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看待、解释过敏性鼻炎问题.doc_第1页
中医如何看待、解释过敏性鼻炎问题.doc_第2页
中医如何看待、解释过敏性鼻炎问题.doc_第3页
中医如何看待、解释过敏性鼻炎问题.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敏性鼻炎是鼻黏膜对外来刺激过度敏感所致,学理上的定义为经由过敏抗体即免疫球蛋白E之作用,所引发的鼻黏膜发炎反应,以打喷嚏、鼻痒、鼻塞、流鼻水等症状表现。过敏性鼻炎之发生率极高,在全世界各地,统计其盛行率均在全人口20%到30%之间,具有遗传倾向;若父母之一具过敏史者,小孩有三分之一的机会在一生中发作过敏性鼻炎;而父母皆有过敏史,则有三分之二的机会。过敏性鼻炎大致可分为两类:1.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引起过敏的因素多为花粉与霉菌,这两种过敏原须在春暖花开及潮湿的梅雨季才会大量繁殖,因此疾病的发生人在每年特定的季节。2.全年性过敏性鼻炎:常为全年性发生且会反复发作,致病的过敏原比较广泛,例如灰尘或尘螨等。台湾因为地窄人稠,并无大片的土地可供栽殖花草,以全年性过敏性鼻炎为主。2、中医如何看待、解释过敏性鼻炎问题?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的“鼻鼽”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有二:一是内在因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主要是肺、脾、肾三脏虚损;二是外在因素,多为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致病。另有外因与内因合而为患,乃由肺气虚弱,卫阳不固,风寒外邪乘虚而入,或异气诱发所致。因此本病的发生是机体的内因为本,外因为标,临床上以虚证表现居多。3、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常见表现、症状包括哪些? 过敏性鼻炎临床上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为主要表现,其特点是呈阵发性和突然发作,起得快,好得也快,好后如常人,早晚为常发时间。1.阵发性鼻痒和打喷嚏:鼻内奇痒多突然发生,继之连续不断地打喷嚏,每次多于3个,甚至连续10数个或数10个,多在晨起或夜晚或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伴有流泪、眼部发痒。因连续打喷嚏常引起咽部刺痒或隐痛。若过敏原为食物常有硬腭发痒。2.鼻塞:发作期间多为双侧,持续性,轻重程度不一,接触过敏原数量少,时间短,鼻塞则可为单侧,交替性,间歇性。3.鼻流清涕:为大量清水样鼻涕,有时可不自觉从鼻孔滴下,初起可能少而稠,在发作高潮则多而稀,恢复期又呈少而稠,若有继发感染则呈黏液脓性。4.嗅觉减退:因鼻黏膜水肿,含气味分子不能到达嗅区,或因嗅觉黏膜水肿,功能减退所致,多为暂时性,也可因病变严重或屡发而致永久性失嗅。5.发作期可伴暂时性耳鸣、听力减退、头痛,或伴有哮喘、荨麻疹等。4、大方向而言,中医如何治疗、调理过敏性鼻炎?作用?过敏性鼻炎的病因病机归纳突出一个“虚”字,主要由于肺、脾、肾三脏虚损,加上风寒、异气所致,因此,去除病因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方法。中医主要以补肺、益气、固表、健脾、温肾为治疗大法,根据不同分型辨证施治。5、中医辨证论治有分哪几种类型?各别症状?中医分别可如何治疗、调理?鼻鼽的治疗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治的原则,治标以祛邪止涕通窍为主,治本以益气补肺、健脾温肾为主。1.肺气虚弱,感受风寒主证: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清涕,晨起稍遇风寒便发作。全身见面色白光白,气短,动则易汗,见风就怕冷。检查见鼻腔黏膜苍白水肿,双下鼻甲尤甚,鼻内清稀分泌物,患者平素易感冒。舌质淡,舌苔白,脉虚弱。治法:温肺固表、祛风通窍。方药: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加减。方解:本方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固表,白朮健脾扶正,防风祛散风邪;苍耳子散中辛夷、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白芷祛风止痛通窍,佐以五味子、大枣敛肺止涕和营,细辛、石菖蒲温肺祛风通窍。全方合用达到温肺补气,和营固表,疏风通窍的目的。2.肺脾气虚,水湿泛鼻主证:除打喷嚏流清鼻涕外,鼻塞较严重,伴前额头重,或眉心坠痛感,鼻腔黏膜水肿明显,或鼻甲息肉样变,或中鼻道息肉,嗅觉减退,神疲气短,怯寒,肢重腹胀,纳呆便溏。舌胖淡红有齿印,苔白腻,脉濡弱。治法:健脾补气,化湿通窍。