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设计与工艺学》PPT课件.ppt_第1页
《轮胎设计与工艺学》PPT课件.ppt_第2页
《轮胎设计与工艺学》PPT课件.ppt_第3页
《轮胎设计与工艺学》PPT课件.ppt_第4页
《轮胎设计与工艺学》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轮胎设计与工艺学TireStructureDesignandTechnology 第一章 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掌握轮胎的分类方法 轮胎的结构特点 轮胎的基本性能 轮胎的规格表示方法 熟练了解轮胎的组成 轮辋分类 了解轮胎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重点难点 1 轮胎的作用及基本性能2 轮胎的分类方法3 轮胎的结构特点4 轮胎的规格表示方法5 轮胎的组成及轮辋分类 第一节轮胎发展历史第二节轮胎的组成与类型第三节轮胎结构及其发展第四节轮辋种类与型号第五节轮胎分类与表示方法 第一节轮胎的发展历史 轮胎的主要作用及工作原理a 承受内胎中充气压力和车辆负荷b 阻止内胎在充气后膨胀 保护内胎免受损伤c 传递牵引力 转向力 制动力d 吸收由于道路不平造成的震动 轮胎工作原理的不同 充气轮胎和实心轮胎 充气轮胎 充满压缩空气的 固定在轮辋上的弹性胶布气囊 依靠压缩空气形成的空气垫弹性原理工作 具有较高的行驶速度和较好的行驶舒适性 广泛应用于汽车 拖拉机 工程车辆 飞机等高速交通工具上 实心轮胎 环状实心橡胶固定在轮辋上构成 依靠橡胶弹性原理工作 弹性较低 不适宜于高速行驶 事宜于低速高负荷车辆 如起重汽车 电瓶车 叉车 装卸车等 一 轮胎发展历史最早的轮胎是19世纪初安装在车轮轮辋上 由生胶制成的实心的胶带 但是生胶的质量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1839年发明了硫化方法 对提高轮胎的耐用性具有巨大的意义 生胶经过硫化之后 获得了硬度 弹性和耐磨性 1881年 首次使用了经过硫化 安装在车轮轮辋上的实心轮胎 1884年 为了增加弹性 开始制造厚壁空心轮胎和海绵轮胎 但是这种轮胎在高速行驶时生热很高 容易损坏 由于汽车行驶速度的不断提高 势必要求制造出弹性更高和更耐用的轮胎 1885年首次发明空气轮胎的是英国商人R W Thomson 这种轮胎是充气轮胎的雏形 它的舒适性与滚动阻力都比实芯轮胎好得多 唯负荷量小 也无法充气 因而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到1888年曾在英国兽医学院受训过的J B Dunlop发明了充气轮胎 并取得了专利 这种充气轮胎比空气轮胎前进了一大步 它提高了负荷质量 减小了滚动阻力 提高了行驶速度和舒适性 虽然Dunlop的充气轮胎结构比较简单 但却开创了轮胎制造技术的新纪元 后来C K Welch发明了有钢丝圈结构的轮胎 同时开始采用内胎 1890年Dunlop和Welch两家公司联合生产带钢丝圈结构的充气轮胎 由于轮胎采用了钢丝圈和轮辋 使充气轮胎由自行车胎发展到汽车轮胎 1893年第一次采用了无纬线的帘布 棉帘布制造轮胎 比用帆布制造的充气轮胎使用寿命和行驶性能大大提高 1890年 1900年出现了有胎面花纹的轮胎 美国1889年Goodrich首先制造出充气轮胎 中国在1931年由上海的一家工厂生产出第一条汽车轮胎 1925年轮胎钢圈具有了一定的几何形状 出现了迄今仍在使用的直角胎圈轮胎 1930年 超低压轮胎 的出现是一种最早的特种结构轮胎 1937年首次生产了钢丝帘布轮胎 从而提高了轮胎的耐用性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出现了调压轮胎 此类轮胎产生的原因是 