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测试题 (振动和波动、热学).doc_第1页
期末测试题 (振动和波动、热学).doc_第2页
期末测试题 (振动和波动、热学).doc_第3页
期末测试题 (振动和波动、热学).doc_第4页
期末测试题 (振动和波动、热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 学 物 理 期 末 测 试 题专业_班级_学号_姓名_一、选择题 (一)振动和波动部分1 一弹簧振子,当把它水平放置时,它作简谐振动。若把它竖直放置或放在光滑斜面上,试判断下列情况正确的是 ( C )(A)竖直放置作简谐振动,在光滑斜面上不作简谐振动;(B)竖直放置不作简谐振动,在光滑斜面上作简谐振动;(C)两种情况都作简谐振动;(D)两种情况都不作简谐振动。提示:两种情况都作简谐振动,平衡位置会变化。2 两个简谐振动的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有 ( A )(A)A超前/2; (B)A落后/2;(C)A超前; (D)A落后。提示:由图可知,时A位移达最大值,B位移为零,在时,旋转矢量如图A超前B/2相位3 一个质点作简谐振动,周期为T,当质点由平衡位置向x轴正方向运动时,由平衡位置到二分之一最大位移这段路程所需要的最短时间为: ( B )(A)T/4; (B)T/12; (C)T/6; (D)T/8。提示:旋转矢量如图,由图可知,时,质点由平衡位置向x轴正方向运动(),点是时质点所在位置,由平衡位置到二分之一最大位移时,由图可知,将代人,得:4 分振动方程分别为和(SI制)则它们的合振动表达式为: ( D ) (A); (B);(C); (D)。提示:合振动:5 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分别挂在两个不同的弹簧下端,弹簧的伸长分别为和,且=2,两弹簧振子的周期之比T1:T2为 ( B )(A)2; (B); (C); (D)。提示:两个物体质量相同,有而,6 一个平面简谐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波速=10m/s。x=0处,质点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该波的表式为 ( B )(A)m;(B)m;(C)m;(D)m。提示:由x=0处,质点振动曲线可知,时另用矢量图法判断:由x=0处,质点振动曲线可知,在时刻质点位于平衡位置处,只可能点或点又当时,此时质点正向轴正向运动,即可可确定此时刻质点必位于点,有7 一个平面简谐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为u=160m/s,t=0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则该波的表式为 ( C ) (A)m;(B)m;(C)m;(D)m。提示:因是右行波(A)、(B)选项不满足。由图可知,当x=0时Y=0,方程比为形式,考擦时刻各质点的位移:当x=0时Y=0时(1)当x=2时Y=-3时(2)综合(1)(2)得,8 一个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媒质质元从最大位置回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 ( C )(A)它的势能转化成动能;(B)它的动能转化成势能;(C)它从相邻的媒质质元获得能量,其能量逐渐增加;(D)把自己的能量传给相邻的媒质质元,其能量逐渐减小。提示:质元从最大位置回到平衡位置的过程中,质元相位处于第一象限,据,随着的增加也增加,增大,其能量逐渐增加。9 一平面简谐波在弹性媒质中传播时,在传播方向上某质元在某一时刻处于最大位移处,则它的 ( B )(A)动能为零,势能最大;(B)动能为零,势能也为零;(C)动能最大,势能也最大;(D)动能最大,势能为零。提示:平面简谐波动能、势能表达式:体元达最大位移时,振动速度为零,且不发生位移,这时体元动能为零,势能也为零。10 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 ( C )(A)在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同一条直线上;(B)朝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传播;(C)互相垂直,且都垂直于传播方向;(D)有相位差/2。提示:电磁波是横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都与传播方向垂直,且、又互相垂直。11 在同一媒质中两列相干的平面简谐波强度之比是,则两列波的振幅之比为 ( B )(A) 4; (B) 2; (C) 16; (D) 1/4。提示:12 在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C )(A)波源不动时,波源的振动周期与波动的周期在数值上是不同的;(B)波源振动的速度与波速相同;(C)在波传播方向上,任一质点的振动位相总是比波源的位相滞后;(D)在波传播方向上,任一质点的振动位相总是比波源的位相超前。提示:在波传播方向上,任一质点的振动位相总是比波源的位相滞后13 两相干平面简谐波沿不同方向传播,如图所示,波速均为,其中一列波在A点引起的振动方程为,另一列波在B点引起的振动方程为,它们在P点相遇,则两波在P点的相位差为: ( A ) (A)0; (B)/2; (C); (D)3/2。提示:由波程差产生的相位差:因由原相位差:总的相位差:,即0的相位差。