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味。本方以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调补脾胃,培土生金为君。其中黄芪补肺益气,助阳固表,炙甘草、党参、白朮补气健脾和中,四味着重强健脾肺。用桂枝、麻黄、细辛解肌温阳散水湿,陈皮、柴胡理气化滞,升举阳气,配芍药、五味子敛肺止涕,辛夷辛散通窍。综观全方具有健脾补肺调中,消肿止涕,固表强壮的作用。3.肾元亏虚,肺失温煦主证:鼻塞喷嚏流清稀涕,形寒怕冷,手足不温/,每感肩背部有些凉意就会发作,伴头晕耳鸣,夜来多尿,或阳痿早泄,或五心烦热。检查可见双下鼻甲肿胀,黏膜灰淡或淡暗红,分泌物清稀如水。舌质淡红,苔白润,脉细弱。治法:温肾壮阳,补肺止涕。方药:金匮肾气丸合玉屏风散加减。方解:本方以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方中熟附子温肾壮阳益火之源,取桂枝辛温上行助附子更能温通经脉;六味地黄丸以补阴和阳,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肝肾,山药补脾益气,配泽泻、丹皮清泻以制滋腻温燥;玉屏风散中黄芪、白朮、防风补肺益气固表,佐以辛夷辛温通窍。全方合用具有温肾壮阳,补肺止涕之功。4.脾虚痰阻主证:鼻塞较甚,清涕多,鼻痒不适,查见鼻黏膜肿胀较甚。患者头重肢困,胸脘满闷,痰多黏白,纳呆,大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滑。治法:健脾祛痰,化浊通窍。方药:六君子汤合苍耳子散加味。方解:方中六君子汤益气健脾,祛痰化浊,党参补气健脾,白朮、茯苓健脾除湿,陈皮、法半夏祛痰燥湿;苍耳子散中辛夷、苍耳子、白芷辛散风邪以通鼻窍,佐以山药、紫菀以健脾化痰祛湿,甘草甘温调中。全方合用以达健脾祛痰通窍之功。5.风热乘肺主证:鼻痒,鼻窍壅塞,喷嚏频作,遇异气、热气等刺激而清涕涟涟,时作时止。全身可伴发热,恶寒,头痛,汗出。检查见鼻黏膜肿胀,充血,分泌物清稀,或稍黏稠。舌质略红,舌苔薄,或薄黄,脉浮数。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方解:方中黄芩、栀子、知母、桑白皮、冬瓜仁清肺热,祛痰止涕消肿;辛夷、苍耳子宣通鼻窍;桔梗、白芷、蜂房以宣肺通窍止涕;甘草调和诸药。6、是否可针灸治疗,可针对包括哪些穴位?作用为?【针灸验方 鼻通 迎香 合谷肺气虚而感受风寒者,加肺俞、中府、太渊、风池、大椎,诸穴留针30分钟,间断行针,针后加灸。肺脾气虚者,加肺俞、中府、太渊、脾俞、足三里、阴陵泉,诸穴留针20分钟,间断行针。肾精、肾气亏虚者,加肾俞、太溪,诸穴留针20分钟,间断行针;偏于阴虚者,诸穴持续行针数分钟出针;偏于阳虚者,诸穴留针30分钟,间断行针,针后加灸。风寒袭肺,营卫不和者,加风门、肺俞、风池、大椎、肝俞,除肝俞持续行针数分钟出针外,余穴留针30分钟,间断行针,针后加灸。肺经郁热者,加肺俞、尺泽,诸穴持续行针数分钟出针,加少商。方义 鼻通、迎香为局部取穴,祛邪通窍,消滞止涕。合谷为循经取穴,可作用于鼻而通窍止涕止痒。肺俞下久留针可补益肺气,加灸可加强温阳散寒作用,久留针加灸可温调肺气、止咳平喘,疾出针则可清泻肺经郁热。中府、太渊均有补益肺气之功。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促进运化。阴陵泉可醒脾利湿。肾俞、太溪久留针补益肾精、肾气,加灸可加强温肾壮阳作用,疾出针以补益肾阴为主。足太阳之脉统摄营卫,主一身之表,固护于外,而督脉总督诸阳经,故取两脉之交会穴风门,可疏调膀胱经之经气,以助大椎等诸穴解表散寒。风池、大椎均疏散风寒之邪以解表,风池尚有较佳之缓解头痛之功。肝藏血,故取肝俞有敛阴和营之功。7、医师对患者日常保健有何建议和呼吁?提供建议的保健药膳或茶饮方?过敏性鼻炎要注意致病因素对身体的袭击,重视饮食调理,加强身体抗病能力,避免发病和复发,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生活调理1.注意气候的影响:不要骤然进出冷热悬殊的环境,特别是秋冬时节气温变化剧烈,应及时增添衣被,避免受寒,防止外邪诱发致病。2.慎戒接触各种过敏原:如花粉、屋尘、羽毛、棉絮、蟑螂、油漆及有刺激性的气味,保持室内卫生,勤晒被褥,减少室内尘埃,迁到朝阳和干燥的居室,对经常接触致敏原的患者,应尽量调离工作环境。二、饮食调理宜食用补益之品,诸如大枣、核桃、山药、香菇、羊肉等物。发作时宜适量辛温发散,如食用葱、姜、香菜等物,以驱表邪。一般应避免过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之物,鱼虾以及已知能致敏之食物。以下食疗可供选用:1.参叶糯米饭糯米100500g,人参叶20g。人参叶水煎取汁,糯米淘净,加人参叶水煎汁和适量水,焖糯米饭,食用。有补气固表作用,对肺脾气虚证之鼻鼽病,长期服用有治疗作用。2.芪鲢鱼黄芪20g,白鲢鱼1条(约重500g)。鲢鱼净膛洗净,再将黄芪纳入鱼腹中,如常法炖鱼,至熟。食鱼喝汤。有补气固本作用,黄芪乃补益肺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