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ppt_第1页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ppt_第2页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ppt_第3页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ppt_第4页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讲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一 为什么要学习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1 探求与追溯现代汉语修辞方式的源流 促进我们的写作 2 主要在于通晓古人常用的修辞表达方式 减少阅读上的障碍 提高我们阅读古书的能力 二 古代汉语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 引用南朝刘勰 文心雕龙 事类 据事以类义 援古以证今 1 引言如 迟任有言曰 人惟求旧 器非求旧 惟新 书经 盘庚上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啼三声泪沾裳 2 引事稽古 用典 分为明引和暗引 如 故令尹诛而楚奸不上闻 仲尼赏而鲁民易降北 若是其异也 韩非子 五蠹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陆游 诉衷情 3 引文 引经 如 书 曰 满招损 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五代史伶官传序 间接引文 前人称 代引 或 点化古语 如 白发空垂三千丈 一笑人间万事 辛弃疾 贺新郎 二 比喻 1 明喻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 山木 1 比较性质的明喻 人比黄花瘦 醉花阴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2 省略喻词的比喻西门豹簪笔罄折 向河立待良久 长老傍观者皆惊恐 雄州雾列 俊采星驰 王勃 滕王阁序 2 暗喻 隐喻 常用喻词 是 作 为 即 成 还有用判断句式表示 如今人方为刀俎 我为鱼肉 何辞为 史记 鸿门宴 君当作磐石 妾当作蒲苇 孔雀东南飞 君子之德 风也 小人之德 草也 孟子 滕文公上 3 借喻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孟郊 游子吟 4 博喻有如兔走鹰隼落 骏马下注千丈坡 断弦离柱箭脱手 飞电过隙珠翻荷 苏轼 百步洪 三 代称 本体 借体 1 用该事物的性状 特征指代该事物乘坚驱良逐狡兔 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 2 用泛称代特称似逢我公 车边病是也 后汉书 华佗传 回也屡空 糟糠不厌 史记 伯夷列传 3 用特称代泛称凌阳侯之泛滥兮 忽翱翔之焉薄 屈原 哀郢 绿珠捧琴至 文君送酒来 庾信 春赋 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 为燕尾生 邹阳 域中上梁王书 4 用事物的材料 工具代本体无丝竹之乱耳 沛公不胜杯杓 不能辞 史记 鸿门宴 5 用部分代全体 全体代部分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诗经 王风 采葛 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江南 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马说 6 用具体代抽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而位居我上 史记 廉蔺列传 虽有轩冕之赏弗能劝 斧钺之威弗能禁 庄子 胠篋 7 用人名 地名 官名代称 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曹操 短歌行 睢园绿竹 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 光照临川之笔 王勃 滕王阁序 白起为秦将 北坑马服 史记 项羽本纪 四 并提 分承 合叙 1 顺序理解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水经注 巫山 巫峡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醉翁亭记 2 逆序理解 兵革非不坚利也 齐楚遣项它 田巴 将兵随市救魏 汉书 魏豹传 五 互文 互文见义 互见 1 对句互文 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 柳宗元 捕蛇者说 危邦不入 乱邦不居 论语 泰伯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范仲淹 岳阳楼记 2 本句互文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 泊秦淮 侣鱼虾而友麋鹿 苏轼 赤壁赋 六 夸饰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史记 项羽本纪 谁谓河广 曾不容刀 诗经 卫风 河广 七 倒置 如 酿泉为酒 泉香而酒冽 醉翁亭记 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 杜甫 秋兴八首 谚所谓 室于怒市于色 者 楚之谓矣 左传 昭公十九年 倒装 倒置 八 委婉 1 避粗俗即阳为病狂 卧便利 汉书 玄成传 权起更衣 赤壁之战 2 避忌讳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昔者有王命 有采薪之忧 不得造朝 孟子 公孙丑下 3 避冒犯陛下富于春秋 史记 李斯列传 不才明主弃 多病故人疏 