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柘木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柘木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柘木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柘木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柘木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柘木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年级:高一 科目:语文 命题人:刘松华第卷(共33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A拓(tu)印形骸(h) 搭讪(shn) 讥诮(qio)B间(jin)或 炮(po)烙 氓(mng)隶 美人觚(gu)C休憩(q) 脑髓(su) 瞋(chn)目戮(l)力同心D宵 柝(tu ) 憎(zng)恶 逡巡(qnxn) 少不更(gng)事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搓合 暇观 盘桓 鱼舟唱晚B.歇憩 怂恿 通宵 没精打彩C.酒馔 木呐 装潢 哀声叹气D.睇眄 簪笏 舂粮 钟鸣鼎食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头儿看见它来到,知道这是一条毫无畏惧而且为所欲为的鲨鱼。B.只有一次,我在游泳的时候一脚踩在一条海鳐鱼上面,脚后跟给它刺了一下,当时我的小腿就麻木了,痛得忍无可忍。C.它们甚至不去紧跟着鱼的气味,就并驾齐驱地直朝着小船扑来。D.他不忍朝死鱼多看一眼,因为它已经给咬得残缺不全了。鱼给咬住的时候,他真觉得感同身受。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将于2014年申遗的“中国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组成。B.韩国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意外迭出。博尔特因抢跑比赛资格被取消,而罗伯斯则在比赛中因干扰刘翔被剥夺到手的金牌。C.今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首个飓风“艾琳”(Irene)在美国东部时间27日早7时在北卡罗来纳州登陆,已导致10人死亡,至少超过二百万人撤离家园。D.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代表团带来的歌剧伊戈尔王将成为中国国家大剧院歌剧院的揭幕剧目,同时还将带来三部经典芭蕾舞剧,连续上演十一天。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文的代表作,文章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作为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先讲秦自孝公到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C白居易,字乐天,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的长篇叙事诗如琵琶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既有对不幸者命运同情,又有对自身失意无限感慨。D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孟子,表现孟子“仁政”的思想,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运用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笔锋咄咄逼人。二、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对治疗细菌感染有效以前,人体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细菌感染(各种炎症)。千百年来,大量的细菌感染曾是无药可治的绝症,造成了难以计数的人死亡。自从青霉素揭开了抗菌药物家族拯救人类生命的序幕以来,人类平均寿命至少增加10多岁。于是,人们乐观地认为,抗生素已经彻底解决了细菌感染的问题。 但是,抗生素问世82年的短暂岁月清楚地告诉我们,抗菌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杀死细菌,但总有一些“狡猾”的细菌没有被杀死,而是产生耐药基因,这种基因在这个细菌的下一代继续保留,于是出现耐药性越来越高的新一代细菌,称之为“超级耐药菌”(superbugs)。人体一旦感染了这样的耐药性细菌,就会出现无药可医的境地,犹如回到了82年前的时代。“超级耐药菌”不是现在才知道的事情。可以说,从抗生素发明的那天起,“超级耐药菌”也就“应运而生”了。从细菌的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一种新的抗生素出现以后,就有一批耐药菌株相应出现。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已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每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约为700万,而到了1999年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到2000万。现在医院里的真实情况是:明明知道病人是细菌感染了,但各种抗生素用上后没有效果,即使所谓的最新最高效的抗生素也无法控制,最终眼睁睁地看着病人死亡。其原因就是“超级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导致细菌感染的机会越来越多。看到国内媒体最近“大肆报道”令大众恐慌的“超级病菌”,感到事情的真实面目并非如此。此事的起因是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传染病8月11日刊登了一篇文章,警告说,他们已经发现一种“超级病菌”,它可以变得无比强大,抵御几乎所有抗菌素。