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安全学原理 SafetyPrinciple 2 相关图书 安全原理 作者 陈宝智出版日期 2002年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3 相关图书 安全学原理 作者 林柏泉主编出版日期 2002年07月第1版出版社 煤炭工业出版社 4 相关图书 安全学原理 作者 张景林 林柏泉主编出版日期 2009年02月第1版出版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5 相关图书 安全原理 作者 隋鹏程陈宝智隋旭编著 出版日期 2005年01月第1版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安全科学与工程出版中心 6 引言 每年世界各国都时有灾难性的重大事故发生1984年1月19日 墨西哥城的天然气泄漏爆炸 导致452人死亡 1984年12月3日 印度博帕尔毒物泄漏事故 导致2800多人死亡 12 5万人中毒 2003年2月1日 美国 哥伦比亚 号航天飞机在20年内第28次飞行返程途中失事 7名宇航员全部丧生 2003年12月23日 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的川东北气矿16号井发生特大井喷事故 井内喷射出的大量含有剧毒硫化氢的天然气四处弥漫 造成243人中毒死亡 2142人入院治疗 65000人被紧急疏散安置 2004年10月20日 河南省郑煤集团公司大平煤矿发生一起煤与瓦斯突出引发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造成148人死亡 2005年2月14日 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214人遇难 7 引言 所谓安全原理 主要是阐明伤亡事故是怎样发生的 为什么会发生 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伤亡事故发生的理论体系 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 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瓦关系 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8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一 什么是事故 日本学者青岛贤司认为 事故主要是指工程建设 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中发生的意外损害和破坏 其后果可能造成物质上的损失或人身伤害 原国家经贸委2001年12月20日颁发的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 中将事故定义为 事故是造成死亡 疾病 伤害 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 9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一 什么是事故 我国 辞海 对事故的定义是 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今用以称工程建设 生产活动与交通运输中发生的意外损害或破坏 劳伦斯认为 事故可定义为 干扰一个有计划活动的意外或不希望有的事件 事故可能或不一定导致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 但往往有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潜在可能 10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一 什么是事故 伯克霍夫定义 事故是人 个人或集体 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 突然发生的 违反人的意志的 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Event 美国安全工程师学会 ASSE 把事故定义为 事故是人们在实现其目的的行动过程中 突然发生的 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远中断 并有时造成人身伤亡或设备损毁的一种意外事件 11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苏赫曼 E A Suchman 认为 一个事件若要称为 事故 必须至少具备三个条件 即 可预见的程度低 可避免的程度低 有意造成事故的程度低 这三个条件的程度越低 就越可能成为一场 事故 事故与事故结果 Consequence 12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伤亡事故 Injury 一般事故 Incident 未遂事故 有财产损失的事故无财产损失的事故 简称伤害 是个人或集体在行动过程中接触了与周围条件有关的外来能量 作用于人体 致使人体生理机能部分或全部的丧失 指人身没有受到伤害或受伤轻微 停工短暂或不影响人的生理机能障碍的事故 无伤害事故 13 第一章安全总论 起重伤害事故 14 第一章安全总论 起重伤害事故 15 第一章安全总论 IputthephotohereinhopesitmaykeepsomeoneelsefromrepeatingwhatIdid WhatIdidiscommonlyreferredtoas Cowboying intheconstructiontrades Yes I llbethefirsttoadmit itwasadumbthingtodo ThankGodIlivedtotellaboutit TheaccidenthappenedonOctober6 1988ontheshorelineofLakeRayHubbardnearDallas Texas Ihadaboutthirty fiveyearsofoperatingexperience Ijustgottooconfident IthoughtIcouldgoracingdownasloppedembankmentwithoutrollingthemachine IhadalwaysthoughtthatifamachineeverstartedtorollthatIcouldhangontosomethingandnotbethrownoffofthemachine Boy wasIeverwrong Ithappenedsofast IwasonthegroundbeforeIknewwhatwashappening Priortofallingoffofthemachine IgrabbedateverythingIcouldandcouldn tfindathingtoholdonto 