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24.pdf_第1页
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24.pdf_第2页
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24.pdf_第3页
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24.pdf_第4页
港澳台联招历史--历史练习试题24.pdf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侨港澳台联考培训中心 北京博飞教育中心 网 址 1 华侨港澳台联招历史基础训练试题 历史基础训练二十四 中外近现代科学技术和东西文化交融 时间 6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 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 史学家郝延平在 守旧与革新 一文中谈到 中国对西方称呼由 19 世纪 60 年代前的 夷务 到七八十年 代改称 洋务 和 西学 为主 该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2 泰西各国 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 惟武备则力求讲求 武备也无足取法 惟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这 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的观点 A 洋务派 B 维新派 C 顽固派 D 立宪派 3 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积极影响有 培养了一批务实有用的人才 使教育开始摆脱科举制的束缚 客观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传播 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A B C D 4 中国近代科学家李善兰 华衡芳和徐寿的共同经历在于 参加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 同清政府的洋务机构有联系 翻译过西书 主要成就在数学方面 A B C D 5 造成近代中西科学技术差距的根本原因是 A 不同性质的生产关系的作用 B 文化专制主义 C 科学技术基础薄弱 D 外敌入侵 内战频繁 6 19 世纪后半期 中国教育发生了哪些历史性变化 A 新式学堂成为培育人才的主要形式 B 废除了科举制 C 开辟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D 科学与经学并重 7 提出并促成清政府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是 A 容闳 B 李鸿章 C 郑观应 D 魏源 8 徐寿 华蘅芳 詹天佑 冯如四人的相同点是 A 积极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B 以翻译西方科技著作而闻名 C 对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D 在铁路 航空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9 我国第一艘 神舟 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其意义是 华侨港澳台联考培训中心 北京博飞教育中心 网 址 2 A 我国由此跨入核大国行列 B 重量超过苏美等国的第一颗卫星 C 标志着我国火箭技术达到新水平 D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10 1978 1985 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把影响全局的八个综合课题作为重点研究项目 其中不包括 A 高能物理 B 电子计算机 C 遗传工程 D 机器制造 11 1985 年 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标志着 A 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 B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C 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D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12 文艺复兴后 资产阶级文化在欧洲逐渐扩展 其思想基础是 A 唯物主义 B 人文主义 C 启蒙思想 D 理性主义 13 在电和磁关系的认识上 取得突破性成果的是 A 奥斯特 B 法拉第 C 爱迪生 D 爱因斯坦 14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之所以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 主要是他 A 通过化学反应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 B 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 C 制定了化学元素周期表 D 确定了物质的分子 原子结构学说 15 19 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有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放射性现象 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 法 国科学家居里夫妇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A B C D 16 把变量引进数学 实现了数学转折的学者是 A 牛顿 B 笛卡尔 C 莱布尼茨 D 欧几里德 17 17 18 世纪 神学对生物学的束缚表现在 A 地球中心说 B 太阳中心说 C 上帝创世说 D 生死轮回说 18 近代化学的创始人是 A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B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 C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 D 英国科学家波义耳 19 20 世纪初 物理学思想的一场重大革命是 A 放射性元素镭的发现 B 相对论的提出 C 力学三大定律的发现 D X 射线的发现 20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英国人的是 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 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 确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 奠定了微生物学的基础 A B C D 21 18 世纪 古典主义文学在法国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法国有文学的传统 B 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 华侨港澳台联考培训中心 北京博飞教育中心 网 址 3 C 法国资产阶级力量雄厚 D 法国产生了一批文学巨匠 22 启蒙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的不同之处是 A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精神 B 提倡厚今薄古 让资产阶级登上文学舞台 C 强调理性 D 对封建宗教制度强烈的批判 23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有 反映了社会各阶层对启蒙思想家提出的 理性王国 的失望情绪 比较注意人的本能和感情 提倡厚古薄 今 偏重于表现主观思想 A B C D 24 