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祖国的悠久历史上,有宜兴这个地方名字的记载,也已很久远了。不过那时还不叫宜兴,建置也不都是县级罢了。本文拟对宜兴历代名称的来龙去脉,变迁兴废,作一介绍。 古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宜兴这个地方的自然地名叫荆溪。这原来是荆溪河的名字,荆溪河又是东溪 、西溪、南溪、北溪河的统称。荆溪名称的来历,因溪受金陵、宣、歙之水,绵亘数百里,流入太湖,溪水把上游带来的泥沙,在下游近太湖这段低湿之地,慢慢沉积,成了肥沃的低地。在这块土地上,到处草木繁茂,榛莽弥望,荆棘丛生,古人就把这段溪水,加上一个荆字。以荆名溪,因而谥邑。 过去,曾经有人把荆溪解释为青山绿水之乡,或山明水秀之地。其根据因铜官山古称荆南山,溪因所近山而得名,或认为古荆溪地就是指荆南山和溪水的地方,是苍山清溪而得名,这些说法都不如前面说的合理、自然。荆溪,既是溪名,又是自然地名,我们可以说地名是从溪名借用来的。荆南山,就是位于荆溪南面的山,也有借用的成分。这里,地名和山名是溪名的派生;反之如果是山名的派生,那么,溪名就应该是荆北溪,或地名就应叫荆南地了。再从语词学上讲,对青山绿水,山明水秀等,也只能作为对自然地理地貌的形容,而不能作为荆溪二字的解释。 在春秋战国时候,荆溪想来相继分属过吴、越、楚等国。吴越相争,吴灭属越;越楚相争,越灭属楚。但荆溪这个名字,却是越楚仍,吴不改。延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秦始皇在公元前二二三年灭掉楚国后,把原属楚国的地方划为楚郡、会稽两郡后,荆溪,也就改为属会稽郡的阳羡县。秦朝为什么把荆溪改名阳羡?因为荆,是古代楚国的原来国名。左传庄公十年:荆败蔡于莘,晋书景帝记: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这里的荆,都是指楚国。因楚本号荆,当时吴楚一带,一向习惯称楚国为荆国。秦灭楚后,这种习惯还是改不过来。舆地志:吴楚间谓荆为楚秦以子楚,改为阳羡。看来这个原因比较可信。 至于为何起名阳羡。这又与原来荆溪二字有关。据宜荆县志载:盖荆溪之阴多山,其阳衍沃。即是说:溪南是多山地带,溪北是肥美平坦的田野。隋书地理志下:扬州数郡,川泽沃衍在古文里,沃衍与衍沃,是同一个意思。衍与羡音相同,义相通,这就是阳羡县名的来历。自秦朝开始,经过汉朝、三国直到晋朝初年,除建置和隶属有过几次变更之外,阳羡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了五百多年。直到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三O四年),惠帝为表彰周纪三兴义兵之功,才把阳羡县改作为义兴郡。 大家知道,在宜兴历史上有个大名鼎鼎、曾经斩蛟射虎除三害的周处,周纪就是周处的儿子。由于晋惠帝的腐败无能,当时江南一带,屡起叛乱,威胁着晋王朝的统治。周纪率领地主武装打败了张昌起义军将领石冰,以后又平定了陈敏、钱 的叛乱,三定江南。晋惠帝念其功勋,封他为威武将军吴兴太守乌程侯;同时,把周纪的故乡阳羡县改为义兴郡,辖六县。其中国山、临津、阳羡三县的县城,在原阳羡县境内。原来的阳羡县城变成了郡城,阳羡县就在君山脚下,另筑新城,名叫吴城。宋书孔 传:吴城去义兴十五里。据了解,这个阳羡新城,在今新街公社百合场附近。 义兴郡经过晋朝、南北朝,存在了二百八十多年。直到隋朝,在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五八九年),撤销了义兴郡,把阳羡、义乡、国山、临津四县,合并为义兴县。前面已讲了荆溪、阳羡、义兴这些名称的来历。在宜兴现在的县境内,还曾有过国山、临津两个县。这两县的位置和县城在什么地方,它们的名字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先说国山县,当时在阳羡县的西南方,县城建在今善卷公社离墨山西五洞桥东一带。相传在三国孙吴时,宜兴常常发生地震,如善卷洞水洞裂口,在善卷洞西山上还发现了一块十余丈高的半面立石等,吴主孙皓认为这些都是吉祥之兆,封此山为国山,派司徒董朝立了国山啤,国山县因而得名。在善卷洞西面的小山上,现在国山碑还在,经过一千七百多年的岁月,已成为十分古老的珍贵文物了。