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巩固提升岳麓版.docx_第1页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巩固提升岳麓版.docx_第2页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巩固提升岳麓版.docx_第3页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巩固提升岳麓版.docx_第4页
高中历史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1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巩固提升岳麓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一、选择题1.(2016年6月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某次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该“会议”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立了首都、国旗、代国歌等,故选A项。答案A2.(2017年11月浙江学业水平测试)1949年,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诗人用“时间开始了”讴歌新时代的开篇。这场革命的意义是()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扫清障碍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A.B.C.D.解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都是这场革命的意义,故选D项。答案D3.导学号2860408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行,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权的任务结束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C.人民民主政权建立D.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宪政基础奠定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法律层面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故D项正确。答案D4.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新中国成立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解析“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说明各民主党派应发挥民主协商、政治监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体现了这一思想,故选B项。答案B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该文献反映了新中国推行()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的体现,故C项正确。答案C6.导学号28604083“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指()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中“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了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故A项正确。答案A7.(2017年12月贵州学业水平测试)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一系列法律、法令相继出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D.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的通过,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8.(2017年6月福建学业水平测试)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是近现代中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一章总纲第一条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二第一章总纲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材料一中的法律条文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该法律文件颁布于何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初期确立的三大政治制度。参考答案(1)人民主权原则。1912年。(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下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C.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D.改写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解析两则材料分别显示的事件为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民主主义政权,两者都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故C项正确。答案C2.下表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图(共662人)。从中可以获悉()A.新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B.中国共产党在会议中处于领导地位C.新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最终确立答案A3.1949年9月,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此为重大事件,今后之立国原则与设施要点,俱在此中也。”“此”重大事件是指通过或发表了()A.天朝田亩制度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表在1949年9月,故B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发表在太平天国时期,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发表在1954年,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表在1912年,D项错误。答案B4.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在天津选民投票日,恰逢女青年蒋宝珍要举行婚礼,她为了参加选举,把婚礼推迟了2个小时。她说:“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她所说的后一件喜事是指投票选举()A.国家主席B.国务院总理C.人大代表D.政协委员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此之前,全国通过普选产生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参加会议。故C项正确。答案C5.中国现代有一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该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从材料“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来判断。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A项正确。答案A6.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解析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人民为舞台,合作参与国家管理,犹如“大合唱”,故C项正确。答案C7.“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这表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A.由执政机构变为参政机构B.由主持机构变为监督机构C.由立法机构变成协商机构D.由法律机构变为执行机构解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构,“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是协商机构,故C项正确。答案C8.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解析材料信息“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曾代行过人大的职权。答案A9.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由此可以看出()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C.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解析提炼材料关键信息,“协助国家机关”,并根据“1954年”这一重要的时间点,可判断出此时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召开,政协成为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答案D10.“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解读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结合新中国政治建设的相关史实,可以判断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1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D.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解析“归绥”“迪化”的称呼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政治和思想上的控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两地更名,新的称呼不再具有这样的色彩,反映出中央政府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故A项正确。答案A12.导学号28604085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选举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A.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B.新中国的成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C.它们都属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D.中国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解析在各项民主制度中,最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等到将来根据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和土地改革的情况及人民进步的程度,才可把普选由个别逐步推广到全国,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材料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将继续存在,并须在一切必要的地方设立地方组织,其名称可沿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材料三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有关人民团体,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围绕国家中心工作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职能,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1)根据材料一,回答当时未能实现普选并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3)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职能是什么。(4)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认识。参考答案(1)全国尚未完全解放;土地改革没有完成;人民的政治觉悟和文化素养尚不足。(2)由代行全国人大职权变成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3)行使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它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辅相成;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特色;它也体现了我国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他们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