16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事故致因R 斯奇巴在 工作安全的理论性原则 1998年 一文中指出 事故的概念是指工作场所内由于人和物相互作用并有能量释放而导致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的事件 事故的原因是由于多种因素联合作用所起的 潜在的危害存在于人和物的接触 事故的危害在不同的工作场所 不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17 事故现场一直弥漫着令人不舒服的气味 这次爆炸事故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尚在评估之中 16日晚到17日凌晨 救援现场还受到了一次 黑雨 洗礼 消防人员的衣服上 在场车辆的表面都蒙上了一层黑色 距离爆炸地点最近的一个居住区是在4公里以外 4公里以外有600多户的居民 爆炸大火后产生大量有毒气体 有毒气体影响尚待评估 18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事故致因 人 机 料 法 环 19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二 事故的特征 事故的潜在性 再现性 预测性和复杂性 因果性 偶然性 必然性 规律性 20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三 事故的发展阶段 孕育阶段 生长阶段 损失阶段 21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四 工伤事故的法律定义 工伤事故是指企业职工和个人雇工在工作时间 工作场所内 因工作原因所遭受的人身损害 22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四 工伤事故的法律定义 构成工伤事故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一是工伤事故是发生在各类企业之中的事故 各类企业指我国境内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单位 私营企业 三资企业 以及雇佣他人从事劳动的个体工商户或者合伙组织 二是工伤事故是各类企业 个体工商户雇佣的职工遭受人身伤亡的事故 工伤事故指的是职工或劳动者的人身伤亡事故 而不是财产遭受损害的事故 劳动者 指的是各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合伙组织所雇佣的职工 三是工伤事故是职工在执行工作职责中发生的事故 其时间和场合只限于企业职工在工作中因工致伤致死的范围 其他时间和场合发生的事故 不在工伤事故范围之中 因此 凡是职工在工作时间 工作场合因工作原因所遭受的人身损害 就是工伤事故 23 第一章安全总论 第一节事故 Accident 生产安全事故分级界定 1 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的事故 或一次死亡30人以下但社会影响特别恶劣 性质特别严重的事故 或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 2 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次死亡10人以上 29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及其以上 一千万元以下的事故 3 重大生产安全事故 一次死亡3人以上 9人以下 重伤10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及其以上 一百万元以下的事故 4 一般生产安全事故 24 第一章安全总论 五 事故的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 事故发生频率 事故发生次数 活动进行时间 严重伤害 轻微伤害和无伤害的事故 25 第一章安全总论 海因里希 W H Heinrich 法则示意图 严重伤害事故 轻微伤害事故 没有伤害事故 26 第一章安全总论 事故类型 暂时丧失劳动能力比例 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比例 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比例 美国学者按事故类型及伤害程度分类统计数据 27 第一章安全总论 我国某钢铁公司1951 1981年间各类伤亡事故比例 28 第二节安全 一 安全的定义 安全一词在英语中对应两个单词 即Safety和Security 前者主要指职业 意外伤害 家庭等安全问题 乃安全科学工作者所关注的领域 后者主要指治安防卫 国家等安全问题 29 安 字指不受威胁 没有危险等 可谓无危则安 全 字指完满 完整 齐备或指没有伤害 无残缺 无损坏 无损失等 可谓无损则全 显然 安全 通常是指免受人员伤害 疾病或死亡 或引起设备 财产破坏或损失的状态 美国传统词典 双解 定义 Theconditionofbeingsafe freedomfromdanger risk orinjury 30 第二节安全 一 安全的定义 随着人们把安全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 人类对安全的概念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从不同的角度给安全下了各种定义 31 第二节安全 一 安全的定义 1 安全是指客观事物的危险程度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状态 该定义指出了安全的相对性和安全与危险之间的辩证关系 即安全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譬如骑自行车 骑摩托车以及自行车比赛对于戴头盔的要求问题 32 第二节安全 一 安全的定义 2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 伤害 职业病或财产 设备的损坏或损伤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1957年 前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 美国急于保护其空间技术优势 匆忙地发展导弹武器 在50年代末到60年代前半期 为了缩短开发时间 在发展井下弹道导弹发射系统时 采取了构思 设计 制造与使用齐头并进的方针 当时 安全问题仅依靠各专业技术人员单独研究 忽视了发射系统的各子系统间的接口的安全问题 在最初的运行试验的一年半时间内 在导弹地下贮存库和发射基地连续发生四次重大事故 每次损失都达到数百万美元 并因此推迟试验计划 随后进行的事故调查 结果表明 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安全性存在重大问题 不得不将该产品报废重新设计 