降低轮胎的气压时能提高汽车在松软地面上的行驶性能 1948年出现了第一批无内胎轮胎的样品 这种轮胎被刺穿后不会马上泄气从而避免了事故危险 1950年 1951年研究出了子午线轮胎 1959年出现了胎面能拆卸的活胎面乘用轮胎 1964年我国开始试制9 00 20的子午轮胎和活面轮胎 二 轮胎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1 轮胎工业现状目前世界轮胎总产量约10多亿条 90 集中在美国固德异 法国米西林 日本的普利斯通以及佳通等大公司 80 以上实现了子午化 无内胎化 扁平化 2 世界轮胎工业发展趋势 绿色环保轮胎目前世界上的环保型轮胎 基本上可以概况为三方面 一 减少燃料 降低废气排量 以节省能源和防止大气污染为目的的 绿色 轮胎 二 以具有良好的高速性 制动性 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又能防止振动和减少噪声为目的的高性能轮胎 三 取代镶钉或挂链轮胎 以防止轮胎破坏路面和避免造成扬尘 噪声为目的的非镶钉或全天候轮胎 1 1国外轮胎的子午化 扁平化 无内胎化已趋于成熟1 2新一代子午线轮胎发展迅速节能轮胎 绿色轮胎 环保型轮胎1 3新一代安全轮胎 1 4轮胎全自动生产技术的发展 1 法国米其林公司的C3M生产技术 C3M全称为Command Control Communication Manufacture 译为 指挥 控制 通讯与制造一体化系统 2 美国固特异公司的IMPACT生产技术 1998年已有2家工厂投产 据称是世界生产成本最低的 IMPACT全称为IntegratedManufacturingPrecisionAssemblyCellularTechnoligy 译为集成加工精密成型单元技术 3 德国大陆公司的MMP生产技术 1999年在德国投产 ModularManufacturingProcess 译为积木式成型法 4 意大利倍耐力公司的MIRS生产技术 计划在5年内建5家厂 ModularIntegratedRobotizedSystem 译为积木式集成自动化系统 2 中国轮胎工业发展现状 2001 2006年中国汽车轮胎产量 万条 产品结构 轿车和轻卡子午胎生产以外资企业为主 占总产量的75 内资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步扩大 全钢子午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内资企业的产量占总产量的70 大中型全钢工程子午胎技术提升明显 并且规模逐步扩大 斜交胎总体下降了3 5 全钢子午胎生产企业共有32家 轿车和轻卡子午胎生产企业有33家 中国的全钢子午胎产能将达到7000万条 轿车和轻卡子午胎子午胎产能将超过3 3亿条 并且还有9000多万条斜交胎产能 企业结构 规模大的不多 企业分散 全国约有360多家 仅山东省就占一半左右 品牌五花八门 但知名商标廖廖可数 企业机制 外企 国企 民企的 三足鼎立 形成 四大方阵 角逐的新格局 表2 2006年度外资及台资轮胎企业 中国市场上轮胎品牌可分为三大阵营 根据知名度的高低 我们把中国市场上轮胎品牌划分为三大阵营 第一大阵营为 米其林 固特异 韩泰 第二大阵营为 普利斯通 锦湖 邓禄普 第三大阵营包括 横滨 大陆马牌 回力 三角 玛吉斯 佳通 2009年全球轮胎排名表 普利司通 米其林 固特异 大陆 马牌 倍耐力 住友 邓禄普 横滨 优科豪马 韩胎 库博 库铂 10 锦湖11 正新 12 东洋 TOYO 13 杭州中策14 佳通15 三角16 玲珑17 诺基亚18 印度MRF19 双钱20 印度阿波罗 第二节轮胎的组成与类型 一 轮胎的组成充气轮胎一般有外胎 内胎和垫带三部分组成 无内胎轮胎则只有外胎没有内胎和垫带 1 有内胎的轮胎有内胎的轮胎是由外胎 内胎和垫带组成 作用 外胎是一个弹性胶布囊 它能使内胎免受机械损坏 