然后国山县城却已不复存在。明朝诗人刘震有国山城晋兴隋废真梦幻之句,可见此城废弃的时间已经很久了。 再说临津县,当时在阳羡县西北方,即今官林、杨巷一带。县城以南临溪荡、津渡而得名。至今这溪荡,还叫临津荡。现在都山公社的土城、街里大队一带,就是过去临津县所在地。然而,于今除了留下这些这地名之外,一点旧城的痕迹也没有了。闻说当年剧号繁华市,如今只有古祠闲映流水。这是清朝大诗人宜兴人陈维崧怀念临津城的诗句。现在,连闲映流水的古祠也不复存在了。 公元六一九年,唐高祖李渊登基后的第二年,把义兴县分置成阳羡、临津两县,东阳羡,西临津,并成立鹅州,管辖这两县。对于鹅州这个名字的由来,郡国志说,唐以金鹅山名州。很明显,是借山头的名字作州名的。金鹅山在哪里,是指的哪个山头,历史上曾有过争论,一种认为金鹅山是屺山的一个小山注,堂堂一个州名,用远离县城二十多里一个不出名的小山头为名,既没有必要,也不大可能。认为郡国志记错了。另一种认为郡国志指的金鹅山,就是现在的铜官山。铜官山,别名又叫君山,荆南山,它的最高峰,叫鹅头峰,俗名雄鹅头。县城正面又对着鹅头峰,故借鹅字作州名。后来,有人还考证到。在宋朝的时候,宜兴近城的地方,还叫中鹅乡,说明地居鹅州之中,或者是正中对着鹅头峰。 在明清时代,宜兴的一些文人,在诗词中,就把铜官山称为金鹅山。如明朝王超在题金鹅峰一诗中,有金鹅秋色净尘氛,两峰高并翠屏分之句。清朝南岳寺和尚僧宏伦有雨笠云飘,移家在,金鹅之麓之句等,就都是指的铜官山。 唐武德七年,鹅州改为南兴州。八年废州并县,仍叫义兴县。鹅州这个名称,前后只存在了五年,南兴州只有一年,是宜兴历史上曾用过的最短暂的两个名称。正因为如此短暂,南兴州这个名字,出自何处,现也无法查考。自从唐武德八年恢复义兴县这个名称后,经过整整一个唐朝和梁、唐、晋、汉、周五代,三百五十多年,直到宋朝的第二代皇帝宋太宗赵光义登基后,才把义兴县改名为现在的宜兴县。 原来,中国封建社会有一条特别的戒律,叫避讳。做了皇帝,自称孤家寡人,意思是这个天底下,决不能有第二个权力有皇帝这样大的人。推而广之,连名字也不允许与皇帝相同的字,那怕是地名也好。宋太宗名光义,义兴的义字不是与他同名了吗?应该回避,故在赵光义做皇帝的第一年,太平兴国元年,即改义兴县为宜兴县,至今整整一千多年了。 在元、明两代,除元曾几度把县升为州、府之外,宜兴两字,始终没有改过。 直到清朝雍正三年,把宜兴县一分为二,成立了宜兴、荆溪二县,从东、西 ,经陈塘桥、北溪河至杨巷为界,南为荆溪,北为宜兴。县城即以南北门作中轴线并以此为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家具床垫买卖合同协议书
- 家电店面转让协议书范本
- 数据服务定价模式-洞察及研究
- 新能源汽车协议供货合同
- 农村阳光房维修合同范本
- 人体捐献器官协议书模板
- 不同产品采购合同范本
- 挖机渣土车租赁合同范本
- 上门保洁工程合同范本
- 蓝牌冷藏车购买合同协议
- 2025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
- 2025-2026人教版(2024)物理九年级全册教学进度表
-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学校成绩分析报告
- 2025版房地产抵押按揭续贷合同
- 2025年秋季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 北京市西城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
- 2025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
- 【2025秋新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生字组词
- 节能环保供货保证措施
- 《国际中文教育概论》课件全套 第1-12章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国际中文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前瞻
- 屈光不正的处方原则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