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课件.ppt_第1页
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课件.ppt_第2页
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课件.ppt_第3页
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课件.ppt_第4页
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宋代人物画家和作品 北宋初期的宗教人物画继承了唐以来的传统 创作仍较活跃 不少名家参加了寺观壁画的创稿与绘制 画风的主流是吴道子一派的样式 有作品流传的代表性画家首推武宗元 同一时期重要作品是苏州瑞光寺塔出土函上的四天王彩画 至北宋中期 山水花鸟画迅猛发展 俨然以跃居于人物画的影响之上 当时的美术史家郭若虚在 图画见闻志 中指出 若论佛道人物 仕女牛马 则近不及古 若论山水林石 花竹禽鱼 则古不及近 人物画开始朝着新的方面迈进 在画法上由绚烂的重着色走向水墨是一个方面 北宋的文人画家李公麟 不但在道释画中赋予了文人的情调 而且把白画发展为更具表现力的 白描 影响所及 历南宋而至元明 南宋的梁楷则开创了可以视为水墨写意的简笔人物画 也产生深远影响 在内容上重视更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风俗画与可以借鉴古今甚至讽喻现实的历史故事画 是另外一个方面 这在北宋后期均已出现 至南宋又有发展 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是举世周知的风俗画杰作 李唐 苏汉臣 萧照 李嵩 陈居中等人也是在风俗画或历史故事画中成就突出的南宋名家 高益 武宗元的宗教画 李公麟和白描人物画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 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和宋代风俗画 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 高益 武宗元的宗教画 宋代佛教信仰已没有唐代那样狂热 但仍有相当影响 宋代皇帝一方面宣扬儒家的纲常名教以维护其政权 另方面则尊崇道教 制造神仙妄说以美化粉饰其统治 故寺观建筑仍具有一定规模 汴京大相国寺是唐以来的名刹 有吴道子壁画 杨惠之雕塑等名迹 武宗元 1050 字总之 是北宋重要宗教画家 宗法吴道子 曾在开封 洛阳等地画了大量寺观壁画 他17岁时所画洛阳北邙山老子庙壁画就被赞为精绝 在洛阳上清宫所画三十六天帝像以宋太宗的形象画赤明和阳天帝 引起宋真宗的惊异 他还在中岳天封观大殿东壁画圣帝出队图 在许昌龙兴寺画帝释梵王像 都为当时人称赞 真宗时修玉清昭应宫 他与王拙分别主持左右两部 高益是宋初著名宗教画家 自涿郡来汴京卖药 当场作画招徕顾客 因才能超群而被荐入画院 人称大高待诏 他在相国寺殿画了阿育王变相和佛降电子母 所画阿育王变相中的战争场面得到宋太宗赵光义的嘉许 认为他通晓兵法 他画的奏乐情节因琵琶与管乐的吹奏弹拨 合情合理 也受到时人称颂 相国寺大殿两廊壁画名家手笔 除高益所画者外尚有高文进画大降魔变 李用及李象坤合画劳度叉斗圣变 王道真画孤独国长者买祗陀太子园因缘等 题材比较突出火炽热闹的场面 朝元仙仗图 为一卷壁画粉本小样 描绘东华 南极帝君率众仙朝见最高神祗的行列 画中帝君端庄雍贵 男仙有肃穆度世之风 神将勇悍威武 女仙轻盈端丽 行进的行列通过不同人物和身份 服饰 身姿顾盼及高低疏密的间隔 于统一中而有变化 衣纹用圆浑磊落的菜条描法 仙乐一段衣袂飘舞气氛欢快 尤显示出吴带当风的特色 每位神仙上大都有榜题 朝元图是唐代发展起来的道教壁画题材 绘于主像两壁 此图虽是殿堂左壁的粉本 但犹可想见原壁画的规模气势 李公麟和白描人物画 李公麟 1049 1106年 字伯时 舒城 今安徽舒城 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 父李虚一喜收藏书画 使李公麟自幼受到薰陶 他于北宋神宗熙宁三年 1070 中进士 官至朝奉郎 哲宗元符三年 1100 因病辞官 归隐于家乡龙眠山 自号龙眠居士 在从官上他始终不很得意 他曾与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王诜 