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宝林寺导游词.doc_第1页
常州宝林寺导游词.doc_第2页
常州宝林寺导游词.doc_第3页
常州宝林寺导游词.doc_第4页
常州宝林寺导游词.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州宝林寺导游词 以下是厦门培训考试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常州宝林寺导游词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常州宝林寺导游词篇一:大香林导游词 大香林景区导游词 大香林风景区位于绍兴县西南15公里处的湖塘街道,总面积55平方公里。是以千年桂林和自然山水为特色,融宗教、民俗、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这里山青水秀,景色优美,冬暖夏凉,四季飘香。绵延数十里的千年桂花林,香披远近,巍为壮观;深藏宝林山的古刹群落,梵音袅袅。一代宗师密参大师曾在此住持并圆寂,留下200多颗舍利子,在佛教界闻名遐迩。历史上许多名人雅士曾游此地,留下诸多诗篇,如南宋诗人陆游,明朝学者张岱,现代台湾佛学大师南怀瑾等。 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厚的人文景观,构成了大香林景区较高的旅游品位。景区于2005年在原香林花雨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改造。一、二期总投资5个亿,一期景区投资2个亿,于2006年10月对外开放,由空山梵音、香林花雨、花前月下、竹海天风、幽谷清韵等五大部分组成,以乡村休闲度假为主调。二期景区由一阁(万佛阁)、一馆(问禅馆)、一寺四院(宝林新寺、观音院、普贤院、文殊院、地藏院)组成,以避暑养生和佛教文化为主调。整个景区秉承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基本保持了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是一处田园式的新山庄,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也是国家级生态环境示范区。 景区以“香”为特色,有桂花飘香、烟火熏香、花果蕴香、民居古香,堪称四绝:一为“桂花飘香”。据嘉泰会稽志等史志记载,自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以来,村民据山川之利,在此广植桂子,历经千年而不间断,如今万株桂树,广袤数里,誉称“江南桂花林”。 每年金秋时节,“金桂银桂万千桂,天香地香山水香”,金粟万点,如雨飘洒,或落发际,或浮杯中,游人可以真正融入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诗一样的意境。 二为“烟火熏香”。香林寺、宝林寺始建于公元950年,千年古刹,声名远播。寂静寺为一代高僧密参大师住持并圆寂之处,留下200多颗舍利子珍藏塔内,寺内建有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为之题字的“舍利塔塔园”。一代又一代僧人,继承大师“心无旁骛,潜心事佛”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佛教文化氛围。在烟香缭绕中审读人生,感悟世事,这是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 三为“花果蕴香”。层峦叠嶂的宝林山,常年溪涧叮咚,四时花果不断,空气中弥漫着花的芬芳,果的甘甜。小溪蜿蜒,竹林如海,绿荫似云,如诗如画。游客到此可以赏玩旧时农家器具,领略四季田园风光;又可种豆植瓜,牧养六畜,体验农作;至于摘茶掘笋,品尝时鲜,自然益发情趣盎然。 四为“民居古香”。山居台门,明清建筑,式样古朴,设计精妙,雕梁画柱,古色古香,极富观赏与研究价值。还有附着众多民间传说的桂花产品和杨梅烧等特产,独有风味,令人惊奇之余,更增玄妙之想。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刚者剑胆,柔者琴心。因香而生的山村幽谷,寂静而清新的山峦林地,大香林景区正象一部传奇,等待您细细解读神秘。 一、入口广场各位游客,我们的车通过新建的香林大道,这条道路全长4.6公里,其中景区段全长约4.3公里,宽15米,投资7400万元。朋友们,你是否感觉到这里的空气特别清新。试看景区南西北三面环山,会稽山余脉在这里奇峰突起,山势层峦叠嶂,大片林木供给新鲜氧气。景区所在的香林村是绍兴县有名的长寿村,就是得益于此地的山水和空气。西楚霸王项羽起事前一度居住在离这里不远的山下,旧名项里村。传说项羽手下三千子弟兵,都是型塘岭下人。原来这一带男性特别英武有力,敢拼敢搏,所以项羽招去作了亲兵。 现在车子已到了入口广场。入口广场占地50亩,广场右前方是景区管理处办公楼,后面是餐厅,左边是游客中心。另设两个露天停车场及一个地下停车库,共有车位280个。性急的游客可能会问,前面似乎“山穷水尽疑无路”,大香林景区在哪儿呢?