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冠心病的论述.doc_第1页
有关冠心病的论述.doc_第2页
有关冠心病的论述.doc_第3页
有关冠心病的论述.doc_第4页
有关冠心病的论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关冠心病的论述 所属院系: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财务管理(1)班 学生姓名:贡文璇 学 号:201392280012 摘要 冠心病是当代威胁人类中老年健康的疾病之一,是造成中老年死亡的首要原因。它是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死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众多学者关注其基础和临床防治研究,目前已获得很大的进展。我们对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理以及治疗、预防措施也应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关键词 冠心病 临床表现 发病机理 治疗 预防措施 冠心病定义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器质性(动脉粥样硬化或动力性血管痉挛)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心绞痛)或心肌坏死(心肌梗塞)的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 发病机理 平时我们说的冠心病多数是动脉器质性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又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冠状动脉狭窄多系脂肪物质沿血管内壁堆积所致,这一过程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冠状动脉狭窄逐渐加重,限制流入心肌的血流。心脏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就会发生胸部不适,即心绞痛。 冠心病的临床表现 冠心病在临床上主要分为5种类型:(1)无症状型冠心病;(2)心绞痛型冠心病;(3)心肌梗死型冠心病;(4)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5)猝死型冠心病。其中最常见的为心绞痛型冠心病,而对患者危害最大的为心肌梗死和猝死型冠心病。在人群中表现较为常见的冠心病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心绞痛阈值保持相对固定。冠脉粥样斑块相对稳定,斑块无撕裂溃疡、出血或血栓、动脉管腔狭窄比较固定。当心脏工作负荷一时加重时,发生暂时心肌缺血,负荷解除后则胸痛消失,冠状动脉血流障碍程度轻。诱因主要有劳累、情绪激动、饱餐、寒冷、疼痛刺激等,典型表现为发作性胸骨后上段或中段疼痛,心前区压迫性疼痛或闷痛、胸闷不适,可向左肩及左上臂内侧放散,达无名指或小指,持续35min,一般不超过15min。可伴心率快、血压增高、出汗、恐惧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消除诱因,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类药物可缓解。 2.不稳定型心绞痛: 该类病人冠脉病变程度较重,通常是在冠脉病变处不稳定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所致。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处于不稳定阶段,斑块表面可能出现破碎、断裂的现象,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并很快增大,加快冠状动脉狭窄速度,甚至血管闭塞。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不稳定心绞痛预后较差,住院期间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约占8%15%,住院死亡率3%5%;如不积极适当治疗,发病后第1年死亡率7%8%,5年死亡39%,10年死亡率52%。因为大约60%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的病人是由不稳定心绞痛发展来的,如能及早就医,则可能大大减少不稳定心绞痛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机率。不稳定心绞痛的症状主要为新出现的心绞痛症状,原有的症状发作频繁、持续时间延长,休息时出现心绞痛持续时间20min,夜间心前区憋闷致醒等。 3.心肌梗死: 是指某支冠状动脉病变处突然完全阻塞,被这支冠状动脉供血的心肌因丧失供血而逐渐坏死并丧失功能,90%急性心肌梗死在冠脉病变处存在血栓。表现为心前区或胸骨后有剧烈难忍的胸痛,呈压榨性、有濒死感,疼痛时间30min或更长,大汗、面色苍白、恐惧,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不缓解,常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来说,发病1个月内的死亡率平均接近50%,其中30%为院内死亡。 冠心病的治疗 冠心病病人严重冠心病事件和死亡事件的发生。所以,选择一种有效的中长期药物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是在儿童和成年早期就开始,在中年期出现症状,是一个长期的,逐渐进展的疾病,所以需要坚持中长期治疗防治病变进展,即稳定粥样斑块和使斑块消退。急性发作时病情稳定后,进一步治疗,目标有两方面:(1)近期目标是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生活质量;(2)远期目标是减少心肌梗死、再梗死和死亡发生率。研究表明:积极治疗危险因素是中长期治疗的主要部分,针对病变本身的治疗使冠心病的死亡率得到明显降低。其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1. 冠心病的一般治疗:发作时立即休息、去除诱因,避免油腻饮食,禁止烟酒,调整日常生活与工作量、减轻精神负担,适当的体力活动,以不致发生疼痛为度。处理诱发或恶化心绞痛的伴随疾病,减少冠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降压、驱脂、控制糖尿病。2. 冠心病的药物治疗:(1).抗血小板: 血小板活性增高会促进冠心病进展,长期服用阿斯匹林能降低冠心病患者死亡率。