第三次科技革命同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 最明显的特征是 A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空前加快 B 在各领域出现一批新技术成果 C 对生产力产生巨大推动力 D 奠定了战后的世界政治 经济格局 25 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取得突破的领域是 A 原子能技术 B 航天技术 C 遗传工程 D 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 26 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 仅仅三十年就历经了五代 平均每六年其运转速度就提高 10 倍 存贮量增强 20 倍 这 种变化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现代科技发达 B 计算机应用技术不断发展 C 科学实验不断进步 D 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 27 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这种差距从根本上说 是指 A 经济基础 B 科技水平 C 教育水平 D 军事水平 28 与爱因斯坦创立的理论最早有直接联系的是 A 美国爆炸原子弹 B 苏联人造卫星上天 C 激发器的发明 D 晶体管问世 29 二战后 世界性教育改革浪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科技革命的需要 B 二战给教育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C 加强基础教育的需要 D 适应国际交流的需要 30 尤里卡计划 的目的是 A 苏联努力保持洲际导弹数量多于美国 B 日本实行科技立国以改变政治弱国的地位 C 美国建立的战略导弹防御系统 D 改变西欧高科技相对落后于美国的状况 二 非选择题 第 31 题 10 分 第 32 33 题 15 分 共 40 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自然研究用来宣布其独立 的一个革命行动 便是哥白尼那不朽著作的出版 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 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 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 恩格斯 华侨港澳台联考培训中心 北京博飞教育中心 网 址 4 材料 2 自然科学 还得为争取自己的生存权而斗争 自然科学把它的殉导者送上了火刑场和宗教裁判所 的牢狱 自然辩证法 材料 3 知道实际知识与了解潜在原因的结合 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推进了科学的发展 威廉 哈维之所以 能作出关于心脏和血液的运动的伟大发现 是因为他坚决不理睬对体力劳动的藐视 数十年间 他一直进行各种艰苦 的实验 进行实验 在今天似乎是切合实际 明摆着的 但是 对哈维来说 工作于 17 世纪初叶 坚持实 验的方法 是一个需要勇气和献身的 令人难以忍受的智力上的严峻考验 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 回答 1 哥白尼对 教会权威挑战 指什么 有何重大影响 2 分 2 自然科学把它的殉导者送上火刑场指什么事件 2 分 3 威廉 哈维的 伟大发现 是什么 有何重大意义 3 分 4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自然科学的发展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3 分 32 中国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种急剧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近代文化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西方文化也传入中国 封建文化发生了动摇 中国文化领域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试根据史实分析这种特点在思想 教育 文学 史学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33 回答下列有关牛顿和赫兹的有关问题 1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的主要成就 3 分 2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主要成就及影响 4 分 3 两位科学家所处的历史时期 西方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成果迭出 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4 分 4 同一时期 中国的科学技术为什么没有出现与西方相同的发展趋势 请作简要分析 4 分 历史基础训练二十四 答案 一 1 A 2 A 3 A 4 D 5 A 6 C 7 A 8 A 9 D 10 D 11 C 12 D 13 B 14 B 15 D 16 B 17 C 18 D 19 B 20 B 21 B 22 B 23 C 24 A 25 A 26 D 27 B 28 A 29 A 30 D 二 31 1 确立 太阳中心说 推翻教会宣扬的 地球中心说 哥白尼的天文学革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 2 分 2 指布鲁诺为宣传 捍卫和发展 太阳中心说 而被宗教法庭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2 分 3 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 对人体的工作原理有了正确的基本了解 是现代生理学的起点 3 分 4 说明了神学对自然科学的压制 发展自然科学 一要执着地献身于科学研究 二要与封建教会进行斗争 3 分 32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 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大量涌入 形成了 西学东渐 局面 1 思想上 中国思想界出现了 学习西方的热潮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林则徐 魏源提出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主张 洋务派提出 中学为体 西学为 用 的主张 此时主要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维护清朝统治 后来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的主张 使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学习 器物 转向学习 制度 的阶段 3 分 2 教育上 19 世纪 60 年代 洋务运动创办了 新式学堂 改变了过去以经学为主的教学内容 而是以 格致之学 为主 培养方向也不再是封建官吏 而是一些从 事实际业务的有用人才 旧的科举制度不再适应形势发展 最终被废除 共和时代的教育 不再以忠君尊孔为内容 而代之以德智体美育 4 分 3 文学艺术方面 鸦片战争期间 出现一批爱国诗人 揭露英国侵略者的罪行 斥责清 政府的妥协投降 讴歌人民的反抗斗争 戊戌变法期间 则由谭嗣同 梁启超 黄遵宪等人提出 诗界革命 的口号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还出现了一批 谴责小说 如 官场现形记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孽海花 等 4 分 4 史学界出现 史学革命 梁启超的 新史学 提出史学应为国民而作 不仅要记事 而且要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及人与事件之间的联系 用进化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