因此 美国空军于1962年4月明确地提出了研究导弹系统安全性的文件 即 空军弹道导弹系统安全工程 BJD第62 41文件 33 一 安全的定义 2 安全是指没有引起死亡 伤害 职业病或财产 设备的损坏或损伤或环境危害的条件 1966年6月美国国防部对空军的标准作了修改 颁布了MIL STD 3813作为美军所有军事装备必须遵守的标准 以后国防部再次修订了该标准 并于1969年7月发布了 系统 有关子系统与设备的系统安全大纲 即MIL STD 882 在这项标准中首先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系统安全的概念 以及安全分析 设计和评价等的基本原则 一直改进到现在 成为当前不少国家引用的比较成熟的系统安全标准 也可以说是系统安全管理的经典之作 34 第二节安全 一 安全的定义 3 安全是指不因人 机 媒介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系统损失 人员伤害 任务受影响或造成时间的损失 该定义又进一步把安全的概念扩展到了任务受影响或时间损失方面 使安全科学的范畴扩大为人类生产 生活 生存活动的各个领域 35 安全度 safetydegree 人的身心安全程度及其事物保障的可靠程度 狭义安全 safetyinnarrowsense 指某一领域或系统中的安全 具有技术安全 technologysafety 的含义 如生产安全 productionsafety 机械安全 mechanicalsafety 矿业安全 minesafety 交通安全 trafficsafety 等等 广义安全 safetyinbroadsense 即大安全 是以某一系统或领域为主的技术安全扩展到生活安全与生存安全领域 形成了生产 生活 生存领域的大安全 是全民 全社会的安全 36 安全科学 safetyscience 的概念库尔曼阐述 安全科学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所使用的技术危害作用绝对的最小化 或至少使这种危害作用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J 格森定义 安全科学研究人及技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建立这三者的平衡共生态 equilibratedsysbiosis 为目的 刘潜定义 安全科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安全的本质及其运动 转化规律与保障条件的科学 essence lawsofmovementandtransformation safeguard 37 安全 安全性安全性 可靠性可靠性的经典定义 系统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 完成规定任务的能力 安全 危险可靠 失效可靠性和安全性都是判断 评价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 可靠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系统由于性能低下而不能完成规定的功能的现象 称为故障或失效 系统可靠性越高 发生故障的可能性越小 完成规定功能的可靠性越大 安全性表明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 在规定的时间内不发生事故 不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的情况下 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 在许多情况下 系统不可靠会导致系统不安全 提高系统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该从提高系统可靠性人手 可靠性着眼于维持系统功能的发挥 实现系统安全 38 第二节安全 安全装置 safetydevice 安全装置是指接受了能量的机械 设备 容器 热容器和受压容器 以及电气设备等 为防止能量的泄漏转移而造成故障和使操作人员受到伤害而设置的特种装置 安全装置必须定期检查 39 第二节安全 40 第二节安全 二 系统安全 SystemSafety 系统安全是指在系统寿命期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系统安全管理方法 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 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 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 41 第二节安全 二 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 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系统安全是早在一个新系统构思阶段就必须考虑其安全性问题 制定并开始丸行安全工作规划 把系统安全工作贯穿于整个系统寿命期间 直到系统报废为止 42 第二节安全 二 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 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新系统的构思 可行性论证 设计 制造 试运转 运转 维修直到废弃的各个阶段都要辨识 评价 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 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系统安全的基本内容就是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采取措施消除和控制系统中的危险源 43 第二节安全 二 系统安全 系统安全创新了安全观念 安全贯穿于系统的整个寿命期间 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系统可靠性和系统安全性相辅相成 44 第二节安全 三 防止事故原理 1 可能预防的原理 工伤事故是人灾 与天灾不同 人灾是可以预防的 要想防止事故发生 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因而 对工伤事故不能只考虑事故发生后的对策 必须把重点放在事故发生之前的预防对策 安全工程学把防患于未然作为重点 安全管理强调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正是基于事故是可能预防的这一原则上的 45 第二节安全 三 防止事故原理 2 偶然损失的原理 一个事故的后果产生的损失大小或损失种类由偶然性决定 反复发生的同种类事故 并不一定造成相同的损失 也有在发生事故时并未发生损失 无损失的事故 称为险肇事故 即使是像这样避免了损失的危险事件 如再次发生 会不会发生损失 