14 两个相干波源的位相相同,它们发出的波叠加后,在下列哪条线上总是加强的? A (A)两波源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B)以两波源连线为直径的圆周上;(C)以两波源为焦点的任意一条椭圆上;(D)以两波源为焦点的任意一条双曲线上。提示:由波程差产生的相位差:两波源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上,15 平面简谐波与下面哪列波相干可形成驻波? D (A); (B);(C); (D)。提示:两列同振幅的相干简谐波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沿x轴负方向传播,在他们的交叠区域可形成驻波,(A)、(B)选项不满足。由已知: 与(D)选项满足形成驻波条件。16 设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为,声源的频率为,若声源不动,而接收器相对于媒质以速度沿、连线向着声源运动,则接收器接收到的信号频率为: B (A); (B); (C); (D)。提示:声源静止,观察者向着声源运动时:17 两列完全相同的平面简谐波相向而行形成驻波。以下哪种说法为驻波所特有的特征: C (A)有些质元总是静止不动; (B)迭加后各质点振动相位依次落后;(C)波节两侧的质元振动位相相反; (D)质元振动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不守恒。提示:波节两侧的质元振动位相相反。(二)流体部分18理想流体作定常流动,流线上任一点切线方向表示: B A.位移方向 B.速度方向 C.加速度方向19天平的一端放一杯水,另一端放砝码,使之平衡。现用手提着下面悬有铝块的细线,将铝块全部侵入水中(铝块不能与杯底接触),为使天平仍能保持平衡,在天平的砝码盘中所加砝码的质量应等于 B A、零 B、与铝块同体积的水的质量 C、铝块的质量 D、铝块的质量与同体积水的质量之差20 形管将一大容器中的理想流体吸出,当大容器中液面与形管出口的高度差为h时, 形管出口液体的流速与 C A、h成正比 B、h成反比 C、成正比 D、成反比21水流由水箱流经管径d1=200mm,d2=100mm的管路后流入大气中,已知出口处v2=lm/s,则d1管段的断面平均流速v1为 A A. 0.25m/sB. 0.5m/sC. 1m/sD. 2m/s22静止液体中同一点各方向的压强 A A数值相等 B数值不等C仅水平方向数值相等 D铅直方向数值最大(三)分子运动论部分23 容器中储有一定量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理想气体,温度为T,分子质量为,则分子速度在x方向的分量平均值为:(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讨论) ( D )(A)=; (B)=;(C)=; (D)=0。24 若理想气体的体积为V,压强为P,温度为T,一个分子的质量为,为玻耳兹曼常量,为摩尔气体常量,则该理想气体的分子数为 ( B )(A); (B); (C); (D)。提示:由25根据气体动理论,单原子理想气体的温度正比于 ( D )(A)气体的体积;(B)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C)气体分子的平均动量;(D)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提示:26有两个容器,一个盛氢气,另一个盛氧气,如果两种气体分子的方均根速率相等,那么由此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C错误(A)氧气的温度比氢气的高;(B)氢气的温度比氧气的高;(C)两种气体的温度相同;(D)两种气体的压强相同。提示: 当时当选 A27如果在一固定容器内,理想气体分子速率都提高为原来的二倍,那么 ( D )(A)温度和压强都升高为原来的二倍;(B)温度升高为原来的二倍,压强升高为原来的四倍;(C)温度升高为原来的四倍,压强升高为原来的二倍;(D)温度与压强都升高为原来的四倍。提示:由28 在一定速率附近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是:一定量的气体在给定温度下处于平衡态时的 ( D )(A)速率为的分子数;(B)分子数随速率的变化;(C)速率为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D)速率在附近单位速率区间内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提示:29 如果氢气和氦气的温度相同,摩尔数也相同,则 ( B )(A)这两种气体的平均动能相同;(B)这两种气体的平均平动动能相同;(C)这两种气体的内能相等;(D)这两种气体的势能相等。提示:,当有30 在恒定不变的压强下,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碰撞次数与温度T的关系为 ( C )(A)与T无关; (B)与成正比; (C)与成反比; (D)与T成正比;(E)与T成反比。提示:, 而31 根据经典的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原理,每个自由度的平均能量为 ( C )(A)kT/4; (B)kT/3; (C)kT/2; (D)3kT/2; (E)kT。32 在时,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 D )(A)部分势能和部分动能; (B)全部势能; (C)全部转动动能;(D)全部平动动能; (E)全部振动动能。