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20高中化学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第二节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教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配合物理论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并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2.能说明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学生自主学习一、杂化轨道理论简介1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是一种价键理论,是鲍林为了解释分子的立体构型提出的。(1)轨道的杂化:在外界条件影响下,原子内部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发生混杂,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轨道的过程。(2)杂化轨道:原子轨道杂化后形成的一组新的原子轨道,叫做杂化原子轨道,简称杂化轨道。2杂化轨道的类型(1)sp3杂化轨道sp3杂化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sp3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10928,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如下图所示)。(2)sp2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2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120,呈平面三角形(如下图所示)。(3)sp杂化轨道sp杂化轨道是由1个s轨道和1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sp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180,呈直线形(如下图所示)。特别说明:sp、sp2两种杂化形式中还有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键,而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二、配合物理论简介1配位键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化学键是由水分子提供孤电子对给予铜离子,铜离子接受水分子的孤电子对形成的,这类“电子对给予接受键”被称为配位键。2配合物(1)定义:金属离子(或原子)与某些分子或离子(称为配体)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配位化合物,简称配合物。(2)配合物的形成举例。1为什么H2O分子的键角既不是90也不是10928,而是105?提示:因为H2O分子的中心原子O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O原子采取sp3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其中两个轨道各有一个未成对电子,与氢原子成键;另两个轨道则各有一对孤电子对,它们未参与成键。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的排斥作用使OH键之间的夹角被压缩到105。所以,水分子呈V形,键角为105。2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配位键是如何形成的?该配位键如何表示?提示:在四水合铜离子中,铜离子与水分子之间的配位键是由水分子提供孤电子对给予铜离子,铜离子接受水分子的孤电子对形成的,该离子可表示为课堂互动探究一、判断中心原子杂化轨道类型的方法(1)根据杂化轨道的立体构型判断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为四面体,则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平面三角形,则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若杂化轨道在空间的分布呈直线形,则中心原子发生sp杂化。(2)根据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判断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0928,则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20,则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若杂化轨道之间的夹角为180,则中心原子发生sp杂化。(3)根据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判断若价层电子对数为2,则中心原子发生sp杂化;若价层电子对数为3,则中心原子发生sp2杂化;若价层电子对数为4,则中心原子发生sp3杂化。即时练1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的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B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键、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C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答案B解析分子的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可能是三角锥形或V形,如NH3是三角锥形、H2O是V形,故A正确;杂化轨道用来形成键或容纳孤电子对,未杂化的轨道可用来形成键,故B错误;杂化前后原子轨道数目不变,但杂化后轨道形状发生改变,各个轨道尽可能分散、对称分布,故C正确;sp3、sp2、sp杂化轨道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故D正确。2通过计算判断下列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带“”的原子为中心原子)。答案4sp33sp24sp34sp34sp3解析根据杂化轨道数中心原子孤对电子数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以及杂化轨道数为2时杂化方式为sp,杂化轨道数为3时杂化方式为sp2,杂化轨道数为4时杂化方式为sp3,可得出正确答案。二、配合物理论简介1配位键(1)配位键:成键的一方提供孤电子对(配体),另一方提供空轨道而形成的“电子对给予接受键”,叫做配位键。