诗的诗眼和灵魂 不仅总挈了全诗 也刻画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 空怀爱国热忱 却不知世事艰辛 遥望金兵侵占的中原 愤恨之情郁积如山 B 书 诗颈联与首联形成对照 首联写过去 本联写现在 首联写暮年 空自许 与 世事艰 相对应 已先斑 与 气如山 相对应 二联不仅仅处处对照 而且诗脉贯通 概括出诗人的整体形象 C 世味 薄似纱 诗句表层写世态炎凉 人情淡薄 其隐含信息 则是揭示世味薄必然直道穷的现实 南宋小朝廷得过且过 官场风气一天坏似一天 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