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云山隧道进口大管棚施工方案.doc_第1页
戴云山隧道进口大管棚施工方案.doc_第2页
戴云山隧道进口大管棚施工方案.doc_第3页
戴云山隧道进口大管棚施工方案.doc_第4页
戴云山隧道进口大管棚施工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向莆铁路FJ-3A标 戴云山隧道进口大管棚施工方案戴云山隧道进口大管棚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戴云山隧道进口设计采用端墙式洞门,洞口里程为DK422+816,隧线分界里程DK382+810。设计衬砌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洞口上方为民用住宅(现已拆迁),地面较平坦,但洞口施工场地十分狭窄。洞口段采用39m设计为V级围岩地段,采用40m长管棚进洞,暗洞采用双侧壁导坑进行开挖。 2 施工原则(1)洞口超前支护;(2)分部开挖,减少对山体的扰动;(3)加强监测;(4)采取强支护,及时封闭。3 施工顺序及施工方法工序按下列步骤进行组织:测量放线 施工洞口排水系统 布设监控量测点 边、仰坡开挖 边仰坡挂网、喷砼 长管棚导向墙施工 长管棚施工 洞口段开挖。3.1 边、仰坡防护防护方式采用打4.0m长,22的砂浆锚杆,间距1.51.5m,梅花形布置。设单层钢筋网片(6钢筋,网格尺寸2525cm);喷射10cm厚C20混凝土。3.2 40m长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戴云山隧道进口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零”开挖进洞。根据实测断面情况,在DK422+819.6位置施作混凝土导向墙,作为长管棚施工的起点。长管棚施工顺序为在管棚施作前,先施作导向墙,导向墙施作完毕达到强度要求后,通过导向管预留的孔口钻孔进行钻孔和安装长管棚,再进行注浆工艺施作。导向墙施工:导向墙一方面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支承管棚和改善管棚受力的作用。在坡面防护工作完成后,确保坡面稳定的情况下,在DK422+819.6处开挖轮廓外进行导向墙施工。导向墙的尺寸宽度和厚度为1.0m。导向钢管采用140,长度不少于1.0m,便于安装长管棚和钻孔及注浆的需要,导向墙下部采用设置扩大拱脚基础(基础大小根据开挖的情况再定)。导向管的外漏长度按10cm考虑,按照设计13度设置外插角。调整完毕与工字钢拱架焊接。导向墙的构造和具体连接及相对尺寸关系参照上图。 考虑施工安全及种种不利因素,方案采用导向墙整体施工,在施工中只开挖导向墙的位置,中间预留核心土,作为导向墙混凝土的内支撑。其他土体尽量少扰动或不扰动以策安全。导向墙施工前先由测量工程师按照设计文件要求放出导向墙位置及尺寸,在岩面上做出明显标记,按照测量位置首先支设底模,底模采用20cm宽,1.5m长,5cm厚的模板,以保证导向墙底面的平整和圆顺。底模铺设在预留的修成和开挖线一致的核心土上。拼接好以后安装工字钢和导向钢管,导向管后端焊接在第一根I22a工字钢上,前端按照按照外插角13略微抬高,采用两根22螺纹钢牢固地焊接在第二根I22a工字钢上。完成工字钢和导向管的安装并经测量复核合格后进行侧模及外模的安装,侧模及外模采用1.5cm厚的竹胶板,外侧采用方木支撑牢固。检查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C20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导向墙达到圬工强度后,进行长管棚施工。4 长管棚施工钢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108 mm ,壁厚6 mm ,节长4 m、6 m ,采用丝扣连接。为了保证钢管纵向接头错开,单号孔从外向里布管节长为:6 m + 6 m + 6 m+ 6 m + 6 m + 6 m + 4 m = 40 m ,双号孔从外向里布管节长为:4 m + 6 m + 6 m + 6 m + 6 m + 6 m + 6m = 40 m。管距:环向间距40 cm ,总共49 根钻孔:钻孔采用DK-300型钻机。采用钻机连接套管自动跟进装置连接钢管,将第一节管子推入孔内。钢管孔外剩余30-40厘米时,用管钳卡住管棚,使顶进连接套与钢管脱离,人工丝扣连接安装下一节钢管。顶管作业:采用钻机连接套管自动跟进装置连接钢管,将第一节管子推入孔内。接管:钢管孔外剩余30-40厘米时,用管钳卡住管棚,反转钻机,使顶进连接套与钢管脱离,人工安装下一节钢管,对准上一节钢管端部,人工持管钳用钢管连接套将两节钢管连在一起,再以冲击压力和推进压力低速顶进钢管。注浆:按配合比拌制水泥浆,注浆管路联连检查正确,注浆使管内浆液充填密实。用高压泵将水泥浆压入钢管内,浆液通过钢管注浆眼压注入孔壁的缝隙内,固结附近岩土层,采用导管编号注浆,先注“单”号孔,待1至2天固结后,再注“双”号孔,管棚位于土层中压注水泥浆,压力不小于2MPa,其余地段压注水泥砂浆(水灰比1:1,砂灰比2:1)压力不小于1MPa。施工长管棚应注意事项:长管棚施工时现有技术人员用红油漆按设计标定钻孔的位置,并按顺序在导向墙上标示出孔位编号;钻孔时孔位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以保证孔口的孔向正确;钻进过程中应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钻机钻杆的偏斜度,发现超标及时纠正;钻进过程中注意对碴样的分析,为暗洞开挖提前进行围岩情况预测。5、 洞口的监测方案 (1)测点的布置洞口监测满足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共布置监测点2个,具体点位布置如下: 结合现场的施工情况在大体在DK422+830断面处设置监控量测点,布置间距为35m共计9个。同时在线路左、右侧仰坡上布置3个仰坡变形观测点。点位间距约48m。(2)监控量测的频率 监控量测的频率符合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具体要求如下:长管棚施工时:边仰坡监测点1次/2天。 暗洞开挖:按下表进行监控。监控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m)监控量测频率(0-1)B2次/d(1-2)B1次/d(2-5)B1次/2-3d5B1次/7d注:B为隧道开挖宽度(3)监控量测的信息反馈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控量测数据的实时分析和阶段分析。实时分析:每天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发现安全隐患应分析原因并提交异常报告;阶段分析:按周、月进行阶段分析,总结监控量测数据的变化规律,对施工情况进行评价,提交阶段分析报告,指导后续施工。 备注:在监测过程中出现数据异常,应立即上报局指挥部,采取措施,并加强监测。(4) 监测仪器:主要以全站仪,精密水准仪为主。记录表格按照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进行记录。6、技术、质量要求(1)根据施工基准点,按管棚施工图布置钻机;管棚端头偏差在100mm内;管棚孔钻进深度误差为-0.2+0.3m;钻孔偏斜率控制在0.8%以内。(2)钻孔孔径应比钢管直径大10-20mm。(3)遇卡钻、坍孔时应注浆后重钻。(4)相临管棚接头应错开50cm以上。(5)管棚施工时,施工队技术人员必须现场跟班作业,做好管棚施工质量控制并做好钻进与注浆记录。7、安全技术措施(1)钻机平台搭建稳固,防止产生沉降、位移及塌落。(2)施工中使用的电力线(注意有否老化,漏电现象)、风管线、水管线要布置整齐,有条理。(3)施钻时,按机械操作规程操作,严防机械伤人。(4)注浆前严格检查机具、管路及接头处的牢靠程度,以防压力过大伤人。(5)要注意及时排水,防止作业面泥泞。(6)钢管内注浆时,操作人员必须带好口罩、眼镜及胶手套。(7)必须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8)实时注意掌子面的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