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道岔惯性晃车整治总结.doc_第1页
26道岔惯性晃车整治总结.doc_第2页
26道岔惯性晃车整治总结.doc_第3页
26道岔惯性晃车整治总结.doc_第4页
26道岔惯性晃车整治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下行出站26号道岔晃车整治总结*市车间主任 各位工班长:大家好!在这辞旧迎新的2009年元月3日,我们在*市召开道岔晃车整治现场会,主要的议题是“如何改变思想、扭转观念、彻底解决我们车间惯性晃车问题”。段上计划召开这个晃车整治会,而我们自己先开的目的,一是“笨鸟”先飞,二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三是时不我待。作为*市车间主任,我深感目前我们车间在全段京广线晃车问题上的被动局面。王书记、张副主任和我多次就晃车问题进行研究,反复和工长在现场进行总结。在*长和技术科*工的支持下,在*现场检查的启发下,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努力,尤其是自12月24日开始进行了下行线26号道岔整治过程,让我彻底改变了认识,更加坚信了我们设备肯定能上去的信心和勇气。下面我就此次26号道岔的整治过程进行一下介绍,希望通过此次现场会,各位工班长能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方法的重要性,并在今后的整治工作中,严格按既定的方法,有序作业。一、 问题的提出*市下行出站1、2组道岔,自2007年8月闫处长添乘以来,一直是个惯性晃车点。2008年上半年我们更换了基本轨后,晃车有所减缓,但到了10月份闫局长、都处长添乘检查过程中,这仍然是个没有根治的晃车点。会战到12月23日,车载达到了0.12,人工添乘次次通知晃车。在这里我们没有少投入,但效果不明显。同时从我到工长普遍认为晃车过程中主要问题在基本轨磨耗上。12月23日上午10点,技术科*工给我发个信息,通知说领导安排计划在这里开个现场会,我感觉难度较大。一是对基本轨现状没有信心,二是对我们能否在1月5日前准备好倍感压力。下午*工又打电话过来,并提出了一个建议性方案。我看后,和书记、*副主任及赵工长、宋工长商量研究,确定接手准备并给段里明确表态一事实上做好此次工作。二、 整治方案24日一上班,我和张主任及赵、宋两位工长就到现场进行了检查。在检查中轨距、水平来看,仍然感觉基本轨尖轨尖端大8mm的轨距处所是晃车的关键。约9点,*长、技术科*和*工三人在书记的陪同下来到现场。在*的指导下,我们采用20、40m弦绳对26号道岔前后200米线路进行了测量。测量方式是间隔一根轨枕测量一处轨距、水平和轨向。同时对道岔的整体状态进行了全面评估。在结合各种检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首先确定晃车点。以下是方案确定的过程。1. 晃车情况统计*市下行出站第一组道岔(26号)系领导添乘的惯性晃车点,自10月11日以来,无论是人工添乘还是车载、便携及轨检车检查,偏差一直未能降下来。以下是近期的数据统计。里程速度水加级别日期机车号车次备注402.835163.10220081221361D135车载402.836164.10220081221391D133车载402.846162.10220081223351D133车载402.851162.11220081222361D133车载402.851163.06120081221421D123车载402.854114.1022008122110118N225车载402.854115.10220081223771481车载402.856162.10220081223421D123车载402.857115.1222008122261K21车载402.858165.10220081221541D527车载402.859136.10220081221130T253车载402.861114.0612008122310105N225车载402.909115.0612008122261K21车载403.104115.1022008122261K21车载403.132165.10220081221541D527车载403.149163.10220081223351D133车载403.154164.06120081221421D123车载403.159162.10220081222361D133车载403.177164.10220081221361D135车载403.180164.06120081221391D133车载403.189164.06120081221421D123车载403.213162.06120081223351D133车载402.8371640.06220081220125便携402.8751640.09220081220125便携402.9471640.07220081220125便携402.857162-0.1120081217DJ动检车402.8681620.07120081217DJ动检车402.9371620.08120081217DJ动检车402.9481620.12120081217DJ动检车402.951162-0.1220081217DJ动检车从数据分析来看,轨检车出水加II级是不应该的,同时从中可以看出,车载集中在402.835-860为一处,另外402.910和403.103各一处晃车。