损失又有多大 只能由偶然性决定 而不能预测 因此 为了防止发生大的损失 唯一的办法是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46 第二节安全 三 防止事故原理 3 继发原因的原理 事故与原因是必然的关系 事故与损失是偶然的关系 继发原因的原理 就是因果继承性 损失 是事故后果 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事故前时间最近的一次原因 或称近因 造成直接原因的原因叫间接原出 又称二次原因 造成间接原因的更深远的原因叫基础原因 称远因 企业内部管理缺欠 行业和主管部门在政策 法令 制度上的缺陷以及学校教育 社会 历史上的原因 可列为基础原因 由基础原因继发间接原因 再继发到直接原因 直接原因又可分为人的原因和物的原因 人与物相互继发均可能发生事故 47 第二节安全 三 防止事故原理 4 选择对策的原理 海因里希把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归结为4个方面的问题 不正确的态度 技术知识不足 即缺乏安全生产知识 缺少经验或操作技术不熟练 身体不适 生理状态或健康状况不佳 如听力 视力不良 疾病 反应迟钝 醉酒或其它生理机能障碍 工作环境不良 工作场所照明 温度 湿度或通风不良 强烈的噪声 振动 物料堆放杂乱 作业空间狭小 针对这4个方面的原因 海因里希提出了以下4种对策 以避免产生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工程技术方面的改进 说服教育 人事调整 惩戒 48 第二节安全 三 防止事故原理 4 选择对策的原理 安全 技术 教育 管理 图3E对策 技术Engineering 教育education 管理enforcement 49 第二节安全 三 防止事故原理 5 危险因素防护的原理 1 消灭潜在危险原则 本安 2 降低危险因素水平 值 的原则不能根除危险因素时 应采取降低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数量 如加强个体防护 降低粉尘 毒物的个人吸人量 50 第二节安全 三 防止事故原理 5 危险因素防护的原理 1 消灭潜在危险原则 2 降低危险因素水平 值 的原则 3 距离防护原则 4 时间防护原则 限制在有粉尘环境里的工作时间 5 屏蔽原则 采用防护罩 隔板 6 坚固原则 提高强度 51 第二节安全 三 防止事故原理 5 危险因素防护的原理 7 薄弱环节原则 8 不与接近的原则指人不落人危险和有害因素作用的地带 或者在人操作的地带中消除危险物的落入 例如安全栏杆 安全网等 52 第二节安全 三 防止事故原理 5 危险因素防护的原理 7 薄弱环节原则 8 不与接近的原则 9 闭锁原则 10 取代操作人员的原则 53 第三节危险源 危险源 Hazard 美国传统词典 Apossiblesourceofdanger W 哈默 WillieHammer 将危险源定义为 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务损失事故的 潜在的不安全因素 由危险源的定义出发 一个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多吗 54 第三节危险源 一 危险源分类 第一类危险源 Hazard 固有型危险源事故是能量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造成伤害 所以 在生产现场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P16 表1 2伤害事故类型与第一类危险源 55 触电是第一类危险源吗 56 第三节危险源 一 危险源分类 第二类危险源 Hazard 触发型危险源导致约束 限制能量的措施 屏蔽 失控 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约束 限制能量的措施 屏蔽 失控 失效或破坏的可能是人的不安全行为也可能是物的不安全状态 从系统安全的观点而言 这些原因因素 包括人 物 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57 第三节危险源 一 危险源分类 第二类危险源往往是一些围绕第一类危险源随机发生的现象 它们出现的情况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类危险源出现得越频繁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 教室内悬挂的电棒属于哪一类危险源 它上面有没有第二类危险源 58 第三节危险源 一 危险源分类 1 危险源与事故一起事故的发生是两类危险源共同足作用的结果 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没有第 类危险源就谈不上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也就无所谓事故 另一方面 如果没有第二类危险源破坏对第一类危险源的控制 也不会发生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 非充分条件 在事故的发生 发展过程中 两类危险源相互依存 相辅相成 事故预防工作的重点乃是第二类危险源 59 第三节危险源 一 危险源分类 2 重大危险源对于同一种危险物质来说 其数量越大 导致的事故后果就越严重 当大到特定量 一旦发生事故 则会导致灾难性事件 造成严重的事故后果 该特定量称为临界量 它是国家法律 法规 标准规定的一种或一类特定危险物质的数量 超过该数量 有关的装置和设施即被确定为重大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l8218 2000 中给出了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60 第三节危险源 一 危险源分类 2 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 加工 搬运 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 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该单元称为重大危险源 它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 贮存有非危险物质 能够释放出大量能量的高温高压容器和大型蒸汽锅炉 一旦发生事故 同样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它们也属于重大危险源 充装空气 隋性气体的高压瓶 重大危险源是导致灾难性事件的根源危险物质是指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易导致火灾 爆炸或中毒的物质 最常见的一类危险物质是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泄漏以后 