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城市案例总结.doc_第1页
山水城市案例总结.doc_第2页
山水城市案例总结.doc_第3页
山水城市案例总结.doc_第4页
山水城市案例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水城市”理念最早是由钱学森先生在1990年7月31日给北京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提出的。钱学森教授提出,山水城市概念是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诗词、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现代城市建设结合起来。苏州的网师园,位于长长的、窄窄的小巷内,犹如抒情诗中的一串含蕴丰富的省略号,其意义表示: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富者我不攀,贵者我不顾,故“轩车不容巷”宋代大诗人苏轼对竹子情有独钟,“无竹使人俗”,王献之的“不可一日无此君”,因为竹子代表气节高尚;莲花,“出污泥而不染”;这些植物都寄托了园主人的人生态度,即与世无争,自我清高,自在逍遥。山水城市的含义有两层,一是从大的环境看,指那种依山傍水,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建设主要是指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如依山造林,为城市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修渠引水,为城市提供生活用水又可以提供景观用水和一些水景的建设;而对于中国国土上的大部分城市来说,大多位于平原地区,没有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在这些城市中建造山水城市只能从第二层含义出发。第二层含义是从小的环境看,指的是在城市中的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等比较小的范围内进行的环境景观的建设,主要是学习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以人工建设为主,模拟自自然中的山水,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古典园林的建造对于绿化是非常重视的,园林各要素的分配是:“一分屋,二分竹,三分水。”勒 柯布西耶设计的萨伏伊别墅:“占用了大自然一片绿地,就要在屋顶上还给大自然一片绿色”2006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中国城市环境保护报告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出现三大新问题:一是城市环境污染边缘化日益显现;二是城市机动车污染更为严峻;三是城市生态失衡不断严重。“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水而灵”“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孔子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人的世界观和生活态度。永康市溪心片区城市设计浙江省永康市是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地级市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的低山丘陵地区。永康,古称丽州,相传,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孙权之母因病到此进香,祈求永葆安康。吴国太病愈,孙权大喜,遂赐名为永康,并单立为县。唐朝时曾擢升为州。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2010年末户籍人口达到57.34万人,外来人口30余万,现辖11镇、3街道和1个经济开发区。1. 城市区域特征溪心片区位于永康市东南,东南临永康江,西南侧由山体包围。规划范围东南至永康江,西以金胜山为界,北至城南路,总用地面积为 403.2 万平方米。溪心片区西有金胜山,是今后全市的大型城郊公园。南部为永康江及山体,并与白云风景区相连。片区现有白坝溪和三联坝两条溪流,水流常年不断,自然环境极佳。片区内分布大小村庄 8 个。现状空地主要是农田、小山丘、河流,农田主要分布在永康江沿岸,小山丘主要分散在西南部。2. 城市区域环境优势(1)山体的优势片区的西部有金胜山大型城郊山林公园,南部有悠然起伏的白云山景区。整个片区天然绿化良好,植被极其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形成。(2)水系的优势片区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永康江由西南向东北经过片区东侧,三联坝由南部永康江发源,由南向北穿越片区用地。片区亲水性良好,适合发展有特色的城市滨水空间。3. 设计面临的问题(1)地理环境问题片区西部和西南部多为坡地,整体地势较高,有利于创造趣味空间环境,但不利于施工建设。东部及东北部皆为平坦农田,适合建设的需要,但易受洪水的威胁。(2)建筑景观问题片区内有八个居民点,居住布局零乱,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环境质量差,整体居住品质低劣,且居民点所处位置为新区中心,对城市的发展有相当大的阻碍作用。(3)产业区块问题片区北部现有村属溪心工业区,主要为家庭作坊式,设备简陋,且有一定的污染,对城市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4. 规划设计的对策(1)总体布局根据溪心片区城市设计的定位及目标,本片区的功能以居住为主,用地大致可分为居住、文化娱乐、教育、旅馆业、办公、商业、绿地、医疗卫生等类别。