33 1摩尔双原子刚性分子理想气体,在1atm下从0上升到100时,内能的增量为 ( C )(A)23J; (B)46J; (C)2077.5J; (D)1246.5J; (E)12500J。(四)热力学部分34 如图所示为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pV图,由图可得出结论 ( C )(A)是等温过程;(B);(C);(D)。35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处在某一初始状态,现在要使它的温度经过一系列状态变化后回到初始状态的温度,可能实现的过程为 ( D )(A)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的体积膨胀,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增大压强;(B)先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的体积减小,接着保持体积不变而减小压强;(C)先保持体积不变而使它的压强增大,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体积膨胀;(D)先保持体积不变而使它的压强减小,接着保持压强不变而使它体积膨胀。36 气体的摩尔定压热容大于摩尔定体热容,其主要原因是 ( C )(A)膨胀系数不同; (B)温度不同;(C)气体膨胀需作功; (D)分子引力不同。37 压强、体积和温度都相同(常温条件)的氧气和氦气在等压过程中吸收了相等的热量,它们对外作的功之比为 ( C )(A)1:1; (B)5:9; (C)5:7; (D)9:5。 提示: 38 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温度、压强、体积,准静态地等温压缩至体积,外界需作多少功? ( B )(A); (B); (C); (D)。39 一绝热密闭的容器,用隔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左边盛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压强为,右边为真空,今将隔板抽去,气体自由膨胀,当气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压强是 ( B )(A); (B)/2; (C); (D)。 提示: 绝热:Q=0,自由膨胀:A=0 E=0T1=T0又 V1=2V0, 则 40 在图上有两条曲线abc和adc,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 D )(A)其中一条是绝热线,另一条是等温线;(B)两个过程吸收的热量相同;(C)两个过程中系统对外作的功相等;(D)两个过程中系统的内能变化相同。41 理想气体卡诺循环过程的两条绝热线下的面积大小(图中阴影部分)分别为和,则两者的大小关系为:( C )(A); (B);(C)=; (D)无法确定。提示: 选B42 “理想气体与单一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时,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对外作功。”对此说法,有如下几种评论,哪个是正确的? ( C )(A)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B)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但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C)不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D)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也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43 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准静态绝热压缩至体积为其熵( C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44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向真空作自由膨胀,体积由增至,此过程中气体的( A )(A)内能不变,熵增加; (B)内能不变,熵减少;(C)内能不变,熵不变; (D)内能增加,熵增加。 提示: 又这是一个不可逆的绝热过程 熵增加。 选A45 一热机由温度为727的高温热源吸热,向温度为527的低温热源放热,若热机在最大可能效率下工作、且吸热为2000焦耳,热机作功约为 ( A )(A)400J; (B)1450J; (C)1600J; (D)2000J; (E)2760J。46 在功与热的转变过程中,下面的那些叙述是正确的? ( D )(A)能制成一种循环动作的热机,只从一个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为有用功;(B)其他循环的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可逆卡诺机的效率,因此可逆卡诺机的效率最高;(C)热量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D)绝热过程对外作正功,则系统的内能必减少。