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4 交际辞令迂回语 寡君闻君亲举玉趾 将辱于敝邑 使臣下犒执事 左传 僖公二十六年 后期年 齐王谓孟尝君曰 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九 共用 今君有区区之薛 不拊爱子其民 因而贾利之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武骂律曰 女为人臣子 不顾恩义 畔主背亲 为降虏于蛮夷 何以女为见 汉书 苏武传 共用常与分承结合在一起使用 产生一些共用兼分承语句 两手不仁 耳目不聪明 后汉书 班超传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水经注 江水 十 排比1 成分排比昭王得范雎 强公室 杜私门 蚕食诸侯 使秦成帝业 李斯 谏逐客书 2 单句排比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礼记 中庸 3 复句排比故不登高山 不知天之高也 不临深谿 不知地之厚也 不闻先王之遗言 不知学问之大也 荀子 劝学 十一 对偶1 句子类型 1 单句对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进学解 2 复句对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 而见者远 顺风而呼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劝学 3 句中对襟三江而带五湖 控蛮荆而引瓯越 王勃 滕王阁序 4 隔句对 扇面对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诗经 采薇 2 表达内容 1 正对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 忆江南 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2 反对 愚者暗于成事 知者见于未萌 商君书 更法 武夫力而拘诸原 妇人暂而免诸国 左传 殽之战 3 串对 流水对 连对 舍簪笏于百龄 奉晨昏于万里 王勃 滕王阁序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4 借对 假对 十二 回文 回环 1 回文句 1 逐词 词组 回环泪双垂 垂双泪 三杯别酒 别酒三杯 金瓶梅 九十三回 普天乐 2 其中某几个词最后换位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寒往则暑来 暑往则寒来 易经 系辞下 2 回文诗 词 十三 双关 1 谐音双关石阙生口中 衔碑不得语 读曲歌 2 詞义双关空织无经纬 求匹理自难 子夜歌 十四 比拟 秋风不相待 先到洛阳城 张说 蜀道后期 姑山半峰雪 瑶水一枝莲 白居易 女道士 十五 同义连用 复合偏义 变文同义1 同义连用 可使文章加重语气 强调感情 或用来凑足音节 调剂语气 诗 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 报任安书 广乃遂从百骑往驰 前去追赶 三人 史记 李将军列传 燕军扰乱奔走 齐人追亡逐北 史记 田单列传 2 复合偏义 陟罚臧否 不宜异同 诸葛亮 出师表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 几至成败 后汉书 何进传 连类而及 连及 鼓之以雷霆 润之以风雨 易经 系辞下 禹 稷当平世 三过其门而不入 孟子 离娄下 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确定复合偏义的意义夫击瓮叩缶 弹筝搏髀 而歌乎呜呜快耳目者 真秦之声也 史记 李斯列传 是芙蕖也者 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亲 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李渔 芙蕖 一旦缓急 杜绝河津 足以自守 后汉书 窦融 故盐铁均输 可以通委财而调缓急 盐铁论 本议 3 变文同义 诗 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 报任安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天下之马者 若灭若没 若亡若失 列子 九方皋相马 单选题1 苏轼 江城子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 右擎苍 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代称 比喻 双关 委婉2 孟子 离娄下 抽矢扣轮 去其金 句中 金 的意思是 比喻贵重 代称兵器 代称箭头 代称印3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彼三晋之兵 素悍勇而轻齐 句中 三晋 的代称类型是 部分代全体 具体代抽象 以古代今 以泛称代个别4 南朝乐府 子夜歌 空织无经纬 求匹理自难 句中 匹 是指 谐音双关 词义双关 句意双关 以上都不是5 史记 陈涉世家 伐无道 诛暴秦 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互文 合叙 借代 委婉6 荀子 天论 水火不积 则晖润不博 所运用的修辞方式是 互文 夸张 合叙 比喻 多选题1 下列各句属于 以部分代全体 的有 A怀金垂紫 后汉书 冯衍传 B苟行王政 四海之内皆举首望之 孟子 滕文公下 C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诗经 王风 采葛 D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E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 辛弃疾 水龙吟 2 下列句子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