其布局形态遵循开放、灵活、便于使用、易于分期开发的原则。规划结构主要由中心区、居住区、滨水区、度假区等四大功能区构成。城市空间基本由“四轴”“、三环”、“二带”、“一心”构成 :以南北向的金胜路南段构成本片区的景观主轴,轴线的南端底景是白云山的绿色山峦,北端是中央广场,向西北延伸进入旧城 ;东西向的外环线为本片区的景观副轴 ;以中央广场为核心景观空间,金胜路南段中部东侧是以水为主题的步行商业空间。空间景观序列由通过金胜路、永康江、三联坝、金胜山等线性空间串接,形成本片区的主要空间景观序列。(2)水空间系统的营造溪心片区水空间的设计处理主要依托场地中永康江和三联坝的环境,营造出滨水居住区的滨水公园和城市步行商业街的水街。永康江沿岸设临水步道、路灯、台阶、坡道、栏杆、绿化等,突出宁静、平和的主题。滨水居住区的公共空间呈楔形插入城市居住空间,使滨水区渗透入城市,居住空间和滨水地区的步行系统紧密相联,使居民能够顺利地到达水边来欣赏景色。溪心片区范围内的三联坝是反映场地特征的主要城市设计元素。三联坝在古时用于灌溉水田,本次设计在对三联坝河道进行整治的前提下采取局部改道、拓宽、抬高等手段,将水域引入休闲广场、步行商业街和城市中央广场。在休闲广场中,利用三联坝,拓宽水面、糅合地形的起伏,形成一处自然气息浓郁的空间环境 ;在步行商业街设置以水为素材的艺术作品,通过喷泉、水街、叠水、溪流等园林手法,使水的空间素材成为商业文化空间的联系纽带 ;在中央广场更注重建筑的室外空间环境须有亲水性的空间元素,使水环境自然地渗透到城市的各个角落,与城市生活融为一体。同时还加强永康江的水污染治理,利用该坝蓄水功能控制水位高差的变化,以防洪排涝,为市民提供丰富而洁净的亲水空间和滨水景观空间。(3)坡地住宅空间的处理针对溪心片区西部为地势较高的坡地,且已拥有自然景观优美的金胜山大型城郊山林公园,规划中将此处设计为坡地住宅居住区,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互交融,居住环境溶入自然生态中。建筑体型与坡地环境协调,体型不大,且处理成坡顶或退台式,与山形相得益彰。建筑成为整体景观的组成部分,一方面要考虑到外界视线观赏建筑,另一方面也要考虑生活在建筑中的人们有条件去观赏周围的景观,应使住宅室内的主要房间及户外阳台平台等均有良好的景观视野。同时,将坡地的自然地形和环境渗透入居住区,楔形绿地插入住宅组群,真正体现人居环境与自然山水的亲密性。本溪本溪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城市,旧名“本溪湖”,这里矿藏丰富,被誉为“地质博物馆”,以产优质焦煤、低磷铁、特种钢而著称。主要旅游景点有本溪湖、本溪水洞以及东北道教名山九顶铁刹山等。山野菜、人参、鹿茸、冻梨等是当地著名的风味特产。环保打造天蓝水清本溪市区内最高的山峰平顶山,每日都会迎来很多的晨练者,攀爬在山顶可以俯视整座城市。就在这过去两年多的时间里,人们能感觉到这样的变化:往日里遮挡其视线的晨雾总是会提前散去,工厂烟囱里冒出的那一缕缕黄烟颜色变淡了,河道中那一股股污水消失了,眼前这座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城市随之变得清晰且富有生气。这一切让人无比欣慰。点亮母亲河的风采太子河是本溪的母亲河。在本溪市区,太子河正好横贯东西,地图上,这条穿越城市的河流蜿蜒而优美,全长 26.85 公里。老本溪人对太子河独具眷恋,岁月的回忆无不镌刻着一个悠远的关于河流的情结。外地人一听到“太子河”的名字,便觉得古风古韵,得知这条河流不仅穿越乡村和山峦,还穿越了城市的中心区,就越发神往。踏着父亲山的肩膀平顶山,海拔高度 657 米,作为本溪的城中之山,她与太子河遥相辉映,养育和庇护着山城人民代代繁衍生息。山上植被茂盛,物种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95%以上,被喻为本溪的 “城市之肺”。多年以来,由于平顶山基础设施陈旧、景区景点贫乏,广大市民希望这座父亲山也能壮阔起来。1600 米长、3 米宽的登山步道已成为本溪市民休闲健身、追求健康生活的一个品牌,登山成为一种需要,一种文化,2000 多级台阶的登山步道被市民亲切地喻为政府与百姓的连心道。营造有序的城市空间本溪市除了平顶山之外,还有一座海拔略低的城中山公园望溪公园。近年,市政府维修、改造、新建了园内部分道路,改造面积达 13800 平方米,新建一处近 3000 平方米的休闲广场,还对烈士纪念碑、铁索桥等公园景点及设施进行维护。公园里原有的动物于 2007 年搬迁至新建的动物园后,市里对整个园区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新建了面积近 6000 平方米的异石园,使这个有着 50 余年历史的公园继续焕发青春活力。现在,每天都有大批来自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午餐之后,携伴来此,沿着公园甬路散步谈天,走上一圈,会遇到多伙相熟的朋友,大家不断地打招呼,不断的微笑,堪称本溪独有的休闲一景。浏阳市朝发大围山,一路浏阳河,夕至烟花城广州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到明、清时,广州城从番、禺二山小尺度的山水格局发展到中尺度的“云山珠水”,以白云山系的越秀山为制高点,面向珠江,形成历史上典型的“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的山水城市格局。中国古代的方位观念也很独特:前南后北,左东右西,而与今天人们普遍使用的源自西方的方位观念恰好相反。绥宁县城山水城市绥宁县位于湖南省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海拔约300 m。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675%,活立木蓄积量为100417104m3,有数十种国家和省市重点保护珍稀动植物。绥宁县城山川秀美,风景秀丽,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同时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县城建成区是一片沿巫水弯曲的狭长地带,四周青山环抱,生态条件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巫水贯穿城区,迂回曲折,波光粼粼,素有“绿洲明珠”之称。