除外近期内曾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目前有大出血情况,以及对阿斯匹林高度过敏外,都应该长期服用阿斯匹林。稳定型心绞痛,服用阿斯匹林50100mg 1次/d,病情加重或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服用325mg 1次/d,1个月以后如病情稳定改为50100mg/d。对阿斯匹林有禁忌者可服用氯吡格雷和噻氯吡啶。(2) .-受体阻滞剂: 可缓解心绞痛发作,降低血压。心肌梗死后病人长期服用可降低死亡率。除严重心衰、缓慢性心律失常和血压过低外,支气管哮喘、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病以及变异型心绞痛均应服用,以将心率控制在5060次/min为宜。常用药物有倍他乐克,氨酰心安等。(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所有心肌梗死后病人都要使用,对于稳定的高危病人(前壁心梗,既往心梗,心功能不全)要尽早使用,所有冠心病和其他血管病患者如无禁忌,要长期使用。禁忌证有低血压,肾动脉狭窄,重度肾功能不全。(4) .其他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 大分子或低分子肝素治疗;-受体阻滞剂配合硝酸盐制剂可减少反复缺血症状的发作,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可配合使用钙拮抗剂;使用他汀类药物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等。药物治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使大多数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得到缓解,但药物治疗只能通过降低心肌氧耗量或改善侧枝循环来改善临床症状,对冠状动脉内病变不会有太多的改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得需要介入治疗或外科搭桥术。4. 冠心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是施行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取患者自身的大隐静脉或内乳动脉作为旁路移植材料。应从严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心绞痛症状改善者可达80%90%,且65%85%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控制预防 主要预防药有阿司匹林、天欣泰、冠脉宁等药。我国临床重治疗轻预防,造成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6控制易患因素,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要从儿童、青少年及年轻时就开始积极有效的预防危险因素的发生。 一、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是什么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在于预防。一级预防,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消灭冠心病于萌芽状态;二级预防,提高全社区冠心病的早期检出率,加强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其逆转;三级预防,及时控制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 二、预防冠心病的措施 不吸烟。只食用少量的牛油、奶油及各种油腻食物。将你习惯食用的肉类量减少,将你食用的肉上脂肪除去,吃烧煮的肉,不要吃油煎的肉。每周最多只吃三只鸡蛋。吃大量水果及蔬菜,但饮食要维持平衡均匀。减少盐的摄食量。摄食盐量低可以降低血压,并且减少发展冠状动脉病的危险。经常运动。有证据显示,每周做两、三次剧烈运动,可减少得心脏疾病的危险。但由于突然做剧烈运动很危险,必须以渐进的方式来开始实行你的运动计划。应付精神压力,寻求各种途径来调解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培养嗜好或通过运动来松懈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情绪。控制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和糖尿病。定时检查身体并遵照医嘱。 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7)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为及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做以下的检验:如果检验结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该每五年作一次或更多次血胆固醇化验。每年作一次血压检查。每年作一次血糖检查。若属于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就要请医生查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若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医生会安排做一项运动试验以测出在踩固定脚车或踩运动平板机时的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肯定的方法。参考文献1刘媛媛等主编,冠心病治疗与护理,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7,07 (2)22-24 2苗阳 ,冠心病治疗调养全书, 化工工业出版 社 ,2010-1-1(3)24-273李春源,谢英彪等, 冠心病简便自疗,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6-1(2)33-384罗文杰, 吴焕林, 王侠 ,阮新民 等, 冠心病症候诊断方 法及分型文献研究, 中国丽医结合杂志,2012年6月第32卷第6期(2)2-75轩宇鹏 , 冠心病百科大全,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5-1 (3)34-36 四 评阅标准:常见流行病生物学基础课程论文评分表学生信息学院:姓名:学号:论文项目具体要求得分选题,论文结构,层次,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