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至岩下山段公路工程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_第1页
小池至岩下山段公路工程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_第2页
小池至岩下山段公路工程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_第3页
小池至岩下山段公路工程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_第4页
小池至岩下山段公路工程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省干线横九线新罗区小池至岩下山(上杭界)段公路工程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编制单位:福建省闽西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国省干线横九线新罗区小池至岩下山(上杭界)段公路工程项目部 编制日期:二零一七年三月目录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11、总则.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工作原则.12、组织机构与职责.12.1项目部防汛防台风应急组织机构.12.2组织机构职责.2防汛防台风风险评估.61、编制依据.62、工程概况及现场施工条件.72.1工程简介.72.2气候条件.72.3水文地质条件.73、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83.1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83.2评估方法.94、防汛防台风总体风险评估.94.1总体防汛防台风风险评估. 95、评估结论. 105.1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105.2级和级风险存在的部位、方式等情况.115.3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及存在问题.11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一、总则(一)编制目的为了确保快国省干线横九线新罗区小池至岩下山(上杭界)段公路工程防汛抗台风工作的顺利,提高应急反应速度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防汛抗台风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工程能稳定、安全、持续施工,特修订本预案。(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本项目设计图纸上文防汛防台风风险评估报告中识别风险源本标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三)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常备不懈,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统一指挥。二、组织机构与职责(一)项目部防汛防台风应急组织机构项目部设立防汛防台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当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启动时,项目部防汛防台风应急领导小组行使防汛防台风应急指挥的职能;指挥下属施工队、班组展开汛期工作。项目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林锦加任组长,小组成员:副 组 长:谢义宝、江永华小组成员:袁健生、林锦有、林冬贤、俞志强、林锋、吴珊、钟根春、林韬,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兼做临时指挥中心,负责施工单位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组长林锦加移动电话为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下设防汛、防台风办公室办公室主任:江永华办公室成员:钟晟龙、陈锋烨、熊义强、张增伟、陈炜坤防汛防台风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交通组、物资及经费保障组、抢险救灾组、紧急救护组.各施工队(班组)在平常组织准备好以队长(班组长)为负责人具有明确职能的防汛防台风抢险队,以在应急时供应急处置小组成员调遣(二)组织机构职责1、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职能概述(1)定期开展防台风、防汛、避险、自救等常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工地人员防台风、防汛抗灾意识及应急基本知识和技能。(2)统一指挥工程的防汛、防台风工作。(3)组织开展防汛、防台风工作,安排部署防汛、防台风工作,制定各项防汛、防台风、防潮、救灾应急措施。(4)当接到台风预警通知时,应及时通知各施工队(班组)实施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并要求各施工队(班组)对各自施工现场、驻地较高的永久及临时建筑物进行加固、拉缆风绳;施工机械设备撤离到安全地带;人员安置到有抗台风能力的房屋中;切断施工工地电源;隧道施工人员紧急撤离施工现场;各施工队抢险队随时供调遣抢险。2、 项目部防汛、防台应急处置小组各部门的具体职责(1)组长职责发生重大事故时组长为事故救援总指挥,总体负责: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事故救援总指挥为我项目突发事件舆情控制总指挥,并且是事故现场唯一的新闻信息发言人。(2)副组长职责江永华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事故处置工作: 具体负责指挥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具体负责指挥抢险机械设备的调转;具体负责指挥现场医疗救护指挥及中毒、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具体负责指挥抢险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谢义宝副组长协助组长具体负责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组建现场新闻中心作为现场唯一对外发布消息的机构;同时具体负责做好现场的舆情控制工作,具体负责与新闻单位以及有关主管单位人员的紧急联络,通报情况与请求指导;在现场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严肃对外发布消息的方式方法,把舆情传播控制在真实准确的轨道内不偏移,及时协助组长做好现场最新救援消息的发布,把提振士气的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新闻媒体发布;在最短时间内传达领导小组的抢险指令,负责做好与“110”、“119”、“120”等单位的联系。