适宜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景观,美丽的山水,为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条件。现状山水格局青山叠翠、金水绕城绥宁县城的山川地貌切合了中国传统风水筑城的理念,孕育了县城独特的城市空间环境。县城群山环抱,巫水河和虾子溪从城中穿过,巫水河20年一遇的洪水位为29773m,绥宁县城建设用地基本上在298 m标高之上,不受洪水威胁。现状建设用地大部分在河流阶地之上,面南朝阳,左右两侧峰峦起伏,弯曲的巫水河从其南面蜿蜒流过,背靠植被茂密的主山万家岭,与河对面的案山大公岭形成轴线对景,行政中心县政府正位于轴线之上。县城空间布局吻合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风水思想,形成青山叠翠、金水绕城的独特山水格局。城市空间发展条件分析县城城市建设的可用地少而差,但是山、水、林的大量存在也为建设山水园林生态城市提供了条件。县城长铺镇只有沿巫水河两岸较宽的狭长地带,用地条件较好,部分缓坡地带经过适当的工程处理也可作为建设用地。其他大量的山体由于坡度较大,不适宜建设,必须严格保护下来,作为城市生态用地。大量生态用地为建设山水园林城市提供了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建设与保护,可以建设成为具有明显园林生态特色的山水城市。绥宁县城的总体形态:绥宁县城依山傍水,江河掩映,青山环抱,巫水、虾子溪、白岩水三水穿城而过。城在山中,水在城中,具有典型的山水园林城市特色。规划注重城市整体结构的合理和山水格局的保护,依托老城区,拓展新城区,整个城市一方面沿巫水河呈带状发展,形成以绿洲大道、中心路、东正路、人民路为城市中心轴的带状生长形态;另一方面于周边适宜建设地段积极开发新区形成城市外围组团。城市空间结构遵循绥宁县城的自然山水格局,结合县城的城市形态,绥宁城市空间形成“两心三带四团”的组团式山水园林城市空间结构。两心指主山万家岭,与巫水河对面的案山大公岭形成两个相呼应的绿色生态核心,作为城市生态公园,奠定绥宁县城山水城互融的生态格局。图4基于风水思想的绥宁城市空间结构三带指巫水河、虾子溪、岩水河三条环绕的蓝色飘带,它们既是城市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也是城市主要的生态维育区,同时,还是城市形象展示的前沿。四团指由7个片区构成的以城区中心组团为主,三个外围组团为辅的四个城市组团。其中万家坪片区、长铺片区、大公坪片区和大寨片区组成绥宁的中心组团,作为城市的中心区,土地利用以行政办公、商贸服务、文化娱乐、科研教育和居住生活等综合功能为主。袁家团片区位于巫水河下游,现为农田,规划建设成为新的工业、仓储组团。平溪片区规划建设成为以铁路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商贸、交通、仓储以及部分居住用地的组团。穿石片区负阴抱阳,背山面水,风水流畅,结合水库的建设规划形成以居住、市政以及体育娱乐功能为主的组团。在片区之间通过河流水体、绿地、山体等自然生态条件有机联结,形成城市建设区与河湖水系、生态林地、农田等生态要素间隔相嵌的空间肌理。基于风水思想的山水园林城市景观控制在景观建设当中贯穿风水筑城的理念,共同构建城市景观体系,使现代城市建设结合传统风水中对自然生态的保护、景观营造等有价值的理念,创造良好的生态景观模式与景观格局,提高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图5)。整体山水景观格局控制县城四周的山林对县城如臂环抱,加以保护与组织,形成县城绿色的背景景观;结合城市道路和河道,在城区周边山体制高点营造传统“塔”“阁”,增强传统文化氛围,形成整个城市的景观控制点;巫水两岸的景观建设是重点,规划以路代堤沿河侧建设带状观景游园,充分显山露水,尽显山水城市风貌,形成山、城、水互融的景观格局。城市景观面与景观节点控制城市中以公园、广场、街头游园等形成城市景观面。具体为巫水、虾子溪两岸滨河地段;城市公园周边区域;整个城市的四周的山体景观控制带,火车站周边区域及城市的外部环境生态控制带。城市景观面的规划设计应始终贯彻山水园林城市的原则,强调山林特色、湘西绿洲特点,贯彻玲珑秀美、依山带水的尺度和格局特征。城市景观节点是对城市风貌有重要影响的桥梁位置,干道交叉口、城市出入口、标志性场所等。对主要道路的对景通过建筑和标志物引导视点,构成城市的景观节点,具体包括城市东、西、南三个出入口;城市三座桥梁的两端地段;市民广场、县政府、中心路等核心点。城市景观轴线控制严格控制规划的市民绿色广场及市民景观大道两侧的建设,保持城市风水轴线畅通,强化龙穴县政府的景观形象,形成联系主山万家岭与案山大公岭的城市主要景观轴线。绿洲大道作为城市主要景观大道,贯通两端的城市郊区公园山岭形成对景。苏州人工山水城中园,自然山水园中城山水城市风貌可大体分类(1)历史文化型城市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占有重要影响地位,并以其大量珍贵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蕴深的历史文脉及其典型的城市景观,由此而展现出显著的城市风貌特色,如孔府故地曲阜、江南名城绍兴就是属这类典型的历史文化型山水城市。(2)经济发展型该类城市一般多为后起发展城市,由地域经济结构和布局发展形成,往往具有某种产业(行业)的明显优势,形成在一定地域或空间型的经济实力、中心力和辐射力,反映出较强的经济风貌特征。江西钢基地新余、铜冶炼基地贵溪均属于此类经济发展型的山水城市。(3)风景旅游型城市及所在地域拥有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在城市经济总体构成中,风景旅游业已形成(或将形成)产业优势,并由优美的城市山水环境和丰富旅游景观而形成城市特色与魅力。如山水城市桂林、肇庆、苏州均属风景旅游城市。