米芾等名流都有过密切交往 切磋诗文书画 是宋代士大夫群中突出的画家 李公麟能诗善文 收集古器物及书画极富 精于鉴赏 广博深厚的修养和对传统绘画遗产的理解和借鉴 大大有助他艺术上超出时流 他 广集众善 以为己有 更自立意而专为一家 若不蹈袭前人 而阴法其要 技巧全面而扎实 人物 鞍马 山水 花鸟 竹石等无不精能 他的人物画长于形象塑造 能画出不同地域 民族 阶层的特点 又勇于突破陈规 别创新样 据文献记载 他所画长带观音 石上卧观音皆前所未见 他主张作画 以立意为先 布置缘饰为次 自称 吾为画 如骚人赋诗 吟咏性情而已 他善于表现画家的情怀感受 构思新颖而有深度 在记载中 他画自在观音不拘于破坐之姿的表面描写 而画成跏趺合掌 但面部有自在之神态 谓 自在在心不在相 李公麟临摹古画用绢本着色 忠实于原作的风格 而个人创作则多以墨笔在纸上作画 这种不着彩色而完全以墨笔线描塑造形象的画法称为 白描 既精密严谨 注重格法技巧 又包含着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致 系借鉴前代的 白画 加以发展形成 归去来辞图 五马图 李公麟传世真迹纸本白描 五马图 画边地进献给皇帝的五匹骏马 以道劲秀雅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描 表现五马毛色状貌各不相同 或静止 或徐行 骨内停匀 神完气足 五个牵马人的民族特色也真实传神 显示了画家的深厚功力 世传李公麟画马学韩干 但此图用笔精炼 造型准确 具有典雅沉静的宋画风格 自成一家 临韦偃牧放图 此外 李公麟还有两件具有影响的作品 一为描绘苏轼 黄庭坚 秦观 米芾 李公麟等人在王诜庭园中吟诗作画聚会的 西园雅集图 原卷早已失传 但作为文人风雅生活的题材屡为后人描绘 另一卷是描绘他在龙眠山归隐生活景物的 龙眠山庄图 与王维 辋川图 并称 具有不同的摹本传世 西园雅集图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 梁楷为南宋宁宗嘉泰年间 1201 1204年 的画院待诏 祖籍为东平人 好饮酒 绘画技艺高超 院中人无不效伏 皇帝曾赐予金带 但他挂于院中而去 他自号梁风子 是一个放任不羁的人物 他所画人物 山水 花鸟并精 既能作精妙严谨的图画 又擅绘洗炼放逸的减笔画 特别是后者在技巧上有重要创造 开启了元明清写意人物画的先河 李白行吟图除了对人物面部用细笔小心描绘以外 其余从头发到大袍 直至双脚 那是大笔挥扫 仿佛倍手拈来 随意涂点 漫不经心一般 从笔迹来看 笔酣墨畅 行笔如飞 绘枯杈上一枝柳随风摇晃 两队乌鸦绕树飞鸣 一轮圆月淡淡无光 全副构图清疏 意境幽邃 寥寥数笔便将秋景黄昏刻画得淋漓尽致 笔简意赅 秋柳双鸦图 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和宋代风俗画 张择端是山东东武人 曾攻读儒业 后学画 擅长画建筑车船风俗题材 一度在宫廷画院任职 后来又在社会上卖画 传世作品除 清明上河图 外 还有取材于汴京城西金明池 又名 西湖 举行龙舟竞赛盛况的 西湖争标图 现存南宋人所画同题材作品可见梗概 他是活动于北宋后期的卓越风俗画家 清明上河图 该图描绘了清明时节 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 作品以长卷形式 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 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 画中人物500多 衣着不同 神情各异 其间穿插各种活动 注重戏剧性 构图疏密有致 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 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 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 掩映着几家茅舍 草桥 流水 老树 扁舟 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 向城市走来 一片柳林 枝头刚刚泛出嫩绿 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 却已大地回春 路上一顶轿子 内坐一位妇人 