极有可能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 而火灾和爆炸事故往往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从而造成更大的泄漏 引发更为严重的火灾和爆炸事故 3 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多种 但是应用最多的是对照标准法 它是指将危险源的危险物质及其数量与有关危险物质临界量标准相对照来辨识重大危险源 1976年英国重大危险咨询委员会 AdvisoryCommitteeonMajorHazards 简称ACMH 就提出了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 欧共体在1982年6月颁布了 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 82 501 EEC 简称 塞韦索法令 该法令列出了180种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该法令给出的19类重点控制的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见下表 第三节危险源 欧共体用于重大危险源辨识的重点控制危险物质 1992年美国政府颁布的 高度危险化学品处理过程的安全管理 标准 PSM 列出130多种化学物质及其临界量 随后 美国环境保护署 EPA 颁布了 预防化学泄漏事故的风险管理程序 标准 对重大危险源辨识提出了规定 给出了77种危险物质及其临界量 我国将 重大危险源评价和宏观控制技术研究 列入国家 八五 科技攻关项目 并取得重要成果 1997年原劳动部在北京 上海 天津 青岛 深圳和成都等六城市进行了重大危险源普查试点工作 国家经贸委安全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提出了国家标准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l8218 2000 该标准给出了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储存区重大危险源物质的临界量 第三节危险源 我国重大危险源确定标准 单元内存在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 重大危险源辨识 规定的临界量 即核定为重大危险源 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单一品种 则该物质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物质的总量 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第三节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2009 规定 3 1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 易爆 有毒 有害等特性 会对人员 设施 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 3 2单元一个 套 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 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且边缘距离小于 的几个 套 生产装置 设施或场所 3 3临界量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 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 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3 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 加工 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 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第三节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2009 规定 4 1辨识依据 第三节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2009 规定 4 1辨识依据 第三节危险源 1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化学品为单一品种 则该危险化学品的数量即为单元内危险化学品的总量 若等于或超过相应的临界量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第三节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2009 规定 4 1辨识依据4 2辨识指标 2 单元内存在的危险物质为多品种时 则按式 5 1 计算 若满足式 5 1 则定为重大危险源 5 1 式中q1 q2 qn 每种危险物质实际存在量 tQ1 Q2 Qn 与各危险物质相对应的生产场所或贮存区的临界量 t 第三节危险源 某化工厂一仓库内储存苯30吨 甲苯250吨 是否构成重大危险源 70 第三节危险源 三菱帕杰罗V73 71 第三节危险源 三菱帕杰罗越野车的安全隐患是如何发现的 2000年9月15日 司机黄国庆发现 日本三菱帕杰罗越野车在设计上存在严重问题 车后部的 感载阀 在车内坐上人并在颠簸的路上行驶时会压低磨擦到后轴制动油管 经长期反复磨擦 造成后轴制动油管被严重磨损直至出现漏洞 使制动液流出 造成刹车失灵 这是涉及行车安全的严重质量问题 检验检疫部门紧急约见了三菱汽车公司北京事务所代表 通报了有关情况 要求日方尽快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三菱汽车公司最初提出这种情况是由于中国的路况不好造成的 我方人员反驳 所谓越野车就是为路况不好的地段设计的 如果都是走高级公路就没必要买越野车了 何况这样的车型还是专门为中国设计的 三菱汽车公司又提出 只能为通过正常贸易渠道进口中国的三菱越野车更换制动油管 72 第三节危险源 北京安监局称三条地铁线均有重大火灾隐患2005年6月4日 北京2005年12项市级重大事故隐患名单公布 其中 地铁复八线 13号线和八通线均存在重大火灾事故隐患 昨天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公安局等部门下发 通知 指出 地铁复八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存在重大设备故障 经常误报 不能正常工作 西单 天安门东 天安门西 王府井等9个站点供电高压室 低压变电室 通讯信号设备机房关键部位 