(4)自然生态型城市拥有优异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包括山水自然环境、生物物种环境、人居环境等,各项环境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标准,墓本没有人为性污染,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积谐,展现出较明显的生态环境特征而形成城市的独特风格。赣东北边睡山区婆源县城(紫阳镇、朱熹故里),山青水秀,环境清幽、森林葱郁,物种繁盛,就是颇为典型的自然生态型山水城市。(5)综合型(或多形态型)该类城市风貌不是以某种单一的类型表现,而往往兼融两种以上类型风貌特点,如既是历史文化型,又是风景旅游型或经济发展型。当然,在多类型中也必然存在形成和影响城市总体风貌中占主导作用的因素,从而表现出较为突出的主体风貌特征来。象杭州就既是历史文化型又是经济发展型的城市,但它以其优美秀丽的山水环境和丰富的旅游景点所构成反映的城市风貌特色更为突出,成为其城市的主体风貌特征,故通常人们都将它视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一般山水城市风貌的基本形态构架包括(l)山水形态它是山水城市风貌构成的地貌特征,也是区别于非山水城市自然环境优势。山水形态,确立了城市自然空间(包括平面和竖向)的总体轮廓,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空间画面,构成了城市轮廓的自然序列组合与韵律变化美感,也为城市形成了自然山水的优美环境和景致,是山水城市最重要的标志性形态。(2)文化形态它反映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内涵,是属于一种深层次、高品位展现城市风貌的形态象征,如悠久渊厚的历史文化,自舞纯朴的民俗文化,现代都市文化采风,都是构成和反映城市文化涵量及其最蕴深和内在地影响着城市风貌的主要形态表现内容,为增强城市文化的气围与形象,应大力发掘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对名胜古迹及各类古文物、古建(构)筑的保护。要特别忌防在旧城改造中盲目拆建或翻修,应注意在城市文化表现形态中保持历史时空的延续性和完整性。(3)经济形态经济形态是直观反映城市发展演绎的标志性形态,在现代经济与科技高水平发展的今天,它们渗入城市建设的影响亦日愈增大,不同的经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与手段、规模与布局,都将对城市总体格局及其风貌产生影响作用。显然,过去的小规模生产方式,同现代化大经济及高科技,所表现的经济形态特征和产生的对城市风貌的影响及效果也是各异的。(4)建筑形态作为社会、经济、文化综合载体的建筑,它们从纵横双向时空上展现着城市建设发展古貌及其艺术风格;在这一特定意义上,建筑又亦如映示城市蕴丰内涵与风貌变化的多棱镜,为城市折射出绚丽的注目的光彩。可见,建筑形态包括建筑形式、结构、材料、装饰、风格等,对城市风貌的构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此,我们在建筑形态的确定和建筑艺术的创作中,应当认真地研究城市的历史文化,研究城市(地域)的传统建筑形态,才能创造出既适合城市环境背景又富有个性及地方特色的时代新建筑。(5)绿化形态山水城市绿化形态,除应具有显著的乡土树种特色外,还应注重于山水地貌环境的相宜协调,形成浓郁的乡土山水环境情趣.除按城市需要设置的防护林、生态林、水源涵养林及其它专用林地外,应以风景林、果木林、常绿林为主,采用点、线、面结合,乔、灌、草结合,花、果、色、香、形兼具的布置原则,加强城市的竖向绿化,突出市树、市花特色标志性作用(注:目前城市绿化中市树、市花、省树、省花的展现率普遍较低),共同构成城市立体型绿化形态结构和丰富多彩的绿化景观。宜居城市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宜居城市”的表述是“创造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建设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宜居城市”.中国宜居城市研究报告指出:“宜居城市是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是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与和谐的社会和人文环境的完整统一体,是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该报告还从城市的安全性、环境的健康性、生活的方便性、出行的便捷度、居住的舒适度等五个方面,构建了宜居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2007年5月30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发布了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标准,将宜居城市的评价标准概括为六大方面:即社会文明度、经济富裕度、环境优美度、资源承载度、生活便宜度、公共安全度.宣城山水城市宣城,地处安徽东南部,东邻江浙,南倚黄山,北近长江,襟山带水,风光秀丽。自秦以来,宣城已有2000多年悠久的历史。经过历代先人的开发治理,已成为江南名邑,在安徽素有“南宣北合”之称。宣城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共宣城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皖东南中心城市。宣城素有“山水奇秀冠于东南,风流文采有其人”之称。城北的敬亭山千壑竞翠,城东之水阳江万水争流,襟山带水,远近闻名,具有山水自然资源。规划建设中的城南扬子鳄湖公园,以森林公园为背景,拥有大面积水面,将成为水上运动,旅游度假、探幽揽胜之地。宣城城市发展带包夹在自然山水之中,形成“真山真水园中城,叠山理水城中园”的整体景观风貌特征。山水城市必然也是城市绿化水平很高的城市,城市绿地率应在30%以上,生态效应非常之好。宣城是千年古城,也是发展中的城市,用地条件相对较好,因此完全应该做到高绿地率。宣城环城西路人行以北路段的道路与建筑的结合,地区工会楼和党员培训楼结合;有的地方不注意整体性效果则很差,如状元北路建筑与地面的处理,购物中心大厅地面与叠障路的关系,锦城路玫瑰园建筑形式与商住楼的不协调等等。