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科学课程与教学总复习第一章 科学教育的目标科学地概念:1、科学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3、科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关于科学问题与非科学问题的判别:1、区分实际问题和科学问题 教学实例: “我们应该怎样改善环境?” “不同颜色的池塘中,鱼的数量或种类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污染的池塘里的鱼种类少、数量少?”2、区分真科学问题和假科学问题 “为什么要用水(知识的海洋)来形容知识的丰富?” “用水作为形容词的历史起源、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前者是用“好”或“坏”进行主观判断的问题,后需要用“对”或“错”,“真”“假”进行客观判断的问题。3、区分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 比较:“气球为什么会被吹大啊?”“气球的大小与气球的硬度有什么关系? 前者问题包含多个变量开放性问题,后者问题变量较少封闭性问题。 显然对年龄较小的儿童,提的问题不能过渡开放。 *一项完整的科学研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提出科学问题(假说)收集数据资料(观察、实验)分析解释数据资料得出结论提出新的科学问题(假说) 。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1、以观察为手段,以事实为证2、可重复性3、可积累性4、理论的可证伪性科学的性质:1、科学的相对整理性2、科学知识的持久性3、科学依靠实证4、科学不依仗权威5、科学不能为所有问题提供完整答案目前国际教育界对科学教育的普遍认识:1、 进一步明确科学素养成为科学教育的目标2、 “探究”和“过程”等经过几十年逐步发展起来的概念被确定为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手段3、 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对科学教育的意义得到广泛的重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目标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第二章 科学教育的历史回顾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趋势:一、近代科学与科学教育的诞生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1、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2、哈维提出的血液循环理论(1628年发表的论文论心脏与血液的运动);3、伽利略建立自由落体定律,同时把实验方法和数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宣告了实验物理学的到来,是近代科学方法的创立者。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科学教育开始被纳入西方国家的义务教育体系中,科学课程成为初等教育体系中最年轻的一门课程。二、20世纪国际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 :回眸20世纪国际小学的科学教育,大致出现了三次高潮:20世纪初、60年代以及80年代以后,它大体经历了如下发展轨迹: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素养 。20世纪初:科学教育等同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它关注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定律、科学原理的传递。教师讲授、实物演示、学生读书是科学知识教学的主要方法,考核也是以知识记忆的多寡为评分标准的。60年代:科学课程现代化运动产生了十多种至今仍有影响的实验性小学科学课程。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以下三种:(一)ESS课程,小学科学学习(二)SAPA课程,全称是科学一种过程方式(三) SCIS课程,全称科学课程改进研究20世纪80年代:1985年,美国提出了一个旨在提升全民科学素养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2061计划”。1996年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科学教育标准国家科学教育标准。80年代的科学教育改革有两点显著变化:1、在肯定“探究取向”课程的基础上,强调STS课程的重要性。2、从“英才教育”向“全民教育”的转变,明确提出“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这一概念,同时将科学素养的培养作为科技教育的基本任务。认识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历史与现状:一、小学科学课程回顾 n 1904年初(农历癸卯年冬),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完全科初等小学设修身、历史、地理、格致等课程。这里所说的“格致”就是当时科学课的名称。从此以后,科学课程才在中国教育史上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n 1922年,小学改为四二制,初小设社会、自然两科。高小设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五科自然之名由此在过去的大部分年代成为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的通用名称。1929年,中国第一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问世。教学内容取自存在于儿童身边的 “自然现象、 生活需要和卫生知能”三大领域 .n 1956年,中国在学习苏联的基础上制订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自然教学大纲。n 1963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第二个自然教学大纲,只规定了高小的自然教学任务。n 1977年颁布了第三个全国通用的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自然常识教学大纲(试行草案)。该教学大纲规定,小学阶段只在最后两年开设自然常识课n 1982年秋,教育部修改了小学自然教学计划,决定将小学自然课的学习提前至三年级开设。至此,自然常识课更名为自然。自然的性质是:义务教学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n 1992年,国家教委又颁发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规定从小学一年级开设自然课。n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和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三章 科学课程标准解读课标的主要内容:v 现行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v 1.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基本理念 三、设计思路)v 2.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一、 总目标 二、分目标 三、各部分目标的相互关系)v 3.