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抓好教育衔接.doc_第1页
论文-抓好教育衔接.doc_第2页
论文-抓好教育衔接.doc_第3页
论文-抓好教育衔接.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抓好教育衔接 营造良好开端厦门三中 魏 娟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个孩子是一个世界。了解孩子,是为人师的责任。题记 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或者在课后与学生的交流当中,你是否发现,许多学生由小学升到中学就发生了变化,有些是明显的而有些是微妙的,有些是可以理解的而有些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是,我所教的一个男孩12岁,小学的时候特别喜欢蓝猫的卡通,而进入中学却觉得那是幼稚而可笑的。可能是因为阅历丰富了、知识增多了,更有可能是一种心理的变化,也许是一种类比的心理?当然,这只是个例,不能代表所有的学生。但是,却极好地提示我们,小学到中学的跨越中存在着问题需要我们面对与解决,这个问题就中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是一项关键而艰苦的工作。它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需要较强的艺术。它的成败,关系到今后教育工作的顺利与否,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能否贯彻落实。在某种意义上说,它还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趋向,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得失。作为教育者,既负有教书育人之责,又负有为祖国建设事业输送人才之责,就必须思考、探讨和研究这个问题,找到一条适当的解决方法。中小学教育衔接问题,说到底是由于学生的成长变化和教学目标引发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变化。在教育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小学教育链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由年龄和生理引发的心理变化。表现在思想感情上由单纯过渡到较丰富、复杂(二) 环境和视野的变化。环境由简单变得复杂、多元,视野由狭窄变得宽泛,尤其表现在学生的适应能力、待人处事方面。 (三) 学习、生活方式的变化。由抱、捧、宠过渡到牵、放、自立。 这几个方面表现在教育中就是要处理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是女生与男生生理和心理变化问题,二是慈爱与严教的关系问题,三是动与静的关系的问题等等。只要我们充分认识了这几个方面问题和表现,就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指示和督促、验证,达到预期的目的。 而要切实解决以上问题,总的说来:1.要针对不同的方面和现象,安排计划教育,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小学学习活动的异同。这项工作可以在新生班会上进行,有利于先“注射预防针”和“安定剂”。会后,再着手了解个别学生的思想动态,比如学生自谈入中学后的第一感想和认识,谈打算,订计划,从中找到共性,再进行教育。2.要全面地、较好地了解、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可通过周记、主题班会的方式,让他们有一席言出心声之地,我们从中看到他们内心世界,以便真正的认识他们。而通过原小学班主任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办法,到小学的“走出去”和小学老师到我们学校的“请进来”的方式,既了解了教学上的衔接,又了解了各个学生的原具体表现特征,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此外,家长、家访也是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抓住个性,以利确立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步骤,凡此种种,是为知学生,因为知学生者才能教学生。 下面,结合我的教育经历,作出具体的分析,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明心理,抓引导 随着踏入中学的时刻,学生们的年龄一天一天增加,身体一天一天变化,人际交往越来越多,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他们的心理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而发展。 刚进初中的女生,各有特色,千秋万端,但相处一段时间后不难发现,女生总体上有如下几个特征:心细而多心,心胸狭窄;敏感而好事,神经紧张;成熟而复杂,性情忧郁;认真而拘谨,斤斤计较;独立欲望促使了渴望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与欢心,自尊和自卑促使待人处事的急躁和不安以及爱美而攀比等等。