每个城市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特色美。宣城古鳌城已荡然无存,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要恢复鳌形,要形成几条景观视廊,从敬亭山顶到城南的鳄鱼湖,中间经过景观绿带形成一条景观轴,从龙首塔到谢眺楼到景德寺开元塔形成一条景观视廊。从开元塔到双塔形成一条景观廊。景观视廊要保证视线通畅,重点文物古迹凸现。到不久的将来,宣城一定能以“山明水秀揽胜地”的特色再一次显扬于江南。费县山水城市景观费县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处鲁中、鲁南山区之间。县境北部有蒙山东西横亘,中部、东南部为河谷平原,其它地方为连绵丘陵;整个地势呈北高中低,西南次高,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全县河流众多,均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其主要河流有温凉、浚、杭、谏等四大干流及其支流。费县历史悠久,春秋时称费邑,战国时称费国,西汉初特费县.一直延续至今。境内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有西西蒋龙山文化、尚子商代文化遗址、苑上汉墓群、费县故城遗址等;同时,费县历代名人辈出,哺育了颜真卿、阂子寒、左宝贵、王杰等历史名人。由此可见,费县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且天然地具备了建设山水城市的自然要素。城市规模与山水聚结相吻合,寻求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风水认为,山水聚结形势决定了城市的规模。因此,“山水大聚之所必结为都会,山水中聚之所必结为的城市形态与自然山水要素紧密配合。本次规划继承了这一传统手法,它结合费县城市周边的自然山地围合形态以及城市的自然生长过程,把未来的费县城区规划成“城廓田林一体化,依山傍水三组团,的形态格局(图3),从而使城市巧妙地嵌合于自然山水之中,形成城与山水、人与自然的两情相洽、相互渗透的山水城市环境。城市景观从自然山水之中取得绝妙的背景、衬托、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在我国古代山水美学思想和风水观念的影响下,我国古代“风水城市”着力追求一种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首先,它以主山、少祖山、祖山作为城市的背景与衬托,形成重峦叠峰的、多层次的天际轮廓线,并增加景深与距离感;其次,它以河流水面作为城市前景,形成平远开阔、倒影婆姿的观景视野;第三,它总以案山、朝山、龙虎砂山或界水作为城门、楼阁、道路、轴线的对景或借景。遵循上述手法,为创造良好的山水城市景观,费县城市景观风貌规划提出了下述规划对策。城区道路要与周围山体保持良好的对景关系,使道路成为景观视线走廊,把山体景观引入城区。有意识地扩大城区水体面积,增加水体在总体规划中的可见性.进一步突出其风水特色。控制城区建筑物高度及建筑上山,防止高层建筑对于城区天际轮廓线及城区自然山水空间尺度关系的破坏,并从景观保护要求出发.以建筑、用地与景观三协调为原则,进行建筑层数分区。为保证从主山、朝山、案山、左右砂山上可看到较好的城区景观,规划要求对城区建筑物屋顶及设备的颜色进行设计管理,并清除有碍观瞻的广告招牌。运用风水构筑物,作为山水城市景观环境的点缀与修补按照风水的厌胜观念,“龙首为镇”,因此几乎每一个古代城市均建有厌胜塔,以镇邪祛煞。为了“兴文运”,而在古代城市外围建立的文笔塔亦比比皆是。此外,风水还在城市上、下水口处建造楼台亭阁,并辅以桥树堤堰,以增加锁钥气势;一些颇为讲究的城市水口,甚至成为著名的水口园林,如徽州水口园林等。这些风水构筑物,除了满足古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需要以外,实际上也是对山水城市景观的画龙点景(晴),是对山水形胜的增益或修补。笔者在编制费县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依据风水原理,相继提出了在案山、朝山、水口山等处构筑人工景点或风水构筑物的建议。这些人工景点或构筑物不但可以成为城市外围的视线焦点、控制点或观景点,而且可以成为城市形胜与城市地标。重视区域绿化与环境保护风水术对于龙脉(自然山体)十分关注,凡龙脉所经行的山或主山,均禁止挖山造坟,采石伐木,并备加培护。由于地表裸露的山被风水认为不吉,所以风水师也极力劝导人们植树造林,绿化“童山”。此外,风水术还要求人们在特定的地带如城市下砂水口、主山龙背等地段广种树木。这些作法,从客观上起到了区域绿化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作用,既净化环境,调节了城市小气候,又增添了山水城市的环境美。有鉴于此,笔者在费县城市总体规划中相应提出:充分利用城区周围山地、水系等自然条件,从区域环境着手,完善绿化系统,将城区绿地系统与郊外自然生态绿地系统融为一体。保护好城市周围的山体,特别是面向城市的山体植被,不但要保护还要进一步加强绿化。结合贯穿城区的四条水系(温凉河、护城河、干渠、洪沟卜加强清淤整治,沿河两侧拓宽20mloom,建设滨水生态游憩绿带,并通过这些绿带把城区内的点状、面状绿地串联起来,构成一体,烘托城市。湘潭山水城市湘潭位于湖南省的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属湘中丘陵盆地,市区南、西、北三面地势高,东面及中部地势较平。湘江似“母亲河”呈“U”形,其“U”形的开口方是东南和东北方位,不面环水。因势利导,应以河道为骨架,依水就势,坐水如山,作内城。市中心点应定在“母亲河”的“U”形内城范围的建设南路与芙蓉路交叉口的天鹤村处为宜,建设广场内先有的大型“君子莲”雕塑(莲城标志)一也宜迁移至该中心点。设想湘潭未来山水城市,以建设美丽的“母亲河”内城为中心的放射圈,对边界及旧区(外城)湘江两岸进行适当的改造。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协等政治中心迁移到内城的晓唐路一与吉安路处。