目前,这种“超级病菌”已经从南亚传入英国,最近已经有50例病例在英国确诊。同时,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也已经发现了感染者,科学家担心将会全球蔓延,柳叶刀传染病杂志称,疫情需要密切关注,呼吁新药的出台。其实,柳叶刀传染病杂志报道的这种“超级病菌”只是多年来抗生素与细菌之间较量史上的一曲而已。对于“超级耐药菌”,人类已经有几十年较量的经历,新的抗击“超级耐药菌”的药物相信不久也就会问世。对于细菌感染,要想预防还是有路可走的。最后的方法是快速地确诊,并将感染者迅速隔离,就可以阻止细菌传播。大众不必“杞人忧天”。归根结底,还是回到“老生常谈”的问题上来:抗生素的滥用。不解决滥用问题,带来的可怕后果是:有朝一日病菌耐药性“进化”速度远超抗生素的研制速度,我们又将回到抗生素诞生前的黑暗岁月。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超级病菌”的“真实面目”的一项是( )A“超级病菌”可以抵御几乎所有抗菌素,将有可能在全球蔓延。B“超级病菌”其实就是“超级耐药菌”,并不是现在才被人知道的。C.“超级病菌”并非完全无药可治,新的抗菌药物有可能不久就会面世。D.“超级病菌”的传播是可以阻止的,并没有媒体报道的那样恐怖。8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生素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福祉,同时也给人类造成新的医学难题。B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是全世界死于感染性疾病的人数上升的重要原因。C耐药菌迫使人们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新抗生素的使用又会出现新的耐药菌,由此形成恶性循环。D抗生素的滥用是“超级耐药菌”肆虐的根源,因此,解决滥用问题,可以从根本上阻止“超级耐药菌”的传播。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7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生子咳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比及数岁,可省笞罚。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也。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诚哉斯语!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诃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选自颜氏家训教子第二,有删节)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凡庶纵不能尔尔:这样B宜诫翻奖,应诃反笑 翻:反而C当以疾病为谕 谕:劝告D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衅:涂抹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A.B.C.D.1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及早进行,即使没条件胎教,也要在“识人颜色,知人喜怒”时,“便加教诲”,而不能等问题出来才教育。B作者认为有些人不注意及早教育孩子,往往等子女骄横傲慢的习气已养成才去制止,父母树立不起威信,子女也会怨恨父母的管教。C作者认为赞誉孩子会给孩子带来灾祸,行鞭抽之罚是唯一的好方法,王大司马母魏夫人和梁元帝时一学士父亲教子之事就是明证。D本文针对当时在教育子女方面存在的一些误区,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和方法。处处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出发,言辞恳切,极其感人。第卷(共117分)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9分)(1)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3分)译文: (2)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3分)译文: (3)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3分)译文:13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断句不超过六处,3分)孟 子 曰 民 为 贵 社 稷 次 之 君 为 轻 是 故 得 乎 丘 民 而 为 天 子 得 乎 天 子 为 诸 侯 得 乎 诸 侯 为 大 夫 。 (孟子尽心下)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小重山端午(元)舒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注】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汨罗江。(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阕和下阕作简要分析。(4分)1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五句作答,共5分)(1)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2)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贺李凭箜篌引)(3) 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4) 师者, 。 (韩愈师说)(5)画图省识春风面, 。(杜甫咏怀古迹)(6 ,水面清圆。(周邦彦苏幕遮)四、现代文阅读(共20分,共4小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19 题。泣血的杜鹃红楼梦是一首诗,一首酝酿、积累了数千年,而由一位集大成的文学大师最终写就的瑰丽而凄怨的诗篇。