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自然地理考试重点.doc_第1页
区域自然地理考试重点.doc_第2页
区域自然地理考试重点.doc_第3页
区域自然地理考试重点.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自然地理第一章 中国一、 地貌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 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二、气候基本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 2、气候的大陆性强 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三、河川径流基本特点1、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 2、时程分配的不均衡性和不稳定性 四、植被土壤类型的水平地带分布规律1、东部湿润区植被-土壤分布以热量分异引起的纬度地带性规律为主。2、温带和暖温带地区植-土壤分布以水分分异引起的干湿度地带性规律为主。 第二章 亚洲一、地形基本特征1、地势最高的大陆 2、地势起伏极端,地形类型复杂3.、地形结构中南部高, 山脉组合形式成群成带 4、大陆东缘有岛弧带二、大储油带、主要成煤期及锡矿带分布1、三大储油带(1)中部山地、高原两侧储油带(2)东部边缘山脉内侧、 新华夏系沉降带储 油带(3)西伯利亚鄂毕河中、 下游储油带2、主要成煤期 : 石炭-二叠纪 侏罗纪 第三纪3、锡矿带分布: 从中国南部,经缅甸东部,泰缅国境,到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的邦加岛和勿里洞岛。 三、气候基本特征: 1、大陆性气候强烈 2、季风性气候典型 3、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四、河网分布特征 : 1. 水系结构呈不匀称的辐射状; 2. 内流流域广大; 3. 多长河。五、植被土壤类型的组成特点(1)植被-土壤类型复杂多样。(2)针叶林-灰化土分布面积最广。(3)热带季风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亚寒带针叶林和苔原,在世界同一类型中面积最大。 第三章 欧洲一、地形基本特征 : 1、地势最低,平原为主 2、东西差异明显 3、冰川地貌广布二、两大冰川中心、四次冰期名称1、两大冰川中心: 大陆冰川中心:斯堪的纳维亚 ;山地冰川中心:阿尔卑斯山脉。2、四次冰期:阿尔卑斯地区:干兹、明德、里斯、武木 ;斯堪的纳维亚:(三次)明德、里斯、武木。三、主要地形构造单元图示123341.前寒武纪古陆台 地盾:波罗的地盾(芬诺斯堪的亚地盾) 乌克兰地盾地台:俄罗斯地台(东欧地台)2.加里东褶皱带 3.海西褶皱带 4.阿尔卑斯褶皱带 四、 气候基本特征 : 1.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 2、海洋性显著3、具有典型的分布最广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五、河流一般特征1、河网密度大 2、水量丰富 3、通航里程长六、三大湖区名称及成因(冰川成因为主)1、北欧湖区 2、东欧-中欧平原北部湖区 3、阿尔卑斯山地湖区七、植被土壤类型的组成特点与分布特点1、组成特点:1.种类贫乏,发育年青; 2.以森林植被为主;3.具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最典型的旱生常绿林和灌丛;4.荒漠类型面积狭小; 5.缺乏低纬度植被类型2、分布特点 :1.纬向地带性明显;2.森林地区分布很不平衡,北多南少,东多西少 。八、动物界组成特点 :1、种类贫乏 2、乡土性弱第四章 非洲一、 地形基本特征 : 1、以高原地形占绝对优势 2、断裂地形广泛发育 3、褶皱山脉少,且分布在大陆的南北边缘 二、气候基本特征 :1、干燥 2、暖热 3、气候带南北对应分布三、河网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1.河网密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2.内流区范围广大;3.大部分河流属大西洋水系,少数属印度洋水系;4.河网大部分呈辐散状和辐聚状分布;5.多急流瀑布。 四、河流的四大辐散中心:东非高原、富塔贾隆高原、比耶高原、马塔贝莱高原五、 尼罗河主要特点 : (1)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主要水源为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3)源头、流向与分段: 卡盖拉河尼穆莱喀土穆地中海六、 主要湖泊类型 :1、 裂谷型: 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2、凹陷洼地型:维多利亚湖、乍得湖 第五章 北美洲 一、 地形基本特征1、纵列的地形结构西:科迪勒拉山系 中:中部低高原、平原带 东:阿巴拉契亚山地2、冰川地貌广泛分布 四次冰期: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伊利诺安(伊)、威斯康星四大中心:拉布拉多中心、基瓦丁中心、科迪勒拉中心(山地冰川中心,其余为大陆冰川中心)、格陵兰中心.