平面组合可呈矩形,市政府为东宅,市委为南宅,市人大为西宅,市政协为北宅。形成“楼式四合院”。中设圆形水池直径199m(九九归园)布置盆景、假石山、喷泉,象征方中有园。政治中心与自然风水环境中心重合体现天人合一。开辟中心商务区,发展和壮大布市、米市、蛋市、药都、服装业、建材、槟榔集团及寸下莲基地等专业批发市场。开通四面环游路线,沿线有雨湖公园、和平公园、菊花公园、杨梅避暑洲、韶山纪念园、金三角森林公园、花明楼、鸟石寨、曾国藩故居、南岳、凤凰公园、云龙公园、昭山、宝塔、文庙、殿、亭、禅、寺及祠等。以及供休闲、娱乐、度假、旅游和参观旅游商贸园。浙江省龙泉市山水城市龙泉市位于浙南林区,原来对城市绿化不够重视,认为身处林区,就无需强调绿化。因此目前城市现状的人均绿地只有2.5m2,远低于国家要求人均7m,的下限。通过规划,近期人均绿地达到13.6m2,其中公共绿地10m2。远期达到人均绿地15m2,其中人均公共绿地12m2,绿地筱盖率达到35%.远景规划人均绿地达到60m2,并逐步使人均绿地面积达到世界先进城市水平。“山水”,作为我国传统的哲学与美学范畴,由来已久;它最初源于孔子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孔子的本意是采用“比德说”来阐明君子“知”与“仁”的德性,正如他回答子贡“知者何以乐水?”以及子张“仁者何以乐山?”时所言:“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据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切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而人,鲜洁以出,似善;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古代山水城市规划设计思想我国古代城市可分为都城、府城、州城、县城等多种类型,它们所处的历史、地理环境千差万别,但它们大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风水的指导,从而从城市选址、城市规模、城市形态、城市布局结构、城市空间组织到城市景观、城市地标以及城市大区域绿化和环境保护,均呈现出一定的共同性、普遍性或规律性,亦即本文下述古代山水城市规划设计思想。1、城市选址在山水交会处,使城市天然地具备自然山水要素,从而极其便利地形成浑然一体的“山水城”。在风水看来,“人之居处,宜以大地山河为主,其来脉气势最大,关系人祸福最为切要,若大形不善,总内形得法,终不全吉”(阳宅全书)。亦即,理想的城市环境应该是有山有水、背山面水或山环水抱;如果山、水要素缺一,即使城市内部布局形态再好,亦徒具吉形而无真意。其实,有山有水的地段,便于植树造林,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形成宜人的生态循环;此外,山水交会意味着阴阳(山阴水阳),刚柔(山刚水柔)、动静(水动山静)的对比与统一、相乘与相生,符合“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的我国古代山水审美观念。因此,有山有水遂成为我国古代山水城市选址的必要条件,而古代山水城市亦必巧妙地嵌合于自然山水之中,形成城与山水、人与自然两情相洽的最佳境地。但并非所有城市选址均能山水交会,此时则可退而求其次,尽量选择滨水地段筑城,以水代山。因为在风水看来,“风水之法,得水为上”,“吉地不可无水”,亦即水比山更为重要。所以,我国大多数城市要么设在众水交汇地段,要么在江河弯环之处,要么在出江人海口附近,好作水文章。2、城市规模与山水聚结相吻合,具有科学合理的环境容量。风水认为,山水聚结形势决定城市的规模,因此,“山水大聚之所必结为都会,山水中聚之所必结为市镇,山水小聚之所必结为村落墓地”。以四川间中为例,它地处大巴山脉、剑门山脉与嘉陵江的交会处,为“千里山水大会”,因而属中聚格局,宜为大郡、州邑。这种聚结观念,从区域环境容量出发,较好地界定了我国古代山水城市的建设规模与人口容量,既满足了山水城市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又避免了城市的盲目蔓延及其对于山水环境的破坏。因此,它有助于我们走出当前城市规模确定的误区。3、城市形态与山水要素相互渗透、紧密配合,并赋予象征性。风水极为关注城市平面形态。它最为推崇矩形、长方形等规整形制,认为矩形有利于气的流动,同时矩形的四正四隅对应着“天之四灵”(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八卦八风,代表了风水的四方四灵观念,故为吉。因此,在古代中国,只要地形许可,几乎所有的城市均按方形形制来规划建设;这种方城形制,以其形制的完整性与轴向性,独立地与自然山水环境取得均衡与协调。与此同时,风水也极偏爱那些因受自然地形限制而呈不规则状的城市形态。它擅于因地制宜,灵活变通,使复杂的城市形态与自然山水要素紧密配合,构成具有象征意义的特殊形态,并通过一定的“喝形”,将其复杂形态所象征的吉凶与人的命运相联系。如张仪、张若把成都建成龟城、萧何把汉长安建成斗城,东晋大风水家郭璞把温州亦建成北斗城,还有福建泉州、汀州的鲤城(寓意“鲤鱼跳龙门”)。这种城市形态的处理方法,对于我们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山水城市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即使喝形本身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喝形以其引类譬喻的表达方式,使山水城市成为可感知的环境形象,并表现出生动的联想能力与浓郁的审美情趣,给人以心理认同感和美感。4、城市布局结构与山水要素相均衡与统一。风水术认为,吉祥物体具有对称性与均衡性,因而风水著名的四神相应的“四灵地”(即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呈现出高度的对称性与均衡感;这种观念深深地影响了我国古代山水城市由外而内、由大到小的布局结构。首先,风水总是首选“龙虎正体”的均衡山水图式;该图式的龙虎砂山均出于穴山两侧,左右对称相抱。