大家别着急,我们先一起坐上观光车,穿过入口广场与景点之间的隧道,去看看里面的世界。这条隧道全长168米,宽6米。到了那里,你会眼前一亮,果然“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二、空山梵音 这里是一期景区的第一个景点:空山梵音。空山梵音位于大香林景区的东南部,蝉鸣空山静,金钟掩梵音,故名空山梵音。这个景区由香林寺、漱石流、潜龙井、飞云潭及忘情坡等五处景点组成。“水流曲曲树重重,树里春山一两峰”,正是景区的最好写照。潜龙井位于景区的东北角,是一口古井。为什么叫潜龙井呢?传说在道林寺(即香林寺前身)山门外,本有一泓泉,隐蔽在崖壁下,不易发现,且终年不竭。有一年山外大旱,小和尚来汲泉水,舀水时碰到一样硬物,似乎水底长出竹笋,他想试试能不能折断。不想那东西一动,竟是活的。小和尚吃惊不小,忙跑去告诉当家的老和尚。老和尚提起灯笼,来到泉边,往下一照,顿时大惊失色,这原是龙的角呀!道是“神龙藏于渊”,这下可不得了啦!果然没多久,山洪暴发,山下人畜受害无数,香林寺却安然无恙。后来和尚让人凿了一个井圈,护住泉眼,从此就有了这口潜龙井。年年岁岁,神龙一直保佑着香林寺的平安。 漱石流 各位游客,请跟我往左边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大家知道这是唐朝哪一位诗人的名句吗?对,这是王维的诗句,皓月当空,万籁俱寂,静谧的山谷,山泉淙淙奔流,不绝于耳,所以我们把这个景点叫作漱石流。如此空山,真是世外桃源,人间仙境。“虚籁传钟过,清泉漱石流”。巍巍青山,涓涓流水,悠扬如诗,清新如曲。大家可以在这里尽情地放松自我,忘却城市的繁华和嘈杂。如果哪位游客想寻找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这儿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脚踩鹅卵小道,耳听梵音法雨,这是何等意境。大家看不远处一片青翠之中,露出黄墙一角,这就是梵音绕耳的千年古刹香林寺。据绍兴最早的一部地方志嘉泰会稽志记载,香林寺时称香林院,后汉乾祐三年(公元950年)建成,到宋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改称香林禅寺,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现存建筑为清代乾隆年间所修,前后两进加两侧厢房。第一进山门,第二进大雄宝殿,山门是五开间,通面宽19.5公尺,二进三开间通面宽10.2公尺。香林寺内,至今保留有清乾隆年间的一钟、一磬、一碑,十分珍贵。尤其是古碑,嵌立在第一进东次间后壁。通高2.83米。此碑两面镌文。向殿内这一面为正面,碑额是精湛的双龙浮雕图案,中间镌刻“重建碑记”四个楷体大字。碑文及两边的篆草纹均还清晰。背面,即向廊下这一面,镌有永禁碑记一篇。如此山岭如此寺,香林寺前对竹海,后枕松涛;门前百余颗金桂,掩映黄色院墙,空山梵音,相得益彰。此地最妙的是观赏夜景。月出于东山之上,清辉泠泠,香风微微,桂影憧憧,凤尾森森。“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人到此地,人世间种种烦恼抛之脑后,精神世界为之一新,这不也是大香林之游给予您的一大收获吗? 飞云潭 “飞云潭”景点位于空山梵音景区东南部。各位团友,大家看到,从上面下来,山泉在这里汇聚成一个小湖泊,它的名字叫飞云潭。山中新雨后,涧水高低流,这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泽。宋代文豪欧阳修有名句说道:“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此地不是酿泉,但情与景,略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我们把泻出于两峰之间的潺常州宝林寺篇二:南华禅寺(导游词)1 南华禅寺 讲解线索: 【建寺历史】【六祖成道故事】【禅宗地位】【寺院七进】【九龙泉水松】 【建寺历史】 现在我们前往南华寺参观游览。南华寺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六公里的曹溪之畔,建于公元502年。现占地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即公元502年),印度智药三藏,经“海上丝绸之路”,渡海来到广州“西来初地”,沿曹溪溯流而上时发现韶关曹溪这片地方神似佛祖创立佛教的“宝林初地”。韶州牧侯敬中,以其言上书奏请梁武帝建寺。寺成,武帝赐额“宝林寺”, 智药三藏为首任主持。唐中宗曾改名为“中兴寺”、“法泉寺”,唐玄宗时改名为“建兴寺”,宋太祖赵匡胤因其南宗禅法“一华(花)开五叶”而名之为“南华禅寺”,沿用至今。现寺名,由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 【六祖成道故事】 南华寺的出名,是由于唐朝六祖慧能的到来。慧能,俗姓卢,广东新兴县人,三岁丧父,靠母亲为人作嫁衣裳、做针线活维生。家境贫寒,从未读书识字,稍大即上山打柴,帮补家用。