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与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7.1 地球和地图课件.ppt_第1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7.1 地球和地图课件.ppt_第2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7.1 地球和地图课件.ppt_第3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7.1 地球和地图课件.ppt_第4页
【导与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17.1 地球和地图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能力 第十七章世界地理 包含地球和地图 第一讲地球和地图 夯基础 析考点 明考向 强专项 一 地球 1 形状 赤道 两极部位的不规则球体 2 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千米 略鼓 稍扁 4万 二 地球仪1 经线和纬线 南北两极 平行 南北 东西 递减 赤道 2 经度和纬度 本初子午线 赤道 愈大 愈大 愈大 愈大 东半球 西半球 赤道 特别关注 1 在描述东西半球范围时一定要说明方向 即以20 w向东到160 e为东半球 从20 w向西到160 e为西半球 2 0 纬线的长度是0 经线长度的两倍多 三 地图的三要素1 比例尺 缩小 图上距离 数字式 小 简略 2 方向 1 一般定向法 面向地图 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2 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方 3 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 纬线指示 正北 南北 东西 3 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和 数字 灵犀一点 1 地图中的指向标箭头一定指向正北 2 在极地投影图上判读方向时 一定要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 符号 文字 四 地形图1 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1 海拔 地表某地高出的垂直距离 2 相地高度 地表某两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海平面 2 等高线地形图与地形剖面图 上图中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及剖面图示意 灵犀一点 1 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2 山脊线 如c处虚线 为流域的分水线 山谷线 如b处虚线 为河流的集水线 3 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 考点一线串 1 定 方向 理论依据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 方格状经纬网图 图上经线和纬线呈直线 如右图 a在b的西北方向 2 弧线式经纬网图 以极点经纬网图为例 如右图中a b两点位于同一纬线上 根据自转方向判断b在a的正东方 b c位于同一经线上 根据极点位置判断c位于b的正南方 c a既不在同一经线上 也不在同一纬线上 根据以上原理分别判断东西 南北方向 可确定c在a的东南方 2 定 距离 1 根据纬度差定经线长度 纬度1 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 大约是111千米 如右图中ab 若两地在同一条经线上 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 就可以计算出两地之间的距离 2 根据经度差定纬线长度 经度1 的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大约是111 cos 千米 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 如上图中ac 3 上图中bc的距离可根据勾股定理大体估算出 3 定 范围 1 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 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 跨经纬度数相同的地图 纬度越高 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 图幅相同的两幅图 中心点纬度数相同 则跨经纬度越广 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 比例尺越小 4 定 最短航线 1 确定最短距离 球面最短距离是一段弧 该弧线的确定可依据下面两个步骤进行 确定 大圆 大圆 即球面两点所在的过球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如右图甲所示 a 在地球上 三种情况下 大圆 是确定的 b 非赤道的纬线上两点 所在 大圆 具有以下特征 北半球 大圆向北极方向倾斜 南半球 大圆向南极方向倾斜 确定 劣弧 大圆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具体应该是哪一段弧线 则由 劣弧 来决定 所谓 劣弧 即两点间的弧度 180 如图戊中pq间的劣弧为上侧一段弧 p q 间的劣弧为下侧一段弧 2 沿劣弧的行进方向即为最短航线 技法一招鲜 1 经纬度的判断方法 1 纬度的判断 某地的纬度 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 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 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 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 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 纬度相隔1 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因此 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 大致等于其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2 经度的判断 自西向东 或顺地球自转方向 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 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 