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必修3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第1 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 种群的特征1 种群密度 1 概念 种群在 中的个体数 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 植物 五点取样法 标志重捕法 适用于 的动物 3 调查种群密度的意义对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 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活动范围大 2 出生率和死亡率单位时间内 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3 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 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新产生或死亡 迁入或迁出 多 稳定 少 4 年龄组成 1 概念 种群中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各年龄期 5 性别比例 种群中 数目的比例 雌雄个体 思考感悟1 年龄组成能完全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吗 提示 年龄组成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但该趋势不一定能实现 因为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还有气候 食物 天敌等 二 种群的数量变化1 j 型曲线 1 产生原因 食物 养料 充裕 气候适宜 无敌害 2 数学模型 3 特点 种群数量 呈 j 型 空间条件 nt n0 t 连续增长 2 s 型曲线 1 产生原因 如空间 食物 天敌等 有限 2 特点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 k值 即环境容纳量 后将 有时在k值左右保持 环境条件 停止增长 相对稳定 3 种群数量变化形式 增长 下降 波动 稳定 思考感悟2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的增长常表现 s型增长 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 种群的增长率在各个阶段不相同所致 考点一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1 图解 2 析图 1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 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 而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 所以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 4 除图中影响因素外 气候 天敌 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 易误警示 1 同一物种在不同区域可以有多个种群 但一个种群内的个体一定属于同一物种 2 长期自然选择使不同生物种群都有一定的性别比例 假若因各种因素改变种群的性别比例 会引起种群数量改变 即时应用1 2012 衡水中学质检 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 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 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a 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生殖能力下降b 成年个体大量迁出使幼年个体数量比例减小c 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d 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解析 选d 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 导致种群中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从而影响出生率 使种群的密度下降 考点二 j 型增长曲线与 s 型增长曲线的分析1 曲线图解 2 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环境阻力大小不同 对种群增长的影响不同引起的 3 种群 s 型增长曲线分析 4 k值变动的示意图 1 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 k值会在平均值附近上下波动 当种群偏离平均值的时候 会通过负反馈机制使种群密度回到一定范围内 2 环境遭受破坏 k值会下降 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 k值会上升 5 k值与k 2在实践中的应用 易误警示 j 型 s 型曲线是研究种群数量增长而形成的两条曲线 并不是种群数量变化的全部 种群数量变化的内容包括种群数量的增长 下降 波动等 即时应用2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 j 型曲线增长 如图甲曲线 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 呈 s 型曲线增长 如图乙曲线 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 增长速率为0b 种群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 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 则对害虫的防治应在c点之后d 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 不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解析 选a 对害虫的防治应在害虫个体数较少的b点以前进行 故c错 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变化而变化 故d错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数量的一半时 增长速率最快 但是种群所需要的资源 食物 空间等 是有限的 随着资源的枯竭 环境阻 力将随着种群的增长而增加 种群增长速率逐渐缓慢下来 直到停止增长 故b错 当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时 基本稳定 此时增长率为0 探究 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 实验原理 1 用液体培养酵母菌 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 空间 ph 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 酵母菌种群呈 j 型增长 自然界中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 酵母菌种群呈 s 型增长 3 计算酵母菌数量可用抽样检测的方法 显微计数 2 实验过程 1 将500ml质量分数为5 的葡萄糖溶液注入锥形瓶中 2 将0 1g活性干酵母投入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混合均匀 并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3 每天定时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 采用抽样检测方法测定1ml培养液中酵母菌个体的平均数 4 分析结果 得出结论 将所得数值用曲线图表示出来 分析实验结果 得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尝试绘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3 采用抽样检测方法 显微计数 4 注意事项 1 显微镜计数时 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 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 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 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 减小误差 3 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 如下 4 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 5 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 不能主观臆造 实战演练 专项提能 小试牛刀 1 有关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动态变化 的实验 正确的叙述是 a 改变培养液的ph值不影响k值 环境容纳量 大小b 用样方法调查玻璃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c 