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化类多媒体作品中情感体验的交互设计Webmaster: ArtDesign | Time: 十一月 15, 2012摘 要:传统的多媒体作品载体是光盘,它的交互性太单一,原因是其交互设置,都是创作者事先设定好的,所有的结局都在创作者的控制中。交互的实质是人类行为的互动。核心是创造有意味的“体验”。人的情感体验大致有四个方面:冒险、竞争、探索、反思。情感体验的交互设计本质是让读者产生以上四个方面的情感体验的渴望并有途径去满足。文化类多媒体作品的交互设计,应当让个体在互动中具有主动建构性,可以构筑起属于自己的世界。我们的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未来的社会是计算机、通讯网络紧密融合的社会。一、交互的实质交互的实质是人类行为的互动。互动设计的元素是人的行为。人的一生几乎是在与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度过的。从最早的以自身的肢体动作提供信号开始,逐渐发展至烽火、文字等它物,从甲骨到电话、电视机、互联网,人类创造了许多的媒介,为的是更好的传递信息,更广泛的实现交流。交互实质上是“一个两个参与者交替听、想、说的循环过程”或者说是在两者之间(无论是生命体还是机器)连续作用和反应的过程。交互设计是“一个关于限定人造物、环境及其系统的行为的设计学科,因而设计者通过对内容的理解来定义产品、服务、环境的行为,创造用于交流、理解和表达的新奇、便利、有效的交互产品、交互事件、交互方式。”1二、文化类多媒体作品的艺术魅力(一)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多媒体作品是从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综合发展来的产物。文化类多媒体作品可以从传统艺术、各民族的民俗和民间艺术里吸取精华。多媒体艺术吸纳了各种艺术方式之长,叙事模式可述可论,有丰富的可能性,营造出不可还原为组合要素的综合体验。(二)人文关怀社会大众的文化消费大部分以娱乐消遣为主。大众文化创作的一个原则是快乐。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其推崇的享乐主义、甚至颓废主义的价值观、人生观。大众文化本质上是追求利益。为赢利而媚俗,消减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剥夺了我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最后的结果必然是集体的思想荒芜和思考的惰性。而优秀的文化作品更多是宣扬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对真善美的共鸣;用富有创造性的表现形式,唤起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起人们对美学的需要;形成内在驱动力激发人去探索和追求更加美好的未来;推动社会文明的前进发展。笔者的作品老北京吆喝的策划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老北京游商小贩走街串巷的叫卖,曾经回荡在胡同的街头巷尾。对于那些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胡同里,经历了北京的变迁的人们来说,除了财富外,更值得珍惜的是属于这方水土的老北京文化。在多媒体作品里,将昨日京城胡同小巷里的民生画卷在今日的喧嚣中重现;给老人们带去遥远而清晰的记忆,重温逝水年华;年轻一代,也能品读出一段历史于繁华深处。三、如何进行情感体验的交互设计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情感推动了想象和理解。人的情感体验大致有四个方面:冒险、竞争、探索、反思。情感体验的交互设计本质是让读者产生以上四个方面的情感体验的渴望并有途径去满足。(一)构造故事化情境文化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包括信仰、习惯、知识、道德、礼仪、宗教等,是经过历史的洗礼后人类智慧的积淀。故事化情境的目的是创造一种交流的氛围。只有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与场所里,文化主题才能够鲜活起来。读者才能够达到美学上所说的共鸣鉴赏者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联想或想象,被事物或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人物命运深深感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审美高峰体验。例如老北京吆喝要展现的是以老北京为地方特色的,胡同里小商贩的商业文化。如何进行情感化的交互设计?我们可知吆喝是一种口头的商业广告,可以通过设计故事去表现当时老北京胡同里真实的生活以及朴实的商贩的美好品德:诚信。因此设计出四个故事:卖茶叶、卖酸梅汤、卖冰糖葫芦和卖年画。通过吆喝的主角商贩与老百姓的故事把关于吆喝的各种介绍融入故事的每个细节中。吆喝的起源、种类、吆喝的商贩用的不同响器;老北京生活中食品的典故、节日风俗、小商贩的手工技艺等。这些介绍都以超链接的方式分布在分界面当中。分界面背景是四季里的胡同,仿佛是老电影里定格的某一帧。最终整个阅读的过程是充满了趣味的情感体验。(二)运用符号隐喻等方法创造新的视觉变化交互体验符号隐喻不直接表现创作者要表现的主题,而是借题发挥,化实为虚,用相近的元素渲染和烘托,能给作品带来意想不到的新鲜丰满,使主题更真切和深刻。认知心理学表明,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来源于我们长期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文化和行为习惯道具。当作品里出现我们熟悉的符号时,就会下意识的调动起个人的记忆,解码这些符号;满足了读者需要进行联系的思维活动的需求。获第九届法国莫比斯光盘大赛最高大奖的皮影戏的创作者:“新起点”多媒体工作组在论多媒体设计语言的表达曾提到过两则国外的设计案例:一个是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在设计上有很多古埃及的建筑、雕塑、绘画等很多元素被应用其中,将古埃及的文化气息和整体的氛围烘托出来,使逻辑性很强的文字知识有了感性的温暖、舒适。