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 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 180 x x y所属的东 西经不同 2 球面上对称点位置的确定 1 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 经度相同 纬度相反 数值相等 如a 40 n 20 w 与b 40 s 20 w 2 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 经线相对 和为180 纬度相同 如a 40 n 20 w 与c 40 n 160 e 3 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 经线相对 和为180 纬度相反 数值相等 如a 40 n 20 w 与d 40 s 160 e 应用闯一关 1 2012 福州联考 读 地球表面某区域的经纬网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 下图m点在o点的 方向 n点在o点的 方向 2 若某人从m点出发 依次向正东 正南 正西和正北方向分别前进100千米 则其最终位置是 a 回到m点b 在m点正东方c 在m点正西方d 在m点东南方 3 m和n两点的实际距离约是 a 4440千米b 3330千米c 2220千米d 1820千米 4 若一架飞机从m点起飞 沿最短的航线到达n点 则飞机飞行的方向为 a 一直向东b 先东北再东南c 一直向西d 先东南再东北 5 图中甲 乙 丙三个区域的图上面积相等 实际范围的面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经纬网图的判读 答案 1 正北东北 2 b 3 c 4 b 5 丙 乙 甲 考点一线串 1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 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1 选点 2 选线 公路 铁路线 选择坡度平缓 线路平稳 弯路较少的线路 避免通过陡崖 沼泽 永久冻土区 地下溶洞区等 尽量少过河建桥 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 并保证运行安全 引水线路 线路尽可能短 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 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输油 气管线 线路尽可能短 尽量避免通过山脉 大河等 3 选面 特别关注 1 在降水集中的河谷 或山谷 地区 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发生时在河谷较窄的地段容易堵塞形成堰塞湖 在等高线密集的地段容易出现滑坡灾害 2 地处河谷或山谷地形中的城市 地域形态多为条带状或放射式 且污染气体不易扩散 易出现大气污染事件 3 等深线与等高线的区别 它们都以海平面为基点 等高线是向上数值增大 等深线是向下数值增大 应用闯一关 2 2012 西安模拟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 2010年5月5日 阳光灿烂 小明和小畅相约到 媚尼风景区 去旅游 材料2 媚尼风景区 略图 1 图中有 三座古寺 小明和小畅相约在尼湖之南的古寺会合 这座古寺是 填数码 2 小明和小畅想要享受 漂流探险 的乐趣 你能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向他们介绍一下在支流甲和媚河上游乙 漂流 分别有什么特点 3 丙处的地形是 该处的海拔高度为 4 在图中丁处拟建一水坝 如图 所示 水坝建成后 三座古寺中有可能被水淹的是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了等高线及其应用 读准图中信息 试题比较容易解答 答案 1 2 支流甲流经地区等高线密集 河流落差大 水流急 漂流速度快 更加惊险刺激 媚河上游乙流经地区等高线较稀 河流落差较小 水流平缓 漂流速度慢些 3 山顶900 1000米 4 例 2011 新课标全国卷 读图 完成 1 3 题 1 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a 50mb 55mc 60md 65m 2 图中 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a b c d 3 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 设计坝高约13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 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a 15mb 40mc 65md 90m 解析 第 1 题 考查学生对相对高度的判断 意在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原理的理解能力及实际应用能力 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 图中等高距为5m 图中最右下角的等高线为25m 最右下角海拔最低 海拔在20 25m之间 图中最右上角的等高线为80m 最右上角海拔最高 海拔在80 85m之间 故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大于55m 小于65m 第 2 题 考查了学生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坡度的能力 意在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原理的理解能力 据图可知 处的等高线最密集 表示该处的坡度最大 河水的流速 最快 第 3 题 考查了水库的选址及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点 意在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原理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计算能力 水库应建在开口较小的山谷处 即图中 之间的峡谷处 该处目前的河水位约为45m 因此该坝的坝顶海拔约为58m 可据此在图中画出大坝的位置和长度 然后结合比例尺可算出 该坝的坝顶长度约为40m 答案 1 c 2 c 3 b 等值线图的判读 等值线的判读方法 2012 上海十三校联考 读北半球某陆地局部图 图中x y为等高线 等高距为100米 l为河流 对角线为经线 据此回答 1 2 题 1 若x数值为500米 沿图中经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2 图中河流l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