数量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安装不符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要求 有的机房未设防火门 或有门但关闭不严 直接影响气体灭火系统的灭火效果 13号线东直门站 八通线高碑店站至土桥站 土桥车辆段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气体灭火系统运营以来一直未开启 通知 还指出 这3条线路的消防供水设施均不完备 或缺乏有效检查 维护和保养 73 第三节危险源 事故隐患在我国长期的事故预防工作中经常使用事故隐患一词 所谓隐患 HiddenPeril 是指隐藏的祸患 事故隐患即隐藏的 可能导致事故的祸患 这是一个在长期工作实践中大家形成的共识用语 一般是指那些有明显缺陷 毛病的事物 相当于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 事故祸患包含在危险源的范畴之中 主要是指那些在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缺陷 不安全状态 的第一类危险源 应该注意 如果在控制方面没有明显的缺陷 则危险源往往不被当作隐患处理 在事故预防工作中可能被忽略 这对危险源控制是非常不利的 从事故预防的角度 查找 治理事故隐患是非常必要的 但是 从危险源控制的角度 这仅仅控制了全部危险源中有明显问题的一部分 其余部分更隐蔽 可能更危险 74 第三节危险源 二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危险源辨识 HazardIdentifacation 危险源辨识是指发现 识别系统中的危险源 以前 人们主要根据以往的事故经验进行危险源辨识 例如 海因里希建议通过与操作人员交谈或到现场安全检查 查阅以往的事故记录等方式发现危险源 20世纪60年代以后 国外开始根据法规 标准和安全检查表进行危险源辨识 例如 英国职业安全卫生局 OSHA 等安全机构制定 发行了各种安全检查表 安全检查表是集合以往的事故分析 找出的问题形成的 其优点是简单易行 其缺点是重点不突出 又难免挂一漏万 这类方法的最大缺点是过去没有经验的问题无法列入其中 75 第三节危险源 二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危险源辨识 HazardIdentifacation 随着系统安全工程的兴起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逐渐成为危险源辨识的主要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的角度进行的系统分析 它通过揭示系统中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联来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 它既可以用来辨识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也可以用来辨识没有事故先例的系统的危险源 系统越复杂 越需要利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辨识危险源 目前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 预先危险性分析 PHA 事故树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等 76 第三节危险源 二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危险性评价 RiskAssessment 风险评估 安全评价 危险性评价是评价危险源导致事故 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程度的工作 一般地 危险性评价涉及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一旦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的严重程度两方面的问题 77 第三节危险源 二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评价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时 主要考察以下四方面情况1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量2 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3 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4 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 78 第三节危险源 二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79 第三节危险源 二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评价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的主要方法有划分危险等级划分危险等级的方法是一种简单易行 得到广泛应用的方法 划分危险等级是一种相对的评价方法 它通过比较危险源的危险性 人为地划分出一些危险等级来区分不同危险源的危险性 为采取危险源控制措施或进行更详细的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 一般地 危险等级越高 危险性越高 80 第三节危险源 表1世界卫生组织的农药危害分级标准 81 表2美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 82 第三节危险源 二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评价第一类危险源的危险性的主要方法有后果分析后果分析通过详细地分析 计算意外释放的能量 危险物质造成的人员伤害和财物损失 定量地评价危险源的危险性 后果分析需要的数学模型准确度较高 需要的数据较多 计算复杂 一般仅用于危险性特别大的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评价 如核电站 煤尘爆炸 8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拉氏姆逊教授 N C Rasmussen 等人于1972年由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出资300万美元 用50人 年工作量完成了萨里 Surrey 核电站和桃花谷 PeacbBottom 核电站的概率危险性评价 1975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发表了 