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金沙 作者:阮长伟.doc_第1页
我游金沙 作者:阮长伟.doc_第2页
我游金沙 作者:阮长伟.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游金沙作者: 阮长伟 指导教师: 太 昱金沙是一个怎样的国家?里面到底蕴藏着多少珍宝?那薄如蝉翼的“太阳神鸟”我真想亲眼看看盼望着,盼望着,喜讯传来:老师决定带领我们探秘金沙。我听罢兴奋地跳了起来。周日那天,经过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们终于来到位于成都西郊的金沙遗址博物馆。按捺许久的我一检完票便邀约几个好友直奔遗迹馆去了。“哇!好大的场地,有三个足球场那么大吧。”我和伙伴们一边估摸着,一边沿着扶梯往下走。在每一个挖掘坑中,都有许多鹿角、鹿骨和堆积整齐的象牙,现在它们虽然静静地躺在泥土里,但这里的每一块骨头都记载了三千年前喧闹而神圣的祭祀场面。闭上眼,我甚至能听到当时人们的呐喊。出遗迹馆不远就是陈列馆,两层建筑,五个展厅。顶层的第一、二展厅为“远古家园”和“王都剪影”,底层的三、四、五展厅分别为“天地不绝”、“千载遗珍”和“解读金沙”。进入陈列馆,高高的台阶那是小case,我们简直就是冲上去的。等冲到第一展厅门前,眼前的美景让我们惊呆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大的立体画:蓝天、白云下,几个金沙时期的人住在一间不大的茅草屋里,屋前有一条小河,河边许多大象在戏水,还有小鹿、水牛那时,人们的生活器皿是什么呢?走进“王都剪影”展厅,我找到了答案。堆积如山的碎陶片和烧陶的简易窑坑告诉我当时人们的生活器皿多是陶器。我蹲下来仔细观察窑坑,心想:用这么简陋的窑坑就能烧出这么多陶器,金沙人的智慧真不可小视!而最能体现金沙人智慧的物品毫无争议的当属“太阳神鸟”金饰。在“千载遗珍”展厅,我终于见到了它。它真的薄如蝉翼,仅0.02cm厚,重20g,分内外两层。内层为一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顺时针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有四只相同的首足前后相接的鸟,围绕着内层旋转光芒逆时针飞行。整幅图案用镂空的方式制成,相当规整,似一幅现代剪纸作品,简练的线条却让图案富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和极大的想象空间。我琢磨着:这件工艺品,就算现在也不一定做得出来,而它却产自三千年前古蜀先民之手,厉害啊!作为蜀国后裔,我是相当的自豪!从陈列馆出来,我们沿着“玉石之路”来到“乌木林”。乌木,又称“阴沉木”、“炭化木”。由于地壳自然变异,许多树木埋沉于古河床,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而形成。并不是所有树木都能成为乌木,一般只有带有香味和杀菌特征的树种才能形成乌木,如楠木、红椿、香樟等。我在新闻里常听说“家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于是,我在每一棵乌木旁转着,捡拾地上的乌木碎屑,心里嘀咕:“多捡些,多捡些,能发财啊!嘻嘻”“拍集体照喽!”一声吆喝将我从“发财”梦中惊醒。叹时间过得太匆匆,意犹未尽啊!回望金沙,金沙就像一个窗口,透过它,我看到了古人杰出的工艺,我看到了成都悠久的文化。古老的历史我们应该世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