26号道岔尖轨尖端里程为402.840,根据偏差报警的特点,我们确定晃车自402.780左百开始形成。2. 晃车图上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后,我让*主任对轨检车图进行了分析。通过图上分析,与段上反复强调的线路大向完全一致辞。附下图。从图上分析来看,问题主要集中在动态一侧高不良、线路大方向、轨枕空掉形成三角坑、轨距不良,同时从垂加线型来看,钢轨也存在一定的波磨。从道岔有害空间测量水加二级的位置来看,晃车点在尖轨以北处所,也就是说集中较多的处所不是因基本轨磨耗而形成的晃车。基本轨磨耗部位的晃车可能引起402.909的晃车值。也就是说在不换基本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可以消除26号单组道岔的晃车。3. 现场调查情况以下是12月24日上午,*长、*等和我们共同对现场调查后整理的资料。 (1) 全站仪测量。我们车间全站仪测量的次数不少,但我们没有直正的用好。这次段里又安排了一次测量,我们首先全面根据测量组原测量的数据,进行精确定位。要求根据测量结果全面拨正后,实现图上消灭大方向。通过测量数据来看,上行状态比下行略好一些。设计中主要是考虑以道岔拨量少为主,所以在设计上两头直线需要顺一些。行别里程拨道量行别里程拨道量行别里程拨道量行别里程拨道量下4027000下40309013上4025500上40295010下402710-3下40310015上4025601上40296013下402720-4下40311017上4025703上40297015下402730-8下40312018上4025800上40298017下402740-12下40313019上4025900上40299017下402750-12下40314418上4026000上40300018下402760-14下40315020上4026101上40301019下402770-16下40316022上4026204上403020下402780-19下40317022上4026306上40303515下402790-21下40318020上4026404上40304018下402800-23下40319021上4026503上40305018下402810-23下40320019上4026603上40306015下402820下40321018上4026700上40307016下402830-26下40322019上4026801上40308022下402840下40323022上402690-4上40309022下402852-24下40324019上402700-5上40310025下402860-25下40325017上402710-6上40311028下402870-23下40326013上402720-5上40312032下402880-23下4032708上402730-740313029下402890-224032843上402740-1440314027下402900-194032900上402750-1540315032下402910-17上402760-1640316034下402920-18上402770-1140317028下402930-17上402780-1040318027下402940-13上402790-1040319026下402950-12上402800-1040320023下402960-9上402810-840321024下402970-7上402820-340322024下402980-9上402830-640323026下402990-2上402840-640324026下4030001上402851-740325024下4030103上402860-640326025下4030203上40287040327017下4030305上402884-740328015下4030408上402890-340329013下4030509上402904140329911下40306010上402910140331011下403070上40292004033207下40308014上40293044033301上40294064033400(2) 