但这种理想图式在自然界毕竟不多,更多的倒是“左右仙宫”、“左右单股”等不完全对称“而有偏枯之病”的图式;对这些图式,风水往往通过与外山取得平衡、或利用界水替代龙虎砂山中的缺省者,来取得均衡形局的作用。其次,风水常以“分金立向”,确定主山城市案山朝山作为城市纵轴(或以地势坡向作为纵轴,如明中都凤阳城),以青龙、白虎砂山作为城市两翼,以城市前方的河流为横轴,“左崇而右实,右胜而左殷”,形成左右对称、纵深展开、众山拱卫、均衡统一的山水城市格局。第三,风水多以“穴点”作为均衡与统一全城的中心点、控制点或制高点。由于穴点往往关系到全城的总体布局,故其选择慎之又慎,一般选在地势高亢之处,以居高临下,总揽全局,并规定“京师以朝殿为正穴,州郡以公厅为正穴”,亦即在穴点之上须安置全城最尊贵、最重要的建筑,如朝殿宫室或衙署公厅,然后自穴点圈层式轴向扩展,次第建成城墙、城门、道路、街区,形成“天心十道”、全局总揽的城市格局。此外,风水也有意把一些小山圈进城内或人工筑成小山,作为城市主体建筑的主山或靠山(如北京故宫景山),这些小山也能起到内聚中心的控制作用。5、城市空间组织与外部自然山水空间同构,共同营造一种围合重重、内敛向心的封闭空间。风水有一套美格,为背负主山、左右砂山、前有朝案;这既是为了“藏风聚气”,形成良好、稳定的城市生态环境,也是为了在自然山水之中闭合与界定一个围合内聚、亲近可感的城市外部空间(即“外局”)。通常,风水以主山为屏障,青龙、白虎围合,前以案山遮护,剩下水流出口亦有水口山把守,从而构成山水城市外部第一重围护空间;如果在这一重围护之外还有主山后的少祖山及祖山以及青龙白虎外侧的护山,案山之外的朝山,再加上第二个水口山,就形成了第二重围护空间。这两重空间围合严密,“气不外泄”。如果朝山或水口山太低,有泄气之虞,则以镇峰塔增其高度、“障空补缺”,加强空间围护感与安全感。在取得城市外部自然山水的重重围护之后,古代山水城市内部仍采用多重围护的城廓模式,形成由外而内、由大到小的两套或三套城廓;城廓内则分为若干由坊墙围合的坊里,每个坊里又由若干个封闭、安宁的口合院落组成。这种围合,一层套一层,环环相套,形成一种城市空间组织与自然山水空间内外同构、有机生成、天人合一的空间模式,甚至一直扩展到王国的整个疆域范围,形成以帝都为中心,向外层扩展、直达王瓷边睡的理想模式。6、城市景观从自然山水之中取得佳妙的背景、衬托、层次、轮廓以及借景、对景,从而与自然山水建立呼应关系,突破其有限空间的限定。在我国古代山水美学思想和风水观念的影响之下,我国古代山水城市着力追求一种人工与自然相结合的、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首先,它以主山、少祖山、祖山作为城市的背景与衬托,并形成重峦叠嶂的、多层次的天际轮廓线,增加景深与距离感;其次,它以河流水面作为城市前景,形成平远开阔、倒影婆婆的观景视野;第三、风水认为“城门者,关系一方居民,不可不辨,总要以迎山接水为主”(阳宅会心集),因此风水总以案山、朝山、龙虎砂山作为城门、轴线、道路、楼阁的对景或借景,既使空间视线有所归依,又把山体景观引人城市,完善了城市景观与自然山水的呼应关系;比如间中城内街巷取向无论东西南北,总与远山相对,街的取名(如锦屏街、蟠龙街、笔向街)也强调了与山的对景关系。7、运用风水构筑物,作为山水城市景观环境的点缀与修补,进而成为绝妙的城市地标与城市形胜。按照风水的厌胜观念,“龙首当镇”,因此几乎每一个古代城市均建有厌胜塔,以镇邪祛煞;又据相宅经纂云“凡都省府州县乡村,文人不利,不发科甲者,可于甲、粪、丙、丁四方位上择其吉,立一文笔尖峰,只要高过别山,即发科甲,或于山上立文笔,平地建高塔,皆为文笔峰”,因而我国古代以“兴文运”为目的而在城市外围建立的文笔塔亦比比皆是。此外,风水还要求在城市水口处建造楼台亭阁,并辅以桥树堤堰,以增加锁钥气势;一些颇为讲究的城市水口,更建以文昌阁、奎星楼、文风塔、观音庙等较大型的古建筑群,形成著名的水口园林”。上述风水构筑物,除了满足古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需要以外,实际上也是对山水城市景观的画龙点景(睛),是对山水形胜的增益或修补;假以时日,这些风水构筑物,不但成为城市的视线焦点、构图中心、控制点或观景点,而且成为城市形胜与城市标志。比如常熟方塔的兴建,原本因常熟外砂山右高左下,“无宾主之辨”,“宜于苍龙之角(即城东)作浮图以胜之”;但实际上,方塔位于五条主要河道交汇于城市的焦点上,成为城市的标志和水道的对景,改善了城市原有山水形胜格局,奠定了常熟古城的天际轮廓线。8、重视城市大区域绿化与环境保护。龙脉是风水术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指连绵不断的山脉。风水认为,如果人长期沐受沿龙脉流行于地中的“生气”(地气),就可以吉祥如意,身心健康;并且,龙脉也只有“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例,土香而腻,石润而明;如是者,气方钟也未休”。因而,风水对于龙脉(自然山体)备加培育养护;凡龙脉所经行的山或主山,均禁止挖山造坟、采石伐木。由于地表裸露的山脉(龙脉)被风水认为不吉,所以风水师也极力劝导人们植树造林,绿化“童山”。此外,风水术要求人们在特定的地带如城市下砂水口、主山龙背等地段,广种树木。这些作法,从客观上起到了城市大区域绿化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作用,既净化环境、调节了城市小气候,又增添了山水城市的环境美。吴良镛院士总结了“山水城”三者相互起作用的关系,提出了“山-水-城”三者和谐发展的模式:即“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壮”、“城得水而灵”。吴良镛先生说:山水泛指自然山水,城市泛指人工环境。”“山水城市提倡的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其最终目的在于建立以城市为代表的人工环境与以山水为代表的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人类聚集居住环境。柳州山水城市塑造柳州市是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水资源丰富,建设山水城市条件得天独厚,具有“拔地奇峰画卷开”的山水特点。