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d 营养条件并非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唯一因素 解析 选d 养分 空间 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续增长的限制因素 ph变化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样方法是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方法 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用吸管吸取培养液 滴于盖玻片边缘 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多 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稍待片刻 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 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 按样方法计数几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 求平均值 再以此为根据 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取适量培养液滴于普通载玻片后对酵母菌准确计数的操作方法错误 2 2012 厦门杏南中学月考 下列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之前应振荡试管 有利于正确计数b 先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 轻盖盖玻片防止气泡产生 c 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量过多时 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d 压在方格边上的酵母菌 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 解析 选b 振荡试管有利于酵母菌均匀混合 有利于正确计数 应先将盖玻片盖上再将培养液滴在计数板的一侧 便于计数 酵母菌数量过多不好计数 应将培养液按比例稀释处理 计数方格内的酵母菌时 应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个体数和方格内的个体数 本部分内容常以曲线坐标图为背景 以选择题的形式 来考查种群概念 特征等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对种群数量变 化的理解 分析能力和种群变化趋势的综合分析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4 决定因素 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 5 自然因素 气候 灾害等 6 人为因素 人为捕杀 采伐及人工保护等 2011 江苏单科 在野外试验站 研究棉蚜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 不同初始密度 1和20头 叶 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 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 数量相同的棉叶 结果如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多选 a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 可能与迁出有关b 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 可能与迁入有关 c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在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 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 标准解答 选项分析如下 变式训练 2012 福州检测 如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 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t0 t2时间内 该鱼的种群数量呈 j 型增长b 若t2时种群的数量为k 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k 2c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d 在t1 t2时 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 坐标曲线图是高考中出现的比较多的一种图 它可以反映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解题时注意起点 转折点和终点等含义 由图形可以看出 t0 t2时该种鱼的种群增长为 s 型曲线 t1时种群数量为k 2 此时为捕捞的最佳时期 t2时种群数量为k 答案 b 不同生物种群密度调查方法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对于不同种生物采用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1 植物 样方法 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 如图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 注 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 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 应记录的数目是 在取样时应注意哪些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 2 动物 标志重捕法 在对某池塘内鲫鱼种群数量调查时 第一次捕获200尾 全部进行标记后放生 第二次捕获160尾 其中有标记的鲫鱼有10尾 则该池塘内鲫鱼的总数为 尾 若上述结果成立 那么前提条件是什么 3 昆虫 去除取样法 对于某些隔离带的稳定种群 可以通过连续捕捉一定次数 根据捕获量的减小来估计种群大小 由于每次捕获后不放生 理论上种群数量应越来越少 因此 我们把每次捕获数加到前面所捕获的总数上 得到捕获积累数 以推算种 群数量 以捕获次数为x轴 每次捕获数为y轴 根据数据描点作曲线向上延伸与y轴的交点即为种群估计数 假如在某田块 120平方米 连续捕虫8次 得到下表数据 依数据作图 如果你捕获到的昆虫数并不是递减的 请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及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 1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 在样方中计数时 对位于边线上的个体只计相邻两边及顶角处即可 取样时要考虑样方的大小 数量及随机性取样 2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 较大的动物 其中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数为n1 200尾 第二次捕获数为n2 160尾 其中有标记的数为n3 10尾 则种群总数n n1 n2 n3 3200尾 在调查过程中标记个体不能死亡 外迁等 否则结果误差很大 3 若种群的数量是稳定的 则捕获量随捕获次数的增加而减少 如题干中的数据 若数目不随次数减少 说明种群数量增加 而种群特征中使种群数量增加的为迁入率和出生率的增加 答案 1 8样方的大小和数量 要进行随机取样 2 3200鲫鱼无出生与死亡 没有受伤害 无迁入与迁出 3 如图 可能有外来昆虫的迁入 或出生数量较多 对 j型 与 s型 曲线相对应曲段的含义不清楚 1 s 型增长曲线的开始部分不能误认为是 j 型增长曲线 2 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 图乙的o f段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绿色新质生产力发展
- 羽毛球线上培训知识大全课件
- 2026届广东省仲元中学、中山一中等七校化学高三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的技术与管理策略
- 群访知识培训课件
- 鲜美独特:采用特级食材和秘制配方打造无法复制的鲜美口感
- 成人腹腔穿刺留置管的监测与维护
- 2025年秋季高二开学摸底考试模拟卷英语(江苏专用译林版2020)(参考答案)
- 体检中心现场咨询医生工作制度与接诊流程
- 二年级语文家校合作提升措施
- 教师专业发展与名师成长(学校师范专业公共课)
- 现代化智能仓储物流中心建设的项目解决的方案课件
- 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申请表
- 媒介批评导论课件
- 畜牧兽医法规课件
- 文化政策与法规课件
- 木栈道专项施工方案
- 露天矿开采技术课件汇总全套ppt完整版课件最全教学教程整套课件全书电子教案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1课 古代埃及 教案(教学设计)
- 钢结构钢梁计算(PPT33张)
- 新中式餐厅设计答辩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