二、填空题(一)振动和波动部分1 一单摆的悬线长l,在顶端固定点的铅直下方l/2处有一小钉,如图所示。则单摆的左右两方振动周期之比T1/T2为 。()提示:2若两个同方向不同频率的谐振动的表达式分别为和,则它们的合振动频率为 ,每秒的拍数为 。(5.5Hz,1)提示:求合振动:由合振动可知:合振动频率为:()每秒的拍数为:()3 一弹簧振子作简谐振动,其振动曲线如图所示。则它的周期T= ,其余弦函数描述时初相位= 。(,)提示:设振动方程的形式为:由图可得:当时,得由由判断,应为第二象限角,即得:当时,得由,初相,矢量图可知,完成周期的,剩余部分在内完成4两个同方向同频率的简谐振动,其合振动的振幅为20 cm,与第一个简谐振动的相位差为若第一个简谐振动的振幅为cm = 17.3 cm,则第二个简谐振动的振幅为_ cm,第一、二两个简谐振动的相位差f1为_ (0.1,)提示:(1).(2). 5 有两个相同的弹簧,其倔强系数均为k,(1)把它们串联起来,下面挂一个质量为m的重物,此系统作简谐振动的周期为 ;(2)把它们并联起来,下面挂一质量为m的重物,此系统作简谐振动的周期为 。(,)6 质量为m的物体和一轻弹簧组成弹簧振子其固有振动周期为T,当它作振幅为A的自由简谐振动时,其振动能量E= ()。提示:7 产生机械波的必要条件是 (波源)和 (传播机械波的介质)。8 一平面简谐波的周期为2.0s,在波的传播路径上有相距为2.0cm的M、N两点,如果N点的位相比M点位相落后/6,那么该波的波长为 (24cm),波速为 (12cm/s)。提示:设波函数以M点为参考点,如果N点的位相比M点位相落后/6,即有:()9 处于原点(x=0)的一波源所发出的平面简谐波的波动方程为,其中A、B、C皆为常数。此波的速度为 ();波的周期为 ();波长为 ();离波源距离为l处的质元振动相位比波源落后 ();此质元的初相位为 ()。提示:与比较可得:,,离波源距离为l处的质元振动相位比波源落后: 10 一列强度为I的平面简谐波通过一面积为S的平面,波的传播方向与该平面法线的夹角为,则通过该平面的能流是 ()。11 一平面简谐波沿ox轴正向传播,波动方程为,则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处质点的振动和处质点的振动的位相差为 ()。提示: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波程差造成的相位差:12 我们 不能 (填能或不能)利用提高频率的方法来提高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提示: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性质有关,与频率无关。13 一驻波的表达式为,两个相邻的波腹之间的距离为_()。提示:驻波两个相邻的波腹或波节之间的距离都是半波长。14 一驻波表式为(SI制),在x=1/6(m)处的一质元的振幅为 (),振动速度的表式为 ()。提示:由,得在x=1/6(m)处质元的振幅为:在x=1/6(m)处质元的振动速度:15 (a)一列平面简谐波沿正方向传播,波长为。若在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则该平面简谐波的表式为 ()。提示:(a)在=0处质点应比处质点超前相位,=0处质点振动方程: 波动方程: (b)如果在上述波的波线上()处放一垂直波线的波密介质反射面,且假设反射波的振幅衰减为,则反射波的表式为 ()()。提示:(b)反向传播的波动方程:波在传到原点处由波程差引起的相位差:考虑到波在波密介质反射面有相位损失(半波损失)。反射波传到原点处总的相位差:波动方程:16 一驻波方程为,位于的质元与位于处的质元的振动位相差为 ( 0 )。提示:由驻波方程可得:波节点的位置:由此判断、不属于波节,属于两波节间同一波腹的两质元,其振动相位相同,振动位相差为0。17 一汽笛发出频率为700Hz的声音,并且以15m/s的速度接近悬崖。由正前方反射回来的声波的波长为(已知空气中的声速为330m/s) (0.45m)。提示:这属波源运动,观察者静止的情况,其中:观察频率:观察波长(反射回来的声波的波长):18流体可视为理想流体的条件是 、 。提示:绝对不可压缩、完全没有黏性。19 佰努利方程的表达式为( )。提示:20 连续原理的表述为: 在理想流体的稳定流动中,通过流管任意两截面的流量相等 。其表达式为( )。提示:(二)分子运动论部分21质量为M,摩尔质量为,分子数密度为n的理想气体,处于平衡态时,状态方程为_,状态方程的另一形式为_,其中k称为_常数。答案:,玻尔兹曼22两种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其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相等,但分子数密度不同,则它们的温度 ,压强 。 如果它们的温度、压强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它们的分子数密度 ,单位体积的气体质量 ,单位体积的分子平动动能 。(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 相同,不同;相同,不同,相同23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1)_;(2)_;(3)_。答案: 分子体积忽略不计,分子间的碰撞是完全弹性的,只有在碰撞时分子间才有作用24氢分子的质量为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