城内山环水抱,风景秀丽,石山林立,清澈的柳江穿城而过,像一条绿色的玉带,把市区环绕成一个“U”字形半岛,有“城在山水园林中,园林山水在城中”的美誉。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用“越绝孤城千万峰”、“江流曲似九回肠”的诗句,来描绘这个美丽的城市。山环水绕的自然山水以其独特的景色给柳州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自然景观财富。柳州市的城市绿地系统中由自然山体形成的公共绿地、风景防护林地占城市总绿地面积的60%以上,它构成了城市大环境绿化。山体植被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绿地的总体水平。可以说,柳州城市的绿地系统依赖于自然的山水资源,山水城市建设中整体生态效益的发挥离不开山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合理规划,确定山水资源的利用范围深化设计,确立山水资源的利用目标在柳州市山体景观保护规划的初步方案中,城区范围内的所有山体,以及城市出入口的山体和紧邻市区的山体,都被列入保护范围,禁止乱开采乱搭建。规划为不同方位的山体定下了“名分”:市区外围北、东、西三面的环状山体,构成城市背景大轮廓线,以“环野屏峦”命名;柳江两侧临江山体,形成山水相依的景观格局,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游赏廊道,以“江清壁秀”命名;南部大龙潭-洛维-白莲洞风景区,以及东部以三门江森林公园为核心的莲花山风景区,是城市生态循环的“绿肺”和“氧吧”;城市东边的古亭山诸峰、西边的太阳村诸峰、北边的沙塘诸峰,构成城市外围重要的生态防护林带,以“远影晴峦”命名;市中心的孤峰,形成城市的重要景观节点和地标,马鞍山、鱼峰山、鹅山、箭盘山、驾鹤山、灯台山、蟠龙山、马鹿山将规划为“八大名山”,打造成旅游品牌。柳州市正加紧编制“百里柳江”景观控制概念性规划,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得到贯彻实施。从上游大埔电站至下游红花电站之间108公里的柳江水域都在规划的考虑范围,其中上游湘桂铁路大桥至桂柳高速公路洛维大桥长约53公里的市区河段、面积约20平方公里的沿江区域更是景观控制的重点。规划对两岸景观实行控制和保护,体现现代山水城市风貌。规划提出的“风情柳江”、“人居柳江”、“活力柳江”、“绿色柳江”、“休闲柳江”等概念,让人耳目一新。一旦实施,古老的柳江将在优美的自然风貌上增添现代色彩,成为宜居城市最迷人的一部分。保护植物多样性,发挥山水资源的生态作用柳州市属于亚热带地区,适合亚热带植物生长,市区内石山天然植被原为森林,由于过去长期的滥伐和破坏,现在保存下来的天然林很少。大部分石山上树木多为现代封山育林后形成的次生林和人工种植林。一般情况下,市区石山大部分可以分为三类不同的立地条件:一是山体基脚,绿地由于山体上部土壤长期往山脚堆积,石山脚自然形成一条围绕山脚的纯土带,土层深厚,土壤适合植物生长的较广,现分布着松树、榆械、任豆、酸枣、乌桕、构树、苦楝、尾叶桉、牛尾树、小叶榕等树种,大部分为人工林;二是山体中部,形成土壤中夹带母岩崩解碎石块的土壤层,土层厚度中等,夹带石块多,土壤为黑色石灰土类型,能适应钙质土或喜钙植物生长,植物种类多为灌木或草丛,有夹竹桃、山胡椒、石山巴豆、华南云实、小叶山柿等树种;三是山体顶部,石灰岩体裸露,地势高峻、坡度陡峭,在岩壁缝硝间存在少量黑色石灰土,保水性能差,在石壁缝硝间生长着根系发达、耐旱及抗逆性强的灌木,植物多属多浆桑科植物,有石山榕、斜叶榕、山棕、小叶山柿等,植物多为野生植物。糅合文化,增加自然山水的意蕴内涵史前文化、刘三姐山歌文化、柳宗元文化、奇石文化是柳州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这些文化都与山水园林密不可分,是柳州园林景点的文脉和内涵。如何巧妙地把它们运用到自然山水的开发建设中,创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使山水富有灵气,是在山水资源利用和构筑山水城市中应着力解决的又一重要课题。简约化设计影响构建山水城市简约化创作的山水效应(1)最小干预,还自然山水本貌在尊重山水特色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依据中国国情进行改造和规划。将自然山水意境在城市中完整的呈现出来。极简主义的简洁、单纯的形式犹如中国山水画中的“留白”,追求空无的境界,引发人们的无限遐想,从而使作品更有某种不可捉磨的神秘感和艺术美感。这一点也正和山水城市思想相符合,以简约手法将诗画意境融入作品。1993年,彼得沃克在日本京都市以西,为矶崎新设计的高技术中心的景观,将日本传统的禅宗园以现代的构图方式进行了重新演绎(图1)。2)注重个性设计及隐喻表现在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表现和理解在景观设计中的地位体现日益重要,也是现代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在内容和形式上追求高度隐喻表现,不易轻易发现景观的寓意,但能根据公众对作品的切身感受和直觉体验来做出客观评价。作品强调与民众的直接沟通。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并非鼓励个人为标新立异而做出非常人理解的作品,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文化等等的综合理解和独特判断。个性化设计的表现手法强调个人对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和理解。彼得沃克的景观设计是前人所没有的,构图上讲求平面艺术,将各个景观要素充实进去。简约化手法对中国景观设计的启示(1)小尺度空间再现自然国内许多城市在营造现代景观时,通常为了与自然地貌相似,人造的山丘、水体、种植物沿着不规则的曲线大尺度的营造,为达到所谓的山水城市艺术效果。景观是否与自然山水一致未必强求,只要符合“美学”标准就可以,一味追求大尺度的山水城市,既劳民伤财又没有达到好的景观效果。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