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赵佳(2).doc_第1页
开题报告赵佳(2).doc_第2页
开题报告赵佳(2).doc_第3页
开题报告赵佳(2).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课题题目基于引力模型的中澳农业贸易潜力分析学生姓名赵佳专业班级国贸0801班指导教师涂涛涛职称/学位讲师/博士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高,而农产品贸易更是在中澳两国的贸易中占到了重要的地位。中澳农业在资源、市场、技术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澳大利亚地广人稀,拥有丰富的耕地、草地资源,农牧业高度发达,农业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高,外贸依存度很高。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广阔的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和消费国,两国农业贸易取长补短,互利合作的潜力巨大。中澳互为对方重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中国是澳大利亚的第三大农产品出口市场,仅次于日本和美国。澳大利亚则位列美国、阿根廷、巴西之后,是中国的第四大进口农产品来源国。双方的农产品贸易近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发展,但是中国在中澳农产品贸易中始终处于逆差地位,且逆差额还在不断扩大,农产品领域的贸易逆差是中国在中澳商品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的主要原因。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中澳农产品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运用引力模型验证了距离、人口、经济规模以及政策等因素对双边农残品贸易的不同影响,并基于引力模型估计了双方农产品贸易潜力和合作重点。 本文基于对中澳两国农业贸易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通过大量的查阅资料和调查研究,来总结中澳两国农业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取得的经验和正在形成的发展模式,为中澳两国的农业贸易的发展提出政策性建议。力图为新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的中澳两国农业贸易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基本内容1、 引言(一)选题背景及意义(二)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二、引力模型的理论分析(一)引力模型的含义(二)引力模型的构建 三、中澳农产品贸易的实证分析(一)中澳农业贸易引力模型的构建(二)变量选择与数据分析四、结论与建议技术方案: 一、文献研究:通过对现有文献的研究,了解中澳农业贸易的现状及实践研究成果。二、引力模型分析方法:运用引力模型系统分析影响中澳农业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人口、经济规模、空间距离和政策等因素。三、数据来源:通过互联网查阅年鉴、国家统计局、农业部等获取数据。文献综述:刘宏,罗峦(2011)通过对中澳双方的农产品贸易现状的统计分析,并运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具体分析中国与澳大利亚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结果表明中澳农产品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不强,农产品双边贸易的互补性较强,但中国在双边贸易中得逆差状况很难逆转。应进一步加强双边的农业贸易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建立解决争端协调机制,充分发掘两国贸易的应有潜力。郭恒,孙蕾(2010)借助引力模型考察中日蔬菜贸易流量及预测两国贸易前景,该引力模型除包含经济规模因素这一传统变量外,还添加了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这一新的解释变量,结果显示中国GDP的增长对蔬菜出口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日本蔬菜农药残留标准的严格程度对中国蔬菜出口具有显著影响。为克服中日蔬菜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日蔬菜贸易的健康发展,应积极实施蔬菜标准化工程,推进中国标准向国际通用标准靠拢;强化公共信息的服务与交流;注重政府高层的沟通和政治博弈;密切关注中国蔬菜产品在日本市场的技术贸易壁垒动态;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李碧芳,肖辉(2010)分析了中澳农产品贸易概况、自由贸易区对贸易的影响理论以及中澳FTA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最后得出中澳两国的农产品贸易有着明显的贸易互补性,所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大于贸易转移效应,建立中澳自由贸易区有利于两国各自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但中国农产品所面临的冲击将大于机遇,因此中国一方面要利用比较优势,实施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另一方面利用自由贸易区谈判,制定有利政策。何好俊, 祝树金,肖皓(2009)借助贸易特化指数和竞争压力指数,在中澳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和竞争性分析的基础上, 探析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不对称竞争压力。结果表明:中澳农产品在双边贸易和全球市场上存在趋势不同的竞争性和程度、方向不一致的不对称竞争压力。从而得出结论:一、澳大利亚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显著强于中国,中澳农产品在双边贸易和全球市场上都显示出弱竞争性、强互补性。二、中澳农产品弱竞争性、强互补性的背后存在着不对称竞争压力。三、澳大利亚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显著优势水平和中国在中澳农产品双边贸易中受到的较大竞争压力, 是中国在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农业方面最为关注的问题。