现场20米弦绳测量(外口)枕木号方向备注枕木号方向备注枕木号方向备注11.897-2193131.299-11951511010197271103-0.519929010512011110107-1203113010902051.51501110.52070.5170.2113020901911151211-0.521-21172一动213023-1.51192215025-11211.5217127-212312191.529-1125-1221031-0.61270223-1330129-1.5225-0.53501310227-0.5370.3K402+8001330229039-1.5135-1231-0.541-0.5137-1233-0.54301390235045014102370.5470.514302390.549114512410.551014702430.8531149-12450550.8151-1.524757-2153024959-3.5护轨155025161-3157025363-1159025565-1161-0.525767-21631.525969-0.61651.52617111671263730169126575317102677721730269792175127181217722738321791.5275852.5181227787318322798921852281912.518712839321891285950.51910.5287(3) 40米弦绳测量数据(里口)枕木号轨距水平方向备注枕木号轨距水平方向备注1026号尖向北29-0.530.531-25-233-3.57-335-49-337-3.511-2钢枕139-413-241-315-443-317-645-319-5钢枕247-221-349-4.523-4.551-4.5护轨25-2.553-2.527-1.555-3测量同时对轨距和水平进行了测量,从测量结果来看,除基本轨尖轨尖端处轨距大8mm外,静态下轨距和水平几何尺寸以及变化率都较好。但从用20m弦绳测量的结果来看,轨向变化率、长波轨向与段的要求明显不达标。段上要求的是一绳间不允许大于2mm,二绳间不允许大于3mm且百米内不允许有两处及以上,但我们测量的数据中40m范围内长波轨向最大6.5mm,百米内达3处以上。(4) 轨件状态及零配件26号尖轨尖部基本轨磨耗问题比较突出,这也是晃车关键点争执的焦点。通过车载报警位置来分析,此处位置在K402+850,报警点在K402+860以北的点不可能由此引起。但这处轨距较大,具体整治以直向为主,不能因轨距而造成线路方向。除基本轨外,其它轨件状态良好,辙叉已焊联。护轨磨耗需要进行调查,或要更换。轨下垫板需要处理,尤其是贝氏体辙叉下的垫板,必须全面处理。不允许存在调高垫板。个别混凝土枕T型螺栓失效的,必须处理。(5) 人工添乘24日晚上,*工添乘D527后给我打电话,告诉我在进入前就有感觉,重点在护轨处。因此全面拨正线路,处理护轨处的方向是消除26号道岔晃车的重点。4. 整治计划(1) 结合数据,在12月25日前完成定位数据,按要求采用绳拉的方法确定间隔5米的拨量点。拨前必须按测量数据精确定位。(2) 力争在12月28日前完成拨道。(3) 29日进行拨道后的捣固、整细工作。同时力争完成打磨工作。主要打磨所有焊缝,要求不平顺轨面低于0.4mm,作用边顺向不大于0.5mm。贝氏体辙叉奥贝钢与钢轨组装处、奥贝钢心尖,防止掉块。(4) 更换直股护轨,利用60新轨重新制作减磨护轨。(5) 安排更换14道岔,同时利用点焊接六眼辙叉。尽量多焊。(6) 在1月3日前重点捣固,消灭三角坑、空吊。岔区争取做到无板。全面消除垫板,吊板。(6) 1月4日前完成零配件整治。消除失效T型螺栓、零配件失效等工作。利用天窗对接头进行全面打磨。(7) 通过和*、*及*工沟通,我想为彻底改变大家的认识,当然包括我原来的误解,在基本轨磨耗严重的情况下,不换轨件,通过全面拨正线路,也能消灭惯性晃车点。*提出的“分析先于整治、方案重于作业、基础方为根本”和“基础达标、快速创优”的理念也是我们此次整治的基本思路。三、 整治过程在方案确定后,我和书记、张副主任进行了分工。根据*工要求,倒排工期。方案确定中,段里明确要求一是全线定位严格按设计资料提前定位、自己制作减磨护轨、全面撤板捣固、全面打磨不平顺接头等工作。根据这些任务,我们对维修工区和检修工区进行了分工,整治过程如下。1、24日现场调查、全站仪测量、调查工作量。下午开始拆下旧护轨,维修工区制作。当天夜里20:00点收到设计的测量数据后,我和张主任连夜整理核实。晚上*工添乘527核实晃车点。2、25日现场定位、完成护轨制作。安排打磨。3、26日利用下行天窗,全面拨正线路,拨了26号道岔、12号道岔。并开始进行撤板捣固。安装减磨护轨。4、27日拨正12号道岔以南及2号道岔线路。5、28日全面整细拨正线路。6、29日全面打磨、撤板捣固,处理螺栓失效、调整快不密贴。周工添乘后,*工通知晃车点减少,但叉心处仍有感觉。7、30日全面改道,突出三率整治。上午*工到现场,检查中发现贝氏体辙叉翼轨下垫板没有撤除,从贝氏体心部到翼轨过渡中落差较大,有冲击角。在撤除垫板的同时,在心轨下垫了2mm尼龙垫片。晚上*工再次添乘527,感觉叉心点消除,集中在尖轨中部。另外对402+910处前后的报警现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加强打磨,改善轨轮关系的意见。8、31日全面整细,并在尖轨中部进行作业。但效果不明显。周工添乘仍然在尖轨中部晃车。安排打磨。9、2009年元月1日。上午*工到现场,就尖轨处晃车处所进行分析,确认应是限位器顶死所造成。