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生命世界。 四、物质世界。 五、地球与宇宙。)v 4.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四、教材编写建议。五、教师队伍建设建议。六、关于科学教学设备和教室的配置)v 附录:(一、关于具体目标中行为动词的定义。二、教学活动的类型与设计。三、案例)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v 修订后的表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雨其它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位置 。v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活动课程。修订后的表述: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雨其它主要学科一样具有十分重要位置 。v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v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对象问题)v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观问题)v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学习方式问题)v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内容选择问题) v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课程资源问题)v 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问题) 课程目标:v 总目标v 分目标 1.科学探究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科学知识 内容标准:(P8、P12、P15的内容标准框图)教学建议:(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3、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1、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2、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3、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4、尊重儿童在科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特点,因材施教,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三)、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四)、让研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五)、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六)、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七)、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评价建议:评价目的: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终止,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1、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社会人士等均参与评价。2、 评价内容的全面化:科学探究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评价学生科学学习的态度。科学知识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概念和技能的理解情况和应用情况。3、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测验与考试(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问卷调查法、学生成长记录袋、作业法等。4、 评价时机的全程化:评价应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反应,及时给与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1、 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 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通过观察、制作、实验等手段来搜集并整理有关信息和证据;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探究结论。 第四章 科学课程与教材科学知识的特点:客观性、积累性、逻辑性、经验型和相对性科学课程编制模型:1、 学科中心模型:课程设计围绕传统学科进行,很少考虑儿童的兴趣和社会的需求。2、 目标模型:泰勒提出课程编制的三大影响因素:学科性质、学生需求、社会需求四个环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过程、教学评价,其中“目标”是关键要素3、 过程模型: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提倡“课程即过程”。4、 国家课程标准:就课程开发和编制而言,国家课程文献只提出标准,不规定具体内容和程序。课程标准须同时明确课程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科学教育和课程开发须全社会共同参与。科学新课程建设必须与教师培训同步进行。科学教材结构模型:1、 知识体系式 2、 主体式课程或模块课程3、 螺旋式教科版(修订版)科学教材内容线索三年级上册为例:1、 我看到了什么照片上的大树看到过的大树观察真正的大树明线:观察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暗线:通过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观察是有目的的,对大叔的观察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的概念。2、 校园的树木怎样观察树木观察记录一棵树(用简图方式记录)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3、 大树和小草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和小草整理相同和不同本课设计三个活动: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草 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 利用韦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命体的特征4、 水生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比较相同和不同教材设计了四个活动:1、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2、观察两种水生植物并用简图画出来 3、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 4、总结水生植物的共同特点,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5、植物的叶 捡落叶比较相同和不同 