二十四岁那年,担柴到富贵人家,听到金刚经,听得如痴如醉,特别听到“于无所住处,而生其心”,触动慧心,要求跟和尚出家。和尚与其对答后,发现慧能是佛教不可多得的天才,于是请他去湖北黄梅东山寺,师从五祖弘忍,以学佛理、成正果。 见到五祖,五祖说:“你这南蛮子,下巴尖、额突骨;不似我们佛祖菩萨,慈眉善目,下巴圆、额阔身长,怎能学佛,不如归去吧!免了吧!”慧能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南蛮佛性与佛祖同。”五祖见其聪悟,遂允其留下,做行者。慧能不识字,故只是在斋堂做些打柴、烧火、舂米、做饭之类的杂役。八个月后,弘忍觉得年事已高,应把祖位传下去了。于是,吩咐弟子各写偈颂,以考取祖位。神秀是大弟子,且随师多年,是首座教授师,当仁不让,写出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五祖见后,说:“此偈一脚踏入佛门,一脚未踏入佛门,未见本心、未见本性。凭此偈尚未可得祖位。”慧能亦评价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并念出自己的偈颂并请人题在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见惠能却实佛性高,因此,决定把木棉袈裟、紫金钵(b)传给他。于是慧能成为禅宗衣钵传人,第六代祖。 【禅宗地位】 为避衣钵争端,慧能隐身山林,对佛法禅宗进行了十五年的再彻悟后,之后,慧能在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以精妙的佛法菩提般若,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折服印宗法师等大德高僧。公元677年,回到南华寺,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开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不二法门,创立禅宗南宗,完成佛教的中国化。门人法海(韶关人)记录下大师之开示,这就是中国唯一一部非佛说,而称为经的典籍六祖法宝坛经。“安史之乱”后,南宗升跃为禅宗主流,佛国之“世界一花”。六祖传法弟子四十三人,开创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唐以后,大德高僧尽出慧能门下,使“禅”几乎成为“佛”的代名词。唐宋起,禅宗更传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各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传到欧美、澳洲等地;南华寺于是成为许多世界佛教徒的朝拜中心。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佛院精舍,直追南华寺为祖庭。韩国佛教最大宗派是曹溪宗、佛教总枢为创立于公元1395年的曹溪寺。在日本,更与神道、儒家并立为日本三大传统文化,对日本等汉文化圈亚洲国家有深远影响。“禅”在1970年后更成为风行世界之文化。毛泽东曾说过广东出过两个伟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六祖惠能。赵朴初亦赞道:一介樵夫得道,下下人有上上智。西方学者则尊称孔子、老子、惠能为“东方三圣人”。 现在,车已到了南华寺,寺门前的河溪就是佛教中鼎鼎大名的曹溪,别看它并不咆哮澎湃,但“甘爽而泌涌”。“曹溪香水”与“南华晚钟”均列曲江二十四景,是无数佛教徒梦寐以求的圣地。 【寺院七进】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南华寺。南华寺共七进,即曹溪门、宝林门、天王宝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祖殿。 曹溪门高12.5米、宽22.4米,上有“曹溪”及“南华禅寺”两木匾额,两侧塑“天龙八部”之第二部神将,俗称哼哈二将,是守护佛法的天神。过五香亭、放生池,即可达宝林门。门上挂1938年国民党原主席林森题“宝林道场”匾,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道出了南华寺的历史与地位。 天王宝殿正中是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弥勒的造型为浙江布袋和尚,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布袋和尚临终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时人,世人自不识”;使人认定布袋即弥勒。殿两侧是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风”是执剑的南方增长天王,“调”为执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雨”为执伞的北方多闻天王,“顺”为执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殿后为执降魔宝杵、镇压邪魔的韦驮菩萨。 