使充气内胎保持规定的尺寸 承受汽车的牵引力和制动力 并保证轮胎与路面的抓着力 轮胎总成结构 轮胎组成 有内胎轮胎的主要缺点 行驶温度高 不适应高速行驶 不能充分保证行驶的安全性 使用时内胎在轮胎中处于伸张状态 略受穿刺便形成小孔 而使轮胎迅速降压 2 无内胎轮胎不使用内胎 压缩空气直接充入外胎内腔 轮胎的密封性是由外胎紧密着合在专门结构的轮辋上而达到的 为了防止空气透过胎壁扩散 轮胎的内表面衬贴有专门的密封层 这样在穿刺时空气只能从穿孔跑出 无内胎轮胎的优越性 提高行驶安全性 这种轮胎穿孔较小时能够继续行驶 中途修理比有内胎轮胎容易 不需拆卸轮辋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用备胎 无内胎轮胎有较好的柔软 可改善轮胎的缓冲性能 在高速行驶下生热小和工作温度低 可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 外胎的组成及作用外胎由胎面 胎体和胎圈三个大部件组成胎面包括胎面胶和胎侧胶 胎体包括帘布层和缓冲层外胎各部件组成如图1 2所示 胎面胎面是指外胎与地面接触部位 是覆盖于胎体的胶层 传递车辆的牵引力和制动力 保护骨架层 因此要求胎面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 耐切割性能 较高的强度 并需具有一定形状和一定的花纹作保证 胎面分为胎冠 胎肩 胎侧三个部位 A 胎冠是轮胎的行驶面 承受冲击与磨损 产生抓着力 保护帘布层免受损伤 因而要求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强度 抗刺穿性 耐磨耐撕裂性 耐老化性及有花纹 B 胎肩是胎冠和胎侧的过渡部分 对胎面起一定的支撑作用 C 胎侧是贴在胎体帘布层两侧的胶层 保护胎体侧部帘布层免受机械损伤和大气侵蚀 胎侧常在屈挠下工作 厚度宜薄 便于屈挠变形 由于胎面 胎肩 胎侧作用各异 宜采用不同的胶料制备 胎体胎体由缓冲层和帘布层组成缓冲层 位于胎面胶和胎体帘布层之间 由挂胶帘布或胶片制成 由于轮胎在行驶过程中 该部位所受应力最大 最集中 温度也最高 极易脱层损坏 要求 缓冲层具有较高强度 弹性和较好的粘着性能 吸收并缓冲外来的冲击和振动 缓冲层可采用尼龙帘线 人造丝帘线或钢丝帘线制成 子午胎中的缓冲层又称为带束层或紧箍层 帘布层 胎体的骨架层 使外胎具有必要的弹性和强度 承受轮胎的载荷和行驶中的反复变形 承受由于路面不平引起的强烈振动和冲击 帘布层使胎体强度增高 并可固定外胎的外缘尺寸规格 胎圈 内胎内胎是装有气门嘴的密封环形胶筒 位于外胎与轮辋之间 用以充入内压空气 使轮胎获得弹性并承受载荷 要求气密性高 抗裂口增长性好及高弹性和较好的耐疲劳性等 垫带垫带是具有一定断面形状的无接头环形胶带 置于轮辋与内胎接触部位 用以保护内胎不受轮辋及胎圈的磨损 垫带底部有一圆孔可使气门嘴通过 与外胎 内胎组成一套轮胎 只用于多件式平底轮辋的载重轮胎上 轿车轮胎所用的深槽式轮辋和超低压轮胎所用的特殊结构轮辋均为整体件 轮辋与轮胎着合紧密 不必使用垫带 二 轮胎的类型外胎是轮胎的主体 决定轮胎的使用性能和质量 根据结构不同分为帘线 橡胶复合结构和无帘线结构两类 A 帘线 橡胶复合结构 由多层帘布增强高分子固体橡胶构成 优点 坚固耐用 性能优良 缺点 应用传统贴合法生产 固体橡胶经塑炼 混炼 压延 压出 成型和硫化等工艺加工 自动化程度较低 此外 由于材料和加工复杂等因素的影响 制造出质量完全一致的均一外胎是不可能的 因而轮胎行驶时产生跳动和噪音 特别是高速行驶时尤为明显 B 无帘线结构 不用帘线增强 由液体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制成 优点 应用液体橡胶或热塑性橡胶采用浇注或注射方法成型 经短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