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合肥市概况、定位及发展1.1.1合肥市概况合肥市,安徽省省会,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东邻滁州,西靠六安,南与巢湖相望,北与淮南相连,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合肥市处于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带,年均降雨量约1000毫米,年平均气温15.7。全市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总面积596.01平方公里,2004年全市总人口444.6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63. 52万人。合肥现辖肥东、肥西、长丰3个县和瑶海、庐阳、蜀山、包河4个区。合肥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淮南铁路、合九铁路与宁西铁路在此交汇;206国道、312国道和合宁、合芜、合徐、合安、合铜高速公路等数十条公路干线纵贯合肥;骆岗机场可到达全国各大城市。1.1.2合肥市城市定位1999年国务院批复的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年)确定合肥的城市性质是安徽省省会,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合肥作为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30多所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等200多所科研机构,世界一流的合肥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全国最大的直流脉冲机组。有近20万科技人员,智力资源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1.1.3合肥市发展方向合肥市作为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日趋增强。合肥市千亿规划纲要中指出,未来将合肥市建设成为全省最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华东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达到16%以上,对周边地区辐射更深、带动更广,基本形成合肥经济圈,即以合肥为中心,与周边六安、淮南、蚌埠、滁州、巢湖、芜湖等城市建立分工合作、协同发展的经济圈,并逐步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融合。1.1.4合肥市各区定位及发展2002年3月6日,根据国务院国函200210号批复和省政府皖政秘200213号文件精神,合肥市行政区划开始调整,适当扩大了市辖区范围。将肥东县管辖的磨店乡和龙岗镇的8个村、2个居委会划归瑶海区,扩大市区面积76.37平方公里,增加人口4.62万人。调整后,市区总面积596.01平方公里, 2004年总人口163.52万人;成立了四个新区,分别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瑶海区。1.1.4.1 庐阳区发展定位全市的商贸、金融中心;城市物资储备流通中心。区域优势交通便利,人流、物流为合肥之最;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城市化率较高、工业基础好。产业特点工业以建筑材料、有色冶金、能源为特色;第三产业以批发零售商业、饮食服务业、休闲娱乐业、旅游业、信息服务业为特色。规划布局主要以原老城区和北区为主,以市级商业金融配套、大型仓储为特色。老城区建设以市级公共设施为主,兼有居住功能的片区;北区为全市大型仓储基地,建设以工业、仓储、居住为主,大片绿地相结合的片区。商业中心规划市级商业中心以长江路为轴,呈带状分布,东西以明光路和环城路为界;南北以红星路、安庆路和寿春路为界的较大区域里。北区区级商业中心:临泉路与合瓦路交汇处,公交四公司附近。1.1.4.2 蜀山区发展定位以科教为支撑、以服务为特色的环境优雅的新城区;工业、居住、仓储、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发展的综合新区;全市行政、文化中心和科研教育区;城市的大工业基地和出口基地。区域优势交通通讯便捷、产业结构合理、科教优势突出、人居环境极佳、服务设施完善。产业特点致力于发展外向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工业项目和第三产业。工业以生物工程、软件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汽车、机械、化工、电子等传统产业为特色;农业以种植和养殖业为特色。规划布局主要以原西市区为主,以开发区、政务区、成熟生活区为特色。开发区以工业、教育科研为主,兼有居住功能;政务文化区建设以市级行政文化设施、居住为主,兼有区级公共设施配套;生活区以居住、教育科研为主。商业中心规划西区区级商业中心(井岗镇附近)、大学城区级商业中心、西南区区级商业中心(南七里站附近)、政务文化新区区级商业中心。1.1.4.3 包河区发展定位宜商、宜居、宜游的现代化滨湖新区;强、大、名、美现代化新城区。区域优势处于城市上风口、襟“三河”而带“一湖”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便捷的立体交通优势、浓郁的科教文化优势。产业特点工业以汽配、机械制造、印刷包装、纳米技术为特色;农业发展林木花卉产业;第三产业以生态旅游、休闲娱乐为特色。规划布局主要以原东南区为主,区域以居住和教育科研为主。围绕开发“三河一湖”旅游资源,沿南淝河大力发展休闲娱乐设施,沿十五里河大力发展林木花卉产业,沿巢湖建设生态旅游观光景区,在区域内形成“三河一湖”的旅游风景带,打造合肥的“休闲之都”。商业中心规划东南区区级商业中心(葛大店附近)1.1.4.4 瑶海区发展定位城市对外交通的门户;东部工业基地;合肥重要的商贸物流区区域优势商贸物流业发达、教育、卫生等社会基础设施完备。产业特点工业以钢铁、电子、纺织、机械、化工、橡胶、电机、轻工等为主;第三产业以商贸批发业为主,专业市场发达。规划布局以原东区为主,主要包括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瑶海工业园区、龙岗工业区(由肥东暂管),区域以商贸物流、工业仓储、居住为主。商业规划东区区级商业中心(花冲公园附近)、新站区级商业中心。1.2合肥市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1.2.1经济发展分析1.2.1.1 总体状况从经济总量来看,合肥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稳定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生产总值589.7亿元,增长率达到16.2%,增速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一季度生产总值达132.5亿元,位居安徽省各城市之首。图1-1 合肥市历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以上数据表明,合肥经济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为房地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1.2.1.2 城镇化水平从城镇化水平来看,2004年合肥城镇化水平为38,低于全国2004年平均水平41.8,随着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未来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住房需求。图1-2 合肥市人口状况及城镇化水平以上数据表明,合肥城镇化水平低,未来住房需求旺盛。