经过“晨钟暮鼓”的钟、鼓楼,进入大雄宝殿,大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举行宗教仪式的主要场所。殿正中供奉三宝佛,佛像庄严、肃穆、宁静、安详,中间为释迦牟尼、左边阿弥陀佛、右为消灾延寿药师佛。释迦胁侍为81岁迦叶、18岁阿难尊者,是佛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初祖、二祖。禅宗在印度传28代之后,传到达摩。达摩“一苇渡江”到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中国的禅宗祖位,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故迦叶、阿难亦为禅宗的祖师爷。殿四壁上塑有五百罗汉,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来自社会各阶层,其中最精妙的是南壁西窗下的济公知觉罗汉,左看为哭,右窥为笑,中观则啼笑皆非。东壁塑文殊骑狮,象征菩萨“智慧如旋风”,西壁塑普贤骑象,手持莲花、莲花之上有佛经,显示菩萨为佛教理论家。殿后侧为“观音独占鳌头”,观音左右为“龙女”和“善财童子”,观音之上方,塑金身王子相的是观音原身。 出大雄宝殿,可见一口直径2.09米、高1.7米的“千人锅”,铸于元代;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八月初三南华诞等时候,熬粥施舍用的慈善设施,亦是中国最大的“千人锅”。 向上走,即到了藏经阁。藏经阁为典型明代建筑风格,藏有许多国家一级文物,一般不对游客开放。藏经阁两侧,均植有一株高大的菩提树。菩提树是佛教无上圣树,佛祖原为印度净饭国王子,为当时印度九个阶层中的上层贵族,曾六年苦修,未有结果,到恒河洗了一个六年未洗的澡,吃了恒河边牧羊女的羊奶;当时,他只剩下皮包骨,彻悟了苦行不能解脱,于是在菩提树下打坐49天,终于觉悟,创立佛教。 再上为灵照塔,原供奉六祖真身;真身升座祖殿后,现供奉毗卢遮那佛。灵照塔是南华寺现存最早、最古、最高的建筑,为楼阁式八角五层砖塔,高三十米。塔初建于唐先天年间,有1200多年历史。 祖殿内安放着慧能、明代憨山、丹田大师真身。真身,亦称“金刚不坏之身”,“肉身菩萨”,得道高僧缸葬三年而“不坏”,即可升座,反复油上福州漆(古代最上等的油漆),披上袈裟,供受瞻仰朝拜。各位团友,参观完祖殿后,请随我参观九龙泉,即卓锡泉。 【九龙泉水松】 九龙泉四周因历代有圣旨保护,“永禁樵苏”,故林木茂盛、古树参天,其中有“活化石”之称的水松,是我国独有的珍贵树种。现生存有树龄五百年以上,高40多米的水松九株。南华寺用古语讲是“风水”好,用现代话讲就是“环境”好,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可以好好借鉴寺庙的经验。 各位游客,相信现在大家对南华寺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的确,南华寺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有重要的位置,一千多年来,南华寺与六组名字连在一起而著称于世。今天我的讲解到此结束。剩下的时间留给大家自己继续游览参观和拍照。常州宝林寺导游词篇三:禅宗祖庭南华寺导游词 禅宗祖庭南华寺 讲解线索: 【建寺历史】-【六祖成道故事】-【禅宗地位】-【寺院七进】-【九龙泉-水松】 【建寺历史】 游客们现在我们前往南华寺参观游览。南华寺位于韶关市曲江区马坝镇东南六公里的曹溪之畔,建于公元502年。现占地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南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即公元502年)印度智药三藏,经“海上丝绸之路”,来到广州的“西来初地”。沿曹溪溯流而上时发现韶关曹溪这片地方神似佛祖创立佛教的“宝林初地”;以其言,韶州牧候敬中上书奏请梁武帝建寺。寺成,武帝赐额“宝林寺”,智药三藏为首任主持。唐中宗曾改名为“中心寺”、“法泉寺”,唐玄宗时改名为“建兴寺”,宋太祖赵匡胤因其南宗禅法“一华(花)开五叶”而名之为“南华禅寺”,沿用至今。现寺名由前中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 【六祖成道故事】 南华寺的出名,不得不说道唐朝六祖惠能的到来。惠能,俗姓卢,广东新兴县人,三岁丧父,靠母亲为人作嫁衣裳、做针线活维持生活。家境贫寒,从未读书识字,稍大既上山打柴,帮补家用。二十四岁那年,挑柴到富贵人家,听到金刚经,听得如痴如醉,特别听到“于无所住处,而生其心”,触动慧心,要求跟和尚出家。和尚与其对答后,发现惠能是佛教不可多得的天才,于是请他去湖北黄梅东山寺,师从五祖弘忍,以学佛理、成正果。 见到五祖,五祖说:“你这南蛮子,下巴尖、额骨突;不似我们佛祖菩萨,慈眉善目,下巴圆、额阔身长,怎能学佛,不如归去吧!免了吧!”惠能答:“人虽然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南蛮佛性与佛祖同。”五祖见其聪悟,遂允其留下,做行者。