建议放到3月份再处理。整理7道、3道高低等几何尺寸,全面清理道床。四、 整治结果到今天为止,各种检查数据通过分析来看,一是晃车点减少,二是每天报警个数减少,三是车载报警值减少,四是通过黄局长添乘来看,*市南岔区没有晃车是难得的一次。这说明在*的要求下,我们认真贯彻*长的要求,采取集中整治的方法进行整治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序里程速度水加水加级别日期机车号车次人工感受1.1402.858165.10220081221541D527南岔区晃车明显,下行出一、二1.2403.132165.10220081221541D5272.1402.862165.10220081225541D5272.2403.151165.10220081225541D5272.3403.208165.06120081225541D5273.1402.866165.11220081226541D12526号进岔前晃车、护轨处晃车、尖轨处晃车、12号道岔尖轨处晃车、岔心处晃车3.2402.918165.10220081226541D1253.3403.120165.06120081226541D1253.4403.164165.11220081226541D1254.1402.871165.10220081227541D527叉心处晃车、尖轨处晃车、12号尖轨前后晃车4.2402.901165.06120081227541D5274.3402.936165.06120081227541D5274.4403.135165.10220081227541D5275.1403.124165.06120081231541D527尖轨中部仍有晃车的感觉,明显低5.2403.158165.10220081231541D5276.120090102541D527尖轨中部略有感觉。不知有无数据五、 感想通过此次整治,我有很多感触。我从一个计算机盲到现在及时根据段下发的轨检车资料进行看图分析,我个人认为我从思想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通过此次26号道岔的整治,*、*和*工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让我对晃车的概念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下面我总结了在整治过程中需要突出注意的几点,请各位工、班长参考。其实我们车间的差距我在今天有了一个结论,拿三个站的晃车来比,结论是“以前我们的认识、方法有问题”。我下面我谈谈我的体会和大家共勉。1、 落实*要求不动摇*在我段南岔区现场检查后,针对现场问题提出了“基础达标、快速创优”的理念。这一理念的其实,需要我们从基础抓起。冻结接头失效、基本轨为何磨耗、第二限位器没有安装、接头不平顺等问题全是基本方面的问题。我在安排上由于站线更换木枕、集中修、换轨、捣固等各种施工的影响,没能很好地抓好基础整治工作,只是做了安排,没能盯住工区从线路方向做起,这是我做得不到位的地方。通过此次整治,*提出的“分析先于整治、方案重于作业、基础方为根本”的思想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等商定方案、添乘感觉,整个整治过程有序可控。在今后我一定从车间要求,先抓方案,后抓作业效果。确保干一处保一处。2、 贯彻*要求不动摇*在多次现场检查中,对三率提出了要求,通过现场检查来看,轨向及变化率远达不到要求。*要求采用40m弦测量,我们在今后必须严格落实这一要求。今后只要有偏差,现场调查必用绳。绝对不凭眼看,先做不用道尺检查的活,细整方向。针对尖轨、基本轨磨耗问题,改换的必须换,但不能把这当成晃车的借口。3、 落实技术科指导意见不动摇技术科在整治偏差中做了详细的安排,尤其是对作业顺序有比较明确有界定,但这一工作在我们车间落实的还有一定的差距,有些班长一不看图,二不用绳,除了轨距水平轨向,不知道有长波轨向和高低,不知道接头打磨三率。这是我们晃车整治不力所在。在今后的作业中,要求各位必须看图纸,在全面拨正方向前不在轨距和水平上做精细工作。轨距、水平的精细必须建立在线路长波轨向和高低完全达标的前提下。其次是突出打磨,从轮轨关系出发研究晃车。4、 定位控制是关键经过这次测量、拨正,在技术科的指导下,我们执行先定位后作业的思路,通过实践来看效果明显,且一次到位。段正安排测量工区把咱们车间的岔区先测一次,测后即定位。我们这次测量后的数据一定要用好,具体由张主任负责。自今年开始每季度要测量一次定位桩的数据,超限时全面拨正。具体测量工作由工长负责。5、 轮轨关系是关键这次整治作业中我感触最深的是有关轮轨关系的探讨,在研究方案的整个过程中,我认为段上强调的从表象找根源,解决晃车找关键的思路是清晰、正确和可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晃车里程位置的确定:车载报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