1.2.1.3 产业结构从总量来看,自1995年以来,第一产业占GDP比例不断下降,2004年比例仅为9.16,同时第三产业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至2004年比例达40.44。从发展速度来看,第二、三产业增长速度较快,第一产业增长速度增长缓慢。图1-3 合肥市历年三大产业所占比例及增长率以上数据表明,第二、三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合肥GDP增长的主导产业,城市经济活力较强。1.2.1.4 房地产地位从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发展来看,近年来,合肥市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增长迅猛,尤其以2003年的增长率最为显著。2004年合肥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1.48亿元,同比增长41.7,房地产投资138.32亿元,同比增长54.2。图1-4 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对比从同类城市对比来看,合肥市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很高,与南京接近,达到61.3,投资已出现过快迹象。图1-5 同类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例(2004年)在同类城市中,合肥市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较大,已经接近深圳水平,房地产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明显,但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总量在同类城市中处于很低的水平。图1-6 同类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与房地产投资对比(2004年)以上数据表明,合肥市房地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业对合肥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加强。合肥市房地产业发展相对同类城市总量较小,但是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较高,已接近较发达地区的比例水平,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渐突出。1.2.1.5政府改善环境能力从历年合肥市财政收支状况来看,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迅速,2004年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同比增长44.2。图1-7 合肥市历年财政收支情况以上数据表明,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稳步提高,合肥市政府改善环境能力正进一步增强。1.2.1.6居民富裕度1.2.1.6.1 人均GDP从人均GDP及其增长情况来看,近几年合肥人均GDP增长保持较快增长, 2004年人均GDP达13378元,同比增长26.7,但在其他副省级城市对比中,合肥仍处于较低水平。图1-9 合肥市历年人均GDP 图1-10 其他城市人均GDP对比(2004年)1.2.6.1.2 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其增长情况来看,历年合肥市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均保持快速增长,至2004年达9651元,同比增长14.3,但与同类城市对比,合肥市储蓄仍处于较低水平。图1-11 合肥市历年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图1-12 同类城市人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对比(2004年)1.2.6.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合肥市城镇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势头,200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610元,同比增长10.6,与同类城市相比,合肥市处于较低水平,与南昌大致相当。 图1-13 合肥历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图1-14 同类城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2004年)以上数据表明:合肥市人均创造财富能力正稳定快速增长,居民的储蓄意识较强,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与其它同类城市相比,合肥市居民富裕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与沿海发达城市比,仍有一定差距。1.2.1.7 居民生活1.2.1.7.1 物价水平从消费品价格指数来看,自1997年以来合肥物价历年都较为平稳,2004年消费品价格指数102.2,即消费品价格比上年增长2.2。图1-15 合肥历年消费品价格指数1.2.1.7.2 消费水平从消费水平来看,合肥市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长稳定,人均消费性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保持较高水平,近年呈上升趋势;城镇居民恩格尔数大致在4043%之间。图1-16 合肥历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对比图1-17 历年消费性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例图1-18 合肥市历年恩格尔系数1.2.1.7.3 居住条件从城镇居民居住状况看,2004年合肥市城镇居民人均使用面积为17.01平米,人均建筑面积约合21.26平米,与国家小康住房标准2005年达到22平方米, 2010年达到25平方米还有一段距离。图1-19 近年合肥市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以上数据表明:合肥市物价稳定,住房需求仍将保持一定增长。1.2.2城市文化分析1.2.2.1 历史特征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也长达2000余年。在秦朝时便设立为县,隋朝至明清时,一直是庐州府府治所在地,史称庐州。合肥自古以来是我国重要的商贸城镇。西汉时期,是知名的商业都会;北宋时期,是著名的粮油集散地;十九世纪末,是安徽的四大商埠之一。合肥又是历年兵家的必争之地。三国时,合肥是曹魏、孙吴双方争夺的焦点、南宋时期合肥成为抗金的前哨阵地、太平天国时期的三河大捷成为近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例。保留至今的有逍遥津、教弩台等古战场遗迹。1.2.2.2 文化特征合肥是一座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城市。悠久的历史和南北居中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合肥独特的文化。合肥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融入了鲜活的现代科技血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