美国商用核电站事故危险性评价 的安全研究报告 WASH1400 NUREG741014 在研究中应用事件树分析和故障树分析方法建立了核反应堆事故模型 并输入各种故障率数据进行了概率危险性评价 得到如下主要结论 每年核反应堆堆芯熔化事故为5 10E 5 后果不会造成人员死亡 这是按当时核电站周围40公里范围内1500万居民 可以在事故时被疏散的情况估计的 100座核电站的危险性不超过陨石伤人意外灾害的危险性 第三节危险源 84 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于1979年3月发生的核泄漏事故 由二号堆的二回路冷凝水泵故障引起 事故发生后 卸压箱的安全隔膜破裂 导致放射性气体和气溶胶向外释放 终因受防护外壳的阻挡 逸出的放射性物质较少 没造成人员死亡 但经济损失超过十亿美元 第三节危险源 85 第三节危险源 中新网3月29日电据共同社29日报道 美国民间团体 能源与环境研究所 IEER 工作小组日前汇总的数据显示 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中泄漏的放射性物质量相当于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站事故的14万 19万倍 86 山西屯兰煤矿事故已造成74人遇难 第三节危险源 2009 2 22凌晨2点20分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集团煤电屯兰矿南四盘区12403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当班入井人数436名 截止今天下午6点 井下第一次全面搜救工作已结束 74名矿工遇难 各医院收治的114名伤员中 26名危重病人经过专家的全力抢救 21人已经脱离生命危险 目前 另外5名危重病人 专家还在进行会诊 全力救治 87 我国煤矿的安全形势非常严峻 图 我国近年煤矿事故统计 1976年以来 全国煤炭产量由4 8亿t增长到2007年25 3亿t 1 产量翻了近5番 占世界总产煤量的35 稳居世界原煤产量先进行列 但是死亡人数却占80 据我国煤矿历年事故统计资料 在1990年到2003年的14年间 全国煤矿共死亡78861人 平均百万吨死亡率是5 20 而从2001年到2006年 我国每年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一直在6000人左右 2007年我国煤矿事故死亡3770人 事故起数也一直居高不下 88 表 建国以来死亡超过100人的煤矿事故统计 89 表 建国以来死亡超过100人的煤矿事故统计 90 1906年 法国北部的库利耶煤矿发生了一起由于炸药爆炸引起的煤尘爆炸 爆炸从原发区扩展至全矿100km长的井巷范围 进而造成1099人死亡 1910年 英国的黑里顿矿煤尘 沼气爆炸造成346人死亡 1942年 辽宁本溪煤矿由于电火花引爆沼气进而扩大为煤尘爆炸事故 造成1549人死亡 246人致残 是国内外己知煤尘爆炸事故中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1962年 在德国的路易任塔尔矿发生的煤尘爆炸共造成299人死亡 1963年 在日本的三池煤矿 一次因跑车点燃引爆扬尘导致1290人死亡 91 第三节危险源 二 危险源辨识和评价 评价危险源控制情况 第二类危险源 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考虑 1 防止人失误的能力 如 三线电源插头 2 对失误后果的控制能力3 防止故障传递能力 如 电路保险丝 4 失误或故障导致事故的难易 飞机两个副驾 5 承受能量释放的能力 正常工作电压170 250 6 防止能量蓄积的能力 92 第四节危险源控制 一 消除危险源 消除危险源可以从根本上防止事故发生 如 1 用气压或液压系统代替电力系统 防止发生电气事故 电击 电烧伤 2 用液压代替气压系统 避免压力容器 压气管路破裂造成冲击波 3 用不燃性材料代替可燃性材料 防止火灾 4 道路立体交叉 防止撞车 5 消除物品的尖角 毛刺 粗糙或破裂的表面 防止刺 割 擦伤手脚皮肤 93 第四节危险源控制 二 限制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量 1 减少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的数量 例如 采用低电压系统 防止触电 限制可燃性气体浓度 个使其达到爆炸界限 控制液位 防止液位过高或过低 控制化学反应速度 防止过热或超压 2 防止能量蓄积 避免能量意外突然释放 利用金属喷层或导电涂层防止静电苗积 控制工艺参数 防止高温 超压 大流量 3 安全地释放能量 避雷针 泄压阀 94 第四节危险源控制 二 限制能量或减少危险物质量 4 把相互接触或混合后可能发生燃烧 爆炸的物质分开储存 禁止共同储存的物质 见表1 3 5 局限 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在某一范围 防止其意外释放 例如 在带电体外部加上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航运政策效应-洞察及研究
- 2025-2030中国农机经销商库存管理优化与资金周转效率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农机后市场服务模式与商业价值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农机专利技术布局与市场竞争优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分析及产业链整合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低碳建筑材料市场需求分析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洞察及研究
- 工业源控制技术-洞察及研究
- 跨境物种保护合作机制-洞察及研究
- 坐姿稳定性研究-洞察及研究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三员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
- 年满七十岁以上老年人驾考三力能力测试题库
- 工期目标、工期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 集成电路测试指南
- 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技术研究进展
- 《亚低温冬眠治疗》课件
- 2025年淫羊藿提取物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山西中阳钢铁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攀枝花钒钛高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