朱玉春 种胜兵(2007)运用计量经济学多元统计学的方法,对我国农产品遭遇技术贸易壁垒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如果贸易国是世贸组织成员国,农业人口比重较大,人均国民收入较高或农民的经济地位较高,则该国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可能性会降低。而如果贸易国越是属于农业型国家,GDP越大,则该国实施技术贸易壁垒的可能性会增高。运用该结论可以及早预测贸易国是否对我国实施技术贸易壁垒,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处于主动地位。肖小勇(2009)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汇率、居民收入、结构性的粮食缺口及关税等。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产品贸易良性发展,需要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农产品比较优势;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提高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改变农产品贸易的不对称格局以及积极寻找应对缺乏价格优势的农产品出口措施。杨丽华(2011)采用贸易竞争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市场占有率三个指标来衡量贸易竞争力,发现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已趋常态,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包括:第一,国际市场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第二,中国缺乏规模化的供给主体。第三,备受原产国负面效应的影响。鉴于此,目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营销中首要解决的是“信号显示”的问题,不仅政府要提供保证,而且渠道商保证和优质品牌信号。John McCallum(1995)用引力模型比较加拿大各省之间的国内贸易与加拿大的省与美国的州之间的国际贸易,进而提出了“边境效应”(border effects)。Jame E.Anderson和Eric Van Wincoop(2003)的进一步研究发现,边境效应对于不同大小的经济体有着“非对称效应”(asymmetric effect),且在工业化国家中由于边界的存在使得贸易量减少20%50%。Scott L. Baier和H. Bergstrand(2001)应用引力方程分析发现收入增长解释了67%的战后贸易增长,关税税率减让和运输成本降低分别解释了25%和8%。参考文献:1 肖小勇.加入WTO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量变化的实证分析.学术交流,2009年3月总第180期 第3期 2 郭恒,孙蕾.中日蔬菜贸易流量与贸易前景.经济与管理,2010年2月第24卷第2期3 朱玉春,种胜兵.我国农产品遭遇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7年第1期4 刘宏,罗峦.中澳农产品贸易互补性与竞争性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11年第3期5 李碧芳,肖辉.中澳自由贸易区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江苏农业科学,2010 年第3期 6 何好俊,祝树金,肖皓.中澳农产品贸易不对称竞争压力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第 2 期7杨丽华.绿色壁垒下中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提升探讨.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5期8张昱,吴海江中国农产品贸易收支差的结构和发展趋势农村经济,2010年第5期 9张庆艳.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中俄双边贸易定量分析.北方经贸,2010年第4期10尹东岳.澳大利亚农业经济体制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环球经济,1998年第10期11John McCallum, National Borders Matter: Canada-U.S. Regional Trade Patterns.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No.3,1995,pp.615-623.12Jame E. Anderson, Eric van Wincoop,Gravity with Gravitas:A solution to the border puzzle,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No.1,2003,pp.170-192.13Scoot L. Baier, Jeffrey H. Bergstrand,The growth of world trade:tariffs,transport costs,and income similarity,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No.53,2001,pp.1-27.14Chan Hyun Sohn,Does the gravity model fit Koreas Trade Patterns? Implications for Koreas FTA policy and North-South Korea trade.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Trade Studies,Working Papers,Faculty of Economics Yokohama National University,No.3,2005.15Thanet Wattanakul,Impact of openness,economic policy reform and regional shock on trade and growth of Thailand:An econometric Study,Chinese Business Review,No.1,2009,pp.17-30.进度安排:第一阶段:(2011.11-2011.12)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包括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写出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确定课题的研究思路,完成开题报告。第二阶段:(2012.1-2012.03)通过网络与实际走访搜集整理论文所需的数据资料。第三阶段:(2012.04-2012.05)根据相关资料及数据撰写学位论文,完成论文初稿并修改、定稿。第四阶段:(2012.05-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