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理之宣南文化.pdf_第1页
北京地理之宣南文化.pdf_第2页
北京地理之宣南文化.pdf_第3页
北京地理之宣南文化.pdf_第4页
北京地理之宣南文化.pdf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位于粉房琉璃街115号 宣武区文物普查登记 项目 新会会馆因著名学者梁启超来京参加会试在 此居住 并在此结婚而著称 他的住所是会 馆中路的三间北房 因梁自号 饮冰室主 人 所著文集名 饮冰室文集 故有人 将此屋称为饮冰室 源文档 新会会馆 2010年10月19日 10 16 分区 新分区 1 的第 1 页 位于珠市口西大街241号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年代不详 原为大将军岳钟琪府第 阅微草堂是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书房 他领衔编篆了 四库全书 著有 阅微草堂笔记 故居坐北朝南 现存两进院落 院内有紫藤和海棠树两株 大门及倒座房因广安门大街工程拆 除 1931年1月 梅兰芳等在此处成立北京国剧学会 后又为 富连成 京剧科班社址 1958年后改为晋阳饭庄 在2000年北京筹划修建两广大街时 纪晓岚故居的一部分正好在拆除范围内 宣武区政府以 保存历史遗迹 传承宣 南文脉 为宗旨 积极争取 多方协调 最终使道路规划绕过故居重新定线 虽然投资增加了7000万元 但是故居得 到完整的保护成为政府一项更具人文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举措 2002年区政府又申请资金145万元 对其进行全面整修以恢复历史原貌 将晋阳饭庄从故居中迁出 并将其辟为展示纪 晓岚生平和学术成就的场所 2002年11月正式对社会开放 接待大批国内外旅游团体 成为宣传宣南士人文化的重要 窗口 管理使用单位晋阳饭庄也得益于故居的开发利用 从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利益 宣武区政府在纪晓岚故居保护实践中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 企业参与 市场运作的保护模式 使故居的保护工作步入 良性循环和持续发展 纪晓岚故居 2010年10月19日 10 27 分区 新分区 1 的第 2 页 位于米市胡同43号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会馆建于清道光三年 1824年 坐西朝东 并列四组院落 规模较大 康有为居 于偏北北轴院内 该处为康有为筹划变法维新的主要活动场所 因院中原有七棵树 故康有为为其居住的院中正房题名为 七树堂 北面小轩因全装玻璃窗 形似画 舫 故名 汗漫舫 南海会馆 康有为故居 2010年10月19日 10 33 分区 新分区 1 的第 3 页 位于北半截胡同41号 宣武区文物保护单位 浏阳会馆建于清同治十一年 1872年 因 戊戌六君子 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 法期间居住在这里而著名 戊戌变法失败后 1898年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 捕 继而被害于菜市口 浏阳会馆现有格局较完整 主要房屋坐西朝东 广亮大门 临北半截胡同 谭嗣同住在五间西房的北套间内 自题为 莽苍苍斋 源文档 浏阳会馆 谭嗣同故居 2010年10月19日 10 35 分区 新分区 1 的第 4 页 历史和文化名人旧居最多的胡同 菜市口胡同历史和文化名人旧居最多的胡同 菜市口胡同 该胡同明代形成 原称 绳匠胡同 后改称 神仙胡同 清为 丞相胡同 1965年改名 菜市口胡 同 1998年拆除 该胡同名人居住过的宅院有 明代官员许维祯故居 后为 休宁会馆 清代诗人龚自 珍旧居 直隶总督曾国藩旧居 两江总督左宗棠旧居 军机大臣李鸿藻旧居 戊戌六君子之一刘光第旧居 蔡 元培也曾在此居住 1916年创办的 晨钟报 社社址在这一胡同 李大钊曾任该报总编辑 源文档 按照地图看应该是现在的菜市口大街 菜市口胡同1998年拆除 2010年10月19日 10 55 分区 新分区 1 的第 5 页 胡同里的摆设儿胡同里的摆设儿 天棚鱼缸石榴树 先生肥狗胖丫头 在 胡同志 里 老北京宅院里的物件儿别看不起眼 可件件都大有讲究 上马石 上马石 上马石 也叫 下马石 它是以马代步时代用来上马 下马的石头 上马石大多左右对称地 摆在宅门两侧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马骑或可以骑马 因此只有豪门大宅的 屋宇门 外 才会 安置上马石 拴马桩 拴马桩 与上马石相配的是拴马桩 顾名思义 拴马桩就是用来拴马的桩子 常见的拴马桩有两种 一种 是独立式的石柱或石碑 固定在上马石的附近 再一种是 石洞式 拴马桩 它固定在宅院倒座 房的后檐柱上 泰山石敢当 泰山石敢当 旧时北京的胡同口或院落的墙根儿旁经常可见上面镌刻 泰山石敢当 五个字的长方形石碑 是 为镇宅物 石敢当 是我国古代民间传说中的石神 据说原是古代的大力士 后来被人们神 化 人们认为 石敢当 与 泰山 相结合 胡同和宅院就可以保平安了 老北京旧俗 正月 初十是祭 石敢当 的日子 栅栏 栅栏 栅栏 也就是栅栏门 没有了坊墙防护的胡同是敞开的 为了防盗 明 清时代在许多街巷 胡同口安装了木制或铁制的栅栏 白天开启 夜晚关闭 日久天长 北京的栅栏渐渐消失了 但 一些 栅栏 就成了当地的地名 如前门外著名的 大栅栏 水窝子 水窝子 老北京的一些胡同里的水井旁 建有被称为 水窝子 的窝棚 那是看井并为大户人家挑水送水 人住的地方 清代胡同里的水井为 官井 由兵营里的火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