对地形的影响:大湖带以东和以北以冰蚀地貌为主,大湖带以南则以冰碛地貌为主。二、气候基本特征1、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2、气候类型复杂多样3、气候类型结构独特三、河网分布特征:1、外流区占绝对优势 2、.河网发育与分布不平衡“东老西新,南老北新”四、北美洲、亚洲、欧洲湖泊概况比较n 北美洲与欧洲同为多湖大陆,且都以淡水湖为主,但北美洲以大湖著称,欧洲多系小湖群,面积不大。亚洲虽多大湖,却以咸水湖为主。五、五大湖概况: 苏必利尔湖:高、大、深;密歇根湖:全部在美国;休伦湖:湖水清澈;伊利湖:浅;安大略湖:小。六、植被土壤类型的分布特点n 1.明显纬向地带性的北部;n 2.植被土壤类型结构对立的东西部;n 3.植被土壤类型对比明显的中美向风与背风带;n 4.垂直地带性结构明显的西部高山地区。 第六章 南美洲一、地形基本特征:1、西部安第斯山脉纵贯 2、东部平原与高原相间二、三大高原、三大平原的分布及主要特点1、东部三大高原 圭亚那高原n (1)海拔300-400米,森林茂密。n (2)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瀑布安赫尔瀑布。n (3)铝土矿丰富巴西高原 n (1)世界最大高原。n (2)矿产资源丰富(Fe、Mn、Pb、Zn、Ni、云母、石英晶等)。巴塔哥尼亚高原 n (1)为由西向东作阶梯状倾斜的切割高原,海拔300-1500米。n (2)有些冰川地貌。 2、中部三大平原奥里诺科平原 n (1)由奥里诺科河冲积而成。n (2)石油资源较丰富亚马孙平原 n (1)由亚马孙河冲积而成。n (2)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n (3)西部有石油。 拉普拉塔平原 n (1)由拉普拉塔河冲积而成。n (2)平原北部为大查科地区,南部为潘帕斯地区。n (3)矿产资源不丰富。 三、气候基本特征:1、温 暖 湿 润,以夏雨为主 2、以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3、气候类型结构的独特性 排列形式的对比 (1)东部地区以纬向地带性结构为主n 赤道多雨气候及其南北两侧的热带干湿季气候等皆东西延伸、南北排列。(2)西部地区以非纬向地带性结构为主n 安第斯山脉的垂直地带性明显;n 安第斯山脉以西的赤道多雨气候、热带干旱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等皆南北延伸、南北排列,为纬向地带性和非纬向地带性的综合体现。规律性变异趋势的对比 (1)东西部变异趋势对比n 相应纬度内东西气候类型不同,甚至完全相反。(2)南北向变异趋势对比 n 东部地区以赤道多雨气候为轴向南北趋向干旱;n 西部地区以热带干旱气候为轴向南北趋向湿润。 四、河流与湖泊的三大特征1、河网分布的差异性 东西差异:西部地区:太平洋水系,短促,陡急,独流入海;东部地区:大西洋水系,源远流长,水量丰富,河网稠密,拥有三大水系。 南北差异 :西部地区:以沙漠为轴,分向南北,水文网变异趋向是逐渐体现湿润性和变化的相对稳定性;东部地区:以亚马孙水系为轴,分向南北,水文网变异趋向是逐渐体现干旱性和变化的极端性。 2、内流区的局限性3、湖泊的贫乏性 五、动物区系的主要特征及典型特有动物1、动物区系的主要特征 :多样性、特有性、原始性(既拥有发育于本大陆的各种动物,又兼有从其他大陆移入的成分,因此南美动物区系首先表现了种类成分的极其丰富性。鸟类尤其丰富。更具重要意义的是南美洲动物的特有性。南美洲典型动物多具有原始的生态特征。)2、标志南美洲动物区系特有性的典型代表n 贫齿目:包括犰狳、食蚁兽、树懒3科n 阔鼻亚目:猿猴类(如狨猴、节尾猴、卷尾猴等)n 有袋目:负鼠等五、 植被土壤类型的组成特点:1.热带类型为主。2.亚热带、温带类型面积狭小。3.在水平地带上缺失亚寒带和寒带类型。 第七章 大洋洲一、澳大利亚地形基本特征1、地势低平2、.地形结构呈纵向排列n 西部侵蚀高原古陆台n 中部沉积平原古陆台内部拗陷区n 东部褶皱、断块山地古褶皱带海西期)3、风成地貌分布较广二、澳大利亚气候基本特征1、干旱区面积广大2、降水分布带呈半环状3、普遍暖热(1月、7月)三、澳大利亚大自流盆地富含地下水的原理1、良好的储水构造(向斜盆地);2、含水层构造好(含水层为侏罗系多孔砂岩,其下是古生代沉积岩层,其上是不透水的白垩纪页岩层);3、水源丰富(砂岩含水层在湿润的东部高地区出露,它们向西倾斜);4、有利地势(地势东高西低,雨水从东部渗入地下,顺着倾斜的岩层流向盆地中部,因东部地势高,水源压力较大,在盆地内凿井,地下水往往可自行喷出,故名)。 四、澳大利亚植被与动物区系特征1、植被特征 (1)多特有种植物;n 桃金娘科的桉树和豆科的金合欢是澳大利亚植被的两个代表种类。(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