我在具体工作中常常碰到闹情绪,哭鼻子,上课神游四方的现象,班上的女班长也曾两次提出所谓的辞职不干。究其原因,却是班上同学说她太霸道,做事都是她自己决定从不和班上同学商量等等。事后我去了解情况才知道她不仅在学校是这个样,在家也一样,她的父母都唯她话是听,才让其养成这种独霸的性格。有时女生们的话,真的有些让人哭笑不得,“某某说我与我同桌(男生)眉来眼去,似乎很好。老师,我没有那样。”“老师,某某常常放屁,我受不了了”。还有种种多心好奇、敏感而琐碎的言行。 针对这些问题,我仔细观察、分析,发现这些现象的发生其实也不是无根可寻。这很可能是她们生理和心理变化的表现,对问题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要求,而由于阅历的不足或者还没有完全的是非能力,因而无法面对现实并且处理好,并且常常要求别人顺从自己。这些表现看似细小,但如果不及时开导她们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势必影响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于是我召开了一次女生座谈会,并且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与她们交谈。在会上我首先让她们“畅所欲言”,将心里的疙瘩全部抖落出来,然后一点点分析、加以引导。晓之以进入中学后与小学的不同,女生与男生的异同。告诉她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和心理特征会发生变化,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这样,首先就让他们放松了心情,接下去的话题就更轻松了,而且期待着我能给予她们更多的指点。因此,我总结了她们这个年龄的阶段特征。告诉她们她们正处于“金子般”的年龄,正是花样的季节,只有好好珍惜,才能让它发光,让它更美丽!教会她们认识人生的青春年少,认识学生生涯的初中阶段。进而提出塑造一个完善的自我,一个美的中学生形象,要做到:“开朗而不无羁,内向而不忧郁,活泼而不随便,认真而不多心,和气而不粗俗,秀气而不矫揉,健谈而不胡诌,自尊不要嫉妒,自爱不要伤人,爱美不限于外表”等等。会后,要求女同学专门写周记谈对自己的认识,对今后的打算。有位女同学在周记中写道:“听了老师的话,我才开始认识到了自己,在小学五六年级前,我总把别人的玩笑话当耳边风,但在六年级时,开始听不惯玩笑话了,一听玩笑话我就觉得刺耳,甚至有时被气得要哭,现在我知道了如何对待它们,只要我们不多心、不计较,身正影是不会歪的。”另一位女生写道:“我要永远记住,我是一个女孩,我有我的天性,也有我的志向,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与男同学相比的不足。”经过专门教育,女生们开始团结协作,互相谦让,在男同学面前不再多心计较,性情开朗了,组织活动,精力充沛,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成绩也多居中上水平。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女生由于年龄、生理的变化,首先给我们中小学教育衔接提出了一个较为紧迫的要求,我们只有紧紧抓住,及早解决问题,才能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顺利实施常规教育,素质教育。 二、识性格、抓塑造 我们碰到的第二个问题是男生的“稚气”和“野性”,这问题恰恰与女生构成了一对矛盾。男生好动有余,细心不足,稚气有剩,老成不够,缺乏自尊自爱和自重的心理特征,学习习惯、日常行为规范都很不适应中学阶段学习、生活。开学的两三周里,每逢自习课总要老师跟着,稍有离开就吵闹喧哗,作业马虎,时间耗费在闲话和东张西望之中。根据这些现象,我找个别男生谈话,与原小学老师进行交流,并进行了家访。了解到这些现象由来的各种因素。一、学校因素。由于小学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造就,使他们惯于高压赖于抱、推的教育明显地表现出被动性,依赖性,学习的盲目性。而小学六年级由于升学考试的需要,语、数两科老师轮值上课,没有空课,偶尔有一两节班上就会乱成一团。学生反映出一种情况,就是“没有老师不知自己该做什么。”二、家庭因素。这些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或尾子尾女,在家里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待,养成了一种肆意妄为,随心所欲的性格。三、由于年龄因素。他们大多处于1213周岁,生理和心理在存在待塑性。四、政策因素。中学教育方式突变,使他们一时有空子可钻等。 据此,我想,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就必须十分注意养成教育。首先,从学习习惯上着手。让他们明确自己是一名中学生,中学生有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有自己的新的目标,新的准则,新的形象,同时强调现在是良好个性形成的的关键阶段。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经常向他们介绍一些国外的教育现象,如日本的小学生就是根据自己的所在学校和班级所规定的学习生活标准锻炼自己,形成不同的个性,培养毅力,从而增强了学习的意志和信心,我们也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做出班级规定,如时间的分配,作业的方式,生活的样式等,重点要求学生记住:“我是初一(x )班的。”