如果项目部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预计事故的事态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凭借项目部的应急预案控制不了局面的话,应负责立即向当地、指挥部等上级部门汇报,请求启动上一级的应急预案。(3)交通疏导组:交通组由林冬贤、钟根春负责,以各施工队的部分普工为主力,在防汛防台期间主要负责交通的及时疏导,保证防汛车辆优先通行。根据汛情需要,按照指挥部指令,负责实施交通管制。(4)物资及经费保障组:主要有林锦有、吴珊负责,由项目全体小车驾驶员以及会驾驶小车的员工为主力,主要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及救灾设备、资金到位及监督使用。(5)抢险救灾组:由俞志强、林锋负责,由本项目全体电工及机械维修员为主力,主要负责做好防汛防台风机械维保及用电保障工作,做好工地的安全抢险,及时调度解决排洪、抢险的机械、电力需要;及时抢修受损的电力设施,恢复正常供电。(6)紧急救护组:由袁健生、林韬负责,由本项目全体自卸车驾驶员以及各施工队的部分普工为主力;担负现场守护、救援等任务;转移危险地带的工人;严防现场闲杂人员的滋事等事故的发生,积极协助本地相关安全领导部门的工作,圆满处理和完成各项任务。3、应急预案(1)、预警集结在预警情况下,防汛防台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工程各施工队(班组)负责人一律24小时集结待命,在接警后要保证人员、机械、车辆、物资等最快在20分钟内赶到现场;在险情较小的情况下仅由各负责人抽调部分人员,其他人员应随时在岗待命;在险情较大的情况下其他施工队必须全部赶往现场,全力以赴抢险救灾。(2)、通讯保障由防汛应急处置小组谢义宝副组长牵头加强通讯话务管理和防台、汛值班工作,坚持值班报到制度,防台、汛值班人员配备移动电话并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由防汛应急处置小组副组长江永华随时进行抽查,坚决杜绝脱岗、漏岗现象,确保通讯畅通。(3)、物资保障认真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燃。防汛、防台风物资做到“早准备 ,早检查 ,早预防”,确保抢险物资能及时到位 。防台、汛抢险应急物资准备一览表序号防台汛抢险应急物资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救生衣套302救生圈个303雨布平方米5004铁锹把405缆风绳米5006铁丝米5007尼龙绳米5008砂袋个2000(4)设备保障为确保汛期险情发生时,能以最高的效率排除险情,拟投入以下机械设备供随时调遣。防台、汛抢险机械设备准备一览表序号防台汛抢险机械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皮卡辆32挖掘机台43装载机台54自卸汽车部85抽水泵台56发电机台3(5)防汛、防台风应急措施由雨季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江永华主任具体负责,由防汛、防台风工作办公室成员随时观察和监测台风、汛期水位的变化情况,并详细做好记录资料和向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防汛防台风应急处置小组组长报告等工作;要求汛期24小时值班制,值班人员按气象情况,大雨天气,每30分钟观察一次;中雨天气每1小时观察一次;小雨天气每2小时观察一次,做相应的记录;对暴风、暴雨、洪水和其他异常情况,增加观测的次数监测雨情、水情,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将大风或台风警报通过手持对讲机通知各施工队现场调度,并向工作小组组长汇报。当灾情较严重,项目部的力量不足够时,防汛、防台风办公室还要协调各方力量参加救援行动。项目部及各施工队成立具有明确抢险职能以及具有快速反应能力抢险小组,作为汛期应急处置小组个部门可以抽调的力量。项目部组织形式多样、多层次的宣传活动,增强每位职工、民工的防范意识。项目部、各施工队、拌和站、预制场应备足缆风绳、卸扣、铁丝、尼龙绳等抢险物资;储备足生活用水及生活物资用品,确保员工的正常生活。台风来临前施工各类机械设施应撤离到安全地方并进行加固;物资、设备、车间、库房加固;材料转移;拌和站的水泥罐、材料仓库防护等还应拉好缆风绳;。服从业主和驻地监理、当地政府防风、防台领导机构的统一指挥和调度。各施工队在台风到之前认真组织好现场的防台劳力,施工队在严密的防台措施下做到合理安排。在特大台风来临前,应将所有员工转移至相对安全的地方。当遇有8级以上大风预报时,应急领导小组应通知所有施工队(班组)工点停止生产。(6)台风季节重点部位的防护应急处置小组派专人检查各类防护设施及安全设施的牢固情况,及时进行维修和加固;特别对各桥梁高墩施工现场施工安全爬梯、钢模板进行加固。应急处置小组派专人检查施工场地上有无易动件,若有应及时转移至安全地带;检查小件材料、物品应放入库房中,无法移动的易动件应绑扎牢固项目部、各施工队(班组)在台风来临前,切断生产区的总电源,固定好电箱,防止火灾事故的发生;施工用电设备、电缆、电线、配电箱等应固定牢固,且绝缘良好;照明设施应稳妥,且照明充足。应急处置小组派专人负责检查龙门吊、架桥机的锁定加固工作,应按抗台风规范的要求进行拉设,其地笼的埋设、钢丝绳的大小均应符合规范的要求,且缆风绳要拉紧、拉好、受力均匀。应急处置小组派专人检查生活区的住房防护加固工作,拉设缆风绳进行加固物资、设备、车间、库房的加固工作项目部、各施工队(班组)专人负责、专人检查生活区所有的明设电线及电缆、户外配电箱的加固防护工作,防止因电线路及电器设备短路造成的火灾事故的发生。重点加强对氧气、乙炔危险品仓库房屋的加固及防护工作。(7)处理由洪水引发的高边坡塌方、冲毁、窒息突发事件方案经理部每月向职工定期进行一次安全技术教育,根据预案每季度组织一次处理预案模拟演练,适时调整预案措施内容,搞好落实工地现场事故紧急处理工作。值班、当班人员工提高警惕,认真巡逻,坚守岗位。一旦发生事故,应马上报告,全体小组成员接到通知后,迅速到达事故现场进行抢险、救护。并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防汛、防台风办公室成员应根据现场洪水、塌方、窒息事故等情况,逐步向有关部门报告,并收集、掌握事故的动态,跟踪反馈,为处理事故提供有效情况,便于处理事故收提供抢险补救措施。重点守住出现洪水、塌方、窒息事故现场,针对不同情况,积极稳妥处理事故,将人员、机械设备转移至安全地点,最大地减少事故引起的损失。应急处置小组成员在组长的领导下积极救护伤亡人员,守护伤员,并配合协助医疗部门的救治工作及疏散围观群众,保证安全。