模糊暧昧的多元素表达,给了不同读者更大的信息量,读者理解的过程或许就是多媒体在交互上带给读者最大的厚礼。”另一个是西班牙的网站,通过堂吉诃德舞台剧表现传统文化及探讨之谜。设计上大量地运用了抽象符号和电子声效(背景音效很像夜晚工场机械排气做工的呻吟),做得更像活塞运动指针旋转光标闪烁一类的机械动力,具有很强的实验性。这种借喻的手法,或许比具象原实的信息表达更加真切到位,得以将文化的深刻含义表达出来,给人一种理性的思考。(三)运用网络加强交互设计的参与性和归属感网络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逆的、互动的,传播者与信息接受者的地位是重叠的。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参与者、制造者。每个人都有话语权。网络用户由于性格、趣味的不同,对接受的信息有不同的反应,也会有不同的信息反馈;“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情而自得。”2“每个人所能领略的境界都是性格和经验的返照读一本书便是再造一本。”3这种交互性与电子游戏的特点是相同的。网络提供了多人在线共同阅读的机会,让创作者与参与者及时沟通甚至参与创作。网络的开放性能给观众带来新奇的感受,满足观众在虚拟世界中体验多样化的、异质化的、片段化的、去中心的自我。在互联网上,交流不受日常社会角色的限制。抛开现实,使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发挥。个体主动构筑自我的世界,完成独特的情感体验。文化类多媒体作品应该有网络版本,建立论坛或是聊天室、博客等让读者与读者,读者与创作者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情感,共同探索讨论作品的内容,解决困惑,在讨论中作品的深度和广度可以无限的挖掘和更新。以国内最大的、最受欢迎的社交网站开心网为例,它的使用人数突破7000万。在开心网这个超大的“传播社区”里,用户可以通过转帖功能把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视频等内容分享给自己的好友,或者参与投票。投票就是一种表达阅读后情绪与观点的方式,一种信息有效传达后的情感互动。当用户富有创意的表达或积极参与受到其他用户的肯定和欢迎时,他们对自己在网络世界的角色变得更有信心,从而激发他们更充分、更主动的参与到开心网信息传播的情感交互中来。4(四)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自由的人机交互途径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观赏者在阅读时更方便与阅读工具传递情感。例如三维虚拟声显示技术不仅作为静态的显示,而且其交互性可使用声响效果随用户头和身体的运动而改变;5又如视觉通道交互性表现在主动式媒体框架建立在识别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之上。眼睛既用于接受视觉信息,又可通过注视而输入信息,形成所谓的视觉交互。通过一个隐藏的智能前端自动感应观者的存在以及他们在观看时的反应,从而主动地与观者互动。这个前端对于参与者来说应是完全透明和不被发现的。它在感应使用者的反应时会启动一个用来识别信号特征的应用程序界面(API),比如说人的脸部影像、语言信号,或是手势和肢体语言,都可以成为智能系统用来分析的信息,从而判定观者此时此刻的兴趣点,情绪变化,想看什么或是不想看什么,然后在没有任何人为操作的情况下自动提供与观者兴趣相关的媒体内容。这些输入方法和手段,有着共同的基本方法,就是:以我们的思维、通过我们的手、口、耳朵、眼睛等器官形成某种位置的信息或者声音信息,然后通过不同的模数变换方法转换为二进制编码数字信息进入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甚至的我们可以设想把人的神经细胞的直接触发和测取作为交互的通道。目前新媒体作品中交互的方式已经从计算机屏幕扩展到了三维空间,计算机为信息处理设备,借助于外接麦克风、图片、视频的如各种传感器、视频输入设备、摄像摄影机、打印机、投影仪等进行信息捕捉进行交互。也就是说我们还可以利用外接设备完成视觉的、触觉的交互设计,这是实现多媒体交互设计的多角度、全方位的虚拟体验的方法。利用这些先进的交互技术,可以帮助我们在多媒体作品中设计出更有情趣的人机交互。激发起读者探索阅读的兴趣,增强互动性。目前在游戏领域里,某些人机交互例子值得我们借鉴:任天狗是一款以宠物饲养为乐趣的游戏,在游戏中玩家可以观察狗狗们可爱的动作,并且可以通过触摸屏直接触摸他们,让他们学会各种技能。玩家还可以通过麦克风训练小狗们,小狗们会记住玩家的语音指令,玩家通过简单的语言命令聪明的小狗们做出各种动作。还有任天堂出品的另一款游戏塞尔达传说。该游戏融合了动作、冒险、解谜、角色扮演等元素,在破解种种迷宫的环节中,玩家必须通过麦克风喊出相应的指令,类似“我要大炮”等,分贝要足够高,才可以通关。我们都可以把这样的元素设计到多媒体作品中。结论未来的人与计算机交流的障碍会变小,媒体的表现力更强;而在对技术进行研发的同时,不应该忽略交互设计不仅仅是科技的,更是艺术化的。科技的发展是为了使人类在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文化类多媒体作品情感体验的交互设计应该融入到每一个设计细节(界面、声效、热键、转场的设计等)当中。笔者列举了构造故事化情境、符号隐喻、网络、人工智能技术等方法;对如何进行情感体验的交互设计展开了探讨。文化类多媒体作品与其他类别的多媒体作品相比,人文气息更浓厚,精神内涵也更丰富。此类作品就是要满足人类情感交流和表达的欲望。这就是交互设计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目的。(广西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梁 梁 LIANG Liang)注释1 Robert Reiman:So you want to be an Interaction designer,http://newsletters/2001-06/S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