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理论体系.ppt_第1页
区域经济理论体系.ppt_第2页
区域经济理论体系.ppt_第3页
区域经济理论体系.ppt_第4页
区域经济理论体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经济理论 裴玮 区位论与生产力布局理论 一 古典区位论1 杜能 农业区位论2 韦伯 工业区位论3 克里斯塔勒 中心地理论 1 六个假定条件 1 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 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 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3 土质条件一样 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 4 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 与其它地区隔绝 5 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 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 6 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农业区位理论 孤立国 2 形成机制 R 地租收入 PQ CQ KtQ P C Kt Q3 以城市为中心 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 林业 轮作式农业 谷草式农业 三圃式农业 畜牧业这样的同心圆结构 六圈同心圆结构 宏观尺度的研究事例有乔纳森 纳瓦佛的研究 工业区位理论 1 影响工业区位的一般区位因子分别为运费和劳动费 2 理论前提 1 已知原料供给地的地理分布2 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 3 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 不能移动 各地的劳动成本是固定的 在这种劳动花费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3 构建步骤 第一阶段 不考虑运费以外的一般区位因子 即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的成本区域差异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 第二阶段 考察运费与劳动费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 第三阶段 将集聚与分散因子作为考察对象 考察集聚与分散因子对由运费指向与劳动费指向所决定的工业区位格局的影响 即为韦伯工业区位论中的集聚指向论4 最小运费原理 1 原料指数 Mi 1 或区位重量 2 时 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2 原料指数 Mi 1 或区位重量 2 时 工厂区位在消费地 3 原料指数 Mi 1 或区位重量 2 时 工厂区位在原料地 消费地都可以 5 劳动费指向论 工业区位由运费指向转为劳动费指向仅限于节约的劳动费大于增加的运费 6 集聚指向论 集聚节约额比运费 或劳动费 指向带来的生产费用节约额大时 便产生集聚 发生集聚指向可能性大的区域是多数工厂互相临近的区域 中心地理论 1 中心地 中心商品 中心地职能 中心商品 含服务 是指在少数的地点 中心地 生产 供给 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 中心地职能为供给中心商品的职能 中心地为供给中心商品职能 中心地职能 的布局场所 2 中心性 中心性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 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 也可理解为中心地发挥中心职能的程度 中心性一般可用下式表示 C B1 B2式中 C中心地的中心性 B1中心地供给中心商品的总量 B2中心地供给中心地自身的中心商品的数量 3 补充区域 以中心地为中心的区域称为中心地的补充区域 也称市场区域或中心地区域 具体说 是中心地的周围从中心地接受中心商品供给的区域 4 商品服务范围 商品服务范围有上限与下限两种 上限为中心地的某种中心商品能够到达消费者手中的空间边界 下限为中心地内该最小限度的消费者的空间范围 5 中心商品与中心地职能的等级 高级中心商品是指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大的中心商品 低级中心商品则是商品服务范围的上限和下限都小的中心商品 6 中心地的等级 具有高级中心地职能布局的中心地为高级中心地 反之为低级中心地 7 经济距离 经济距离为用货币价值换算后的地理距离 是主要由费用 时间 劳动力3要素所决定的距离 但消费者的行为也影响到经济距离的大小 二 现代区位论 1 要素禀赋论 赫克歇尔 俄林 短期静态比较分析要素禀赋 这里系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例如 若A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 劳动数量为L 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L K 在要素禀赋存在差异的情况 如果一国的要素禀赋 K L 大于他国 则称该国 区域 为资本 相对 丰富或劳动 相对 稀缺的国家 反过来 他国则为劳动丰富或资本稀缺的国家 要素禀赋论所阐述的地域分工理论 每个地区专门生产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而较少使用本地稀缺要素的商品 以此换回要素比例相反的商品 2 廖什的市场区位论廖什认为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 他提出区位的最终目标是寻取最大利润地点 从需求出发 认为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 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 3 胡佛的竞争配置区位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胡佛在研究了制鞋和制革工业的基础上 完成了名著 区位理论与制鞋 制革工业 之后又出版了更为全面的理论著作 经济活动的区位 从而确立了他的经济区位理论 胡佛认为运输距离 方向 运输量和其它的交通运输条件的变化都直接地影响着运费 从而造成产业区位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 运输沿一条线路进行时 运费与距离成比例 公路适合于短途货物运输 水运有利于远距离的货物运输 而铁路适宜于中长途货物运输 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可以通过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费区位布局要尽量避免原料和产品的多次中转 4 新经济地理论 两区域模型 外部条件原本相同的两个区域是如何在报酬递增 人口流动与运输成本交互作用的情况下最终演变出完全不同的生产结构的 经济的对称结构变得不可持续 从制造业原本均匀分布的经济中将逐渐演化出一种核心一周边结构 国际专业化模型 一体化与集聚之间非线性的倒 形关系揭示了厂商对经济一体化可能做出的区位响应 在较高的贸易成本下 厂商将分布于禀赋相同的区域以满足最终需求 在居中的贸易成本下 随着某些区域比其它区域吸引更多的产业 区域差异将开始形成 但并不会达到完全专业化的程度 在低贸易成本下 集聚随着低工资区域的产业份额逐渐上升而溃散 全球化和产业扩散模型蒲格和维纳布斯 1996 在模型中进一步引入技术进步作为外生变量产业扩散并不是沿所有国家齐头并进的 各国的工业化有先有后 这一模型很好地表明 经济发展不是多个国家齐头并进地追赶富裕国家的平稳的过程 它是 个富国与穷国集团共存的过程 存在导致穷国加入富国俱乐部的可能的机制 区域专业化模型克鲁格曼和维纳布斯 1996 从分析一些厂商与某类厂商存在比与其它厂商更强的买方 供方关系这一重要的投入 产出联系特征人手 建立起区域专业化模型 当产业间联系强于产业内联系时 在任何贸易成本下 这一产业集聚都不是可持续的 如果产业内联系强于产业间联系 则当贸易成本值较高时 产业不可能形成地理集聚 两个产业在两个国家内均有分布 只有当贸易成本足够小时 产业的地理集聚才是可能的和可持续的 服务业区位选择 英国学者亚历山大 1979年 对伦敦 悉尼 多伦多等城市的事务所调查发现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是为实现企业经营者追求集聚利益的目的 一是便于与外部组织接触二是有利于与政府接触三是接近顾客和依赖人四是接近关联企业五是接近其他服务业和决策者集中 观点二 他认为事务所布局在CBD有以下原因 一是这种区位选择可以使情报和信息的传输和收集的距离摩擦费用最小化 二是这类服务业能够支付高额地租 观点三 金融业在特定地点发展具有历史偶然性 其形成与城市发展历史相关 一般保险机构和银行集中的城市大多是贸易港口 与航海 远洋运输相关联首先发展起来的就是金融业 观点四 服务业的形成还与政治中心的空间迁移有关 总部经济的理论源泉 观点五 对于公共服务设施 既要考虑设施的可能利用效率 又要考虑所有公民的能够均等享受到公共服务的权利 公平性 在一定预算约束下 根据消费者的平均移动距离来决定公共服务设施的数量和规模 追求平等 适宜小规模布局 追求效率和多样化 适宜集中布局 住宅区位论 1925年伯杰斯 一般高收入者远离市中心居住 低收入者靠近城市中心居住 随着城市扩大 高收入者逐渐远离市中心 他们的旧住宅成为低收入的居所 最靠近市中心的居所演变为商业事务所 霍伊特1939年 扇形模型 高收入的居住区与城市地形 社会 历史相关 城市发展导致居所外溢 呈现出集体外迁的倾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