(2)配体:应含有孤电子对,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如NH3、H2O、F、OH等。(3)成键条件:形成配位键的一方能够提供孤电子对,另一方具有能够接受孤电子对的空轨道。(4)配位键的表示方法:(5)配位键与普通共价键的异同配位键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配位键与普通共价键只是在形成过程上有所不同。配位键的共用电子对由成键原子单方面提供,普通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则由成键原子双方共同提供,但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由成键原子双方共用,如配离子同共价键一样,配位键可以存在于分子之中如Ni(CO)4,也可以存在于离子之中(如NH)。2配合物的组成配合物由中心原子或离子(提供空轨道)和配体(提供孤电子对)组成,分为内界和外界,以Cu(NH3)4SO4为例表示为3配合物的形成对性质的影响(1)对溶解性的影响一些难溶于水的金属氢氧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可以溶解于氨的溶液中,或依次溶解于含过量的OH、CI、Br、I、CN的溶液中,形成可溶性的配合物。如Cu(OH)24NH3=Cu(NH3)422OH。(2)颜色的改变Fe3与SCN形成硫氰化铁配离子,其溶液显红色。(3)稳定性增强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当作为中心离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例如,血红素中的Fe2与CO分子形成的配位键比Fe2与O2分子形成的配位键强,因此血红素中的Fe2与CO分子结合后,就很难再与O2分子结合,血红素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从而导致人体CO中毒。即时练3下列不是配合物的是()ACu(NH3)4SO4H2OBAg(NH3)2OHCKAl(SO4)212H2ODFe(SCN)3答案C解析A、B、D三项均为配合物,C项为复盐,不是配合物。4有两种配合物A、B,化学式都是CoCl35NH3H2O,中心离子的配位数都为6。试根据下面的实验结果,确定它们的配离子、中心离子和配位体。(1)A和B的水溶液呈微酸性,向其中加入强碱并加热至沸腾,有NH3放出,同时有Co2O3的沉淀。(2)向A和B的溶液中,加入AgNO3后均有AgCl沉淀。(3)沉淀过滤后,再加AgNO3均无变化,但加热至沸腾,B溶液又有AgCl沉淀生成,其沉淀量为原来B溶液的一半。答案A:Co(NH3)5H2OCl3,配离子为Co(NH3)5H2O3,中心离子为Co3,配位体NH3、H2OB:Co(NH3)5ClCl2H2O,配离子为Co(NH3)5Cl2,中心离子为Co3,配位体NH3、Cl。解析根据实验(1)可知:两种物质配离子被破坏而放出NH3。根据(2)可知:Cl为外界,加AgNO3后有沉淀析出。由(3)可知:A再滴加AgNO3,加热前后无变化,证明Cl全是外界,而B再滴加AgNO3加热后,沉淀量为原来的一半,证明有2个Cl在外界,1个Cl在内界,所以A为Co(NH3)5H2OCl3,B为Co(NH3)5ClCl2H2O。规律方法配合物中外界离子能电离出来,内界离子不能电离出来,通过实验及其数据可以确定内界和外界离子的个数,从而可以确定配离子、中心离子和配位体。学习效果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SO4分子中三种原子均以杂化轨道成键BNH的电子式为,该离子呈平面正方形CCH4分子中的4个CH键都是由氢原子的1s轨道与碳原子的2p轨道重叠形成的DCH4分子中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键答案D解析H2SO4分子中H、O原子没有发生轨道杂化,A错误;NH呈正四面体形,B错误;CH4分子中碳原子的2s轨道与2p轨道进行杂化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然后碳原子的sp3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CH 键,C错误,D正确。2以下微粒中不含配位键的是()NHCH4OHNH3N2HFe(SCN)3H3OAg(NH3)2OHABCD答案D解析氨气分子中氮原子含有孤电子对,氢离子提供空轨道,可以形成配位键,NH中含有配位键;甲烷的电子式为,无空轨道,无孤电子对,CH4中不含配位键;OH的电子式为H,无空轨道,OH中不含配位键;氨气分子中氮原子含有孤电子对,但没有形成配位键;氢离子提供空轨道,N2H4中的氮原子提供孤电子对,能够形成配位键,故N2H中含有配位键;SCN的电子式是CN,铁离子提供空轨道,硫原子提供孤电子对,Fe(SCN)3中含有配位键;H3O中氧原子提供孤电子对,H提供空轨道,二者形成配位键,H3O中含有配位键;Ag有空轨道,NH3中的氮原子有孤电子对,可以形成配位键,Ag(NH3)2OH中含有配位键。3小明同学上网查阅了如下资料:中心原子杂化类型的判断方法:(1)公式:n(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配位原子的成键电子数电荷数)2。说明:配位原子为氧原子或硫原子时,成键电子数看为0;当电荷数为正值时,公式中取“”号,当电荷数为负值时,公式中取“”号。(2)根据n值判断杂化类型:,当n2时为sp杂化;n3时为sp2杂化;n4时为sp3杂化。请运用该方法计算下列微粒的n值,并判断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1)NH3:n_,_杂化。(2)NO:n_,_杂化。(3)NH:n_,_杂化。(4)SO2:n_,_杂化。答案(1)4sp3(2)3sp2(3)4sp3(4)3sp2解析(1)NH3中n4,N为sp3杂化。(2)NO中n3,N为sp2杂化。(3)NH中n4,N为sp3杂化。(4)SO2中n3,S为sp2杂化。4配位化学创始人维尔纳发现,取CoCl36NH3(黄色)、CoCl35NH3(紫红色)、CoCl34NH3(绿色)和CoCl34NH3(紫色)四种化合物各1 mol分别溶于水,加入足量硝酸银溶液,生成氯化银沉淀的物质的量分别为3 mol、2 mol、1 mol和1 mol。(1)请根据实验事实用配合物的形式写出它们的化学式。CoCl36NH3_,CoCl35NH3_,CoCl34NH3(绿色和紫色)_。(2)后两种物质的组成相同而颜色不同的原因是_。(3)上述配合物中,中心离子的配位数都是_。答案(1)Co(NH3)6Cl3Co(NH3)5ClCl2Co(NH3)4Cl2Cl(2)空间构型不同(3)6解析(1)1 mol CoCl36NH3与AgNO3反应只生成3 mol AgCl,则1 mol CoCl36NH3中有3 mol Cl为外界离子,钴的配位数为6,配体为NH3,所以其化学式为Co(NH3)6Cl3;1 mol CoCl35NH3与AgNO3反应只生成2 mol AgCl,则1 mol CoCl35NH3中有2 mol Cl为外界离子,钴的配位数为6,配体为NH3和Cl,所以其化学式为Co(NH3)5ClCl2;1 mol CoCl34NH3(绿色)和1 mol CoCl34NH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