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活动:1、手机树叶的活动 2、观察比较和统计树叶的活动 3、观察叶的生命特征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 观察叶的变化 观察植物的其他变化 泰勒设计了四种活动:1、讨论观察植物的哪些变化和怎么观察这些变化 2、到校园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交流观察到的变化 4、指导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7、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植物的生长需要 讨论植物的相同特点1、 比较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2、 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3、 总结植物的共同特点第五章 科学过程技能科学过程技能一般包括哪些内容:一般包括:基本科学过程技能观察、推断与预测、分类、测量 综合科学过程技能确认变量、制作图表、假设、实验论证、分析结论观察、推断与预测、确认变量、假设、实验等科学过程技能的含义及特点:含义:科学过程技能就是科学工作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些最基本的思维方法与操作技能。特点:科学过程技能不是互不关联独立存在的心理品质,而是互相关联、互为因果的,是一个整体的不同方面。如观察使推断与预测的基础,没有仔细观察就不可能有合理精确地推断;正确的测量技能毫无疑义提高了观察的质量。观察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要精心准备观察材料 材料的典型性; 充足的数量和品种; 注意观察条件。 2、明确观察目的、观察方法和步骤 3、提供充足的观察时间 4、观察一定要配合记录,强调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正确对待错误 5、努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品质观察与推断比较有哪些不同特点:观察: 推断:客观性 主观性借助于感觉器官或测量工具 借助于个人经验和知识结果专一性 结果多重性假设与推断/预测比较有哪些特点:1、 推断/预测 是基于某一特定事物或事件,有特殊性及局部性;而假设是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一般关系,有普遍性、可推广性例:赵明的头发是黑的(观察) 赵明可能是中国人(推断) 中国人的头发是黑的(假设)2、推断/预测 是个人的一些主观看法和判断,不一定要论证;而假设必须要论证。3、假设一般不能被证明,只能被“支持”或“否定”。4、假设经过论证被支持后,经过反复考验最后上升到科学定律或理论。第六章 科学教学模式科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类型:“四动”课堂教学模式 (“四动”的涵义: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兰本达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基本技能训练模式;游戏与表演模式等。科学教学的基本技巧:(一)、讲述与讲解(二)、问答交流(三)、观察和实验中的技能(四)、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在教学中的运用时要注意的问题:运用不当可能会产生的缺点:费时;吵闹等(1)要恰当使用讨论(2)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要具体、明确;要有启发性;不要带有暗示性;难易适度,答案心中有数。(3)要组织好讨论 。(4)注重培养学生在讨论中应有的科学态度 第七章 科学教学过程制定教学计划:一 学期计划n 学期计划将对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作一个整体、周全的计划,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n 建议:v 落实国家课程标准v 学习活动的统筹安排(实验、参观、科技兴趣小组、学生成果展示等活动)v 教学内容的选择二 单元计划n 单元计划就是在同一课题下一些相互关联的课堂计划的组合,要使学生在对一个特定课题有一个全面、多方位的及深入地了解。n 主要内容:1、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析;2、学生情况分析;3、 本单元教学目的与要求;4、主要教学策略和措施;5、教学进度、课时划分及教学方法6、本单元实践活动安排(实验、探究活动等)7、本单元教学评价工作方案等三 、课时计划(教案)(一) 确定教学目标重点课堂教学目标的撰写:v 从三个领域(科学探究技能与方法、知识与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v 行为性教学目标的描述:尽可能以便于理解、明确的动词来描述。v 行为性教学目标示例: 给学生一张蛇的图片,学生应能用软尺量出蛇的长度,测量误差在2CM之内;给学生接线板、三根电线、开关、电池、灯座,学生能自己组成一个电路,并使灯会亮而且能用开关控制。(二 )编写课时计划 课时计划的简单模式:n 课题n 教学目标n 教学材料准备(教师用、学生用)n 教学过程设计(详细列出每一个教学步骤的内容、估计每一步骤所需时间、教学方法和形式、课堂上要提的问题等)n 教学评价(三)选择活动材料1、尽量使用实物材料2、选择具有“结构”意义的材料3、准备足够的数量4、有些材料需要进行加工、处理n 通过多种途径准备活动材料: 统一配备 用日常用品代替,发动学生搜集 自制教具、学具。(从学生熟悉的物品中选择 、从学生熟悉的环境中、生活中选择;在学生经验范围内选择 )科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小组的特点以及组织:n 特点:合作学习小组传统学习小组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基本上各自为政,没有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很大依赖于教师的指导,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活动培养责任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不明确,常依赖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培养团队精神及交际能力人际关系的培养不受重视集体的智慧相对讲不注意交流、帮助合作学习小组的组织:n 合作小组以46人为宜。n 尽可能将学习能力、性格、家庭背景不同的人分在同一组,使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灌装机知识培训课件
- 知识城兴趣培训班课件
- 激光蚀刻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碳金融政策影响-洞察及研究
- 知识付费教育培训小程序课件
- 2025年高级会计师资格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
- 知识付费培训凭证模板课件
- 知识产权高端培训课件
- 钻石颜色基础知识
- 2025年宠物美容师高级面试模拟试题
- 现代海洋管理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大名校2024年高考化学必刷试卷含解析
- GB/T 43680-2024生态系统评估陆地生态退化评估方法
- 应急救援基础知识
- 无人机实训室建设方案
- TGSC 006-2024 二氧化碳陆地封存工程选址指南
- 销售目标达成计划
- 食材验收标准培训课件
- 畜禽养殖知识讲座
- 高速公路收费员培训课件
- 暴发性心肌炎的护理查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