随着诗篇末尾宿命般的残缺与悲剧的落幕,天地似为之易色,草木亦为之同悲,一个经历了繁华与苦难、坎坷与艰辛的伟大心灵发出了余韵悠悠的沉重叹息。在红楼梦中,作者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才华与诗情画意,以杜宇啼血般的笔调和珠圆玉润的辞句,精心结撰了一个艺术世界,在这里,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基因,流动着中国古代诗歌的节奏旋律和精神气韵。当我们以这样的眼光再一次感受和审视黛玉形象时,黛玉已然不单纯是一位美丽多情、敏感善良、富于诗人气质与才情的少女形象,也不仅仅是揭示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某种本质与规律的典型,而是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厚重负荷的一个永恒的诗性象征,一种富于典型意义的审美境界,从这一形象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中国古代许多文士淡淡的背影。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精神传统的传承者与批判者,我们是以特殊的心境来感受和面对黛玉形象,感受她和她的创造者所感受到的一切的。实际上,当我们面对和审视这一形象时,我们也是在面对和审视我们自己的心性,面对和审视从古到今的中国诗人那心灵跋涉的漫漫长路及审美精神、审美实践的悠悠旅程。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人之忧过人也,诗人之乐过人也。忧世乐天,固当如是。”红楼梦中,神瑛侍者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则宝玉的精神中似有乐天之意;而绛珠仙子则欲随之下世为人,以一生所有眼泪还报其甘露之惠,则黛玉的精神中似更多忧世之心;宝玉喜聚,而黛玉则在聚时即以平静的心态准备迎接散的结局。这里似乎包含着一个相反相成的人生命题。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来看,全篇则笼罩在对人生宿命般的悲剧性感受和大忧患中。鲁迅谈到红楼梦时说:“悲凉之雾,遍布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诚然如此。不过,那应该是指黛玉逝后。比起黛玉,宝玉应是后知后觉者。红楼梦是一曲悲歌。从第五回离恨天、灌愁海和痴情、结怨诸名目,从红楼梦引子曲文“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从四春之“元”“迎”“探”“惜”及“千红一窟”“万艳同杯”的谐音中,我们听到的是啼血的杜鹃那声声的悲鸣。而那杜鹃便是曹雪芹,也便是林黛玉。黛玉前身是绛珠仙子,她的知心丫环叫紫鹃。紫鹃的寓意就是啼血的杜鹃,绛珠也就是红色的血泪;黛玉正是泣血的杜鹃,而曹雪芹也是泣血的杜鹃,他寄哭泣于黛玉,寄哭泣于红楼梦。黛玉善泣,枉凝眉曲中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之句。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第二十六回中写黛玉,“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红楼梦是一部痛史,黛玉的歌哭即曹雪芹的歌哭。金陵十二钗,是作者半生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化身,生命之花一一凋谢,怎不令作者悲慨万端,长歌当哭!将第一回中“自欲将以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厌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谈之德,以至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人”与经历了国破家亡惨痛变故的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所撰的陶庵梦忆自序比读,觉二者心绪苍凉,话语沉痛,何其相似。这里有几分忏悔、反语、不平,有几分无奈、自嘲、自傲。“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语并非红楼梦中那块被女娲遗弃的不能补天亦不能自由行动的顽石的伤心哀叹,而是作者的愤世之语、牢骚之语,是欲有所为而不能为、不可为的伤心之语,是冷眼观世、白眼看人的狂傲之语,是洞察古今、彻悟人生的佛道之语。总之,红楼梦是沉痛而绝望的一曲悲歌。(选自红学馆黛玉形象:中国古典诗史最后的象征者,有删改)16、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4分)A.红楼梦是一首酝酿、积累了数千年,而由一位集大成的文学大师最终写就的瑰丽而凄怨的诗篇,黛玉则是承载了几千年中华文化厚重负荷的一个永恒的诗性象征。B“离恨天”“灌愁海”等名目、“元”“迎”“探”“惜”的谐音、“绛珠”“紫鹃”的寓意都证明红楼梦是一曲悲歌。C.林黛玉的悲泣非同凡响,感应花鸟,通于自然,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震撼力,足可见出她的内心有许多哀怨不平之气。D.林黛玉是曹雪芹半生中感念与怀想的闺阁女子的形象化身之一,作者写林黛玉,无非就是想借助她来表达痛悼红颜的悲慨之情。E.当我们面对和审视林黛玉这一形象时,也是面对和审视从古到今的中国诗人心灵跋涉的漫漫长路及审美精神、审美实践的悠悠旅程。17、联系全文,泣血的杜鹃指的是谁?为什么?(4分)18、根据文意,说说你对“忧世乐天”内容的理解。(4分)19、作者说红楼梦是沉痛而绝望的一曲悲歌?你怎么看,联系全文谈谈自己的观点。(8分)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20.请欣赏下面的漫画,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请简要描述画面的内容。(不超过55字)(2分)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21.“旅游小贴士”大多是用来提醒游客在游玩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以及在游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