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 轿后跟随着骑马的 挑担的 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环境和人物的描写 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 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 繁忙的汴河码头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 车水马龙 熙熙攘攘 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局部 后段 热闹的市区街道 画家在创作中用心经营 采用散点透视 长卷构图中充满了戏剧性情节和引人入胜的细节描写 整幅画卷有铺垫 有起伏 有高潮 而船过虹桥的紧张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部分 形成具有艺术效果的最精彩部分 由于桥下河面狭窄 水深流急 船工们为使漕船安全过桥而开展了激烈的搏斗 有的撑篙 有的掌舵 有的放桅杆 有的投掷缆绳 有的呼喊指挥 十分紧张 于此同时在路狭人密的桥上 骑马和坐轿的官员迎面而来 互不相让地吆喝争道 还有桥头负重受惊的驴子等 种种矛盾 构成全卷的高潮 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以其内容的异常丰富性 高度的历史真实性 艺术表现的无比生动真切 成为我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不朽意义的杰出作品 作者对于城市社会生活知识之丰富 观察之深入具体 特别是对于不为一般 高人雅士 重视的 市井细民 的生活 怀有相当深厚的感情和极为广泛而精到的了解 作者饱满的创作热情 持久不懈的努力 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艺术想象力的丰富及艺术表现的周密不苟 都在绘画史上有着典范意义 宋代风俗画南宋时期反映广阔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和供年节装饰的节令画进一步活跃 这时商品经济的活跃及人们对物质生活的兴趣 使货郎图成为人们喜爱的题材 图中货郎担上百货齐全 吸引了孩童们饶有兴味的围观 造成欢快气氛 车船运载也成为流行题材 南宋初的朱锐就以画 盘车图 著称 现存的一 盘车图 画跋山涉水 雪地运载 成功地表现旅途的艰辛 宋代表现牧童生活的牧牛图也大量涌现 现存有阎次平 牧牛图 李迪 风雨归牧 等 画婴孩受到社会的欢迎 北宋末开封曾有 杜孩儿 擅名于时 苏汉臣更是此中最杰出者 婴戏图的流行反映了人们对后代的期望及多子的愿望 随着城市民俗生活的丰富 节令画日益普及 北宋首都开封及南宋都城杭州腊月时市场上有刻印的门神钟馗出售 反映吉祥意义和美好理想的绘画也增多了 李嵩的 货郎图 苏汉臣的婴戏图 宋代风俗画以生动形象地描绘社会底层生活和一定程度上反映市民欣赏趣味而常被后世文人视为俗气 然而它在中古绘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具有现实意义的历史故事画 宋代历史故事画除承袭前代 存乎鉴戒 的作用外 并以古喻今 反应了人们对当代现实问题的态度 以表现褒忠贬奸及民族矛盾的题材最为流行 汉末女诗人蔡琰在战乱中流落匈奴 最终得以归还故国 但又面临与丈夫 儿女分别的悲剧 在宋朝统治者无力抵抗金朝入侵 给广大人民造成妻离子散 颠沛流离的痛苦局势下 这一故事特别能引起热门的共鸣 宋代李公麟 李唐都画过此一素材 现存南宋人所绘 文姬归汉 多幅 有的将传为蔡琰的 胡笳十八拍 分图画出 连续地表现了她的不幸遭遇 有的以单幅画形式表现蔡琰离开匈奴时辞别丈夫 儿女的痛苦场面 其中以陈居中 文姬归汉图 在选择情节 塑造形象上最为成功 他不作全家哭泣的表面描绘 而表现在汉使迎接下即将启程时 文姬与丈夫对坐并饮酒饯别 表面平静而压抑着内心痛苦 只有孩子抱着母亲哭泣的描写成了泄露感情的契机 因而这幅画在选择情节及刻画人物上更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此外 表现汉代王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