惠能不识字,故只是在斋堂做些打柴、烧火、舂米、做饭之类的杂役。八个月后,弘忍觉得年事已高,应把祖位传下去了。于是,吩咐弟子各写偈颂,以考取祖位。神秀是大弟子,且随师多年,是首座教授师,当仁不让,写出佛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佛拭,勿使惹尘埃”。五祖见后,说:“此偈一脚踏入佛门,一脚未踏入佛门,未见本心、未见本性。凭此偈尚未可得祖位。”惠能亦评价道:“美则美矣,了则未了”;并念出自己的偈颂并请人题于墙上;“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见惠能确实佛性高,因此,决定把木棉袈裟、紫金钵传给他。于是惠能成为禅宗衣钵传人,第六代祖。【禅宗地位】 为避衣钵争端,惠能隐身山林,对佛法禅宗进行了十五年的再彻悟,之后,惠能在广州今光孝寺,以精妙的佛法菩提般若,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折服印宗法师等大德高僧。公元677年,回到南华寺,说法利生三十七载,开讲“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不二法门,创立禅宗南宗,完成佛教的中国化。门人法海记录下大师之开示,这就是中国唯一的非佛说,六祖法宝坛经被称为经的典籍。“安史之乱”后,南宗升跃为禅宗的主流,佛国之“世界一花”。六祖法传弟子四十三人,开创临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五宗,即所谓一花五叶;唐以后,大德高僧尽出慧能门下,使“禅”几乎成为“佛”的代名词。唐宋起,禅宗更传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各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再传到欧美、澳洲等地;南华寺于是成为许多世界佛教徒的朝拜中心。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地佛院精舍,直追南华寺为祖庭。韩国佛教最大的宗派是曹溪宗、佛教总枢为创立于公元1395年的曹溪寺。在日本,更与神道、儒家并立成为日本三大传统文化,对日本等汉文化圈亚洲国家有深远影响。“禅”在1970年后更成为风行世界之文化,故南华禅寺有“祖庭”之称。毛泽东曾说过广东出过两个伟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六祖惠能。赵朴初亦赞道,下下人有上上智。西方学者则尊称孔子、老子、惠能为“东方三圣人”。 现在,车已到了南华寺,寺门前的河溪就是佛教中鼎鼎大名的曹溪,别看它并不咆哮澎湃,但“甘爽而泌涌”。“曹溪香水”与“南华晚钟”均列曲江二十四景,是无数佛教徒梦寐以求的圣地。 【寺院七进】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进入南华寺参观游览。南华寺共七进,即曹溪门、宝林门、天王宝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灵照塔、祖殿。 现在我们来到曹溪门,曹溪门高12.5米、宽22.4米,上有“曹溪”及“南华禅寺”两木匾额,两侧塑“天龙八部”之第二部神将,俗称哼哈二将,是守护佛法的天神。过五香亭、放生池,即可达宝林门。门上挂的是1938年国民党原主席林森题“宝林道场”匾,门联是“东粤第一宝刹、南宗不二法门”,道出了南华寺的历史与地位。 接下来我们参观天王殿,来到天王殿正中是笑口常开的弥勒菩萨,弥勒的造型为浙江布袋和尚,是佛教中国化的产物。布袋和尚临终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百千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使人认定布袋即弥勒。殿两侧是象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风”是执剑的南方增长天王,“调”为执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雨”为持伞的北方多闻天王,“顺”为执蛇的西方广目天王。殿后为执降魔宝杵、镇压邪魔的韦陀菩萨。 经过“晨钟暮鼓”的钟、鼓楼,进入大雄宝殿,大雄是全寺的主体建筑,举行宗教仪式的主要场所。殿正中供奉三方佛,佛像庄严、肃穆、宁静、安详,中间为释迦牟尼,左边阿弥陀佛、右为消灾延寿药师佛。在释迦牟尼旁边还有两位尊者分别是81岁迦叶、18岁阿难,他们是佛祖“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印度佛法初祖、二祖。佛法在印度传28代后,传到达摩。达摩“一苇渡江”到少林寺“面壁九年”后,传中国的禅宗祖位,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故迦叶、阿难亦为禅宗的祖师爷。殿四壁上塑有五百罗汉,五百罗汉神态各异,来自社会各阶层,其中最精妙的是南壁西窗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