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此区域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2.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黏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聚成血管丛,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包括鼻腭动脉、腭大动脉、上唇动脉、筛前动脉和筛后动脉。3.嗅沟(嗅裂):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为嗅沟(嗅裂)。4.总鼻道:以中鼻甲前部下方游离缘水平为界,在该水平以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不规则腔隙称总鼻道。5.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窦口鼻道复合体。6.鼻中隔偏曲: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痛等。7.蛙鼻:巨大或复发双侧鼻息肉可致鼻背变宽,形似蛙腹,称为“蛙鼻”。鼻腔内可见到稀薄浆液性或粘稠、脓性分泌物。8.萎缩性鼻炎:是一种以鼻粘膜萎缩或退行性变为其组织病理学特征的慢性炎症。特征为鼻黏膜萎缩、嗅觉减退或消失和鼻腔大量结痂形成,严重者鼻甲骨膜和骨质亦发生萎缩,多有呼气特殊腐烂臭味,也称“臭鼻症”。9.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等为其主要特点。10.眶尖综合征:因病变影响到视神经孔和眶上裂,累及II、III、IV、VI脑神经出现眶周皮肤感觉障碍、上睑下垂、眼球固定、复视甚至失明等症状。11.Ohngren线:Ohngren提出自下颌角至同侧内眦部作一假想平面,称为“恶性平面”,将上颌窦腔分为前下和后上两部分。然后再通过该侧瞳孔中心作一假想的垂直平面,与上述恶性平面一起将上颌窦腔分为前下内、前下外、后上外和后上内四部分。上颌窦癌起自前下内部分者易早期发现,预后较好;起自后上外者易侵入眼眶、颧部、颞下窝,预后较差;来自后上内者,症状出现较晚,易早期侵入邻近的眼眶、颅腔,难以完全切除,故预后最差。12.脑脊液鼻漏:脑脊液经颅前窝底、颅中窝底和其他部位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称之为脑脊液鼻漏。13.咽侧索:每侧咽腭弓的后方有纵行条索状淋巴组织,称为咽侧索。舌扁桃体:舌的后1/3称舌根,上面有淋巴组织团块,称舌扁桃体。14.会厌谷:在舌根与会厌之间有一正中矢状位的黏膜皱襞为舌会厌正中襞,左右各有两个浅凹陷称会厌谷,常为异物停留之处。15.咽淋巴环:咽黏膜下淋巴组织丰富,较大淋巴组织团块呈环状排列,称为咽淋巴环。16.咽淋巴内环:由咽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及舌扁桃体构成。咽部感染或肿瘤可由内环向外环扩散。17.腺样体面容:长期张口呼吸,可影响面骨发育,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上切牙突出、唇厚、缺乏表情,常见于腺样体肥大的儿童。18,扁桃体周脓肿:发生在扁桃体周间隙内的化脓性炎症,称为扁桃体周脓肿。19咽后脓肿:为咽后隙的化脓性炎症。20.咽旁脓肿:为咽旁隙的化脓性炎症,早期为蜂窝织炎,继而形成脓肿。咽异感症:常泛指除疼痛以外的各种咽部异常感觉。21.OSAHS: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症,并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22.微觉醒:指非快速眼动睡眠过程中持续3秒以上的脑电图频率改变。23.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指睡眠过程中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的总次数。AHI=(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睡眠时间。24.喉入口:由会厌游离缘、两侧杓状会厌襞和杓区以及杓间区构成,其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25.Reinke间隙:在声带边缘上皮层和声韧带之间的潜在间隙,过度发声或喉炎时易在该处造成局限性水肿,形成声带息肉。26.声门上区:声带以上的喉腔称为声门上区,上通喉咽。声门区:两侧声带之间的区域称为27.声门区。声门下区:声带以下喉腔称为声门下区,下连气管。28.声门裂:两侧声带外展时声门区出现的等腰三角形的裂隙,是呼吸道中最狭窄处。29.喉喘鸣:是由于喉或气管发生阻塞,患者用力吸气,气流通过喉或气管狭窄处发出的特殊声音。30.咯血:喉及喉以下的呼吸道发生出血,经口咯出,称之咯血。31.喉瘫痪:支配喉肌的运动神经受损所引起的声带运动障碍,称为喉瘫痪。32.喉阻塞:又称喉梗阻,因喉部或其邻近组织的病变,使喉部通道发生阻塞,引起呼吸困难,若不速治可引起窒息死亡。33.四凹征:喉阻塞时,因吸气时气体不易通过声门进入肺部使胸腔内负压增加,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胸骨剑突下或上腹部,肋间隙于吸气时向内凹陷,称为四凹征。34.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听力减退、耳痛、耳鸣、耳闷。 35.梅尼埃病:是一种特发性膜迷路积水的内耳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旋转性眩晕,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耳鸣和(或)耳胀满感。基本病理改变是膜迷路积水,发病机制主要是内淋巴产生和吸收失衡。36.感音神经性聋:内耳听毛细胞、血管纹、螺旋神经节、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器质性病变均可阻碍声音的感受与分析或影响信息的传递,由此引起的听力减退或听力丧失称为感音神经性聋。 37.传导性聋:经空气径路传导的声波,受到外耳道、中耳病变的阻碍,到达内耳的声能减弱,致使不同程度听力减退者称为传导性聋。38.突发性耳聋: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聋,多在三日内听力急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