本预案未明确事项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防汛防台风风险评估一、编制依据(一)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三)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四)国家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现行标准、规范、规程、导则、指南、办法等(五)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G F902015)(六)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七)公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JTGB01-2003)(八)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九)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十)本标段项目实际自然条件、施工状况(十一)本项目设计和施工方面文件(十二)本项目各阶段审查意见(十三)本项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成果(十四)本标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二、工程概况及现场施工条件(一)工程简介国省干线横九线新罗区小池至岩下山(上杭界)段公路工程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处于玳瑁山脉东南坡和博平岭西北坡之间所夹持的山间盆地及其附近。项目起点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京源口村,路线依托何家坡水库库岸地形绕行展线以克服高差,后架设黄斜大桥跨越山谷至黄斜农场,沿岩下山坡脚地形布线,路线往西北方向延伸,布设岩下山隧道至上杭县古田镇,与在建的梅花山路段衔接,新罗段路线长9.395公里。本工程是连接新罗区城区和古田的重要通道。区内交通相对方便,省道308线与邻近乡镇道路相连,交通相对方便。此外,各乡镇、工业区及主要行政村大多有水泥路或便道相通。故沿线交通条件总体较好,有利于本线路的建设。(二)气候条件沿线属亚热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9,最低-6 (1975年12月14日),最高39(1967年7月17日),历年最大降雨量2348mm(1961年),历年最小降雨量1188.9mm(1953年);年平均降雨量1600-1700mm 。每年39月为雨季,10月至次年2月为旱季。(三)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沿线水系发育,河流呈树枝状。均位于九龙江流域,为九龙江上游溪流小池溪水系,多为雨源型支流,径流短、坡降大,流量受季节控制明显。区内河谷形态变化大,岩下山隧道区内呈“V”型,山间沟谷多呈“U”型,且河曲发育。流量受天然降水量控制,雨季常暴雨成灾。2、地下水测区内发育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基岩风化层孔隙裂隙水、基岩构造裂隙水等三大类型:(1)第四系孔隙水:分布于沿线河谷平缓地带、阶地和山间冲洪积盆地,主要存于冲洪积砾、卵石层中。该类型地下水以潜水为主,阶地部分为承压水,主要补给来源于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及降水的垂向补给,一般向下游沟谷方向排泄,多以与当地溪流具强水力联系,透水性较好,水量较丰富,地下水位埋藏浅,地下水动态受季节性影响明显,对路基施工影响较大。(2)基岩风化层孔隙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风化层的孔隙裂隙中,松散的中粗粒结构的岩石风化岩层厚度大、透水性相对较好,富水性相对较好;细粒结构的岩石含水层富水性则较贫乏。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的垂向补给,多以侧向排泄补给沟谷、冲沟或以泉的形式排泄,地下水动态受降水影响较为明显,该层地下水对边坡和隧道洞口开挖影响较大。(3)基岩构造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基岩裂隙及构造中,含水性不均匀,呈带状分布,多具承压性,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于基岩裂隙水侧向补给及大气降水的垂向补给,多以侧向排泄补给沟谷、冲沟或以泉的形式排泄,地下水动态受降水影响较为明显,对隧道施工和围岩稳定影响较大。三、评估过程和评估方法本次风险识别主要以专家评议法为主。根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结合施工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类比分析,并对照国家标准部门、以及本行业规章进行识别分析。(一)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具有工作经验的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的几位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组成。序号姓名职称专业1林锦加高级工程师公路与桥梁2刘炳辉高级工程师公路与桥梁3谢义宝高级工程师公路与桥梁4江永华工程师公路与桥梁5袁健生工程师公路与桥梁6林胜欣工程师公路与桥梁(二)评估方法以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的风险评价结果为主线,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进行评估。具体采用了专家调查法分析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四、防汛防台风总体风险评估(一)总体防汛防台风风险评估目前根据项目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抵抗洪水能力及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项目的防洪整体风险,估测其风险等级。具体见下表防洪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分值得分地质条件(A1)地质条件复杂,影响施工安全因素1-21气候环境条件(A2)气候条件不好,基本会影响施工安全0-10.5地形地貌条件(A3)中高山区0-32防汛防台风能力(A4)施工现场、大临建设、其他区域3-64施工工艺成熟度(A5)施工工艺较成熟,国内有相关应用0-10.5根据公式项目总体风险值R:R=A1+A2+A3+A4+A5=8防汛防台风总体风险等级划分见下表: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等级(极高风险)14分以上等(极高风险)913分等级(极高风险)58分等级(极高风险)04分根据防洪总体风险划分标准,本项目总体防洪风险等级为级,处于中度风险状态,不需要对其做专项风险评估。五、评估结论(一)重大风险源风险等级汇总编号风险源风险估测作业内容潜在的事故类型严重程度可能性风险等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