这样可避免与原学校方式的比较而沉湎,也不会因别班的不同而影响纪律的执行。通过这样可培养他们的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仅现在就是将来也大有好处。更重要的是使其明白,老师、家长的严厉管理,严格要求,遵循“严师出高徒”的原则,只要你希望成才,都必须充分理解和接受。在这基础上,又专门召开男生座谈会,指出他们的优势和劣势,树立男儿有志从小起,明确志向,鼓起矫正前进的风帆,增强自己取胜的信心。通过具体讨论,知己也知彼,明确生活学习准则。会上,特别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如自制能力不如女同学,不如高年级学生,小学生气息尚浓,自我认识不足,这些首先成了初中学习的障碍,需要近期改变,并指明榜样,从自己做起,虚心接受老师和班干的管理,逐步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 三、爱之以“母爱”,教之以“父教” 在具体工作中,我还发现,对于初一新生,除施以母爱之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实施父教,只有爱中有严才能使其健康成长。这是因为初一新生情感不丰富,单纯,加上开始有点独立意识,又处于似懂非懂阶段,人情味淡薄,单用母爱一时很难感化他们,待到他们感动时,时间已消逝了不少,造成了养成教育的拖沓,不利于一个好的开端。鉴于这点,我们还可以多少沿用小学那种“管”的办法,如违犯纪律,迟到,不做作业,影响他人学习等都可能源于没有集体荣誉感,缺乏自尊心,劳动观念淡薄,性格软弱等,采用适当的劳动观的培养,如强制扫地,干点累活的办法,往往行之有效。这办法的实施当然要讲究方式,首先要有说明,特别指出这是为培养劳动观念而采用的手段,让他们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之后的轻松和愉快,在细细体会中悟出有劳动就有一份收获,从简单大扫除中发现一种现象,扫把过处才有清洁的地面,而深知付出汗水才有收获的道理,进而领会到学习也是如此;从完成一道题目得到一点知识,又从完成一项集体任务品位到集体荣誉的谱写靠的是每一个成员的努力,从而增强集体荣誉感;从被批评的难为情,促使自尊心的培养,也可尝尝做“下人”的滋味,明确自尊自爱的重要。其次,事后处理要及时,看到完成的好的加倍肯定和表扬,激励他们更大的进步,由此及彼的比方、引申,回到真正的目的上来。虽说这种办法,并不高明,但不能不说是一种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有效办法,试试确有效果。对于初一新生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当这办法失效之时,即使养成教育成功之时,那时这种笨拙的手段自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四、以“静”导“动”,以“动”促“静” 对于那些动静不分,心野好动的同学,除了“管”的办法外,还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来引导他们。如肯定他们的好动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优点,好动说明精力充沛,是一种学好文化的天赋,如果利用得好将是学习的有利条件。同时指出不分时机和环境却会冲淡学习的中心,扰乱学习的主次,从而不能有好成绩产生。然后,根据不同的特长和爱好,班级、班主任组织相应活动,如爱踢足球者给他们组织球赛,好奇心强好动好玩者给他们组织兴趣小组、设计比赛等。在具体组织中,要注意安排组织过程有计划,有层次,有针对性。采取学生出主意、订计划、定措施的办法,培养他们主人翁精神,理会组织者的辛苦,组织过程的艰难,又通过活动增强集体观念,协作精神,从活动中领悟出一点力,得一份收获,也从中增进师生情感,感受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和关心。另外还能因为课堂之外的环境开阔,心胸随之宽广,气氛活跃,情调自然,来增强师生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然后教师点出动静要分明时,水到渠成。我们再向他们说明活动与学文化的关系,动为静,静为学的关系就容易接受。我曾利用一次机会问过那些爱踢足球者:“优秀足球队员一脚踢出一个足球,那一瞬间的最大冲力是多少”时,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当我告诉他们是一千多公斤时,个个目瞪口呆,啧啧不已。再提出向球门射击的球为什么有时会偏离方向时,他们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是我抓住有利时机向他们说明一个人的爱好,是自由的,是完全可以发展的,因为一种爱好将使他为满足这一爱好而不惜一切去争取,去工作,踢足球这样,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一个有广泛爱好的人他能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去做它的话,那么他一旦爱上学习这一行也会不惜一切去拼搏的。另外,在踢足球这一运动中饱含着不少的物理知识,而这些知识都来自书本,如果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必须有相应的理论知识知道才有可能,因而踢足球不能与学习对立起来。这种主动组织满足学生课余爱好的办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